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吃火锅有哪些花样?看看清朝妃子们都吃出了什么花样

吃火锅有哪些花样?看看清朝妃子们都吃出了什么花样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3465 更新时间:2024/1/17 3:00:45

年年秋去冬来、春暖乍寒的时候,各地的大街小巷中都会弥漫着一种非常让人迷醉的香味,这就是让很多人都爱不释手的火锅味儿。是的,在寒的冬天,还真找不到比吃火锅更好更方便的美食了。现在问题来了:大概从什么时候起,中国人开始吃火锅了呢?

或许有人以为,最近几十年人们生活条件好了,才开始对火锅情有独钟,但事实上,早在两千年前,老祖宗们就已经开始享受火锅了。

火锅,古时也被称作“古董羹”,据说它最早的原型可追溯到商周时期。

作为一种具有悠久历史而又可以想象的传统烹饪方式,火锅的原理其实并不复杂,无非是以锅为器具,以热源烧锅,以水或汤导热,进而涮煮食物的烹调方式,其特色为边煮边涮边吃。再直白一点说,只要锅子的底部有火,那基本就可以说是火锅(或者说具备了火锅的雏形)了。

从这个意义上说,各时代使用什么样的锅子,用的什么燃料,随着制作技术的不断变迁,火锅的形态也不断变化。如《滕阁序》中说的“钟鸣鼎食”,这个“鼎”就是西周时期的用“鼎”煮肉,每当进行祭祀或庆典时,国君或贵族就会将整片的牛羊肉通通放入鼎中,然后在底部生火,把食物煮熟。

“鼎食”的原理,大体也能和火锅也能搭边,只是这鼎青铜所制,受热较慢,而且体积庞大不易移动,煮好的肉恐怕必须分食而不能聚而食之了。当然,像西周时期的用鼎煮肉,当时被叫做“羹”,这种能不能称为最早的火锅形式,恐怕还是值得商榷的。

秦汉以后,随着铁器、陶器的发明与进步,原先用来煮肉的青铜鼎随之退出历史舞台,各种铁制或陶制的用来煮肉的小型器皿也就是俗称的“锅”开始普及,这样的话,那时的“火锅”也就离真正的火锅越来越近了。

据记载,秦汉时期流行一种烹饪法,其用看起来像是细脚大肚汉的“镬斗”,再将鸡肉、猪肉等放在沸水中稍煮一下,这种烹饪法当时称之为“濯”。如马王堆汉墓遣策上就有“濯鸡”、“濯豚”等字记载,这或许也算得上是类似火锅的一种烹饪方法。

三国后期,也就是曹丕称帝时,据记载有一种铜制的“五熟釜”,也就一只锅内分为五格,用不同味道的汤料涮煮不同的食材,这种做法有些类似于现在的鸳鸯火锅,但更严格说的,堪称如今的九宫格火锅。不过,“五熟釜”的做法只是尝试,并未得到流行。

等到南北朝时期,人们使用火锅煮食的做法就逐渐多起来了。

这其中的原因,很可能是因为北方游牧民族原生活在寒冷地区,他们经常食用牛羊肉,而火锅本身具有保温效果,吃的时候食物热气腾腾,汤物合一,边煮边吃,非常实用方便。当时,就有一种“大口宽腹,既薄且轻,易于熟食”的铜爨,这基本就相当于目前大号的铜火锅了。

唐朝以后,火锅的吃法开始盛行,官府或名流家中设宴,往往用铜制火锅招待客人,时称“暖锅”。宋朝以后,火锅已经成为一种大众美食,民间十分常见。

当时汴京开封的酒馆,冬天就有大量火锅应市。再如南宋林洪的《山家清供》食谱中,也有与友人吃火锅的介绍。

同时期的契丹,也盛行吃火锅、涮羊肉。1984年时,内蒙古赤峰市(原“昭乌达盟”)敖汉旗发现了一幅壁画,上面画着一群契丹人在穹庐中围着火锅席地而坐,很明显,这是辽代初期契丹人在吃涮羊肉的情景。同为北方游牧民族的蒙古人,也同样喜欢火锅的吃法,如元世祖忽必烈就极为喜欢火锅,当时的“生爨羊”,就是现在说的“涮羊肉”。

