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朱棣死后秘不发丧是真的吗?历史上真实情况如何?

朱棣死后秘不发丧是真的吗?历史上真实情况如何?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4883 更新时间:2024/2/5 10:48:34

古代皇帝死了,这可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因为皇帝死了之后,如果继承人不能马上继承皇位,就会造成大乱,这对于国家的统治来说是非常不好的事情。而如果说到历史上皇帝死后秘不发丧,这种情况其实还算是比较多见的,为的就是保证政局的稳定,但是说用咸鱼掩盖尸体发臭的味道,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秦始皇了吧,但是,在一些电视剧中,朱棣死后也是这样的情景,这是真的吗?历史上朱棣死后真的也是秘不发丧并且还用咸鱼掩盖气味吗?

1.朱棣死后真的用咸鱼掩盖气味吗

据正史记载,永乐二十二年,朱棣第五次北征归途至榆木川,突然病重,遂留下遗诏,传位于太子朱高炽,之后驾崩。

朱棣驾崩后,当时皇子朱高煦就藩于山东,但却一直串通宫人大臣,觊觎皇位,而太子朱高炽在京城监国,如消息泄露,容易引发二子夺嫡,政局动荡。

所以,当时随侍朱棣的太监马云、大学士杨荣及金幼孜三人当机立断,遂决定秘不发丧,然后用锡融化后制成内棺存放朱棣遗体,以掩盖味道,并以龙车运载,早晚饮食如常。同时令人进京密报朱高炽,朱高炽这才顺利继位。

而用咸鱼遮掩气味的事也是存在的,应该是秦始皇去世后赵高李斯等人的把戏。

当时秦始皇在东巡途中抵达了沙丘,因急病去世,但去世前他并未指定太子或提前选定接班人,所以当时丞相李斯与太监赵高密谋,令幼子胡亥继位。为掩人耳目,二人故意买了一堆咸鱼和臭虾,放置在秦始皇的遗体附近,以遮掩尸臭,就这样一路把秦始皇的灵柩运送到首都咸阳。

2.朱棣死后为何秘不发丧

朱棣作为一个不服就干,干就干死的狠人,在顺利的从靖难之役中夺取了侄子的皇位后,在南京没消停几年,就把大明朝的首都迁到了北京,并且在北京接着发言不服往死里干的精神,先后五次御驾亲征,远征对大明朝有巨大威胁的蒙古,在第五次带领队伍亲征回北京的路上,这位雄才大略的大明永乐皇帝终于恋恋不舍的闭上的眼睛,享年六十四岁,由于在外,没办法让政权稳定交替,所以确实在当时采用的封锁消息的手段,秘不发丧,一直到把朱棣遗体安全运到北京城,才公布此事。

但电视剧里,把秘不发丧的桥段演绎成用咸鱼掩盖气味,这简直是胡扯八道,估计编剧当晚喝高了,把秦始皇死后用咸鱼的段子给写进去了,那么当时到底用什么办法呢,在下面揭秘。

朱棣死于永乐二十二年的8月的盛夏,地点在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的榆木川,去过这边的朋友估计知道,这个地方在夏天的时候其实也不算太热,所以朱棣的尸体并不会那么容易腐烂,其二,在处理朱棣尸体上,采用了用锡打造内棺完全封闭的方式,这样可以有效的阻断空气中腐败细菌的侵入,所以根本就不会用什么咸鱼的方法遮盖尸臭,因为就算有味儿根本就散不出来。

3.朱棣怎么死的

朱棣十分重视经营北方,加之自己兴起于北平地区,永乐七年(1409年),明成祖开始了营建北京天寿山长陵,以示立足北方的决心。与此同时,争取与蒙古族建立友好关系。鞑靼、瓦剌各部先后接受明政府封号。永乐八年(1410年)至二十二年(1424年),朱棣亲自率兵五次北征,巩固了北部边防。永乐十四年(1416年),开工修建北京宫殿也就是紫禁城。永乐十八年(1420年)11月,正式迁都北京。

为了稳定北疆,朱棣先后五次远征蒙古。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朱棣死于北征回师途中的榆木川(确切位置有争议),葬于长陵,庙号太宗,明世宗嘉靖时改为明成祖。谥号天弘道高明肇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简称文皇帝。

明朝在朱棣之后的皇帝都只称宗,开国皇帝一般被称为“太祖”或“高祖”,但是也有例外。朱棣死后原庙号为“太宗”,百多年后由明世宗朱厚熜改为“明成祖”,使其和太祖朱元璋并列为“万世不祧之君”供奉于太庙正中。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朱瞻基为孙氏废胡皇后,晚年却又后悔承认年少冲动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华夏历史

