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清代将相多死于皇权,此人却得以八十高龄善终?

清代将相多死于皇权,此人却得以八十高龄善终?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晴天 访问量:4528 更新时间:2024/2/11 13:09:44

如今的清朝古装剧一色的宫斗戏,从几年前的《甄嬛传》《步步惊心》到近期的《如懿传》《延禧攻略》,左一个小主,右一个娘娘,人人都是笑里藏刀,个个都在勾心斗角。

审美疲劳的观众们在深感复杂人性的同时,也不免怀念起九十年代、00年代那些更单纯更阳光的清朝主题影视剧。

康熙微服私访记》、《宰相刘罗锅》、《铁齿铜牙纪晓岚》……这些经典的清朝剧更多的是将民间传说与正史相结合,串成了一个个令人或捧腹大笑或潸然泪下的精彩故事。

记得上中学的时候,地方台曾经播出过一部叫做《铁将军阿贵》的古装喜剧。

此剧名声远不如其他一些经典剧目响亮,之所以令人印象深刻,乃是因为此剧中男主角的形象设定:

乾隆朝的阿贵在战场上勇猛作战,千军万马中面对刀光剑影从不变色;可这位傻将军的感情经历却可谓剪不断,理还乱,面对红绸这样一位痴情美女竟然头大如斗。

这位“傻帽将军”阿贵在历史上确实有位原型——阿桂。这位与阿贵一字之差的真实铁将军不仅不憨傻,而且出将入相,堪称乾隆一朝的柱石!

一,名臣之后不自矜

说到阿桂,就必须提一下他的老爹阿克敦。

康熙四十八年进士及第的阿克敦,可谓前清朝堂满族大臣中寥寥可数的博学之士。

作为历经康雍乾三朝的老臣,阿克敦历任侍讲学士、翰林院掌院学士、两广总督、广州将军,兵、礼、刑等部尚书,协办大学士等要职。

拥有这样一位闪闪发光的父亲,阿桂并未像许多八旗子弟一般整日提笼架鸟,不务正业,完全指望祖上的基业混饭吃。他早早考中了举人,步入仕途。

有一回阿克敦问阿桂,“将来如果朝廷让你担任司法官员,你要如何审判断案呢?”

阿桂老老实实回答:“儿子一定严格依法,罪行相当。有一分罪就治一分法,有十分罪就治十分法。”

按说这话啥毛病没有,完全符合办事的章程,可老头子听罢却火冒三丈,颤颤巍巍就要拿起拐棍来一通家法。

一脸懵的阿桂只得磕头如捣蒜,问老爸自己到底哪句说错了。阿克敦气吼吼地说,“像你那样执法,这大清还有一个好人么?!犯了十分的罪恶,治他五六分法,犯人就已经不堪其刑了,哪能穷尽用刑呢?况且,一分罪还值得治吗?”

话说雍正、乾隆时期,正是清代法制极为严厉的时期,各种抄家灭门砍脑袋,就是一般的案子,用刑也往往重于法律的规定。

阿克敦老爹能够有这种执法平恕易简的思想,实在是难能可贵。

多年之后,阿桂在刑部任职时,经常对同僚和下属讲起当年父亲的这般教诲。父亲的以身作则,深深影响了阿桂的一生。

二,屯垦伊犁定西域

康雍乾的一百余年,清廷屡次发兵西征,平疆入藏,大大拓展明朝以来的中国版图。而阿桂,便是这份功业当之无愧的开创者之一。

中亚一带,兴起于明末清初的准噶尔汗国长期以来都是清王朝的边疆大患。乾隆即位后,决定将这个如芒在背的宿敌彻底消灭。

此时的准噶尔早已不复当年如狼似虎,既没有像噶尔丹那样雄才大略的首领,汗国内部又倒霉地流行起了痘疫。

清朝的大兵压境,令人心惶惶的准噶尔内讧不断,不战自溃。清军势如破竹,一举灭亡了准噶尔。大功既已告成,朝廷便将西征大军撤回内地,仅留少量兵力驻守伊犁、乌鲁木齐等处。