明朝以后,火锅的做法更为精细,如食书《宋氏养生部》中,即有“生爨羊”、“熟爨牛”等火锅菜式不同做法的记载。清朝时期,火锅不但常见于民间,而且成为清宫中大受欢迎的冬令佳肴。此时,作为宫廷菜的火锅,器具更加精致,吃法也更加讲究。

据目前保留的存物看,清宫火锅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种为锅中带炉,炉内烧炭,水烧开后,就可以把生鱼、生肉、蔬菜等放进去煮了。比如某次故宫博物院举办的展览中,其中有一件是慈禧太后使用过的“银寿字火锅”,这件火锅做工考究,造型完美,通体银质,由锅、盖、烟囱、闭火盖组成。火锅的闭火盖上雕有镂空“卐”字纹,锅体满布金银圆“寿”字、蝙蝠纹等,寓意“福寿万年”。

清宫中另一种常见的火锅是组合式火锅,由锅、炉支架、炉圈、炉盘、酒精碗五部分组成,既可以温热食物,也可以直接上桌煮食。如前文说的展览也展出了一件乾隆皇帝使用过的锡制火锅,就是这种。

这种火锅号为“一品锅”,边长约一寸,其中包括碗、碟、盖、座等25个构件。在其正方形的锅内,有5个锡碗,每个碗均配錾刻花卉图案的盖,碗下设有酒精碗。锅身有4个插孔,配4个支架,可以承接盛放不同的蘸料的小盘,可谓做工精细了。

此外,还有一种火锅是所谓的“简便火锅”。顾名思义,这种火锅只有火碗、碗架和酒精碗三个部分,各部分可分开。使用时,将酒精点燃,即可使碗内食物加热或保温了。

通常来说,火锅虽然有铁锅、砂锅、瓷锅等不同材质制成,但大部分人使用的,还是导热性较好的铜制成。为了彰显皇家生活的考究,清宫中大多使用银质火锅,其中原因,或许不仅因为它们属于高贵的银器,而且还有验毒的功效。

此外,为了彰显宫廷生活的奢华与精致,清宫也有一些银镀金、锡、陶瓷等材质制成的火锅,这些火锅大多制作精美,表面装饰十分华丽,几乎就等同于艺术品。在这些特殊的火锅中,最为精致的恐怕要数那些色彩斑斓的掐丝珐琅锅,这样的精品,恐怕也只能是皇家专用了。

至于民间,老百姓倒不是很在乎火锅的材质而在于火锅的食材和吃法。在清末民国时期,全国各地已形成了几十种不同的火锅流派,各种锅型、餐具、食材、吃法,也都各具特色,相互取长补短。应该说,近代的这些火锅做法,目前也都有流传,经常吃火锅的朋友,想必是十分清楚了。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为何西方人对慈禧评价很高?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华夏历史

    说起慈禧,相信大家都不会陌生了,绝对算得上是中国历史上重要人物之一。在辛酉政变中击败了咸丰之后便留下了顾命八大臣之后,慈禧统治中国长达47年。在这将近半个世纪的时间里,大清内忧外患,风雨飘摇。最后,慈禧死后仅仅3年,大清就在辛亥革命的炮火里灭亡了。与国内对慈禧评价的丧权辱国、屈辱历史不同,西方史学界

  • 赵云在刘备心中的地位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华夏历史

    赵云在民间一直很受欢迎,虽然他不是五虎将之一,但丝毫不影响百姓对他的喜爱。不过,赵云在蜀汉的真实地位究竟如何呢,或者说在刘备眼里,他能排在第几号?《三国志》有记载,刘备入住益州后,分别赏给关羽、张飞、诸葛亮还有法正百斤黄金,而赵云的赏赐远不如这四位。论功绩,赵云也是战功累累,人品方面也没什么大问题,

