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为何清朝兴亡都在抚顺?有什么意义?

为何清朝兴亡都在抚顺?有什么意义?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2935 更新时间:2024/1/15 16:54:45

抚顺现如今对于人们来说,就是一座城市,但是在历史上,尤其是明清时期,抚顺可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地方,因为清朝的发展是起源于抚顺,然而最终清朝的灭亡也是源于抚顺。历史上其实这样的“巧合”也有不少,那么在明清时期,抚顺究竟有什么样的意义,对于清朝来说,抚顺到底代表着什么,为何清朝是兴于抚顺,也亡于抚顺呢?下面就让小编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吧。

1、清朝兴于抚顺

抚顺是隶属于沈阳中卫的千户所城,建于明洪武十七年(1384年),于成化四年(1468年)重修,周围三里,池深一丈、阔二丈,东、南、北三门。城的外围筑有四堡:会安堡、东州堡、马根丹堡、散羊峪堡,沿边建烽火台二十一处,一共组成了辽东都司东部前沿军事防御体系。

当时,抚顺之东三十余里外还有抚顺关,是明长城重要关口之一,主要用来控制关外女真诸部。抚顺关内设有马市,供女真和汉民相互通商。马市刚刚设立时,明朝的管理十分严格,但由于多年来努尔哈赤对明朝一直十分恭顺,马市的交易也空前活跃,因此抚顺守军对马市的盘查也就日渐松驰。在随后的战斗中,这座本应用来阻挡女真进犯的抚顺关,却没有发挥任何作用。

当时,抚顺马市的税收是抚顺明军重要财源之一,守将李永芳对此十分重视。四月十五日,抚顺城大开马市,各地商贾云集。清晨,后金总兵官麻承塔带领一批士兵扮作马贩混进抚顺关,同时又派人到抚顺城去讨要人参款和赏钱,随后又有数十辆装有人参和貂皮的商队跟进,抚顺居民纷纷出城东关交易,马市顿时沸腾起来。就在这时,右路军先锋四贝勒皇太极率五千兵马乘乱冲进抚顺关,很快兵临抚顺城下,努尔哈赤的五千人马随后赶到,将抚顺城团团围住,全城大乱。

面对这场必须拿下的战役,努尔哈赤没有急于发动进攻,而是派人给抚顺守将李永芳送去一封劝降信。

李永芳看完信后十分矛盾——身为边将的他很清楚眼前这些女真战士的勇猛,防卫单薄的抚顺未必能挡住敌人的冲击;但身为守将,又不能不战而降。于是李永芳披挂登城,一边假意投降,一边集结守军准备迎战——如果能守住,就将后金军全力击退;如果不能守,便开城迎降。

2、努尔哈赤与抚顺

努尔哈赤见状,立刻下令攻城。早已混入城中的“商贾们”听到攻城的喊杀声,便里应外合向守城明军发起攻击。内外夹攻之下,李永芳见大势已去,便与中军赵一鹤等开城出降,但城中的千总王命印,把总王学道等却仍在率部抵抗,努尔哈赤只好挥师进城,将二人所部悉数歼灭。此役,后金掳掠军民近上万人,同时进攻东州和马根丹的代善大军也获得胜利,东州守将李弘祖战死,马根丹守备李大成被俘。

努尔哈赤在抚顺城只逗留了五天,这五天时间里,后金军以三城为中心,对周围百余里范围内的一百多座台堡大肆劫掠,共掳掠人畜近三十万,并在撤走前留下四千人马将抚顺城拆毁。

抚顺之战是八旗骑兵第一次正式向明军宣战,他的胜利大大激励了后金军对阵明军的勇气和信心;

努尔哈赤在抚顺之战中首次运用了“里应外合”和“包围劝降”,这两种手段后来也成为后金军夺取明朝坚固城池的“常备武器”;

努尔哈赤善待抚顺之战中俘获的商人和汉民,这个措施对弱化辽东百姓对后金的敌视起到了很大作用。

3、清朝亡于抚顺

清太祖努尔哈赤兴起于抚顺,标志着满族登上龙廷的开始,而在中日满战争结束后,清朝末代皇帝溥仪被关入抚顺战犯管理所则标志着清朝彻底退出历史舞台。可谓兴起于抚顺,败亡于抚顺。

民国三十四年(康德十二年、1945年)8月8日,苏联对日宣战并进攻伪满洲国,伪满洲国政权覆灭。8月11日溥仪和随身官员及家属乘火车南逃,13日到达通化县大栗子沟。8月15日,日本投降,溥仪颁布《退位诏书》。8月19日,溥仪在沈阳东塔机场候机,准备前往日本,与日本关东军的将兵们于奉天机场的候厅室被苏联红军空降逮捕,留在通辽至8月20日。8月21日,溥仪被1架杜格拉斯载到苏联赤塔一号军用机场,被囚于莫洛可夫卡30号特别监狱直到11月初。后被拘押在伯力45号特别监狱直至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春。

然而,在拘留所里受到优厚的待遇,令溥仪多次上书向苏联表示愿意永久居留苏联,请求加入苏联共产党,但也有推测认为有可能是溥仪害怕日后追究责任,故而申请永居。

1947-1948年,溥仪被前苏联转移到同一城市的另一个看守所里,他仍享受与其他被拘人员不同的生活待遇。如仍可单独用餐,不必参加劳动,甚至不用打苍蝇、蚊子。

1946年8月10日,溥仪作为证人出席远东国际军事法庭。证言中,声称自己在任伪满洲国皇帝期间,完全为日本占领当局摆布,没有人身自由,也没有作为伪满洲国元首相应的权力和尊严,是自己被日本关东军胁持到内满洲的。但是,被转交给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后,溥仪承认由于惧怕日后被中国政府追究,作证时将部分责任推卸给日本方面(含如何到达内满洲),在部分涉及双方责任的地方皆有所保留。

