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孙权为何要和曹操死磕合肥?

孙权为何要和曹操死磕合肥?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3362 更新时间:2024/1/18 22:53:33

历史上有很多的“兵家必争之地”,这些地方因为地理位置等条件非常好,因此在战乱年代,总会引起各方势力的争夺。而在三国时期,除了荆州是魏蜀吴都想要得到的地盘之外,还有合肥,是孙权曹操一直死磕的地方,尽管耗费多年,也一直对合肥不肯放弃。那么合肥究竟是有多重要,对东吴来说又有什么意义呢,为什么孙权要为了合肥一直和曹操死磕呢?今天就让小编带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1、合肥对东吴有多重要

有人戏称安徽省有四个省会城市,除了本省省会合肥之外,还有江苏省徐州市辐射皖北,江苏省省会南京辐射马鞍山、滁州、芜湖等市,浙江省省会杭州辐射皖南。合肥和南京同为长江中下游平原的重要城市,两地联系甚密。而在历史上,合肥还有一个重要战略功能——南方王朝国都南京的江北门户。

东吴定都于南京,但合肥被曹魏控制,是东吴的腹心之患,其患甚于蜀汉占据荆州(西部)。曹操控制合肥,向东南可渡江攻南京,向西南可渡江攻东吴荆州的重镇江夏(湖北鄂州,后称武昌,孙权在此称帝)。孙权虽不如其兄孙策志在天下,但至少也要得到合肥,得合肥而南京安,这是东吴君臣上下的共识。古人称合肥为“江南之唇齿,淮西之咽喉。”得失之间,主客易位。

站在东吴的角度看,如果得到合肥,则控制淮南肥沃之地,守则可以打造成捍卫南京的战略屏障,攻则可以成为北上基地,越淮河就是中原。曹操当然承受不起丢掉合肥的代价,只要合肥在他手上,虽暂时灭不了东吴,至少可以让东吴如鲠在喉,如芒在背,牢牢控制战略主动权。孙权几乎是不惜国力进攻合肥,但由于曹魏极端重视合肥,吴兵始终攻克不了合肥,还让张辽在逍遥津暴得大名。所以史评家说:“东吴在灭亡之前一直进攻淮南,但始终不得尺土,究其原因,盖合肥在魏也。”

2、南北朝时期合肥的重要性

东晋(最强盛时)和刘宋前期的疆域推到黄河一线,合肥之于南京的门户意义不算很大。但宋明帝时内乱,北魏趁机占领了淮河北岸大片土地,合肥之于南京的门户意义突显。魏兵一旦突破淮河防线,必将总攻合肥,一旦合肥为北魏所据,则南京门户洞开。即使北魏不渡江攻南京,也势必将南朝的重兵吸引到东线合肥一带,中线的荆襄和西线的巴蜀兵力空虚,反而容易为魏所乘。

南齐皇帝萧宝卷乱政,北魏趁机南下攻占了合肥,时间是公元500年。其后不久,萧衍推翻南齐建立了梁朝,也就是著名的梁武帝。在早期,萧衍这个皇帝当得非常郁闷,因为大门是敞开的,合肥为北魏所占。此时的合肥已不单是南京门户那么简单了,也涉及到南朝的中线荆襄、西线巴蜀的防御体系。合肥一日不收复,南朝一日被动受敌。梁天监五年(公元506年),号称韦虎的名将韦睿在拔掉南京在江北的威胁小岘之后,开始总攻合肥。实际上在韦睿之前,梁将胡景略等人就“久攻合肥”,始终没拿下来。韦睿在合肥一战成名,拿下合肥后,南京面临的威胁顿时解除。

等到周齐陈三国鼎立时,北齐完全控制淮南,距南陈国都南京只一江之隔。陈宣帝陈顼不顾国力衰弱,起兵十万总攻江北,重点收复合肥也是出于这一层考虑。等到陈兵完败于北周,江北一线完全丧失,周隋重兵坐镇合肥,又成了南京的重大威胁。

3、其他时期对合肥的争夺

类似的故事一再上演。五代十国时,南唐控制着淮河以南,寿州(安徽省淮南市寿县)和合肥依次成为南京的门户重镇。咱们看淮南(淮河南岸至长江北岸的地区)地图,合肥正好处在中间位置,不北不南、不东不西,是南唐在淮南的战略中枢。

神武雄略的周世宗柴荣攻淮南,顿兵于寿州城下不克,转攻周边州县,而时称庐州的合肥始终为南唐控制。南唐虽然被后周暴打,不过只要南唐控制合肥,南京就相对安全,南唐皇帝李璟就还有底气和柴荣掰手腕。而当后周大将李重进率兵攻合肥时,李璟的第一反应是周兵要渡江取南京,只好向后周服软。后周攻淮南十四州(有二州在淮河北岸),合肥是最后一个被拿下的(由李璟献上),再加上李璟的反应,可以证明合肥之于南京的意义有多重大。

南宋虽然实际定都于杭州,但南京始终杭州的咽喉门户所在,而合肥又可以称为南京的江北门户。南宋置重兵于合肥,目的就是北上可援寿州,南下可守南京、杭州。合肥始终是南宋在淮南地区的根本重地,事关南宋的生死存亡。当合肥守将夏贵投降元朝后,南宋距离灭亡也就不远了。史称“(夏)贵以合肥献蒙古,则宋亡可立待矣。”到了明朝,合肥依然是南京的江北门户。当时有这么一句话,叫做“天生的重庆,铁打的庐州(合肥)”。铁打的合肥,显然是针对明朝第二国都南京而言的。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孙尚香为刘备殉情是真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华夏历史