准噶尔覆灭,大小和卓两兄弟得以重见天日。兄弟俩向乾隆帝感激涕零地保证:“若荷恩得回故土,情愿招服喀什噶尔、叶尔羌各处人众,同来归顺”。

但事实上,他们不思报恩,反而趁着西域无主,朝廷驻军又少之机,回到喀什噶尔发动叛乱,企图自立。

乾隆此番用兵的宗旨就是要彻底根除新疆的骚动祸乱,对大小和卓的这种明目张胆的恩将仇报更是无可容忍。

他随即调定边将军兆惠领兵3000进攻大小和卓,而阿桂也作为副将有了上战场杀敌的机会。

两军在阿勒楚尔地区展开激战。交战正酣,阿桂率一支部队迂回到敌军侧翼,发动冲击。和卓叛军瞬间大乱,朝廷军队大获全胜。

大小和卓见势不妙,只得领数百亲信溃逃。很快,兄弟二人的首级被其他部落首领献上,天山南路就此平定。

古中国对远离中原的边疆地区缺乏严格的疆域概念,往往是国家强盛,能支撑起大军驻守,便守之,不能便弃之。

平定新疆后,如何守住这片领土成了摆在乾隆君臣面前的一大难题。

不少大臣认为,新疆这种沙漠纵横、人烟稀少的不毛之地,干脆放弃算了。

但阿桂不以为然,他上疏力主在新疆屯田养兵,称“守边以驻兵为先,驻兵以军食为要。伊犁河以南海努克等处,水土沃衍,宜屯田”。

获得了乾隆帝的首肯后,阿桂便亲自带领当地兵民拿起农具开始了屯垦,结果当年便大获丰收。

阿桂建立的这个中国首个“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其影响一直延续到今天,不可谓不深远。

三,不畏权臣敢直言

白驹过隙,昔年雄姿英发的乾隆帝步入暮年后,在好大喜功的同时,也更加注重奢侈享乐。

随着和珅的受宠和崛起,朝政也日益衰败。

此时的阿桂,从边疆回到朝中,开始主持政务。受到影视剧影响,当述及那些刚直不阿的朝臣时,我们首先会想到刘墉或者纪晓岚。

但事实上,在前清时,汉族臣子地位还达不到足以和满族大臣相抗衡的高度。真正可以与和珅这种量级的对手一决高下的,只有为朝廷立下无数功勋,且两袖清风的阿桂。

乾隆四十六年,甘肃回民叛乱,阿桂奉命挂帅出征。

但此时恰逢黄河决口,阿桂正在河南视察河工,乾隆于是命和珅作为监军先行赶往甘肃。自视甚高的和珅想要在阿桂到来之前便将这“一小撮暴民”击败,以便独享战功。

于是尚未探明敌情便盲目进攻,结果损兵折将。

阿桂到了前线后,责问和珅败因,和珅支支吾吾地回答,“因为众将傲慢,不听调遣,这才战败。”阿桂听罢,笑笑没再问下去,只是让众将翌日清晨于辕门前集合。

第二天早上,众将准时在辕门外集合。阿桂叫众将一一进帐听令,详细布置各自的军务,每位将军的应答都十分响亮,和珅在一旁自然是羞愧难当。

阿桂部署完毕后,问和珅:“我没有看到哪位将领不听号令啊,这尚方宝剑——不知该砍谁的脑袋呢?”

和珅顿时吓得面如土色,不过阿桂深知这位巨贪是皇上第一宠臣,当然不可能随随便便就杀了,只是让他立刻滚出军营。

此番和珅与阿桂可结下了梁子,之后的数十年,和珅想尽各种办法想要整倒阿桂。

但乾隆虽然老迈却并不昏庸,阿桂功绩太大,是朝廷顶梁柱,绝不是一个巡抚或者学士那么简单。

既然扳不倒这个倔老头子,和珅转而试图讨好阿桂,但阿桂平日根本不正眼瞧他。须知当时满朝文武,包括皇亲国戚在内,对和珅谄媚巴结还唯恐不及。阿桂的一身正气,着实令人肃然起敬。

嘉庆正式掌权后,第一件大事就是把和珅送进大牢,只可惜阿桂没能看到这一天。

嘉庆二年,怀着对帝国前途深深的忧虑,阿桂在走完自己辉煌一生后溘然长逝。

纵观满清臣子,有如年羹克定青海,却最终身首异处、家破人亡;有如张廷玉为人臣楷模,却因配享太庙之事而晚景坎坷;有如隆科多身为皇亲国戚,显赫一时,却落得被圈禁而死的下场。

阿桂却能在建功西域后出将入相,并在八十高龄得以善终。

他就像清朝夜空中一颗明亮的星,在那个封闭灰暗的时代照亮很多人的心。

参考资料:宋伟哲《阿桂:巨贪和珅的真正对手》,曹凤祥《阿桂对清代国家统一的历史贡献》,林国海 武红薇《伊犁将军阿桂传略》

标签: 清朝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大师看了皇孙后说了一句话,皇帝:“立他为储君”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乾隆,清朝,历史解密

    1722年,雄才伟略的千古一帝康熙与后来自封为“十全老人”的乾隆在素有万园之园美称的“圆明园”中侃大山,而当时,乾隆不过是一位年仅十来岁的小屁孩,天真烂漫的他,怎么也想不到,自己在皇爷爷康熙传承皇位的过程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而更没想到的是,几十年后,他也荣登九五,享受天下人的膜拜。被后人称之为“

  • 此人被抓后宁死不降,皇帝送他一美女后便投降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洪承畴,明朝,历史解密

