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明朝败家子皇帝是谁?真的是崇祯妈?

明朝败家子皇帝是谁?真的是崇祯妈?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2350 更新时间:2024/1/18 1:34:32

说起明朝的那些皇帝,看看朱元璋朱棣等等,能干事,敢干事,也会干事,这的就是甩开了人家十几条大街那么远。然而同样也是在明朝,也出了不少的荒唐皇帝。就比如说明英宗,他别的能力太差,而败家子能力超过了崇祯等,无人能敌。明仁宗朱高炽胖到走路都需要两个仆从搀扶,万历皇帝朱翊钧二十多年不上朝,明英宗朱祁镇更是发起政变复辟等等。除了“败家”“荒唐”,人们很难用其它词语去评价明英宗了。

一、 一场突如其来的土木堡之变,英宗成为太上皇

土木堡之变是一场因为专权宦官以公谋私,从而让帝王被外族活捉的闹剧。把中国历史理出一条线,土木堡之变的滑稽荒诞都堪称无与伦比。也正是如此,在土木堡之变中被俘虏的明英宗朱祁镇,这个能力平平、毫无经世之才的帝王,才“首次走进”后人的视野。

国不可一日无君。明英宗被俘虏,大明至少在名义上群龙无首,摆在众臣面前的就只有两条路:救回明英宗或者另立新帝。前者,大明势必要付出巨大代价,且时间损耗难以计量。只要英宗一日不被接回,那么大明就一日无君。于是在权臣于谦等人的推动下,明英宗的异母弟朱祁珏成为新帝,即明代宗,次年改元景泰。还在瓦剌人手里的明英宗,被迫成为了太上皇。

虽然帝位不再悬空,但明英宗好歹也是大明的一个象征,让瓦剌人一直扣押着也不好。所以接回英宗是理所当然。可明代宗对此事却表现得并不上心。不但不想办法接回英宗,他还百般阻挠,让英宗在瓦剌困了许久。若不是于谦深明大义地劝谏,那英宗的故事可能就此结束。“幸得”景泰元年(1450)中秋节英宗回宫,故事才有了接下来的内容。

二、 明代宗的提防与明英宗的困境

先前代宗阻挠迎回英宗,一方面有政治考量,担心二帝同在会搅乱明朝政局,一方面也说明二人确实有些嫌隙,兄友弟恭的真实性不高。英宗一回朝就被送去了南宫“享受”悠闲时光,这也就并不奇怪。

在刚住进南宫的时候,英宗和一同入住的钱皇后还相对自由。孙太后亦时常去探望他们夫妻俩。然而随着代宗越来越习惯皇帝的身份,越来越明白帝位的重要性,便开始对英宗严防死守。南宫大门被用铅封死,南宫宫墙被增高,甚至连英宗乘凉的墙边大树都被伐倒,就是在这个时候。

且觉得封锁南宫还不够,代宗还做了另一个引起不少大臣反对的决定——易储。如果按照常态,帝王立自己的后代为皇储是再正常不过的事。可朱祁珏本质是临危受命,是“代替”被此前被瓦剌俘虏的朱祁镇。所以当代宗想要夺去英宗之子朱见深的太子之位,而立自己的儿子朱见济为皇太子时,连一些宫中太监都忍不住指责帝王此举不当。

代宗想要巩固帝位而作出囚禁英宗七年的荒唐举动,甚至还偷鸡不成蚀把米地因为易储而失了人心。二帝同在,此消则彼长,在南宫艰难度日的英宗便又渐渐看到了希望。

三、 明英宗的夺门之变

景泰七年(1456)冬,明代宗染病,连祭祀太庙都未能出席。帝王从人前“突然消失”,让众人猛然回忆起八年前的土木堡之变。当年也是这般,国家虽有帝王却不见帝王,群龙有“首”却又无“首”。于是一些不安分的,譬如石亨、徐有贞、杨善等,在景泰八年(1457)正月十七的晚上,趁着众人不备,带着家兵冲进被封锁了七年的南宫,将英宗抬回了他阔别已久的奉天殿。待次日朝臣们在大殿见到英宗而不是代宗,这场发生得莫名其妙又结束得莫名其妙的夺权政变就成了定局。

虽说这场被称作“夺门之变”,亦或“南宫复辟”的荒唐政变,直接的契机是代宗重病。但好歹也当了皇帝,若代宗真的如此不堪一击,那英宗也不会被关了七年。事实上,夺门之变的成功与权臣于谦树敌较多也有关系。

作为支持代宗的重臣,于谦在景泰年间以其忠义清正为大明百姓做了不少实事。而同石亨这类恃功骄横的朝臣,于谦和他们的相处并不和谐。石亨积极帮助英宗复辟,也多少存了扳倒政敌于谦的心思。众人密谋政变时,于谦没能得到“好心人”的提前知会。政变成功后,于谦凄凉地身死西市,也是可悲。

