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赵国灭国时候有多惨烈

赵国灭国时候有多惨烈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1227 更新时间:2024/1/22 19:25:45

到了战国后期,唯一还能和秦国抵抗的便是赵国。赵国历经改革,国力不断强化,秦昭襄王自知想要完成一统六国的伟业,就必须啃下赵国这块硬骨头。长平之战对于两国来说其实就是决定生死存亡的一役,而最后秦国歼灭赵国40多万士兵,使赵国国内已无年轻的储备力量。当时其他五国基本都要仪杖赵国,所以赵国的情况也是最惨烈的,赵国一亡战国时代也就离结束不远了。

1、赵国灭国原因

古人道:大国有贤臣,强国有名将。在大动荡、大变革的时代,谁掌握了人才,谁就掌握了时代前进的方向。战国七雄之中,最有实力的应该是北方的赵国和西边的秦国,当时的赵国独占四大名将之二,却最终没能改变国家的命运。

赵国必亡的原因不是因为赵国没有优秀的将领,而是因为赵王“亲小人、远贤臣”,根本没有重用两位名将,所以说,战国双雄秦赵相争中,赵国其实败给了自己,再坚固的堡垒也经不起内部长久的裂痕。后世,人们所津津乐道的战国四大名将分别是:白起(秦国),王翦(秦国),廉颇(秦国),李牧(秦国)。战国四大名将中,秦赵两国各占一半,可谓是实力相当。

如果单看军事实力,两国也是八斤八两,不相上下。秦赵博弈,是战国历史走向的关键!秦赵长平之战,后来被史学家称为“秦赵战略决战”,秦赵对阵,秦国这边是白起,赵国这边是廉颇。廉颇是老将,作战经验极其丰富,采取了坚守不出的防御战,白起没辙。

但是架不住赵王的刚愎呀,赵王不智,误信谗言,中了秦国的反间计,他临阵换将,年轻慷慨而纸上谈兵的赵括取代了果敢勇武作战经验丰富的老将廉颇,赵国的防御战随之变成了进攻战,秦国将士有了可乘之机,审时度势,迅疾出击,赵国兵士被分割围歼,终至大败。

史载,赵国将士被斩被坑杀达四十多万。经此一战,赵国元气大伤,“一碗油变成了一碗水”赵国实力全面衰落,秦国军威大振,在一统天下的征程上又一次少了一个劲敌,秦赵长平之战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早、规模最大、最彻底的围歼战。

2、李牧冤死

名将李牧一生沙场征战,胜仗无数,是一个能打硬仗,善打硬仗的杰出将领。一开始他奉命镇守赵国北境的代郡和雁门,守护赵国北大门,面对匈奴,李牧从不怯阵,且多次击退匈奴的侵扰,甚至曾北出大破匈奴,他对赵国是用功劳的。

但是,赵王竟然偏听谗言、偏信谣言,将李牧从北境召唤回都,据说当时有人诬告李牧有谋反的企图,当然这是莫须有的罪名,不过后来因为北方的匈奴实在太厉害了,赵王不得不再次用李牧,李牧不负君命,不仅很快安定了赵国北疆,而且多次抵御了秦军对赵国的攻击。

自三家分晋以来,赵国百年历史迎来至暗时刻,这一次秦国故技重施,还是当年的反间计,一样的配方一样的味道,没有人会明白为什么赵王会再次听信谗言,很快李牧的兵权得夺走了,李牧被自己忠心的王一步步置于死地。四大名将之一的李牧,到头来竟是被自己所忠的国的王所陷害。赵王昏庸至此,赵国安能不亡?

3、战国时代的终结

在秦国将赵国灭亡之后,其他的国家都是相当的谨慎,这种谨慎也表现在对他的畏惧。有的时候一场真真正正的战争并不需要两军对垒,损伤双方的军队,有的时候战争就是一场,没有硝烟的也可以从心理上面对敌人产生相当严重的威慑力。当赵国被灭之后,其他各国就像散沙一般没有一点点凝聚力。

由此我们就不难判断出来,赵国在当时处于军事,政治地理这三方面都是非常具有优势优势。当秦国将这个优势打破之后,经过统一的步伐就快了很多,战国时代的终结实际上就是从赵国灭亡开始的。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明朝北京和南京两套六部怎么回事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华夏历史

    “六部”我们知道,对于古代的王朝来说,六部就算是一种朝廷的象征,各自分别管着不同的事物,那么正常来说,一个朝代自然也就只有一个六部,毕竟这种东西不可能是越多越好的。然而在明朝时期,却在北京和南京各有一个六部,我们知道朱元璋定都南京之后,朱棣迁都北京,但南京就算地位再高,也不可

