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明朝北京和南京两套六部怎么回事

明朝北京和南京两套六部怎么回事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985 更新时间:2024/1/20 23:00:31

“六部”我们知道,对于古代的朝来说,六部就算是一种朝廷的象征,各自分别管着不同的事物,那么正常来说,一个朝代自然也就只有一个六部,毕竟这种东西不可能是越多越好的。然而在明朝时期,却在北京和南京各有一个六部,我们知道朱元璋定都南京之后,朱棣迁都北京,但南京就算地位再高,也不可能比北京更高,为南京还保留着六部呢?南京六部平常都做些什么呢?下面就让小编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吧。

1、明朝为什么留着南京六部

明朝迁都北京后,在南京也留了一套机构,包括吏、户、礼、兵、刑、工六部,除此之外还有都察院、通政司、翰林院、国子监等,但不设布政司、按察司、都指挥司。

但这种设置又与两京制不太一样,因为自迁都之后,除明宣宗朱瞻基曾以储君的身份在南京呆过一段时间之外,终明朝一代,再也没有其他皇帝去过南京。

但是,明朝却一直维持着这样的设置,这是因为南京六部从某种意义上是不可或缺的,南京作为陪都,其存在更是意义重大的。

3、南京六部有什么意义

首先,南京地处南直隶地区,是南直隶地区的权力核心。而南直隶地区共统辖十五府和三个直隶州,相当于今天江苏、安徽两省和上海一市,是朝廷的江南富庶之地,是帝国的化和经济中心。虽然明朝迁都至北京,但如果失去了对江南半壁的控制,明朝廷就失去了赖以支撑其统治的经济命脉。所以,南京六部最大的职责就是震慑江南,并征收南直隶、浙江、江西、湖广诸省的税粮,同时还负责漕运和全国的盐引勘合,可谓事关重大,而这一切都是由南京户部经管,可见南京户部权力之大。

第二,南京的兵部、吏部、刑部也有相应的权力,北京的六部无权干涉。南京地区设置有49个卫所,他们直接归属南京兵部尚书管辖;南京地区的官员每六年进行一次京察考核,考核的权力掌握在南京吏部手中;南京地区的刑名司法及监察均归属南京刑部和都察院管辖。

基本上唯一没什么事做的部门应该就是南京的礼部了,因为皇帝在北京,礼仪祭祀诸事也集中在北京,但由于明朝的内阁宰辅往往曾担任过南京礼部尚书,所以南京的礼部历来就是朝廷宰辅人才的储备库。

此外,朱棣当年迁都北京,也有应对蒙古战事的考虑。但北京距离北方草原太近,一旦战局不利需要退守时,即可徐徐退回南京,南京有现成的备用中枢班底,可以直接起用。

当然,后来随着蒙古威胁的日益解除,明朝历代皇帝也就没有再迁回南京的想法了,所以南京也就逐渐沦为失势和养老官员的去处了,令其有职无权,保留待遇,远离权力中心,再无复起之可能性,几乎等同于放逐。

3、南京六部做些什么

作为巩固帝国陪都的系统,南京六部在关键时刻(比如说清兵入关)还是能发挥作用的,至少直接就能接管半壁江山。不过平时南京的最高行政机构却不是南京的六部,而是南京的守备会议。

南京平时是设立一个守备的,作为替天子看守南京的存在,南京守备大部分都是王公大臣,由守备、参赞、内守备等官组成的守备厅会议是南京最高权力所在。

其中南京参赞机务是南京兵部尚书兼任的,所以南京兵部尚书也是南京六部里面作为特殊的存在,它确实是有实权的,而且很大,所谓:“故其职视五部为特重云”。北京六部里面吏部尚书被称为“天官”可以掌握四品以下官员的升迁任免名单,但是南京六部里面南京兵部则是最强的,可以掌握南京地区所有的军队训练和守备军费,也就是说南京兵部尚书关键时刻可以调动军队支援北京。

不过南京的六部毕竟是陪都的六部,实际上无论干什么都得被北京六部牵制,比如说南京的礼部想要举行祭祀活动就得先请示北京礼部,南京吏部的官员选拔被北京吏部掌握,南京户部的财政得上交给北京户部,诸如此类,所以实际上也有不少南京官员感觉很憋屈,毕竟虽然名字差不多,但是实际上是人家的小媳妇。

而南京各部里面最没事做的莫过于南京都察院,所谓:“院在太平门外,惟操江、全院间来同堂。四五御史,雍容礼貌,体统森严,殊无事事。”当时南京的官员要是能够迁移到北京那可是天上掉馅饼全家烧高香,要是北京迁移到南京那基本上就和被炒鱿鱼没区别,不过也正好让明朝后期的党争有了一个缓冲地点,毕竟到了南京也给了失败者一个去处,实际上缓和了矛盾,不过对于很多人来说,到了南京六部基本上就只剩下混日子了。

然而对于明朝来说,南京的地位并没有因为迁都北京而被降低到可有可无的地步,一旦南京发生灾祸,或者有外来首领归顺明朝的时候,南京仍旧是第一首选,毕竟南京是明朝的“肇基之地”,而在明朝皇帝的心中,当北京不能呆的时候,去南京也是不错的。当然,除了崇祯。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赢异人为什么只活了35岁?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华夏历史

