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经历安史之乱后,唐朝为何没有撤掉藩镇?

经历安史之乱后,唐朝为何没有撤掉藩镇?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1096 更新时间:2024/1/19 13:47:15

对于古代的皇帝们来说,权力是非常重要的东西,皇位也是一样,因此有任何可能会威胁到自己的地位的人的存在,对他们来说都如临大敌,这也是为什么历代皇帝都想要对当时的各种藩王削除的原因。而安史之乱爆发的一个原因,就是因为安禄山身为节度使,权力过大导致的,但是在好不容易平定之后,明明也有机会削藩,为何唐朝的皇帝却没有这样做呢?下面就让小编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吧。

1、为什么说藩镇是盛唐的后遗症呢?

唐朝时期经济的鼎盛时期是在开元盛世,可是政治、军事的鼎盛时期却是出现在唐高宗后期。当时唐朝的对外扩张十分迅猛,灭国无数,疆域面积西到中亚,东到库页岛,北到贝加尔湖,周边少数民族无不俯首称臣。唐朝在各地设置了大量的都护府,建立起政权统治。可是都护府统治从实质上看,仅仅是象征性质多于统治性质。各都护府因为自身实力不足,很快就被各地的少数民族推翻。到了唐玄宗时期,各地的都护府进本全部消失。

大唐帝国的实际统治区域再次回到中原地区。而曾经被灭国的少数民族再次建立起国家之后,不断对唐朝边境进行袭扰、进攻。在这种情况下,唐玄宗发明了藩镇制度,让位于边境地区的各镇拥有了强大的军事力量,用于抵抗少数民族的袭扰。节度使设立前期,很好的抵御了少数民族的袭扰,保卫了边境安全。可是随着藩镇的膨胀式发展,到了“安史之乱”前,藩镇已经拥有可以抗衡中央的实力,并且拥有了藩镇的实际统治权。等“安史之乱”爆发后,藩镇就彻底失去控制,成为了大唐帝国内的割据势力。

2、唐朝为什么不把藩镇彻底消除

“安史之乱”后,很长一段时间内,藩镇失去控制。可是在唐武宗时期,唐武宗曾经平定了昭义节度使刘稹的叛乱,战争结束后各路割据藩镇重新遵守朝命,唐朝在形式上获得了统一。可是这一时期的唐武宗并没有乘机将藩镇消灭,为什么呢?

显然并不是大多数人说的,唐朝中央政权没有实力去消灭藩镇。唐武宗的确拥有了消灭藩镇的力量,可是他放弃了。原因很简单,他没有比唐玄宗更好的办法抵抗少数民族的袭扰、进攻。唐朝的中央政权需要这些藩镇的力量,维护唐朝的统治。

唐朝建立之前,是我国历史上最混乱的南北朝时期。这一时期,少数民族对于中原政权的危害让唐朝统治者如鲠在喉。因此有了唐朝初期的大肆对外扩张,打击少数民族和建立藩镇抵抗少数民族!相对于少数民族的威胁,藩镇虽然时刻威胁着唐朝统治,可是在唐朝中央政权没有完全丧失自主军队之前,藩镇不会推翻唐朝统治。

另一方面藩镇的存在还能独立自主的组织军队,抗击少数民族侵略,不用中央政府消耗力量。唐朝统治者在权衡了双方的利弊之后,自然会选择保留藩镇,用以继续抗击少数民族袭扰。唐朝最终灭亡于藩镇之手,唐朝灭亡之后,中原政权也丧失了幽云十六州。这也说明了两者在抗击少数民族政权上的统一性

3、唐朝藩镇的背景

在唐朝建立后,比如唐高祖李渊、唐太宗李世民等皇帝在位时,主要采用的是之前朝代都经常实行的府兵制度。这些府兵拥有自己的耕地,在战争时走向前线,而且平时则不用缴纳赋税。在唐朝疆域逐步扩大的过程中,特别是唐高宗和武则天在位时,西边的吐蕃,东边的高句丽、百济,北边的后突厥,乃至后起的东北的契丹,都对唐朝的边防形成了巨大的威胁。彼时,府兵在面对这些强敌时逐渐有些吃力了。

在此基础上,因为战争的频繁和防御压力的增大,唐朝需要更多长期驻扎在边境的士兵。在唐玄宗李隆基这位皇帝在位时,唐朝不仅采用了募兵制(在各个边防地区常备一定数量的军队),而且同时设立了10个节度使。这些节度使不仅掌控了一个地区的兵权,还掌握了地方的财税和人事任免上的权力,可谓一方诸侯了。长此以往,唐朝的藩镇制度就此形成。所以,非常明显的是,只要唐朝在边境地区存在吐蕃、突厥、高句丽等众多强敌,藩镇制度就是不能轻易废除和撤销的。

当然,对于藩镇制度下的节度使,因为掌握了强大的兵力,久而久之,自然形成了尾大不掉的局面,并且还会威胁到唐朝皇室的安慰。比如在安史之乱中,安禄山因为兼任范阳、平卢、河东三镇节度使,所以拥有10多万大军,可以和唐玄宗李隆基争夺天下。但是,在安史之乱的平定上,唐肃宗李亨还是需要依赖于安西、北庭、河西、陇右和朔方等节度使的兵力。因为各个节度使和藩镇下都存在一定的利益群体,比如大量的士兵只听命于节度使,而不是唐朝皇帝。所以唐朝全面撤销藩镇的话,因为会损害到这些将士的利益,很可能引起新的叛乱。

