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东魏为何灭不了西魏,最终还被北周灭了?

东魏为何灭不了西魏,最终还被北周灭了?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1054 更新时间:2024/1/20 10:56:38

魏晋南北朝时期很多人都知道,是我国古代的一个分裂的时期,这一时期有很多的国家,朝代更迭很快,各个势力相互之间也都有较量。而东魏和西魏这两个政权中,东魏的实力要比西魏更强,但是最终东魏却没能灭掉西魏这是为什么?而东魏最终还被北周给灭掉了,这中间又有什么原因呢?东魏灭亡的原因究竟是什么,下面就让小编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吧。

1、六镇起义

正光五年(公元524年),北魏六镇的鲜卑将士因为待遇下降,生活困难,加之受到朝廷轻视,因此起兵反叛。北魏朝廷封尔朱荣为征东将军、右卫将军、大都督,命他平定六镇叛乱。尔朱荣通过镇压六镇民变,势力大增,成为北魏最有实力的军阀。六镇之乱虽然被镇压,但沉重打击了北魏的统治,埋下了北魏灭亡的祸根。

孝昌四年(528年),胡太后毒杀儿子孝明帝,立幼主元钊为帝。尔朱荣以此为借口,起兵勤王。他攻破洛阳,杀胡太后与元钊,立孝庄帝,女儿大尔朱氏则为孝庄帝皇后,掌控了北魏实权。为了巩固统治,尔朱荣发动“河阴之变”,屠杀文武百官一千三百人,使得北魏朝廷彻底沦为傀儡。

永安三年(530年),孝庄帝不满尔朱荣专权,将其杀死。尔朱荣侄尔朱兆大怒,起兵攻入洛阳,杀孝庄帝,立长广王元晔为帝。高欢不满尔朱兆弑君,起兵反对尔朱兆。中兴二年(532年),高欢击败尔朱兆,立孝武帝,女儿高氏则为孝武帝皇后,自己则任大丞相、天柱大将军、太师、定州刺史。当时高欢控制了北魏的中原、河北地区,实力强大,成为北魏最强的军阀。

贺拔岳占据关中,对抗高欢,高欢便挑拨侯莫陈悦图谋贺拔岳。永熙三年(534年),侯莫陈悦杀贺拔岳,高欢派侯景收揽贺拔岳余部。贺拔岳余部推举宇文泰为首领,宇文泰逐走侯景,杀侯莫陈悦,控制了关中。高欢听说宇文泰获胜,遣使交好,被宇文泰拒绝。孝武帝不满高欢专权,便拉拢宇文泰,封他为侍中、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关西大都督、略阳县公。孝武帝图谋讨伐高欢,高欢因此进军洛阳,孝武帝于是逃往关中投奔宇文泰,高欢另立元善见为帝。孝武帝昏庸无道,宇文泰杀孝武帝、立元宝炬为帝,自此北魏分裂为东、西魏。

2、东魏没能消灭西魏原因

西魏宇文泰仅有关中、河西之地,实力弱小,因此高欢并不把宇文泰放在眼里。天平四年(537年)春,高欢率军征讨宇文泰,准备一统北方,他派大将窦泰为先锋,进攻潼关。宇文泰认为窦泰为高欢手下猛将,骄傲自大,只要击败窦泰,高欢必然退军。双方在潼关交战,宇文泰突袭窦泰,窦泰惊慌失措,兵败身亡。高欢见猛将窦泰战败,只得退军。

天平四年(537年)冬,高欢为替窦泰报仇,兵分两路征讨宇文泰。他亲率二十万大军攻蒲津,另派猛将高敖曹率兵三万攻恒农。当时关中饥荒,宇文泰所部不满万人,迎击高欢。薛琡劝高欢:西贼连年饥荒,不如派兵把守要道,不要出战。让他们抢不到粮食,自然投降。侯景也劝高欢:大军人多,难以全面展开,不如分为前后两军,可以互相接应。高欢都不听,执意渡河进攻宇文泰。

宇文泰进兵沙苑,在此埋伏,等待高欢。高欢进兵沙苑,轻视宇文泰兵少,派兵进攻。东魏军志得意满,见西魏军少,争先发起进攻,结果阵列混乱。宇文泰趁机进攻,大败东魏,高欢惨败而逃。沙苑之战是奠定东、西魏对峙局面的关键一战,此战高欢未能消灭宇文泰,使得东、西魏长期对峙。