    历史上,胡皇后并不是什么坏人,她无过被废也是让百姓感到惋惜,而朱瞻基这样做都是为了孙氏。朱瞻基和孙氏朝夕相处,感情深厚,立胡氏为皇后并非他本意,可以说胡皇后才是最大的受害者,因为她的皇后之位注定是要被替代的。后来明宣宗也曾为自己的行为感到后悔,认为自己是年轻冲动,可见他并不讨厌胡皇后,只是对孙氏更加

  • 袁绍谋士郭图怎么死的?官渡之战郭图坑惨袁军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华夏历史

    官渡之战,曹操和袁绍一度僵持不下,但天平正慢慢向袁绍这边倾斜。后来曹操夜袭乌巢,使得战局成功扭转。但此时袁绍还有机会补救,只不过郭图献计让张郃率兵进攻曹营,结果粮仓没保住攻势也被曹军化解,等于错失了弥补损失的最佳机会。郭图为了逃避责罚将责任推给张郃等人,导致张郃投奔曹营,而郭图的结局则是被曹操所杀。

  • 唐岛之战宋军是如何以少胜多,击败七万金军的?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华夏历史

    可能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南宋军事偏弱,对外一直没有太大办法,实际上也并非如此。南宋军事基本沿袭北宋,后来经过重建,也形成了几支拥有强大战力的军队,例如岳家军、韩家军。这次要为大家讲述的唐岛之战就发生在南宋,当时宋军和金军在黄海上展开了一次战役,而最终结果是宋军以少胜多,全歼金军七万水军,这场战役宋军究

  • 晚清名妓赛金花是如何阻止八国联军的?她哪来的能力?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华夏历史

    说道妓女这个职业,从古至今,这一种都是遭到很多人所唾弃的一个职业,很多人都很排斥的。可以说妓女这个群体就是跟“下作”、“无耻”这些名词画上登高。不过有一些妓女,她们虽然身份卑微,却做出了足以传于后世的大事,清末民初的赛金花就是代表之一。其实,晚晴的名妓

  • 李永芳为什么会投靠满洲?他究竟是个怎样的人?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华夏历史

    李永芳是明朝末年将领,抚顺最高长官。但李永芳却选择成为大明的叛军,努尔哈赤率军包围抚顺,李永芳出城投降,是第一位投降后金的边将。不过据说当时李永芳是为了城中百姓才缴械投降,因为努尔哈赤答应他,只要出降便能保住百姓的性命。如果说李永芳是逼不得已做出这样的选择,那他此后帮助后金占领辽东就是有意而为之了。

  • 明末大鼠疫的危害有多大?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华夏历史

    最近肺炎十分的严重,其实主要还是就是比较容易传染了,所以显得十分的可怕,但是做好防护作用就好了,最近在看大明历史的时候发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在明末的北方好像有发生过鼠疫,那么有的人问了,这到底是怎么解决的呢?在当时的话,还有当时的这个的瘟疫的危害又有多大呢?下面我们一起分析看看!崇祯十六年七月,通州

  • 邓奉为什么反刘秀?邓奉最后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华夏历史

    邓奉是东汉初年将领,刘秀姐夫邓晨的侄子。王莽死后,天下陷入大乱,当时邓奉起兵占据了淯阳县,刘秀担心自己家属的安全,就让家人还有阴丽华回老家,后来得到了邓奉的保护。等刘秀登基称帝后,邓奉一起入了汉军,而且升为破虏将军。邓奉为人正直,他看到吴汉放纵下属掠夺百姓,因此和吴汉产生冲突,最后将他赶出南阳。但邓

  • 董卓是如何害死丁原的?丁原和董卓恩怨揭秘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华夏历史

    《三国演义》中,董卓入京打算废少帝,丁原反对,两人商谈无果,最后丁原愤而离席。董卓知道丁原会是一个麻烦,便设计诱使吕布将自己的义父给杀害,丁原就这样下线了,他的势力还被一并吞下。吕布虽然被称为“三姓家奴”,不过他杀丁原还有董卓都是被他人所设计,只能说明吕布本身思想太简单,被借

  • 尧舜禹真的是禅让制么?为什么说都是骗人的?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华夏历史

    其实很多人都知道尧舜禹禅让的故事,长久以来,很多人都以他们的故事作为例子,很多人都对当时的人们,为了家国天下的安定,将自己部落首领的位置传给一个贤能之人感到非常敬佩。而经过人们长久的传颂,人们已经默认了尧舜禹的禅让是非常贤明的一种选择。但是,尧舜禹之间的禅让真的就是人们想象中的那样非常美好的一种形式

  • 我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远征是什么时候?与隋朝的灭亡有什么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华夏历史

    说起隋朝时期的灭亡,直接原因就是隋炀帝杨广针对高句丽战争的失败。而在这场战争当中,隋朝动用了113万的士兵以及500多万的平民,可以说这是世界战争史中触动军队人数最多的一次。而这种滥用国家权力的行为纯粹就是由个人的虚荣心以及荒谬的决定所造成的。在征战中杨广一度被高句丽人拙劣的欺诈性的投降计划所欺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