  • 嘉庆继位后和珅被处死,为何纪晓岚却能被重用?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华夏历史

    和珅作为乾隆时期的一大宠臣,但是到了嘉庆时期,和珅不仅地位不保,性命也没保住,最终被嘉庆处死。而受到电视剧的影响,很多人除了关注和珅之外,还会关注纪晓岚,虽然在电视剧里面,纪晓岚一直是和和珅是死对头,但是在真实的历史当中情况却并不是这样。而在和珅死后,纪晓岚在嘉庆时期,却比乾隆时期更被重用,这又是为

  • 为何说隋炀帝是千古一帝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华夏历史

    最近在网上有出现这样一个消息,那就是这个隋炀帝好像也被誉为是千古一帝了,那么有的人要问了,这种说法到底对不对呢?如果是对的,又是为什么,如果不对又是为什么,下面我们不妨就着这个问题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感兴趣的一定别错过了!隋炀帝杨广(569年——618年4月11日),可谓是“功在千秋,过

  • 朱元璋称帝前是吴王,为何国号是明?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华夏历史

    很多开国皇帝,在给新的国家定国号的时候,都会选择一个与自己原先的爵位或者很相关的一个字,比如刘邦当过汉中王,因此国号是汉,曹操是魏王,所以曹丕定国号为魏,而朱元璋却与众不同,他定国号是明,然而他原先的爵位是吴王,如果按照一般的理论来说应该叫吴朝,但为什么朱元璋要叫明朝呢?下面就让小编来给大家介绍一下

  • 吐蕃鼎盛期有多强,曾攻破长安扶植傀儡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华夏历史

    历史上,吐蕃王朝往往是不被重视的一个政权。其实吐蕃鼎盛期也曾非常强大,就连唐朝时期的都城长安都曾沦陷,还让吐蕃扶植了一位傀儡皇帝。当然,这也跟当时唐朝自身有着比较大的衰落有关,不过吐蕃一统后,鼎盛期的国力也是比较强大的。松赞干布将原本被孤立、分散的各个部落整合到了一起,使得吐蕃有了更多走向内陆的机会

  • 天理教攻入皇宫是怎么回事?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华夏历史

    或许谁都不会想到区区小贩出身的林清居然能够掀起轩然大波。林青本身是一名做生意的小贩,也不知道他是从哪弄捡到了一本传教书籍,估计是跟洪秀全差不多,自己吸收转化了一番,便拿出去传教了。可能是当时的老百姓日子都不太好过,所以导致在短时间内,林清就聚集了数万人的教徒。林清便是天理教的教主,而教徒大部分都是辛

  • 历史上真实的韦小宝是怎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华夏历史

    近期张一山饰演的韦小宝一下子就在网上呗刷爆了,引起了不小的吐槽。在对比了周星驰和陈小春的韦小宝之后,张一山饰演的韦小宝的确是过于的浮夸了一些。至于谁才是那个最好的韦小宝相信大家心中都自有定论。可能大家都觉得韦小宝这个人物是金庸先生笔下诞生的文学人物,但其实不是,清朝时期历史上真的有位“韦

  • 乾隆得知法国大革命有何反应?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华夏历史

    1789年7月14日,在法国发生一起震惊全世界,甚至影响全人类的事情。由于当时的法皇路易十六强行解散了议会,最终巴黎市民爆发了起义,攻占了代表封建王权的巴士底监狱。建立了君主立宪制度。1789年8月26日,法国制宪会议颁布了《人权宣言》,宣布“人人生而平等,人人生而自由。”自

  • 华容道到底在什么地方,为什么曹操非要走?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华夏历史

    赤壁之战最后的结局,是曹操战败,走华容道逃跑,而在《三国演义》当中,诸葛亮早已经算到会有这一步,因此派了关羽在这里,意图诛杀曹操,但关羽却将曹操放走了。不过这个华容道究竟是在什么位置,在什么地方,为什么关羽一定要从华容道这里逃走呢?曹操难道就没有别的选择了吗?下面就让小编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吧。1、华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