  • 赢异人为什么只活了35岁?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华夏历史

    最近很多人都在问这个赢异人的事情,那么这个赢异人话说只活到了35岁,虽然在古代寿命都不常,但是有的人也能活很久啊,而且秦国的几位皇帝有的寿命真的还可以,但是为什么到了这个赢异人这里就在35岁停止了呢?这个问题也比较有意思了,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吧!赢异人只活了35岁,小编觉得有几个方面的原因:

  • 和珅为何想要朝服?乾隆为何不给?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华夏历史

    在清朝的乾隆年间,最受宠的就要属大臣和珅了。和珅从入仕开始一直到一品大员,总共花费了12年的时间。最初只是个公里的三等侍卫,到十二年后成为了轻车督尉并且兼任吏部尚书,可以说是位极人臣的权贵了。和珅每接受一项官职或者立一次功,乾隆就会赏赐他一件黄马褂作为嘉奖,前后和珅一共领了二十多件黄马褂,但是和珅对

  • 秦朝的31位皇帝都有谁?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华夏历史

    近期《大秦赋》这部剧可以说是又带动着不少朋友们开始关注秦国的这段历史了。小编也在网上看到了很多关于秦国的问题,有一个问题就问的有些不太专业了,问的是“37位秦王顺序”,这里小编要纠正的是,秦国历代总共只有31位秦王。那么接下来小编就带着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这31位秦王吧。秦非子

  • 赢驷为何三年不理政?为何秦国还不乱?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华夏历史

    其实秦惠王不理朝政三年,可以说是放了长线钓大鱼了,看似将大权授予商鞅,其实早早的就安排好了一切。要知道,秦惠王的不理朝政可不代表着不关心政治,而且在商鞅变法之后,国家的体系是非常严密的,而且国相也在,即便是没有最高决策者的干涉,国家也是能够稳稳当当的的运行的。秦惠王登记为王之后,不问政事,一直按照归

  • 嬴政为什么要杀吕不韦?这与商鞅又有着什么关联?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华夏历史

    秦朝的建立,将成形于战国时期的郡县制推广到了全国,这是一种垂直型行政管理体质,与早期的宗法血缘关系基础上的分封制是有着一定区别的,这个更能体现出中央集权以及君主集权的特质。不过,在秦帝国建立之初,秦廷中枢关于全国二级行政建制的制度设计还有一场争论。根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丞相绾等建言:&ldq

  • 秦始皇和谁生了扶苏?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华夏历史

    了解历史的朋友们都知道,在《史记》当中其实没有对扶苏的母亲有过任何描述,所以想要知道扶苏的生母是谁?秦始皇到底跟谁生下了扶苏?首先要了解的就是,秦始皇到底有没有皇后,若是没有,那又何来记载的说法呢?但是战国诸侯和汉朝皇帝基本都有皇后或者王后,既然秦始皇作为堂堂始皇帝没有皇后的话,为什么《史记》又不专

  • 芈月和秦始皇嬴政到底是什么关系呢?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华夏历史

    《芈月传》这部剧相信不少朋友们都有看过了,相信很多人看过这部剧之后都会有一个疑问,那就是这芈月到底和后来一统天下的秦始皇嬴政到底是个什么关系呢?芈月是嬴政的奶奶吗?之间差着几辈呢?那么接下来小编就来根据一组浅显易懂,一看就知道的关系图来给大家讲一讲吧。一、首先,要搞清楚芈月与秦始皇嬴政之间的关系,我

  • 秦孝公暗示儿子杀商鞅?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华夏历史

    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变法虽说是一场剧痛,但是苦尽甘来,剧痛过后便是国家变得超乎想象的强大。我国历史上,历朝历代都有经历过变法,很多人都以为最早的变法就是秦国的商鞅变法,其实非也。最早的是魏文侯时期的李悝。而商鞅的理论知识,基本上也是从李悝变法之中学习过来的。可是理论永远只停留在书面上,变法的核心要点并

  • 唐朝八大开国功臣是谁,最终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华夏历史

    古代的每一个朝代都有自己的开国功臣,这些开国功臣有出谋划策的谋士,也有攻城略地的武将,还有其他的很多不同的臣子,而很多人知道唐朝有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但其实唐朝还有八大开国功臣,你知道他们分别是谁吗?唐朝这八大开国功臣他们最后都是什么结局?作为功臣最终有几个人能够得到善终呢?今天就让小编带大家一起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