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李承乾李泰李恪李治就能力而言,谁最适合做太子?

李承乾李泰李恪李治就能力而言,谁最适合做太子?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1163 更新时间:2024/1/25 1:09:35

李承乾李泰李恪李治,都是李世民的儿子,在历史上这几位也都算是很优秀的人才了。而且如果论长幼,李承乾本身就是最合适的太子人选,他本来也已经被册封为了太子,但是谁也没想到,李承乾竟然暗杀李泰,即便是李世民,最终也只能保他被贬为庶民。但是不得不说,李承乾应该是李世民最中意的继承人了。那么抛开其他的因素,只看他们几个人的能力的话,究竟谁才是最合适的太子人选呢?

1、李承乾有成为暴君的潜力

李承乾作为嫡长子,其母亲又是李世民深爱且敬重的长孙皇后,可以肯定一点的是,他之所以当上太子,与他的能力无关。

那他的能力怎么样呢?并不怎么样!

李承乾的人品很差,颇有成为暴君的潜力,倘若他上位了,估计就是一个弱化版的杨广,他没有杨广那番豪气,但缺点比杨广还严重。

杨广好色是不假,但好歹只喜欢女人,可李承乾竟然还有娈童的癖好。在皇权体制下,皇帝是天下人的模范,要是“失德”,会引发一连串凶险的政治风险。

李承乾娈童的癖好,证明他有着荒唐的心理,更有不受世俗规范约束的恣意妄为,难怪李世民得知后几乎气死,立即就把李承乾喜欢的那位“称心”给砍了。

李承乾还有个缺陷:缺乏反思自己的能力。这个能力对大人物而言,特别重要,因为他们的一念一举,都是能够触发无数人的连锁利益,事关天下。

李世民之所以能够跻身明君行列,很关键的一点就是他有反思能力。反思能力是非常宝贵的一个能力,能够帮助你纠正你的错误,李世民能够屡战屡胜,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能够及时且清醒的观察和反思当时的战场。

对一位有着极强反思能力的优秀人物来说,世事如棋,他能够举一反三,见微知著。

可惜,李承乾没有这个能力,他在老师告发他之后,不是想着改正错误,而是派杀手行刺老师;他在“称心”死后,不反思自己的荒唐,不感念李世民对他的宽容,反而在后花园摆上灵堂,祭奠“称心”,真是没脑子。

一个没脑子,心理歪曲的人物,其能力可想而知。

2、李泰才华出众,编撰了《括地志》

此人其实是很有能力的,首先他能够讨好李世民,关键是,他长得一点也不像李世民,他是个大胖子,没什么军事才华,但他的文学能力突出。

李泰还有一点,让人们容易疏忽,其实他的政治能力也是很强的,到最后要不是心太急,差点就能成功当上太子了。

贞观十二年(公元638年),他奏请撰写《括地志》,这是一部具有高瞻远瞩眼光的杰出著作,堪称地理学巨著,其价值自然不言而喻,可惜的是,《括地志》全书在南宋时期就亡佚了。

现存的一些书籍保留引用了《括地志》一些条目,单只是这些条目,已经具备巨大的史料价值了。

这样一本巨著,编撰绝非易事,然而李泰能够全盘统筹,组织人才,安排计划,花费了四年时间编撰而成,共修书五百五十卷,堪称才华卓越。

李泰编写这本书,当然有讨好李世民的目的,但是要说他对这本书本身不感兴趣,那也不可能,既然对这类地理山河之事如此感兴趣,可以肯定的是,他当了皇帝也不错。

只不过,他有点狠,有点虚伪,倘若他当了皇帝,恐怕李承乾和李治全都活不了了。

3、李治治国堪称牛人,文治武功圆满

近年来许多文章都在吹捧李治,说是李治治理下的大唐,不但繁荣鼎盛,而且还完成了征服高句丽这样的李世民都无法做到的功绩。

文治武功,李治全都实现了,他不但罢免过度的劳役,退还老百姓占地,实现了“永徽之治”,更是能够灭西突厥,灭百济,灭高句丽。任何一个战功,都远超所谓“十全老人”乾隆的武功。

虽然李治身体太差,以及让人诟病他分了太多权力给武则天,但实话实说,李治分权给武则天总比分权给太监好,而且他始终能够压制武则天,掌控朝局,绝非软弱的“软饭男”。

他唯一做错的,恐怕就是低估了武则天的政治野心,他当然不敢相信武则天竟然会把儿子废掉,自己抢儿子的权力——这也不能怪李治啊,之前历史上没有这样的操作,他怎么防备呢?

4、李恪得到了李世民的极高评价,但无事实支撑

很多网友都比较欣赏他(确定不是因为电视剧里聂远的颜值而粉的吗?),但说实话,李世民虽然夸赞李恪“英果类我”,但他应该是被高估了。

李恪历史上记载的事迹没有什么亮点可言,相比之下,李泰完成的功绩比他多到不知哪去了,倒是李恪的黑点流传了下来:贞观十一年(公元637年)十月,因数次游猎踩庄稼、太过扰民,李恪被侍御史柳范弹劾。

注意关键词:“数次”!

可见他已有跋扈之相,而且真实情况应该比记载的更严重。《新唐书》中则记载到,李恪被弹劾的原因不是“扰民”,而是与乳母之子赌钱,但可信度较低。

被弹劾后,李恪被免去安州都督,并削减封户三百户,毫无疑问坐实了他的犯错。

可以说,除了李世民的偏高了的评价,其他没有任何事实能够证明李恪适合当这个太子。

此外,大家想过没有,李治为什么就没犯类似的错误?李治到底是在装傻,低调逆袭,还是天然呆萌,人畜无害呢?

