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建文帝削藩为什么失败?和汉武帝的推恩令有何区别?

建文帝削藩为什么失败?和汉武帝的推恩令有何区别?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1472 更新时间:2024/2/25 21:54:10

建文帝朱允炆即位以后,增强了文官在朝中的地位,还更改了朱元璋时期的一些弊政。后来建文帝在黄子澄齐泰的建议下决定削藩,而最后的结果却是削藩失败,燕王朱棣击败南军,朱允炆因此下落不明。其实古代很多皇帝都有实行过削藩,例如汉武帝就曾执行推恩令,目的也是为了增强权利。那为什么建文帝削藩就失败了呢?他的削藩政策和推恩令有什么区别?一起来了解看看。

洪武三十一闰五月初十明太祖朱元璋驾崩于南京皇宫,由皇太孙朱允炆继位,是为建文帝。

建文帝朱允炆继位以后,对于自己的叔叔们可谓是极其不放心,甚至是如防虎狼,因此开始了急匆匆的削藩。在短短几个月时间之内,就连削五王,或废为庶人或禁锢,甚至逼得湘王朱柏自焚以死明志。

建文帝这般霸道的削藩,最后造成了燕王朱棣造反,发动了靖难之役。历经四年战争以后,打烂一手好牌的建文帝成为失败者,从此不知所踪,到了今天建文帝到底逃到哪里都是一个不解之谜。而燕王朱棣升级为皇帝,从此明朝的帝系转移到燕王一脉。

今天说起建文帝的削藩,很多人都会有所疑惑。诸如建文帝为什么不效仿汉武帝刘彻以推恩令来削藩呢,这个方法不就挺好的吗?

有人认为因为建文帝没有政治手段,所以没用推恩令。有人则认为建文帝没有汉武帝的条件,因为汉武帝的父亲汉景帝时期爆发过七王之乱,有着镇压七王之乱的基础,诸侯王势力大为削弱,所以汉武帝才可以实施推恩令,而建文帝没有这个基础。

其实认真来说,建文帝之所以没有用推恩令,根本原因在于推恩令在明朝根本没有实施的土壤。为什么这样说呢,今天宋安之来具体说说。

首先宋安之来说说何为推恩令。

推恩令是汉武帝元朔二年,由大臣主父偃提出的,主要内容是:“愿陛下令诸侯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

也就是说在推恩令之前,诸侯王死后,由嫡长子继承王位,其他儿子没有份的,所以诸侯王的势力是一代又一代完整的传递下去。而推恩令以后,除却嫡长子继承皇位以外,朝廷允许诸侯王以“私恩”将自己王国的土地分一部分给其他儿子,封其为列侯,这样一来一代代传递下来,王国是越来越小,自然不具备威胁中央朝廷的实力。

虽说汉武帝并非强制性推行推恩令,分封与否由诸侯王自己决断。但这些诸侯王明白不响应不行,于是与汉武帝血缘疏远的诸侯王率先响应,然后慢慢的其他诸侯王也开始不得不响应,最后这些诸侯国的势力是越来越小。

可以说推恩令是相当成功的,的确起到了削弱诸侯王的效果,史书记载推恩令实行以后:“诸侯稍弱,大国不过十余城,小侯不过数十里。上足以奉贡职,小足以供养祭祀,以蕃辅京师”。

再来说说推恩令为什么在明朝没有实施的土壤。

主要原因西汉的分封和明朝的分封根本不是一回事儿。

西汉的分封,可以说就是在建立国中之国。汉高祖刘邦分封的诸侯王,是大者连城数十甚至跨州兼郡。这些诸侯王在自己的封地之中,宛若皇帝一般,政治上可以自置属官,经济上可以自征租赋甚至可以自铸货币。

明太祖朱元璋应该是借鉴了西汉的七王之乱原因,所以他虽然大封诸王,但较之西汉的分封制,已经有很大不同。

明朝的分封制特色在于“列爵而不临民,分藩而不锡土”。也就是说诸王不领土地人口,地方的行政大权还在于朝廷。诸王只领军队,而诸王的兵权一般是来自三护卫。即使诸王可以干涉地方行政,但也只是依靠自己的兵权影响罢了,跟西汉的国中之国根本不是一回事。