1950年7月30日,苏联通知溥仪引渡回中国时,他在45号收容所再次向翻译别尔缅阔夫提出留在苏联的要求。8月1日,溥仪与其他伪满洲国263名“战犯”在绥芬河由苏联政府移交给中国政府,送抚顺战犯管理所受到约十年的思想再教育与劳动改造。编号是981。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为何只有齐国灭宋国遭到五国伐齐,其他国家就没事?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华夏历史

    在战国时期,各个国家之间相互打来打去,就算是被灭国了其实也算是常有的事,很多小国家被大国打的灭国,也不算是什么特别大的事情,毕竟就算是战国七雄,最后不也还是只剩下了一家独大吗。不过宋国在被齐国灭掉了之后,却遭遇了五国伐齐,齐国一时间成为众矢之的,但是为什么其他国家灭小国就没有事,唯独齐国会遭遇其他国

  • 贾诩名声为什么不好,长安动乱背后的始作俑者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华夏历史

    贾诩是东汉至曹魏著名谋士,贾诩曾帮助张绣两次击败曹操,投靠曹操后,在官渡之战上力劝曹操一定要和袁绍决战。后期,曹操准备处理关中联军,又是贾诩上演了一出离间计,使得马超和韩遂反目,曹操才能一举拿下关中。可以说贾诩非常有才华,其能力在三国属于顶级水平。不过贾诩在后人心目中的名声却不怎么好,这到底是为什么

  • 吕布从没杀过任何名将,为什么还能排名第一?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华夏历史

    吕布一直都被很多人认为是三国时期的第一猛将,武力值超群,是非常厉害的人物,但是要说到战绩的话,吕布的战绩却不怎么样,至少吕布一个名将都没有杀过,其他人多多少少都有一些战绩,唯独吕布明明排名第一但是却并没有任何战绩,那他的第一到底是怎么来的呢?吕布这个第一名究竟是不是实至名归,没有任何的异议呢?今天就

  • 三国二十四名将魏蜀吴各占继几人?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华夏历史

    三国时期可以说是一个名将辈出的年代,这一时期可以说是涌现出了非常多的名将,很多人都知道不少。而魏蜀吴三方势力,各自都占据了一部分。后世人对于三国武将的武力值做了一个排名,成为三国二十四名将,而这些名将当中,魏蜀吴又各自占了几个呢?究竟谁的武将占的名额更多,谁的实力又是更强的呢?今天就让小编带大家一起

  • 宋朝从鼎盛到衰败只有三年?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华夏历史

    古代朝代的发展,基本上都会经历一个发展到巅峰再到衰败灭亡的过程,而从巅峰状态到衰败的时间,北宋竟然只用了短短的三年时间。三年的时间对于一个王朝来说可以说是很短的了,但是宋朝为何三年就从巅峰走向了衰败,这中间到底是发生了什么事情呢?北宋的衰败的原因究竟又是什么,是什么导致了宋朝的衰落?下面就让小编来给

  • 朱棣杀三千宫女是真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华夏历史

    明成祖朱棣是明朝最重要的皇帝之一,他虽然是通过篡位称帝,不过朱棣此后对内对外都做出了不少贡献,例如编修《永乐大典》、派郑和下西洋、五征漠北等。朱棣自然有功,那他有没有过呢?实际上朱棣也有暴戾的一面,据说他曾弑杀三千名宫女,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当时朱棣听闻后宫吕氏以及鱼氏和他人通奸,就因为这件事很多人

  • 雍正为什么要杀戴铎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华夏历史

    《雍正王朝》中,胤禛能从九子夺嫡中胜出,离不开邬思道的帮助,可以说邬思道是胤禛身边最大功臣,而邬思道的原型就被认为是戴铎。历史上,戴铎是雍正最重要的谋士之一,他曾告知胤禛详细的夺嫡方针以及策略,占有一定功劳。不过雍正即位后,并没有把戴铎当成是多大的功臣对待,反而将他处死。雍正虽然从戴铎身上获益,但他

  • 周朝什么时候丧失实权的?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华夏历史

    要说起中国历史上开始有详细文字记载的时候,那就是从周朝开始的。而三皇五帝和夏商,多半都充满着神话色彩,没有什么太多的考古资料和依据来支撑。传说当年周文王,想请姜子牙出山相助。在见到其本人后,惊为天人,一定要请其出山。但是,姜子牙这个人,别看年纪大,还是挺要面子的。当场就耍大牌,要周文王给他拉车才肯走

  • 管仲是如何打败楚国的?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华夏历史

    春秋战国时期,国家众多,相互之间也会进行很多战争,最后就演变为秦国与六国对抗的过程了。而在春秋时期,灭国的战争还很少,但想要攻打一个实力强劲的国家,依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而齐国就在管仲的带领之下,对楚国这样一个当时的大国进行了很大的打击,而且可以说是不费一兵一卒,那么管仲究竟是怎么做到的呢?这件事

  • 宋高宗赵构为什么一定要求和?收回北方不好吗?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华夏历史

    宋高宗赵构作为南宋的第一位皇帝,也是杀了岳飞的皇帝,一直以来在历史上的名声都不是很好。而之所以杀岳飞,首要的前提就是宋高宗坚持要和金国求和,岳飞的理念与他不同,因此要想办法除掉他。但是,如果能够收回北方的话,对南宋来说可以说是有很多好处的,为什么赵构却坚持要求和?他为什么不愿意收回北方,只是因为皇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