至于病入膏肓的代宗,英宗在复辟后倒也懒得再管。从正月十八到二月初一,大明都是两帝并立。二月初一,当初诏令朱祁珏继位的孙太后又颁布诏书,宣布朱祁珏重新做回亲王。二月十九,朱祁珏病故,英宗与代宗的夺位闹剧才真正收场。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马超归降刘备后为何建树平平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华夏历史

    马超应该是三国时期,名气最高的将领之一。我们都知道马超是蜀汉五虎将之一,有着“健勇”之称,早期曾给曹操造成不小的麻烦。后来他与韩遂的联军中了离间计,导致被曹操逐一击破,此后马超选择归降刘备。不过马超在蜀汉可以说是建树平平,并没有太多能拿出手的功绩,这究竟是为何呢?这次,我们就

  • 安史之乱和黄巢起义之间的关系?两者有何异同?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华夏历史

    安史之乱和黄巢起义,都是发生在唐朝时期的战乱,安史之乱后唐朝虽然也延续了一百多年,但却始终没能再达到之前的那种巅峰,而黄巢起义后,唐朝没支撑多久,就灭亡了。可以说这两场战争,都是唐朝历史上非常重要的战争,那么在安史之乱和黄巢起义之间,有没有什么关系呢?安史之乱和黄巢起义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吗?下面

  • 经历安史之乱后,唐朝为何没有撤掉藩镇?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华夏历史

    对于古代的皇帝们来说,权力是非常重要的东西,皇位也是一样,因此有任何可能会威胁到自己的地位的人的存在,对他们来说都如临大敌,这也是为什么历代皇帝都想要对当时的各种藩王削除的原因。而安史之乱爆发的一个原因,就是因为安禄山身为节度使,权力过大导致的,但是在好不容易平定之后,明明也有机会削藩,为何唐朝的皇

  • 宋孝宗提前让位是被逼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华夏历史

    宋孝宗赵昚被认为是南宋最有作为的一位皇帝,宋孝宗在位期间替岳飞平反,还重用主战派官员,誓要收复中原。对内整顿吏治、严查贪腐,对外重视农业,让百姓生活恢复往常。但宋孝宗并没有当一辈子的皇帝,而是在1189年选择主动让位给儿子赵惇,这就令很多人不解了。历史上会主动禅位的皇帝寥寥无几,宋孝宗做的也还不错,

  • 北宋并没有统一,为何算是统一的王朝?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华夏历史

    宋朝一直以来都被认为是一个大一统王朝,也被列入大一统王朝的行列,南宋时期因为丢失了北方,如果说不是统一的王朝,也说得过去,但其实北宋也没有完全统一,那既然如此,为什么宋朝还算是一个大一统的王朝呢?北宋没有统一的是什么地方,为什么一直都没有统一?既然如此宋朝在历史上又为什么还会有那么高的地位呢?今天就

  • 皇太极成为可汗后,为什么要向代善行礼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华夏历史

    1626年,努尔哈赤去世,皇太极在代善等人的拥立下袭承汗位。这种情况在历史上并不多见,因为代善是皇太极兄长,他却支持自己的弟弟继位,让皇太极成为首领。其实,历史上女真族的家庭传统有他的独特之处,例如皇太极成为可汗后,他还需要向代善行大礼,一般皇帝只会给母亲行礼,给兄长行礼就十分罕见了。那女真为何会有

  • 张郃是如何成为三国名将的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华夏历史

    乱世出英雄,在战火纷飞的三国年代,就涌现出了不少名将。其中曹操手上的人才最多,虽然就知名度来说,因为演义的存在,所以我们会更加熟悉蜀汉阵营的将领,但就综合实力,肯定还是曹操这边会更强一些。那今天准备重点跟大家讲讲,曹魏五子良将之一张郃的故事。张郃究竟是如何成为一代名将的,可能很多朋友并不了解,而且以

  • 四库全书删除什么内容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华夏历史

    《四库全书》是乾隆时期下令编修的大型丛书,总共找了360多为高管、学者负责编纂,最后耗时13年才完成,因为整个系列是分成经、史、子、集四部,所以被称为“四库全书”。不过了解历史的朋友应该知道,清朝文字狱现象很严重,很多东西朝廷是不希望民间能够看到的。所以《四库全书》也是对应删

  • 李元吉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华夏历史

    李元吉是李渊第四子,在夺嫡之争中,李元吉是站在太子李建成一边。李元吉年纪虽小,但为人骁勇善战,曾多次立下战功。而且和李建成相比,李元吉做事更加凶狠、决绝,他曾计划暗杀李世民,后来是被李建成制止。结果,李元吉和李建成最后都死在了李世民手上,玄武门之变爆发,彻底改变了唐朝的历史。李元吉死后,他的儿子也全

  • 曹魏八虎骑分别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华夏历史

    三国时期,曹操阵营名将如云,了解这段历史的朋友肯定不会对曹魏八虎骑陌生。这八虎骑是由曹操的八位宗亲将领组成,可以说魏国的建立他们各自都有一定的贡献。不过八虎骑中只有两位入选了三国24名将的名单,这究竟是为什么呢?比实力,八虎骑每一位将领都能独当一面,而且战绩也有亮眼的地方。下面就为大家简单分析下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