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李世民最宠爱李泰,李承乾被废为何不立他为太子?

李世民最宠爱李泰,李承乾被废为何不立他为太子?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2111 更新时间:2024/2/11 12:27:16

李承乾虽然是李世民长子,但他最宠爱的儿子其实是四子李泰。李泰从小便展现出了自己在文学方面的天赋,此后成为书法、书画鉴赏家。因为李世民的宠爱,让李泰觉得自己可以某得嫡位,所以便立下杀子传弟的誓言。不过李世民在褚遂良的提醒下恢复了冷静,他明白这种事根本就不可能发生。所以就算李泰是他最欣赏的儿子,但为了告诉后世皇位并非通过谋划得来,还是决定降封李泰。

李泰是李世民和长孙皇后的次子。李泰从小“聪敏绝伦”,但是后来发展到谋夺太子之位,被李世民处罚。那么,李泰是怎么走到这一步的呢?

其实,李泰走到这一步,他的爹李世民要负不可推卸的责任。

第一,李世民给李泰做出了“好榜样”。

李世民在说明为什么不立李泰为太子的时候,有个解释:“我若立泰,则是太子之位可经营而得。”就是说,如果立李泰为太子,则意味着,太子之位是可以通过经营得到的。所以,他不立,而且他还表示:“自今太子失道,藩王窥伺者,皆两弃之,传诸子孙,永为后法”,要把“决不允许太子之位(包括皇位)”这个规矩,一直传下去。

但是,我们都知道,李世民的太子之位,本身就是通过谋划得来的。正是他发动了玄武门政变,而且亲手射杀了太子李建成,他才当上了太子,然后当天子。也许有人会说,李世民也是被逼无奈,因为李建成和李元吉整天都在谋划杀他。但不管怎么样,李建成和李元吉并没有动手,而且李世民下手还那么狠——亲手射杀。这无论如何是说不过去的。所以,当李世民在说这个话的时候,多少显得有些讽刺的味道。

而事实上,这个“决不允许太子之位(包括皇位)”的规矩,并没有传下去,一直到李隆基继位,他的子孙们就一直在“经营”。没有一刻停顿过。

第二,李世民不恰当的养育方式害了李泰。

李泰因为聪慧,因为可爱,因为有才华,李世民就对他重重溺爱。溺爱程度,超过了李世民所有的儿子,包括太子李承乾。具体体现在:

一是李世民对李泰封赏太多。贞观二年(628年),李泰年仅9岁,李世民便对他第二次封王。按规矩,郡王最多不过从一品,可李泰的王,一开始就是正一品。而且还受封扬州大都督与越州都督,封地达到22州,超过所有王。按规矩,封为郡王后,就得上任。可李世民却舍不得让他出去,“不之官”。贞观五年、六年又连续不断封赏,还是让他“不之官”。兴许李世民自己也觉得不对头,贞观八年,赶紧又让他任雍州牧,也就是管理京城长安的长官。这样,李泰就可以名正言顺“不之官”了。

二是李世民让李泰违规居住。贞观十年(636年),李泰又封魏王,让他住进武德殿。武德殿临近太子住的东宫。也就是说,李世民把李泰和太子李承乾一样对待。一边是李世民对太子李承乾重重责罚,一边是李世民对李泰重重封赏,还让他住在那样的敏感之地,李泰怎能不膨胀?

三是李世民对李泰所犯错误多有姑息。最为典型的例子是,李泰在朝中大臣面前拿大,李世民反而认为是朝中大臣不尊重李泰,把房玄龄魏征等人召进宫,严词斥责,根本就没有从李泰身上找问题。最后是魏征强力争辩,李世民才承认了错误。但也仅是口头承认而已,并没有管教李泰。

第三,李世民对李泰的才能做了错误的评估。

李泰的才华表现在这两点:一是爱文学,爱书法,爱藏书。为此,李世民还让李泰在家里设置文学馆,让李泰同时自行征召学士。同时,还让他主持编撰《括地志》。这些才能,显然并不足以治国安邦,但李世民的过度夸大,助长了李泰的政治野心。二是因李承乾造反,李世民废黜李承乾太子之位后,李泰说,他将来会杀掉自己儿子,把皇位传给弟弟李治。这明显有违常情的话,李世民居然信以为真,认为是李泰“友悌”的表现。这也是一个错误的判断。

总之,因为李世民自己一味溺爱,一味拔高,一味姑息,最后才有李泰生起了谋夺太子的野心。这其实也给咱们当下家长教育自己的孩子,提供了一个反面教材。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慈安太后是谁杀死的?慈安与慈禧真实关系揭秘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华夏历史

