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刘伯温也有糊涂的时候,一记昏招让明朝军队变弱了

刘伯温也有糊涂的时候,一记昏招让明朝军队变弱了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4817 更新时间:2023/12/17 14:07:49

刘基,字伯温,明朝开国功臣,以谋略过人著称于世。在明朝开国战争中,.刘伯温伴随朱元璋左右,参与重大军政决策,是朱元璋最为重要的智囊团成员之一。“渡江策士无双,开国文臣第一”,是明武宗代表明朝皇帝对他的一生做出的最高评价。

然而很长时间以来,形形色色的野史逸闻、民间传说中,刘伯温的形象逐渐偏离了他的本来面目,被神化过度的倾向愈来愈明显,俨然成为一个天文地理无所不知、未卜先知算无遗策的“半仙”,与正史中他的真实形象相去甚远。

在真实历史中,刘伯温的特点有两项:一是长于用兵筹谋,他虽是文人,却熟读兵书,胆识过人,战争年代他是朱元璋的军事高参。二是他性情刚烈,以直言敢谏、不徇私情著称,所以朱元璋才会把他任命为专管纠劾百官的御史中丞,因此把他比作诸葛亮未免以偏概全,他的性格和经历其实更像魏征或者包拯

另一方面,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刘伯温也不例外,他也并不能做到时时处处总站在正确的一边,也会犯错误捅娄子。他的一记昏招,曾导致明朝军队战斗力迅速下滑,变成了一头没牙的老虎。

明朝开国后,百废待兴,刘伯温全面参与了明初军政构架的制定与搭建。《明史》记载,刘伯温曾向朱元璋提出过一项影响深远的建议,“太祖即皇帝位,基奏立军卫法”,刘伯温向朱元璋建议推行“军卫法”。

所谓“军卫法”,是明代的一种独特的军队管理与运作体系。“军卫法”的特点有三个。第一是全国军队化整为零,五千多人为一卫,一千多人为一所,分别驻扎各地边防要隘,担任守土之责。各个卫所,都归京城大都督府和兵部共同交叉管理。如此一来,可以有效防止统兵大将拥兵自重、尾大不掉,危及朝廷。

二是各地卫所普遍实行军队屯田。各地驻军按人数拨给田亩,士兵分为“守备军”和“屯田军”两部分,轮流担任军事作战任务和耕种田地。各地驻军自给自足,不必依赖朝廷千里迢迢运输军粮,给朝廷省去一大笔养兵费用。

三是各地军队实行“军户”制度,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世袭职业军人制度。军户家中的男丁,世世代代为国家服兵役,不得“脱籍”或改行。如此一来,可以保证朝廷有源源不断的兵额补充,省缺繁杂的招兵之劳。且士兵都是出身军旅世家,从小舞刀弄棒,兵员质量也有保证。

这套“军卫法”,看似完美无瑕,益处良多,但具体实行起来,实际情况却要复杂得多。首先,军队屯田全面推行之后,给一些贪婪无良的武将提供了捞取不义之财的良机。他们把要么军屯田地私自霸占为个人资产,役使士兵无偿耕种,田地产出收益却全被武将私吞。很多士兵实际上形同奴隶,终年劳苦不得休息,却衣不蔽体,啼饥号寒。

其次,“军户”制度,严格限制了士兵的择业自由,用强迫手段挟制士兵世代为朝廷服兵役,不得人心。明初频繁战争造成大量士兵伤亡,幸存士兵又因屯田制被破坏而生活困苦不堪,导致士兵不堪忍受,大量逃亡,军队中出现大量空额。《筹海图编》记载,有的地方士兵逃亡数量占到十分之七。主管将官却隐匿不报,借机大肆“吃空饷”,导致明朝军队实际数量严重不足。

凡此种种,使得明朝军队战斗积极性极为低下,战斗力根本无从谈起,逐渐退化成一头没牙的老虎,空有其表,却无法完成守土卫国的重任。明朝正统十四年的“土木之变”,明英宗带领国家最为精锐的部队御驾亲征,在兵力占据绝对优势前提下,却被瓦剌人全歼,就是典型的恶果。

此后,朝廷上下有识之士深感“军卫制”弊端极大,纷纷上书请求对此进行调整革新。最终,屯田制和军户制在很多地方被取消,明朝兵制逐渐开始推行“募兵制”和“军饷制”,刘伯温的“军卫法”至此名存实亡。

标签: 刘伯温明朝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使清朝由盛转衰的竟是个女人,她的大军纵横南北,就连皇帝都害怕她?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清朝,历史解密

    可是,也许许多人我不知道,造成满清由盛转衰令乾隆皇帝和他的大儿子嘉庆都提心吊胆的人居然是1个年青女人。这个女人在襄阳发动农民起义,迅速发展到十几万人横行鄂川陕豫四省,导致满清耗费巨资,调动重兵,经过苦战才镇压,是满清由盛转衰的一个重要原因。这个女人就是王聪儿。王聪儿是湖北襄阳人,她年轻时便精明果敢,

