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杨素为何最后没有当皇帝?

杨素为何最后没有当皇帝?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1359 更新时间:2024/2/17 9:48:10

杨素作为隋朝时期的一位开国功臣,在历史上也是非常出名的。而杨素当时手握大权,甚至毫不夸张的说,杨素基本上已经具备了所有当皇帝的条件,可是他却始终没有夺皇位自己当皇帝,这究竟是为什么呢?杨素也不是一个完全没有野心的人,但他为什么不夺了皇位,反而一直都只是一个臣子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杨素简介

杨素(544年—606年8月31日),字处道,弘农郡华阴县(今陕西华阴市)人。隋朝权臣、诗人、军事家。北魏谏议大夫杨暄之孙、北周骠骑大将军杨敷之子。

出身弘农杨氏,不拘小节,胸怀大志。初仕北周,拜车骑将军、仪同三司,参加平定北齐之役,与族兄杨坚深相结纳。隋朝建立后,升御史大夫。开皇八年(588年),以行军元帅身份,率水军东下攻灭陈朝,以功拜荆州总管,封越国公。暗中帮助晋王杨广,夺嫡成为太子。杨广即位后,领兵讨平汉王杨谅叛乱,拜尚书令、太师、司徒,封楚国公。

大业二年(606年),去世,赠光禄大夫、十郡太守、太尉,谥号景武。

2.杨素具备所有夺位的条件

是没有夺位的外部环境吗?

不是的。在南北朝时期,整个北朝一直处在权臣不断夺位的过程中。从北魏到西魏,到北周,到隋朝,差不多都是权臣夺了时任皇帝的江山,建立起来的新朝。开国皇帝一般都比较英明,但是到第二代第三代,权臣就依仗自己的权势,把江山给夺去。比如宇文泰家族夺了西魏的江山,建立北周;杨坚又夺了北周的江山,建立隋朝。杨坚自己比较英明,不过杨广却昏庸无比。因此,杨素想要夺取隋朝的江山,大气候是具备的。

是杨素自己不想夺取皇位吗?

历史上记载了一件事,杨素的老婆是个悍妇,经常欺负杨素。杨素有一次气得脱口而出说道,我要是当了皇帝,绝对不会封你为皇后。

哪知道杨素的老婆不但是悍妇,而且没脑子,直接把这事讲给隋文帝听了,告发杨素。结果隋文帝很生气,夺了杨素的官爵。不过,因为杨素的能力强,打仗很有一套,杨坚需要杨素带兵攻打陈朝,因而又才恢复了他的官职。

杨素说的这个话,是说着好玩的吗?显然并不是。他要不是日思夜想地考虑这个问题,能够这样脱口而出吗?

是杨素没有能力夺取皇位吗?

当然更不是。杨素的权位在朝中是独一无二的。这首先在于他本人能力卓著,在隋朝打江山的过程中,立下了汗马功劳。在整个隋朝朝廷中,没有任何一个人所立的功劳,能够超过杨素。

其次,杨广的皇位是杨素帮他搞到手的。在杨坚病重期间,杨广因为调戏母妃宣华夫人等问题,露出了他荒淫无道的马脚。这种情况下,杨坚非常生气,决定废黜杨广,重新立杨勇为太子,把江山传给杨勇。在这千钧一发的当口,杨素果断切断杨坚和外界的联系,让杨勇未能获得杨坚的召见,并且及时把杨广送进宫。最终,杨广得以“谋害”(杨广谋害父亲的嫌疑非常大)杨坚,最后获得皇位。

杨广夺得皇位以后,对杨素非常忌惮,但是却又无可奈何。杨素生病后,杨广积极地派御医给杨素治病。但是他其实并不是给杨素治病,而是想借机毒害杨素。最终,因为杨素警惕,杨广才没能毒害成功。

杨素除了功劳大,挟持皇帝杨广外,他在朝中也是说一不二。史料记载,杨素在朝中唯我独尊。朝廷中的大臣,如果得罪了杨素,哪怕是忠心不二又很有才干的人,比如贺若弼史万岁、李纲、柳述等人,杨素也会暗中中伤他们,罢黜他们。而讨好杨素的大臣,或者杨素的亲属,哪怕没什么能力,杨素也会重用提拔。这样一种情况,在杨广的朝廷中,是绝无仅有的。

还有一点,杨素一直带兵打仗,他在军队中有极高的威望。他想要夺取皇位,是有那个实力的。

3.杨素为什么没能当皇帝

其一,杨素年纪太大,没能熬过来。

历史上,很多权臣最终能够夺得天下,是因为很能熬。比如司马懿,就是因为很能熬,最终江山归他所有。

如果杨素再熬几年,等到杨广穷兵黩武征讨高句丽,又大兴土木修运河,搞得民怨沸腾,百姓苦不堪言的时候起兵,或者发动宫廷政变,江山就是他的了。

可惜的是,杨素没能熬过来,他在杨广继位第二年就去世了,因此没有机会获得成功。

其二,杨素太高调,杨广很提防他。

杨素做事非常高调。他想为所欲为就为所欲为,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各方面都表现得极为嚣张。这使得本来就忌惮他的杨广,更是随时随地提防他。一方面给予他大量的赏赐,另一方面,又通过明升暗降的办法,夺取了杨素的部分权力,努力把杨素独立起来。这使得杨素失去了不少机会。