    慈安太后是清朝晋升速度最快的皇后,从入宫到封后仅有了半年时间,关键是慈安太后并没有子嗣,她完全是靠咸丰皇帝对她的宠爱才有了这样的地位,可以看出慈安太后和咸丰帝之间的感情有多好。不过关于慈安太后的死因却一直是个谜,目前主流说法是有两种,一种是患疾病死,另一种是被慈禧所害。不过慈安太后和慈禧太后之间的关

  • 郦食其是一个怎样的谋士?为刘邦献计却被张良阻止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华夏历史

    郦食其是刘邦身边的谋士、说客,不过郦食其和张良、萧何相比,还是少了一分稳健和远见。但郦食其性格狂放,很对刘邦的脾气,所以深的刘邦喜爱,在政治和军事方面,郦食其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为刘邦立汉立下悍马功劳。但后人对于郦食其的评价,始终还是放在比较靠后的位置。据说郦食其曾向刘邦献上一计,但遭到了张良的反对

  • 谭嗣同被杀,为何作为父亲的谭继洵坐而观之?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华夏历史

    在历史上每一个封建落后的时代,总会在某一个时间段里站出来一批人,主张着改革求新。这些人非常渴望着拯救当下的社会,渴望着拯救于水火之中的老百姓,无论最后的结局或是失败,这种求新求变的理念也是值得我们当下做借鉴的。在近代史中,戊戌变法是我们每个人都比较熟悉的一项变法运动,在封建的社会背景下,一场轰轰烈烈

  • 汉朝时期军队的军粮都是些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华夏历史

    在《汉书·傅常郑甘陈段传》中写过这么一句话:宜悬头槀街蛮夷邸间,以示万里。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这句话估计是很多人对于汉王朝最深刻记忆的一半,而另一半则来自于“鸡血”横流的《汉武大帝》、《汉书》作者班固所处的东汉初年与匈奴交往的“屈辱史”,让他对&ld

  • 陈胜吴广的真实身份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华夏历史

    说起陈胜吴广,相信大家不会陌生了吧,我们最为熟悉的就是陈胜吴广起义了,在读书的时候就学过这段历史,被称之为“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陈胜吴广的揭竿而起,瞬间就点燃了人们心中抗秦的怒火,一时间云集响应,让秦王朝的大厦摇摇欲坠。在我们所学历史中,给陈胜吴广所定义的是二

  • 千牛卫大将军相当现在什么军衔?千牛卫大将军官职揭秘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华夏历史

    不少朋友都好奇,千牛卫到底是个什么级别的官职。实际上,千牛卫始于唐朝,专门负责保护皇上的人身安全。唐朝官职分为虚衔和实授两种,千牛卫大将军其实并没有实际权利,更多的是一个荣誉职务,当时“大将军”也只是一种军衔,就有点像是现代的陆军上将。真要率兵打仗,还是要由别的将领指挥,随着

  • 洪秀全的儿子洪天贵福为了活命都说了些什么?最后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华夏历史

    1864年湘军攻破了天京城,历时14年的太平天国运动崩塌了。洪秀全的儿子洪天贵福被俘,这位天王洪秀全的继承者在清庭审讯期间为了能够活命,这熊孩子是啥话都敢说。那么,历史上这位太平天国的幼主洪天贵福,为了活命到底说了些什么呢?大家听我慢慢道来。首先、幼主洪天贵福幼主洪天贵福,是太平天国最高领袖天王洪秀

  • 甘罗十二为丞相之后,为什么就神秘消失了?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华夏历史

    历史上总会有很多天才少年,他们在小小年纪就做到了很多大人也无法完成的事情,也因此他们才会广为人传颂,比如战国末期秦国十二岁的丞相甘罗,这个年纪不管放在什么时候,都是很小的,但他却能成为一国丞相,不得不说是相当厉害了。只不过,为什么在史书上,他当了丞相之后就似乎神秘消失了,史书上就再也没有他的事迹了呢

  • 鲁迅真的说过远看一条狗,近看郭沫若这句话吗?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华夏历史

    近代时期有不少文学大家相互之间会产生一些对骂的情况,这一点也是确有其事的,所以当一些话真真假假说出来的时候,可能就会有人信以为真了。比如就有一句非常有名的,很多人认为是鲁迅批评郭沫若的“远看一条狗,近看郭沫若”这种话,用来批判郭沫若,说不定会有很多人相信,但是事实当真是如此吗

  • 曹丕想要登基称帝有哪些阻碍?这三人帮助曹丕顺利继位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华夏历史

    曹操虽然将曹丕选为接班人,但曹丕继位的过程也并非一帆风顺,算是有惊无险。曹操去世时,曹丕并不在他的身边,实际上这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隐患,如果有大臣像赵高、李斯那样,篡改曹操遗嘱,又拿兵权相逼,可能曹丕非但当不上魏王,还会死于非命。曹丕最终能顺利过度,登基称帝,实际上离不开这三人的帮忙,下面就来讲讲当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