清代史学家赵翼对于明朝的分封制,评价的就很到位:“明祖初定天下,分封诸子于各省各府,盖仿汉、晋六朝及有元之制而参酌之,外以壮藩卫,而实无事权。其有才者,如燕、晋诸王,或统兵以镇边塞,然不为例。其分封内地者,不过设三护卫,不致有尾大不掉之患”。

也就是说明朝虽然分封诸王,但诸王并没有自己的封国自己的疆域,只有领兵之权,地方行政也是由中央朝廷下派官员管理,藩王是无权管理的。

所以推恩令根本对明朝的藩王没用,因为明朝藩王没有统治的疆域,不存在通过推恩令来削弱诸王的势力。总不能将三护卫那么点兵力,平均分给诸王儿子,然后一代代分下去,分到诸王的三护卫没兵为止吧,那样太儿戏了。与其那样还不如直接收回兵权呢,因为朝廷的兵力对于诸王是具有碾压性优势的。

最后再说说建文帝朱允炆其实削藩的方法并没有明显错误。

建文帝的失败原因,其实很简单,有一个小原因和一个大原因。

所谓小原因在于建文帝是先易后难,先削的五王并非实权藩王。而且与燕王朱棣有关系,像周王是燕王朱棣同母弟,湘王与燕王的关系也不错。

所以建文帝犯的错误就是没有先难后易,反而是先易后难。并且动了与燕王朱棣关系密切的藩王,使燕王这个威胁较大的藩王有所准备。

所谓大原因其实也可以说是建文帝失败的根本原因。

其实明太祖朱元璋设计的分封制,重点在于供卫中央朝廷,诸如以九大塞王抵御边患。但同时不能让藩王像西汉那般威胁中央朝廷,所以藩王只有领兵之权,而且并非是手握重兵。

即使是燕王朱棣这样的强藩,朝廷的兵力对于他也是拥有着碾压性的优势。不然朱棣不会面对朝廷的猜疑之时装疯卖傻的,到了退无可退才造反的。

只能说建文帝的能力太差,明明具有碾压性的优势,却是打烂了一手好牌,最后竟然使燕王朱棣逆袭,自己成为失败者。

所以说建文帝要削藩是没错的,即使是霸道的如同废藩也没问题。只是他在这个削藩过程中,明明拥有碾压性优势,却屡屡出错,给了对手逆袭的机会,自然是败的一塌糊涂。

作者/宋安之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贞观之治为什么说是虚假的?当时的国力究竟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华夏历史

    贞观之治可以说是历史上一次非常有名的盛世了,唐朝初期李世民创立的一个盛世时代,成了后世无数人非常向往的一个时期。不过,所谓的盛世到底是什么样子,却从来没有人见到过,而关于贞观之治,却有不少人认为这是一次假的盛世,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为什么说贞观之治是虚假的盛世,唐朝当时的国力情况究竟是怎样呢?1.贞观

  • 寒浞为何是一个不被承认的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华夏历史

    后羿其实已经是传说当中的人物了,不过后羿虽然流传着很多神话故事,却应该是从一个真实存在的人物演化而来,而寒浞则是一个和后羿同时期的人物。寒浞的年代虽然还没有诞生“皇帝”这个词,但是他的地位差不多和皇帝等同,然而他却是一个被历史遗忘的人,他虽然做了很多事情,但是为什么却是一个不

  • 纪晓岚买烤鸭却被骗?堂堂大学士竟有这样的遭遇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华夏历史

    《阅微草堂笔记》是大学士纪晓岚著作的一部短篇志怪小说。其中有很多故事都和神鬼、因果报应、劝善惩恶有关,不过除了这些内容,里面还有一些纪晓岚自己遇到的趣事。原来纪晓岚也被骗子骗过,有一次他买烤鸭,吃了一口后才发现这烤鸭竟然是假的,不得不佩服古人造假的能力,竟然用一只假烤鸭骗过了纪晓岚的眼睛。除此之外,