其三,杨素的口碑不好,老百姓不支持他。

杨素任人唯亲,陷害忠良。同时,他又喜好享受,童仆美妾众多,高房广厦更是不计其数。因此,他的口碑极为不好。

民间老百姓在评价朝臣的时候,一向会贴“奸臣”或者“忠臣”的标签。杨素的作为,让他很容易被人称作是“奸臣”。没有获得老百姓支持,夺位显然就很困难了。

因为,杨素虽然飞扬跋扈一生,但最终并没能获得江山。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岳飞被害死的时候为何十万岳家军袖手旁观?为何不反抗?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华夏历史

    南宋初年,在南宋抗金的千里沙场之上,慢慢的形成了几只实力强大,作战勇猛,战绩卓越的抗金生力军。其中最著名的几个就是张俊、韩世忠、杨沂中、刘光世和岳飞的军队。南宋军民有以将领姓氏为军号的习惯,故称张俊统领的军队为张家军,韩世忠的为韩家军,杨沂中的为杨家军、刘光世的为刘家军、岳飞的为岳家军。岳飞的岳家军

  • 民国时期的名媛生活有多奢侈?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华夏历史

    我国历史上的民国时期一直是一个非常神奇的存在,是一个很多人都非常怀念和向往的时代。在这一时期当中,最让人津津乐道的就是那些民国时期的名媛。之所以能够称之为名媛,这不仅仅只是服饰的精致,妆容的精美,更需要超群的气质,才华横溢。民国时期,那些可以被冠之“名媛”的女子,用自己不凡的

  • 成吉思汗为何会把自己的嫔妃赐给自己的属下?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华夏历史

    在我国封建王朝期间,即便是某位妃子不得宠,那也是不可能再赐给其他男人了。就比如说清朝末代皇帝溥仪,虽说当时已经是民国时期,但是由于北洋政府允许溥仪保留小朝廷,所以依然是保留了选后的规矩。结果由于他在文绣的照片上画了个圈,尽管后来在太妃的干涉下另娶了婉容为后。不过由于文绣被他挑中了,所以也不能再嫁别人

  • 道光想娶维多利亚女王怎么回事?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华夏历史

    维多利亚女王,是英国历史上的一位女王,她成为女王的时期,正是中国的清朝末期。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道光皇帝听闻了世界上居然还有女王的存在,清朝长期的闭关锁国,已经让这些即便是皇室中人,但却依旧孤陋寡闻,对于世界毫不了解的人,已经和世界脱轨了。道光帝居然还感慨说,想要娶维多利亚女王这样的话,这究竟是怎

  • 为什么曹真存在感很低?曹真有哪些成就?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华夏历史

    曹真是魏国名将,早年曾率军镇压黄巾军,立下战功后封为灵寿亭侯。曹真在曹操阵营的地位其实很高,曹丕重病还任命曹真为托孤大臣。不过在演义中,曹真的存在感并不算高,特别是在诸葛亮北伐期间,为了突出诸葛亮和司马懿两人的对决,大大弱化了曹真的贡献,还把曹真两次击退诸葛亮的功劳转嫁到了司马懿身上。历史上真实的曹

  • 建文帝削藩为什么失败?和汉武帝的推恩令有何区别?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华夏历史

    建文帝朱允炆即位以后,增强了文官在朝中的地位,还更改了朱元璋时期的一些弊政。后来建文帝在黄子澄和齐泰的建议下决定削藩,而最后的结果却是削藩失败,燕王朱棣击败南军,朱允炆因此下落不明。其实古代很多皇帝都有实行过削藩,例如汉武帝就曾执行推恩令,目的也是为了增强权利。那为什么建文帝削藩就失败了呢?他的削藩

  • 贞观之治为什么说是虚假的?当时的国力究竟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华夏历史

    贞观之治可以说是历史上一次非常有名的盛世了,唐朝初期李世民创立的一个盛世时代,成了后世无数人非常向往的一个时期。不过,所谓的盛世到底是什么样子,却从来没有人见到过,而关于贞观之治,却有不少人认为这是一次假的盛世,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为什么说贞观之治是虚假的盛世,唐朝当时的国力情况究竟是怎样呢?1.贞观

  • 寒浞为何是一个不被承认的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华夏历史

    后羿其实已经是传说当中的人物了,不过后羿虽然流传着很多神话故事,却应该是从一个真实存在的人物演化而来,而寒浞则是一个和后羿同时期的人物。寒浞的年代虽然还没有诞生“皇帝”这个词,但是他的地位差不多和皇帝等同,然而他却是一个被历史遗忘的人,他虽然做了很多事情,但是为什么却是一个不

  • 纪晓岚买烤鸭却被骗?堂堂大学士竟有这样的遭遇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华夏历史

    《阅微草堂笔记》是大学士纪晓岚著作的一部短篇志怪小说。其中有很多故事都和神鬼、因果报应、劝善惩恶有关,不过除了这些内容,里面还有一些纪晓岚自己遇到的趣事。原来纪晓岚也被骗子骗过,有一次他买烤鸭,吃了一口后才发现这烤鸭竟然是假的,不得不佩服古人造假的能力,竟然用一只假烤鸭骗过了纪晓岚的眼睛。除此之外,

  • 郑庄公和武姜关系如何?郑庄公曾挖隧道与母见面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华夏历史

    春秋五霸之一的郑庄公,和他母亲武姜之间曾发生过一段令人动情的故事。武姜一共有两个儿子,长子寤生和次子共叔段,不过武姜更加宠爱共叔段,还曾请求郑武公立他为太子,但遭到拒绝。等寤生继位后,武姜和共叔段决定联手发动叛乱,后被郑庄公及时化解,但这件事也让郑桓公和母亲的关系跌落到冰点,他发誓以后永不再同武姜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