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窦宪大破北匈奴,为什么后人对他评价却不高

窦宪大破北匈奴,为什么后人对他评价却不高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491 更新时间:2024/2/1 10:02:38

窦宪虽然曾大破北匈奴,立有战功,但后人对他的评价主要还是负面为主。其原因,主要还是因为窦宪留下的劣迹太多,他被很多文人认为是东汉外戚专权的罪魁祸首,光是这一条就足以把他的功绩给掩埋。历史上,窦宪的确做了不少荒唐事,他曾派人刺杀皇室成员,如果窦宪没有一个当皇后的妹妹,可能他早被处死了。但窦宪的功绩也不该被完全抹杀,下面就来讲讲他灭匈奴的故事,一起来看看吧。

刺杀皇室成员

汉章帝时期,窦宪的妹妹在后宫争斗中脱颖而出,被立为皇后,窦宪因此也不断受到提拔,连升三级。他有权有势了以后,感觉到了无比的骄傲,行为也逐渐猖狂起来,时常恃宠而骄。有一次,他强行用低价购买了沁水公主的田地,沁水公主地位不高又惧怕气焰嚣张的窦宪,本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原则忍气吞声。

好巧不巧,正好有一天汉章帝的车马路过这块地方,想起了自家的女儿,于是询问公主的情况,结果却得知了这块地已经被窦宪强买了。汉章帝非常生气,虽然沁水公主地位不高,但毕竟是自己的女儿,皇家威严不容冒犯。他狠狠地责骂了一番窦宪,幸好皇后穿着低等的服饰向皇帝谢罪求情才免于罪罚,但汉章帝从此不再对他恩宠和授予实权。直到汉章帝死后,窦太后临朝称制,窦宪以侍中的身份为窦太后打下手,借此机会掌握了极大的一部分朝廷权力。此时的朝廷各个部门都有了窦氏的亲信,可以说是如日中天。

窦宪鉴于自己的资历还是比较弱,因此他推举了一些德高望重且没有什么争斗心的老人坐上了高位,例如太尉邓彪为人随和洒脱便被窦宪推举当了太傅。屯骑校尉桓郁曾担任过东汉好几任皇帝的老师,淳朴谦让,窦宪推荐他担任了皇帝的老师。加上窦宪是瑕眦必报的一种性格,一些刚正不阿的官员看不惯他的胡作非为,上书进谏,但这些官员最终的下场只有一个,那便是死。不是被窦宪逼到自杀,就是被网罗诬陷了罪名处死。这样一来,朝堂内外再也没有敢对不利的言论出现了。

后来都乡侯刘畅前来都城洛阳为汉章帝吊丧,窦太后召见了他,一下子就被他的英俊和才气吸引,便经常召见他,有恩宠之意。窦宪嫉妒刘畅在窦太后那边更为讨她欢心,又害怕他日后会分走自己的权力,于是派遣刺客在重重护卫之中杀死了刘畅。

他还将罪责推到了刘畅的弟弟利侯刘刚身上,先行一步派人捉拿了刘刚,严刑拷打。自以为行事机密的窦宪不成想被人告了密,窦太后得知真相大怒,把窦宪关在内宫中。自知罪孽深重的窦宪,听闻了北匈奴侵犯疆界的讯息,他决定申请出兵来立功赎罪。窦宪确实是个会打仗的将才,加上窦太后的有意包庇,便同意了他的请求。

戴罪立功

公元89年的盛夏,窦宪经过周密的侦查,趁着北匈奴内乱之际,决定兵分三路出击,合围歼灭北单于的军队。窦宪率领的那一支队伍在稽洛山与北匈奴单于的主力部队相遇了。窦宪一开始为了完成将北单于驱逐到涿邪山由三路大军合围全歼的计划,派一万多的精锐骑兵进攻北匈奴。本来做好准备血战一场的窦宪,很快发现这些北匈奴的人马由于长期的饱受饥饿之苦,军心涣散,被装备精良的精锐骑兵是压着打,根本没有还手之力。窦宪一看这种情况乐了,正所谓“瞌睡来了有人送枕头”,这不就是现成白捡的功劳,他感觉自己做梦都会笑醒。

窦宪把握战机,当即命令全军出击,北匈奴军一败涂地,北单于落荒而逃。窦宪看着溃败的敌军简单地判断了一下当前的局势,发现根本就不符合学到的兵法里“穷寇莫追”的定理,因为这些人连穷寇都算不上!他立即率兵追赶,斩杀了一万三千余人,俘虏了数万人和百万多头的牲畜,汉军大获全胜。此战可以说是在东西汉朝和匈奴的战争之中,最辉煌的胜利之一。和当年的冠军侯霍去病相比,实际上窦宪这一战的结果不亚于他的前辈。

匈奴北单于自觉无路可逃,只好选择主动投降,仿效当年呼韩邪单于归汉的例子自愿做了汉的藩属。窦宪效仿冠军侯,登上了北匈奴的腹地巍然的燕然山顶,祭天祷告,还让一代史学家班固写了文章铭刻在石碑上,记载此次的丰功伟绩。

回来后窦宪就被任命为大将军,地位位于三公之上,仅次于太傅,食邑两万户,窦宪坚决推辞。第二年再次册封他为冠军侯,窦宪又一次推辞了。实际上窦宪修建的府第极尽奢华,也并不是不认可这样的奖励,只是实事求是地认为这一次主要是将士们效力,自己不能贪他们的功劳。

自此以后,窦宪的威名赫赫。他任用耿夔、任尚、郭璜等人为自己的心腹,把持着东汉朝政,并且大多数的地方官员任命也要经过他的同意。这些人贪污受贿,将整个朝堂的风气弄得一团糟。公元92年,他的心腹邓叠、、郭璜等人谋划想要杀掉汉和帝,没想到事情泄露。汉和帝与被外戚打压的宦官一派联合先下手为强,将密谋者逮捕处死。紧接着,汉和帝收回了窦宪的大将军印,并派人押送窦宪及三个弟弟前往各自的封地,又强迫他们自杀。