最后,总的来说,唐朝因为疆域辽阔,边境存在多个强敌,确实需要一定数量的藩镇,以此巩固或者扩大自己的边境地区。换而言之,藩镇制度的存在,是有利有弊的。在安史之乱后,唐朝想要压制住各个节度使,需要在都城建立一支直属于皇帝的军队。比如唐宪宗时期建立了一支强大的神策军,促使各地的藩镇都比较服从皇帝的命令。并且,唐宪宗为了削弱藩镇势力,将唐朝的藩镇数量从十个变成了四十多个。但是,因为唐朝朝廷能够掌握的财富比较有限,比如远远不如后来的宋朝,所以即便强行废除节度使,也很难直接负担各个边境士兵的军饷。进一步来说,唐朝脆弱的税赋体系,导致朝廷无法直接负担庞大的边防军队,所以需要藩镇制度的存在,即便这也是“饮鸩止渴”。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宋孝宗提前让位是被逼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华夏历史

    宋孝宗赵昚被认为是南宋最有作为的一位皇帝,宋孝宗在位期间替岳飞平反,还重用主战派官员,誓要收复中原。对内整顿吏治、严查贪腐,对外重视农业,让百姓生活恢复往常。但宋孝宗并没有当一辈子的皇帝,而是在1189年选择主动让位给儿子赵惇,这就令很多人不解了。历史上会主动禅位的皇帝寥寥无几,宋孝宗做的也还不错,

  • 北宋并没有统一,为何算是统一的王朝?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华夏历史

    宋朝一直以来都被认为是一个大一统王朝,也被列入大一统王朝的行列,南宋时期因为丢失了北方,如果说不是统一的王朝,也说得过去,但其实北宋也没有完全统一,那既然如此,为什么宋朝还算是一个大一统的王朝呢?北宋没有统一的是什么地方,为什么一直都没有统一?既然如此宋朝在历史上又为什么还会有那么高的地位呢?今天就

  • 皇太极成为可汗后,为什么要向代善行礼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华夏历史

    1626年,努尔哈赤去世,皇太极在代善等人的拥立下袭承汗位。这种情况在历史上并不多见,因为代善是皇太极兄长,他却支持自己的弟弟继位,让皇太极成为首领。其实,历史上女真族的家庭传统有他的独特之处,例如皇太极成为可汗后,他还需要向代善行大礼,一般皇帝只会给母亲行礼,给兄长行礼就十分罕见了。那女真为何会有

  • 张郃是如何成为三国名将的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华夏历史

    乱世出英雄,在战火纷飞的三国年代,就涌现出了不少名将。其中曹操手上的人才最多,虽然就知名度来说,因为演义的存在,所以我们会更加熟悉蜀汉阵营的将领,但就综合实力,肯定还是曹操这边会更强一些。那今天准备重点跟大家讲讲,曹魏五子良将之一张郃的故事。张郃究竟是如何成为一代名将的,可能很多朋友并不了解,而且以

  • 四库全书删除什么内容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华夏历史

    《四库全书》是乾隆时期下令编修的大型丛书,总共找了360多为高管、学者负责编纂,最后耗时13年才完成,因为整个系列是分成经、史、子、集四部,所以被称为“四库全书”。不过了解历史的朋友应该知道,清朝文字狱现象很严重,很多东西朝廷是不希望民间能够看到的。所以《四库全书》也是对应删

  • 李元吉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华夏历史

    李元吉是李渊第四子,在夺嫡之争中,李元吉是站在太子李建成一边。李元吉年纪虽小,但为人骁勇善战,曾多次立下战功。而且和李建成相比,李元吉做事更加凶狠、决绝,他曾计划暗杀李世民,后来是被李建成制止。结果,李元吉和李建成最后都死在了李世民手上,玄武门之变爆发,彻底改变了唐朝的历史。李元吉死后,他的儿子也全

  • 曹魏八虎骑分别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华夏历史

    三国时期,曹操阵营名将如云,了解这段历史的朋友肯定不会对曹魏八虎骑陌生。这八虎骑是由曹操的八位宗亲将领组成,可以说魏国的建立他们各自都有一定的贡献。不过八虎骑中只有两位入选了三国24名将的名单,这究竟是为什么呢?比实力,八虎骑每一位将领都能独当一面,而且战绩也有亮眼的地方。下面就为大家简单分析下这个

  • 曹操让张辽和徐晃支援樊城,张辽为何不抓紧就位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华夏历史

    襄樊之战对三国局势产生了重要影响。219年,关羽率军攻占襄阳和樊城,于禁率领七军救援,结果遭遇暴雨,反倒是让关羽趁势将于禁拿下。此后曹操让张辽和徐晃驰援曹仁,徐晃行动很快,但张辽却步伐缓慢,迟迟没有就位,这到底是为什么呢?襄樊之战关羽战死,导致荆州失守,可谓是雪上加霜,张辽的行为更是令人好奇。下面可

  • 同治帝为什么坚持重修圆明园,最后工程如何中止的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华夏历史

    同治帝在清朝历史上,是一位存在感不怎么高的皇帝。他18岁亲政,此后经办的第一件大事就是下令重修圆明园,但这项工程非常巨大,会消耗大量人力、物力、以及财力。当时朝廷上下很多官员都反对动工,最后两宫太后还亲自出面调解,而这起事件更是闹出了一个大乌龙,而一位叫李光昭的商贩有关。下面就来讲讲这段历史,看看同

  • 刘邦论功行赏,为什么萧何第一曹参第二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华夏历史

    刘邦定都长安后,按功劳对功臣进行奖赏,其中刘邦认为萧何居首功,将他封为酂侯,曹参二功,赐爵平阳侯。等分完诸侯,下一项便是排位次,此时有人说:“曹参多年来南征北战,军功最多,应该排至第一”。然而,在刘邦心里这个位置其实还是想把萧何排在第一,此后鄂君一番话给了刘邦一个台阶,让刘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