    最近很多人都在问这个赢异人的事情,那么这个赢异人话说只活到了35岁,虽然在古代寿命都不常,但是有的人也能活很久啊,而且秦国的几位皇帝有的寿命真的还可以,但是为什么到了这个赢异人这里就在35岁停止了呢?这个问题也比较有意思了,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吧!赢异人只活了35岁,小编觉得有几个方面的原因:

  • 和珅为何想要朝服?乾隆为何不给?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华夏历史

    在清朝的乾隆年间,最受宠的就要属大臣和珅了。和珅从入仕开始一直到一品大员,总共花费了12年的时间。最初只是个公里的三等侍卫,到十二年后成为了轻车督尉并且兼任吏部尚书,可以说是位极人臣的权贵了。和珅每接受一项官职或者立一次功,乾隆就会赏赐他一件黄马褂作为嘉奖,前后和珅一共领了二十多件黄马褂,但是和珅对

  • 秦朝的31位皇帝都有谁?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华夏历史

    近期《大秦赋》这部剧可以说是又带动着不少朋友们开始关注秦国的这段历史了。小编也在网上看到了很多关于秦国的问题,有一个问题就问的有些不太专业了,问的是“37位秦王顺序”,这里小编要纠正的是,秦国历代总共只有31位秦王。那么接下来小编就带着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这31位秦王吧。秦非子

  • 赢驷为何三年不理政?为何秦国还不乱?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华夏历史

    其实秦惠王不理朝政三年,可以说是放了长线钓大鱼了,看似将大权授予商鞅,其实早早的就安排好了一切。要知道,秦惠王的不理朝政可不代表着不关心政治,而且在商鞅变法之后,国家的体系是非常严密的,而且国相也在,即便是没有最高决策者的干涉,国家也是能够稳稳当当的的运行的。秦惠王登记为王之后,不问政事,一直按照归

  • 嬴政为什么要杀吕不韦?这与商鞅又有着什么关联?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华夏历史

    秦朝的建立,将成形于战国时期的郡县制推广到了全国,这是一种垂直型行政管理体质,与早期的宗法血缘关系基础上的分封制是有着一定区别的,这个更能体现出中央集权以及君主集权的特质。不过,在秦帝国建立之初,秦廷中枢关于全国二级行政建制的制度设计还有一场争论。根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丞相绾等建言:&ldq

  • 秦始皇和谁生了扶苏?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华夏历史

    了解历史的朋友们都知道,在《史记》当中其实没有对扶苏的母亲有过任何描述,所以想要知道扶苏的生母是谁?秦始皇到底跟谁生下了扶苏?首先要了解的就是,秦始皇到底有没有皇后,若是没有,那又何来记载的说法呢?但是战国诸侯和汉朝皇帝基本都有皇后或者王后,既然秦始皇作为堂堂始皇帝没有皇后的话,为什么《史记》又不专

  • 芈月和秦始皇嬴政到底是什么关系呢?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华夏历史

    《芈月传》这部剧相信不少朋友们都有看过了,相信很多人看过这部剧之后都会有一个疑问,那就是这芈月到底和后来一统天下的秦始皇嬴政到底是个什么关系呢?芈月是嬴政的奶奶吗?之间差着几辈呢?那么接下来小编就来根据一组浅显易懂,一看就知道的关系图来给大家讲一讲吧。一、首先,要搞清楚芈月与秦始皇嬴政之间的关系,我

  • 秦孝公暗示儿子杀商鞅?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华夏历史

    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变法虽说是一场剧痛,但是苦尽甘来,剧痛过后便是国家变得超乎想象的强大。我国历史上,历朝历代都有经历过变法,很多人都以为最早的变法就是秦国的商鞅变法,其实非也。最早的是魏文侯时期的李悝。而商鞅的理论知识,基本上也是从李悝变法之中学习过来的。可是理论永远只停留在书面上,变法的核心要点并

  • 唐朝八大开国功臣是谁,最终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华夏历史

    古代的每一个朝代都有自己的开国功臣,这些开国功臣有出谋划策的谋士,也有攻城略地的武将,还有其他的很多不同的臣子,而很多人知道唐朝有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但其实唐朝还有八大开国功臣,你知道他们分别是谁吗?唐朝这八大开国功臣他们最后都是什么结局?作为功臣最终有几个人能够得到善终呢?今天就让小编带大家一起来看

  • 华阳太后真的反对嬴政当秦王吗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华夏历史

    在最近热播的《大秦赋》中有这样一段情节,华阳太后为了让嬴异人立成蟜为太子,甚至不惜做出近乎逼宫的行为,这里也表明了华阳太后的态度,她支持的是成蟜,对嬴政自然是反对的。但真实历史上的华阳太后真的也是这样做的吗?成蟜和嬴政,究竟谁更适合成为秦王,自然是不用多说,但华阳太后真的宁可放弃秦国的未来,也要让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