窦宪虽然平定了北匈奴,丰功伟绩却抵消不了他骄横贪婪,滥杀无辜的事实。他的所作所为遭到了百姓的唾弃,“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也许这就是他为什么立下如此地功业却不被人提起的原因吧。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庞德为什么要离开马超?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华夏历史

    在三国众多的将领当中,庞德算是一位令人非常敬佩的人物了,关羽水淹七军,庞德和于禁被抓,然而庞德宁死不降,最终被关羽斩杀。庞德成就了忠义的名声,然而他原本效忠于马超,如果庞德忠义,但为何后来却不再跟随马超一起投靠刘备,而是依然跟着张鲁?庞德离开马超的原因究竟又是什么呢?今天就让小编带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 杨坚做几年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华夏历史

    最近很多人都在说这个杨坚的故事了,或许大家也都听说过,这个隋朝应该是中国历史上最短的一个王朝了,那么有人问了,到底短到什么地步呢?今天我们也一起来分析看看这个杨坚又到底是做了几年皇帝了?对这个问题感兴趣的可以一起来分析看看!隋朝的隋文帝杨坚是在(公元581年——公元604年)期间做的皇帝的,所以前前

  • 安禄山之子安庆绪和史思明之子史朝义,为什么都杀了自己父亲?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华夏历史

    安史之乱因为领导者是安禄山和史思明,因此史称安史之乱,而安史之乱一直以来都被认为是唐朝从最巅峰时期跌落的重要的历史事件,然而安史之乱这两个首领,最终的死法却都一样,都是被自己的亲儿子所杀,也就是安庆绪和史朝义。这的确是非常奇怪的,为什么这两个儿子都要杀掉自己的父亲,他们之间到底是有什么矛盾呢?下面就

  • 回纥可汗当众羞辱李适,为什么李适还要同回纥和亲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华夏历史

    唐德宗李适在位期间,对内对外都有着一番成就,特别是在和吐蕃的对抗中,成功扭转了劣势,慢慢占据上风,这才为此后的“元和中兴”开创了有利条件。安史之乱后,各地动荡不断,李适只能辗转多地依次平乱,使国内整体局势逐渐稳定下来。那今天,准备跟大家讲一件发生在李适登基之前的故事,说起这件

  • 康熙南巡真正目的是什么,六下江南都做了同一件事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华夏历史

    康熙皇帝在位期间,曾六次南巡。或是出于好奇,民间特别热衷知晓康熙皇帝在南巡时所发生的故事,随着时间的推移,各种传闻也是越来越多,让人分不清真假。不过其中大部分事例都是杜撰出来的,康熙多为私访,外人想要知晓皇帝做了什么事,基本不太可能。那康熙南巡的真正目的是什么呢?有一项是明确的,那就是和当地的水利工

  • 三国第一草包将军是谁?最后下场有多窝囊?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华夏历史

    公园219年,刘备刷领军驻扎在定军山,与曹魏阵营的大将夏侯渊对峙着。之后对其率攻不下,最终便采用了发证的计谋,在走马谷采用烧围角之策,引夏侯渊前去救火,并趁机派黄忠居高临下突袭,猝不及防的夏侯渊就这么在定军山被黄忠斩杀。按理说,夏侯渊是当时曹魏因战而死的最高级别将领,也是领袖曹操的连襟兄弟,他的阵亡

  • 吃火锅有哪些花样?看看清朝妃子们都吃出了什么花样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华夏历史

    年年秋去冬来、春暖乍寒的时候,各地的大街小巷中都会弥漫着一种非常让人迷醉的香味,这就是让很多人都爱不释手的火锅味儿。是的,在寒冷的冬天,还真找不到比吃火锅更好更方便的美食了。现在问题来了:大概从什么时候起,中国人开始吃火锅了呢?或许有人以为,最近几十年人们生活条件好了,才开始对火锅情有独钟,但事实上

  • 为何西方人对慈禧评价很高?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华夏历史

    说起慈禧,相信大家都不会陌生了,绝对算得上是中国历史上重要人物之一。在辛酉政变中击败了咸丰之后便留下了顾命八大臣之后,慈禧统治中国长达47年。在这将近半个世纪的时间里,大清内忧外患,风雨飘摇。最后,慈禧死后仅仅3年,大清就在辛亥革命的炮火里灭亡了。与国内对慈禧评价的丧权辱国、屈辱历史不同,西方史学界

  • 赵云在刘备心中的地位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华夏历史

    赵云在民间一直很受欢迎,虽然他不是五虎将之一,但丝毫不影响百姓对他的喜爱。不过,赵云在蜀汉的真实地位究竟如何呢,或者说在刘备眼里,他能排在第几号?《三国志》有记载,刘备入住益州后,分别赏给关羽、张飞、诸葛亮还有法正百斤黄金,而赵云的赏赐远不如这四位。论功绩,赵云也是战功累累,人品方面也没什么大问题,

  • 嘉庆继位后和珅被处死,为何纪晓岚却能被重用?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华夏历史

    和珅作为乾隆时期的一大宠臣,但是到了嘉庆时期,和珅不仅地位不保,性命也没保住,最终被嘉庆处死。而受到电视剧的影响,很多人除了关注和珅之外,还会关注纪晓岚,虽然在电视剧里面,纪晓岚一直是和和珅是死对头,但是在真实的历史当中情况却并不是这样。而在和珅死后,纪晓岚在嘉庆时期,却比乾隆时期更被重用,这又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