  • 武则天出生在哪里?为何一生钟情神都洛阳?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武则天,唐朝,历史解密

    武则天出生地是哪里呢?目前有五种说法,山西文水、陕西西安、四川广元、河南洛阳和江苏扬州。武则天的父亲武士彟家族,祖上世代都是北魏贵族。他的七世祖武念,北魏时官至洛阳刺史,封归义候。其后的几代祖先都担任高职位。大业十一年(615年),唐公李渊到山西任职后,武士彟成为李渊的幕僚行军司铠参军。位列太原元谋

  • 理查德·瓦格纳的剧作对世界有什么影响?为什么这么著名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理查德·瓦格纳,德国作曲家,历史解密

    瓦格纳的剧作是他最主要的艺术遗产。大部分作曲家通常都把编写歌剧剧本(包括台词与歌词)的任务交给别人完成,但瓦格纳却撰写自己的剧本,他称之为“诗篇”。1849年起,瓦格纳极力推崇一种新的歌剧观念,即称为“音乐剧(music drama)”(不过他后来放弃使用了这个词),在这种剧作中,各个音乐、诗歌和戏

  • 李莲英为什么被慈禧独宠?他有一个特殊技能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李莲英,清朝,历史解密

    慈禧太后可以说是一个在晚清一手遮天的女人,这种女人通常都是及其专横的也就是说一不二的。这就是我们觉得非常神秘而又伟大的慈禧太后。在这些人的身边如果你想要去读懂他的心思,会非常的难,如果你要想独得他的恩宠会更难,真的是难上加难。但是就是大家看来如此困难的一个任务却被一个小太监做到了,他就是李莲英。李莲

  • 邢邵:北朝魏、齐时无神论者、文学家,河间鄚(今河北任丘北)人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邢邵,北魏,历史解密

    邢邵,字子才,小字吉少,河间郑人。生于魏孝文帝太和二十年(公元四九六年),卒年不详。(北齐书魏收传云:“收少子才十岁。”据以推定邵之生年)十岁能属文,雅有才思,日诵万言,一览便记。有书甚多,不甚譬校,尝谓:“日思误书,更是一适。”少在洛阳,承平无事,与时流专以山水游宴为娱。文章典丽,既博且速。他博览

  • 古代妃子怎么做才能得到宠爱的 她们需要几个条件呢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后宫,古代,历史解密

    古代的妃子都是为皇帝而生的,她们希望能够得到皇帝的宠爱,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够获得属于她们自己的美好人生。一名女子一旦进了后宫,通常会有三种结果,第一种结果就是获得名分,然后在后宫当中碌碌无为的过完一生,这种情况是非常常见的,第二种结果就是获得皇帝的宠爱,并且为皇帝生下皇子,这种妃子会拥有非常美好的未来

  • 努尔哈赤临死前为什么让儿子制造红衣大炮?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努尔哈赤,清朝,历史解密

    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那我们的主人公努尔哈赤究竟有怎样的故事呢?1626年初,努尔哈赤统帅十余万大军进攻宁远城,明朝大将袁崇焕带兵坚守宁远。经过三天三夜的激战,后金士兵死伤无数,大败而归,努尔哈赤也受了伤,而宁远城依然固若金汤,巍然屹立。在寒风中,努尔哈

  • 清代将相多死于皇权,此人却得以八十高龄善终?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清朝,历史解密

    如今的清朝古装剧一色的宫斗戏,从几年前的《甄嬛传》《步步惊心》到近期的《如懿传》《延禧攻略》,左一个小主,右一个娘娘,人人都是笑里藏刀,个个都在勾心斗角。审美疲劳的观众们在深感复杂人性的同时,也不免怀念起九十年代、00年代那些更单纯更阳光的清朝主题影视剧。《康熙微服私访记》、《宰相刘罗锅》、《铁齿铜

  • 大师看了皇孙后说了一句话,皇帝:“立他为储君”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乾隆,清朝,历史解密

    1722年,雄才伟略的千古一帝康熙与后来自封为“十全老人”的乾隆在素有万园之园美称的“圆明园”中侃大山,而当时,乾隆不过是一位年仅十来岁的小屁孩,天真烂漫的他,怎么也想不到,自己在皇爷爷康熙传承皇位的过程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而更没想到的是,几十年后,他也荣登九五,享受天下人的膜拜。被后人称之为“

  • 此人被抓后宁死不降,皇帝送他一美女后便投降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洪承畴,明朝,历史解密

    一个朝代的建立和守护不仅仅要依靠统治者兢兢业业的治理,同时也离不开朝中文臣武将的付出,他们为了自己的国家甚至交出自己的性命都是在所不惜的,也正是良臣们的一颗颗赤诚之心为一个国家的安定打下坚实的基础。不过,也并非所有的大臣都能做到自始至终的效忠于自己的国家的,也有些人,原本该是国家栋梁,但是在被抓去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