    历史上,有关孙尚香的具体下落并没有明确的记载。孙尚香和刘备结婚是典型的政治婚姻,很多朋友好奇孙尚香到底爱不爱刘备,如果从当时的情况环境来推断,孙尚香很难真心爱上刘备。但在毛宗岗版的《三国演义》中,孙尚香对刘备是死心塌地,后来误以为刘备在夷陵之战中战死,最后选择投江殉情。当然这只是小说对孙尚香人格的塑

  • 明朝败家子皇帝是谁?真的是崇祯妈?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华夏历史

    说起明朝的那些皇帝,看看朱元璋、朱棣等等,能干事,敢干事,也会干事,这的就是甩开了人家十几条大街那么远。然而同样也是在明朝,也出了不少的荒唐皇帝。就比如说明英宗,他别的能力太差,而败家子能力超过了崇祯等,无人能敌。明仁宗朱高炽胖到走路都需要两个仆从搀扶,万历皇帝朱翊钧二十多年不上朝,明英宗朱祁镇更是

  • 马超归降刘备后为何建树平平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华夏历史

    马超应该是三国时期,名气最高的将领之一。我们都知道马超是蜀汉五虎将之一,有着“健勇”之称,早期曾给曹操造成不小的麻烦。后来他与韩遂的联军中了离间计,导致被曹操逐一击破,此后马超选择归降刘备。不过马超在蜀汉可以说是建树平平,并没有太多能拿出手的功绩,这究竟是为何呢?这次,我们就

  • 安史之乱和黄巢起义之间的关系?两者有何异同?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华夏历史

    安史之乱和黄巢起义,都是发生在唐朝时期的战乱,安史之乱后唐朝虽然也延续了一百多年,但却始终没能再达到之前的那种巅峰,而黄巢起义后,唐朝没支撑多久,就灭亡了。可以说这两场战争,都是唐朝历史上非常重要的战争,那么在安史之乱和黄巢起义之间,有没有什么关系呢?安史之乱和黄巢起义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吗?下面

  • 经历安史之乱后,唐朝为何没有撤掉藩镇?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华夏历史

    对于古代的皇帝们来说,权力是非常重要的东西,皇位也是一样,因此有任何可能会威胁到自己的地位的人的存在,对他们来说都如临大敌,这也是为什么历代皇帝都想要对当时的各种藩王削除的原因。而安史之乱爆发的一个原因,就是因为安禄山身为节度使,权力过大导致的,但是在好不容易平定之后,明明也有机会削藩,为何唐朝的皇

  • 宋孝宗提前让位是被逼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华夏历史

    宋孝宗赵昚被认为是南宋最有作为的一位皇帝,宋孝宗在位期间替岳飞平反,还重用主战派官员,誓要收复中原。对内整顿吏治、严查贪腐,对外重视农业,让百姓生活恢复往常。但宋孝宗并没有当一辈子的皇帝,而是在1189年选择主动让位给儿子赵惇,这就令很多人不解了。历史上会主动禅位的皇帝寥寥无几,宋孝宗做的也还不错,

  • 北宋并没有统一,为何算是统一的王朝?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华夏历史

    宋朝一直以来都被认为是一个大一统王朝,也被列入大一统王朝的行列,南宋时期因为丢失了北方,如果说不是统一的王朝,也说得过去,但其实北宋也没有完全统一,那既然如此,为什么宋朝还算是一个大一统的王朝呢?北宋没有统一的是什么地方,为什么一直都没有统一?既然如此宋朝在历史上又为什么还会有那么高的地位呢?今天就

  • 皇太极成为可汗后,为什么要向代善行礼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华夏历史

    1626年,努尔哈赤去世,皇太极在代善等人的拥立下袭承汗位。这种情况在历史上并不多见,因为代善是皇太极兄长,他却支持自己的弟弟继位,让皇太极成为首领。其实,历史上女真族的家庭传统有他的独特之处,例如皇太极成为可汗后,他还需要向代善行大礼,一般皇帝只会给母亲行礼,给兄长行礼就十分罕见了。那女真为何会有

  • 张郃是如何成为三国名将的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华夏历史

    乱世出英雄,在战火纷飞的三国年代,就涌现出了不少名将。其中曹操手上的人才最多,虽然就知名度来说,因为演义的存在,所以我们会更加熟悉蜀汉阵营的将领,但就综合实力,肯定还是曹操这边会更强一些。那今天准备重点跟大家讲讲,曹魏五子良将之一张郃的故事。张郃究竟是如何成为一代名将的,可能很多朋友并不了解,而且以

  • 四库全书删除什么内容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华夏历史

    《四库全书》是乾隆时期下令编修的大型丛书,总共找了360多为高管、学者负责编纂,最后耗时13年才完成,因为整个系列是分成经、史、子、集四部,所以被称为“四库全书”。不过了解历史的朋友应该知道,清朝文字狱现象很严重,很多东西朝廷是不希望民间能够看到的。所以《四库全书》也是对应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