  • 郑庄公和武姜关系如何?郑庄公曾挖隧道与母见面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华夏历史

    春秋五霸之一的郑庄公,和他母亲武姜之间曾发生过一段令人动情的故事。武姜一共有两个儿子,长子寤生和次子共叔段,不过武姜更加宠爱共叔段,还曾请求郑武公立他为太子,但遭到拒绝。等寤生继位后,武姜和共叔段决定联手发动叛乱,后被郑庄公及时化解,但这件事也让郑桓公和母亲的关系跌落到冰点,他发誓以后永不再同武姜见

  • 袁世凯44万人马为何会输给蔡锷区区3万人?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华夏历史

    民国时期,袁世凯复辟帝制之后遭到了全社会的声讨。但是对于袁世凯这样一个政治强人与军事强人来说,民心早就已经不值一提了,反对也好,用户也罢,总不是打嘴炮,掀不起什么风浪。也可以这么理解,如果仅仅是民意,那么他这个皇帝的宝座还是能坐稳的。事实上,袁世凯复辟帝制最终失败的原因并不是民意问题,而是他一手缔造

  • 项羽自刎后刘邦是如何对待他的家人的?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华夏历史

    说起刘邦与项羽,相信大家都很熟悉了,这是我国历史上两个非常著名的人物,这俩人处于秦末汉初时期。虽说俩人在最后是对决的关系,但是这俩人在自己的领域之内所做的都是无法泯灭的。而且由于他们两个人本身性格的不同。处事方式的的不同,以及最后的命运也不相同,所以现在人们对于他们的评价也是各不相同的。汉五年(公元

  • 明朝汪直历史上真有其人吗?汪直生平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华夏历史

    汪直是明朝嘉靖年间人士,可能很多朋友都是在小说中得知汪直这个人物,而在历史上汪直也是真实存在的。当时,明朝施行海禁,中断了海上的贸易往来,汪直则招揽了一批帮手还有日本浪人组成了一个走私团,并且自称徽王。汪直还曾在日本建立宋政权,也是火枪传入日本的关系人。历史上真正的汪直究竟是个怎样的人物,这次就为大

  • 年羹尧血洗江夏镇是真的吗?康熙为什么不处置年羹尧?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华夏历史

    《雍正王朝》中有一段这样的剧情,年羹尧接到指令血洗江夏镇,一夜之间屠杀了上百人。此事让康熙皇帝得知后也是极为震惊,立即下旨让人查明真相。不过此后康熙并没有处置年羹尧,反而给了他一番奖励,这究竟是为什么呢?很多观众好奇,年羹尧血洗江夏镇这起事件究竟是不是真的,实际上这只是小说中虚构出来的情节,历史上并

  • 姜维转投诸葛亮他的家人下场如何?诸葛亮真有接走姜维母亲吗?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华夏历史

    姜维是蜀汉后期一员大将,不过他早年并非蜀汉将领,而是魏国人士。诸葛亮看准姜维是个人才,便设计将他归降,姜维为人忠诚孝顺,诸葛亮为了拿下姜维,还特意事先将他母亲接走,这番做法彻底让姜维折服。不过历史上这一幕并没有发生过,姜维没能及时接走他的母亲,诸葛亮也不可能在那么短的时间内找到姜维家人的住处。那姜维

  • 为何康熙死前点名要隆科多陪葬?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华夏历史

    今天小编就不搞什么不弄玄虚了,直接进入主题。这个被康熙点名要求一起陪葬的隆科多其实跟康熙本人也没什么关系,但是却根雍正的关系挺大的,当时康熙帝完全就是为了雍正才要隆科多陪葬。着这件事就不得不从康熙中晚期时期的那场在我国整个封建历史上堪称一出“大戏”的九龙夺嫡讲起了。别的皇帝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