倘若是前者,那么李治的城府真是深不可测,或者是他舅舅长孙无忌教他的?可长孙无忌性格嚣张,不知收敛,长孙皇后死前都不放心这个哥哥,长孙无忌能有这个水平教李治吗?

综上所述,李世民的儿子中,适合当太子的,当属李泰和李治。能力最高的,毫无疑问是李治。他能够实现文治武功,绝不是碰到好运气而已,而是他智慧的深刻体现。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张正常和朱元璋什么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华夏历史

    古代帝王,特别是开国皇帝,一般继位后都需要借助各方力量来为自己造势,稳固地位。其中宗教的力量尤为关键,如果能利用宗教提升形象,一般在民间能获得不少拥簇者。朱元璋登基后,他便给一位叫张正常的道教大师授予“永掌天下道教事”的权利。这位张正常是江西人,是正一派第四十二代天师,很多人

  • 苏秦那么厉害,为什么坚决效忠很弱的燕国?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华夏历史

    战国时期要说秦国与六国之间的对抗,最有看头的就是合纵和连横了。合纵是苏秦提出来的,要山东六国联合起来一起对抗秦国,而为了瓦解合纵,张仪用了连横,破解了苏秦的合纵策略,使得六国没有办法真正的联合起来,让秦国有了东进的余地。而挂六国相印的苏秦,却是当时很弱的燕国的忠臣,苏秦既然要对抗秦国,那为何要誓死效

  • 秦始皇为什么放弃进攻匈奴,而是修长城?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华夏历史

    万里长城我们都知道,而与此有关的人物,大家最熟悉的就是秦始皇了。虽然长城并不只是秦始皇的功劳,而且现存的大部分还是明长城,但秦始皇依然是这中间最为人们所熟知的。秦始皇当年是将曾经多个国家修建的防御工事连在了一起,联合成了一个长城,用来抵御匈奴。但是,为什么秦始皇不选择继续进攻匈奴,却要选择用这种方式

  • 夏侯惇如果不瞎眼,他和黄忠谁更厉害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华夏历史

    夏侯惇乃魏国开国元勋,西汉名将夏侯婴的后代。作为三国最出名的武将之一,有关夏侯惇的故事想必大家多多少少都有些了解。夏侯惇早年跟随曹操起兵,后来在与吕布交战时,被流矢射中左眼。但他却将弓箭拔出,吞下眼球,士气丝毫不减。当然这个故事肯定是虚构出来的,如果真将箭拔出夏侯惇恐怕早就死了。假如夏侯惇不瞎眼,他

  • 蜀汉后期除了廖化,就真的没有别人能做先锋吗?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华夏历史

    “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这原本应该是一句调侃,蜀汉后期没有什么大将,只有把廖化推出来做先锋,一来是说明蜀汉后期人才凋零,二来是说廖化能力很差。只不过却也总有人能够从很多史书资料当中,找到能够用来反驳这句话的踪迹。历史毕竟已经过去了很久,那么究竟廖化在蜀汉后期能力如何,除了

  • 张良和萧何为人有什么区别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华夏历史

    张良、萧何、韩信三人中,下场最惨的是韩信,而最自由的是张良。帮助刘邦建立汉朝后,张良不仅保住一命,而且功成身退,最后带着自己的徒弟游历天下,得以善终。张良不仅谋略出色,情商也非常的高,早就看出刘邦称帝以后,会疑心大增,于是选择主动隐退。张良和萧何都是“三杰”之一,但这两人为人

  • 张绣谋反真的是因为曹操霸占他嫂嫂?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华夏历史

    很多人都认为,张绣之所以投降了曹操之后又反,是因为曹操霸占了张绣的嫂嫂,这才一怒之下大败曹操,还斩杀了典韦和曹昂、曹安民,让曹操可以说是损失惨重,直接影响到了曹操的继承人的人选。但是这样看来,张绣似乎为他的嫂嫂做的有点太多了,他的目的显得没有那么单纯了。那么究竟张绣反了曹操的原因到底是什么,真的是因

  • 许褚和三国顶级武将相比,能否挤进前十之列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华夏历史

    关于三国武将的实力排名,是一个永远不会有正确答案的问题,因为在每个人心中,都有各自认为最厉害的武将,就连吕布的地位都不是那么的稳固。但今天我们不讲吕布,也不讲关羽、张飞,而是谈谈许褚。许褚作为三国猛将之一,他的武力似乎总被掩盖,如果将他和三国顶级武将相比,他能否晋升前十席位呢?下面就为大家做一番分析

  • 汉武帝和光武帝是什么关系?刘秀是刘彻的后人吗?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华夏历史

    西汉汉武帝刘彻,东汉光武帝刘秀,虽然是不同时期的两个皇帝,但是毕竟都是汉朝皇帝,都是刘氏后人,而且一个谥号孝武皇帝,一个是光武皇帝,谥号也只有一个字的差别,所以对于不了解这段历史的人来说,可能还并不太容易区分这两人的差别。那么究竟他们两人之间是什么关系,汉武帝和光武帝之间有什么联系呢?刘秀是不是刘彻

  • 管仲和鲍叔牙谁的功劳更大?谁在历史上的影响力更大?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华夏历史

    管仲和鲍叔牙两人,同样都是春秋时期辅佐齐桓公成就霸业的历史人物,而他们两人之间也是很好的朋友,而他们之间也可以说是相互是非常了解的,不管是鲍叔牙举荐管仲,还是管仲不举荐鲍叔牙,都是因为他们非常了解对方,也是在为对方寻找最适合的最好的道路,因此管鲍之交还是非常让人羡慕的。但虽然是朋友,也难免会被放在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