高欢继承北魏过半的国土与军队,实力强大,对西魏占据优势,但他志得意满,骄傲轻敌,屡次轻视宇文泰,使得沙苑惨败,丧失了一统北方的机会。宇文泰继承北魏少半的国土与军队,实力较弱,对东魏处于劣势,但他积极应战,善于用兵,屡次挫败高欢的进攻,奠定了东、西魏对峙的格局。

3、为什么北周取得了最终胜利

其实在高欢和宇文泰两方的交锋中,东魏也始终压着西魏在打,邙山之战,宇文泰几乎赔光了老本,可惜高欢关键时刻罢兵,失去了一次绝佳的机会。北齐灭亡有根本原因就是“胡汉对立”的民族矛盾,而北齐的一家独大也使得周围的政权逐渐都靠向了相对较弱的北周。反观北周,自从宇文邕夺取政权后推行均田制,继续发展府兵制,同时“鲜卑汉化”也缓和了民族矛盾,北周实力蒸蒸日上。

公元577年,北周灭北齐,再次统一了北方。北魏孝文帝改革,南迁的贵族和北方长期戍边的六镇将卒(多为鲜卑族人,拓拔部及其贵族子弟,也有不少来自其他少数民族)分化严重。北魏末年政治腐化,权贵奢侈,吏治败坏。守边的六镇军民身份逐步沦落,普遍心怀不满,后因待遇骤降,爆发六镇起义。

六镇起义的结果是北魏政权受到严重打击,契胡酋长尔朱荣崛起,高欢、贺拔岳、侯景等地方豪强各自起兵镇压六镇起义。尔朱荣势大,各地豪强纷纷依附。借口为皇帝报仇,尔朱荣率军攻进洛阳,杀死胡太后,并杀贵族、官僚两千多人。随后尔朱荣带着几千人马打败了葛荣带领的几十万六镇起义军。随后遣尔朱天光为主帅,贺拔岳、侯莫陈悦为副帅前往陇右平定那里的万俟丑奴起义。(建立东魏、北周、隋、唐四个王朝的关陇军事贵族集团都是来自这次的偏师远征。)用了两年多时间就平定北方地区,尔朱荣的军事才能在中国历史上都是罕见的。成功来的太容易,让尔朱荣过于膨胀了,带了三十多人去见皇帝,要知道他杀太后和群臣,已经和皇室不共戴天。北魏孝庄帝成功的杀死尔朱荣,原本趋于平静的北方又开始大打出手了。尔朱荣一死,处在副手地位的高欢见有机可乘,先趁尔朱荣的继任者尔朱兆喝醉酒时连哄带骗取得对六镇被遣散士兵改编控制权。然后成功挑起了尔朱氏的契胡兵与六镇的鲜卑等少数民族的矛盾,击败了尔朱兆,成为了北魏宰相政权的实际掌控者。而北魏孝武帝元修并不愿意成为傀儡,联合部分朝臣和关陇地区的宇文泰与贺拔胜对抗高欢。孝武帝战败,只能投奔在长安的宇文泰,没多久被宇文泰毒死了,另立宗室元宝矩为帝建立西魏。和高欢掌握了尔朱荣留下的大部分政治遗产不同,宇文泰只是当初偏师征讨关陇起义的部分兵马。