    一个朝代的建立和守护不仅仅要依靠统治者兢兢业业的治理,同时也离不开朝中文臣武将的付出,他们为了自己的国家甚至交出自己的性命都是在所不惜的,也正是良臣们的一颗颗赤诚之心为一个国家的安定打下坚实的基础。不过,也并非所有的大臣都能做到自始至终的效忠于自己的国家的,也有些人,原本该是国家栋梁,但是在被抓去他

  • 唐朝“开国首谋”刘文静手握免死券,最后还是被满门抄斩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刘文静,唐朝,历史解密

    中国历史上,几乎每个朝代开国都有一位极具大智慧的谋士,汉有张良,明有.刘伯温。而大唐开国同样也有这么位殿堂级的谋士,他就是刘文静。说是开唐首谋,但在“凌烟阁二十四功臣”里面又看不到他的影子。和他一样为开唐首谋的裴寂,同样也未进入凌烟阁(唐太宗朝)。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儿呢?刘文静在隋炀帝时担任晋阳令,

  • 南唐第一谋士:宋齐丘的一生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宋齐丘,南唐,历史解密

    徐知诰能够凭借养子的身份一揽大权,最终坐上南唐开国皇帝的宝座,与其自身的努力分不开,但是有一个人也不能忽视——南唐丞相宋齐丘。宋齐丘,字昭回,后改字子嵩,原籍庐陵(今江西吉安),随父移居洪州(今江西南昌)。如不是宋齐丘劝徐知诰隐忍待机,恐怕历史就要改写了。宋齐丘的身世可谓是倒霉透顶。其父宋诚本是唐末

  • 在大灾大难面前 为何皇帝不先去救灾而是去做其他事情呢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古代,皇帝,历史解密

    大家都知道地震其实是地球上的的一种自然灾害,人类根本无法左右,地震因为其本身的威力和声势都十分浩大,而且经常都是伴随着死亡,所以就很让人感到恐惧。在咱们科技发达的今天,我们已经知道这地震它形成的原因,而且也可以最大程度的去预测地震的发生,以此来减少人员的伤亡。但是在我国古代,那时候科技落后,而且所有

  • 万密斋有着哪些轶事典故?他有着哪些有趣的治病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万密斋,明朝医学家,历史解密

    县学训导马公顺,蜀人也,一孙五岁出痘,至八九日脓成将靥,忽腹痛烦哭,大便秘,马公惊惶不安。万密斋曰:此结粪也,当急下之。马公曰:痘疮首尾不可下,今当收靥,中气要实,岂敢下耶?密斋思如不急下,加腹胀、气喘将不救。乃作桂枝汤,暗入酒蒸大黄,煎服,下燥粪,腹痛即止,痘靥而安。马公知之,谢曰:非子通变,几误

  • 曹操曹丕不敢做的事情是什么?司马昭做了后背上了千古骂名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司马昭,三国,曹操,历史解密

    朝代更迭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历程,古代作为国家最高领导人皇帝从大禹之后都是世袭制,上一代传位给下一代,讲究君权天授,并自称天子,这个荣耀的身份一直是一脉相传的。但是也有例外,通过其他途径成为一统天下的帝王,一是起义,政治腐败,皇帝昏庸导致天下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势必会引起百姓不满,起义推翻暴政,建立

  • 李显到底是怎么死的 真的是被韦后与他女儿安乐公主毒死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唐朝,李显,历史解密

    李显到底是怎么死的,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李显真的是他老婆韦后与他女儿安乐公主毒死的吗?咱们先来看看史书是怎么记载的。(韦后和安乐公主)在《新唐书》和《资治通鉴》中,都明确记载在公元710年5月,一个叫燕钦融的地方小吏向唐中宗李显上了一道机密奏折

  • 章邯被包围后项羽为什么不救他?真实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章邯,秦朝,历史解密

    以前我们讨论刘邦获胜的可能性时,大部分人都喜欢把目光集中在他当年出关的时候,平心而论,那个时候项羽有很大的机会灭掉刘邦,因为虽说韩信的暗度陈仓计策非常的高明,但是毕竟蜀道艰难,而且他根本没有立足之力,那时候他不仅要面对章邯的优秀部队,而且还要面临着一个没有退路的战略格局,假若当时项羽能够调动军队和章

  • 一样是苛政,秦朝为什么失败了而明朝却经久不衰?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苛政,春秋战国,历史解密

    一、敌人完全不能比较。秦国都很好的理解,始皇帝横扫六合,一统天下,成就千伙霸业不假。但数百年的春秋战国时代,天下七大国的人民和贵族,特别是七国王族各方面认同都是根深蒂固的,他们时时都想着在复国。不管明面上占据地盘,还是在暗中搞恐怖组织,反正力量和势力都是绝对不小的,是一个很大的隐患。我个人一直觉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