且宇文泰只是副帅贺拔岳手下的将领,当时的夏州刺史,资历很浅,各级将领也不是很服。贺拔岳、宇文泰都是六镇中的武川镇人,关陇集团的核心。高欢挑拨离间贺拔岳与侯莫陈悦的关系,使侯莫陈悦诱杀了贺拔岳。贺拔岳军中大乱,大家各自推举新首领,不少人推举宇文泰,但更多的是推举贺拔岳的哥哥贺拔胜的。像李虎(唐高祖李渊的爷爷)直接跑到了贺拔胜营中,力谏贺拔胜去长安接收弟弟的军队。贺拔胜在荆州与南梁作战,后来出发时高欢正率军攻打潼关道路阻隔了。宇文泰离得近,虽有人劝他贺拔岳军中混乱不可前往,但宇文泰坚决前往,并很快控制局面。接着就率军打败了侯莫陈悦,接收了李弼(李密的爷爷)所率侯莫陈悦残部,正式成为关陇集团的领导人。宇文泰下面主要由贺拔岳与他从武川镇带出来的本部人马,李弼的原侯莫陈悦所部,以及孝武帝带来的禁卫军。和高欢相比军队数量有限,且资历与威信不足,这一切倒逼宇文泰进行改革。建立八柱国十二将军制度,其实就六柱国,包括他自己每个柱国各率两个将军,另两个姓元的皇族只是给柱国称号,没给军队。(这样的制度像什么,就是股份制集团,后世科举制下的皇帝与官员那是老板与打工仔关系。很多人不明白为什么作为贵族的杨玄感要造隋炀帝的反,看了这关系就应该知道隋炀帝要加强皇权,就得罪了关陇集团。)通过联姻、赐姓等办法加强关陇集团内部联系,给汉族将领鲜卑姓大大缓和了民族矛盾,使得关陇集团内部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团结对于初期各方面完全处于劣势的关陇集团是非常重要的。高欢趁着关陇集团内部还不稳,率二十万大军攻打潼关。只有三万多人马的宇文泰靠大家的通力合作才打退了东魏的攻击。

北魏是鲜卑人当兵,汉人种田,鲜卑贵族汉化使中央与边关将士两极分化,导致起义,使大量鲜卑人战死。宇文泰在苏绰帮助下恢复部分汉族官制,并建立府兵制。恢复官制得到汉族门阀地主阶级的支持。府兵制使得士兵的地位得到提高,也使改姓后的汉族地方门阀下属的士兵进入国家的府兵体系,解决西魏兵源不足问题。虽然这些改革解决了西魏各种问题,但和强大的东魏相比较各方面条件都不好。关中地区经过汉末、三国、南北朝连续的战乱早已人丁凋零,不再是先秦时的天府之国了,成了西北苦寒之地。加之关中连续大旱,关陇地区饿殍遍野,宇文泰发动沙苑之战,从高欢手里抢粮食。东西魏的形势是东攻西守,西魏发起进攻是为抢粮食,保存自己。东魏则是要灭了西魏,邙山之战高欢杀得宇文泰几乎全军覆没,关键时刻高欢没有乘胜追击,失去消灭西魏的最好时机。东西魏争霸早期是东攻西守,东强西弱的格局,一直到高欢死了才发生变化。

高欢的东魏也面临着西魏一样的问题,跟随多年的将领持功而骄,高欢并没有像宇文泰那样用八柱国制稳定军心。像侯景这样的将领,高欢在世还能治得住,但侯景根本瞧不起其子高澄。高欢一死对侯景十分忌惮的高澄,想要收回侯景的兵权,很快侯景以河南十三州之地降了西魏,从此攻守易位。宇文泰接受侯景投降,并派人接管河南之地,但要侯景离开军队到长安受降。侯景被迫又投靠南梁,帮着南梁打击东魏,最后还在南梁来了一个“侯景之乱”,使萧氏兄弟为争皇位自相残杀。西魏轻松的占领了南梁的汉中、益州、襄阳等地为后来隋朝统一天下打好基础。强大只是一时,虽然东魏最开始时比西魏强大但是西魏在政治、经济上比东魏稳定,后继统治者不像东魏那般能作,所以北周最终灭了北齐。军事上高欢几次关键时刻失败,最终失去了统一北方的时机。政治上东魏政治不如西魏稳定,上昏下清,北齐被灭完全是皇帝咎由自取。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李世民儿子的结局都好吗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华夏历史

    后人对于李世民往往都会给出很高的评价,不过这些都是从他当皇帝这个角度来评估的。当然,每个人一生都不止一个身份,李世民也是如此,如果从其他角度来看李世民的话,也能找到一些他不那么完美的地方。例如玄武门之变就是李世民一生最大争议事件之一,讽刺的是李世民长子李承乾也曾企图谋反,最后还是李世民爱子心切所以饶

  • 魏延不死蜀国会灭亡吗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华夏历史

    在《三国演义》中,魏延和诸葛亮似乎是八字不合。诸葛亮北伐期间,魏延提出子午谷奇谋,但诸葛亮因谨慎所以并没有采取。后来诸葛亮在帐内向天祈祷希望可以延长寿命,结果魏延此时进帐,正好打翻了主灯,导致诸葛亮的祈祷失效。诸葛亮临终前告诉杨仪,魏延恐有反骨,要谨慎对待,还把兵权交给了他。但魏延其实并没有反心,为

  • 司马昭和贾充关系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华夏历史

    最近看到一则问题,那就是司马昭和贾充的故事了,那么有的人要问了,这个司马昭和贾充关系到底怎么样呢?其实也就那么一回事了,如果对这个关系有感兴趣的可以一起来揭秘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吧,感兴趣的你一定别错过了!司马昭和贾充其实就是一对好友的关系呗,并没有什么其他的关系了,一起穿半条裤子的人,为什么不说一

  • 李严武艺如何,和黄忠交战不落下风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华夏历史

    三国历史上,蜀国大臣李严往往是被忽略的一位,而且因为他和诸葛亮交恶,导致很多人并不喜欢李严。不过就能力来说,李严算是文武双全,他曾和黄忠大战并且不落下风,说明李严在军事方面还是有几把刷子的。刘备临终托孤,将军事大权交给李严,这在外人看来耐人寻味,刘备应该也不想自己死后诸葛亮一人独大。不过诸葛亮为人值

  • 孙权迟迟不称帝,他到底在等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华夏历史

    对于三国时期的划分,很多人有不同的看法,有很多人认为,孙权称帝的时候,才是真正的三国时期的开端,因为这时候魏蜀吴才正式成为了三个独立的国家。但是,孙权称帝相对刘备和曹丕来说都很晚,他是最晚一个称帝的,前面两人既然已经相继称帝了,为何孙权迟迟没有动静?孙权此举到底是什么意思,他究竟是在等什么呢?下面就

  • 贾南风为什么要杀死力挺她的杨芷?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华夏历史

    最近很多人都在说这个贾南风到底是一位什么样的人,其实不好说,因为这个人是真的非常的奇怪了,今天就说说她比较奇怪的一个地方了,话说这个贾南风把这个杨芷给活活饿死了,但是大家要知道的是这个杨芷其实以前是力挺这个贾南风的,也就是超级无敌舔狗了,但是最后贾南风却还是把这个杨芷给杀掉了,那么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 五子良将合力能否击败吕布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华夏历史

    有网友开脑洞,称曹魏五子良将如果联手能否击败吕布。不过这样对比是不是有点太小看五子良将了,吕布再怎么厉害难道还能以一敌五?所以结果很明显,只要他们五位不一个个上,而是一起发起进攻,吕布应该是没有招架之力的。其实吕布强是强在一对一,如果多对一,像三英战吕布的情况,时间拖得越久对吕布越不利。或许吕布唯一

  • 朝天女户为何可以追赠谥号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华夏历史

    很多朋友不理解,朝天女户是什么意思,实际上这是出自明朝的一个词语,而背后的含义十分残忍。明朝重新启用殉葬制,皇帝死后会有活人给他陪葬,而那些陪葬者的亲属便是朝天女户。朝廷为了安抚她们的家人,往往会给一定好处,追赠谥号便是常用的一种手段。不过殉葬制是一种极为残忍,而且不合理的制度,无论放在哪个年代都是

  • 清朝没有昏君,为什么也会亡国?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华夏历史

    清朝作为我国古代的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很多人一直以来都是非常感兴趣的,而很多人人认为,清朝皇帝十几个,每一个都不是昏君,但既然如此,为什么最终清朝还是灭亡了?清朝灭亡的根本原因到底是什么,和清朝的皇帝之间有什么关系吗?清朝既然没有一个皇帝是昏君,为何最终还是沦落到了灭亡的地步呢?今天就让小编带大家一起

  • 张郃真的胜过夏侯渊十倍吗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华夏历史

    定军山之战,老将黄忠击杀夏侯渊立下大功,但刘备却觉得夏侯渊不及张郃,如果斩杀张郃更胜夏侯渊十倍,为何在刘备眼里夏侯渊如此不堪?其实在曹操阵营中,夏侯渊同样是一位非常出色的将领,他在官渡之战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此后还率军征伐关中、平定凉州,立有显赫功劳。虽然刘备不看重夏侯渊,但就夏侯渊和张郃两人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