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真实的黄帝是什么样子的?

真实的黄帝是什么样子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3665 更新时间:2023/12/11 16:50:03

说起上古时期的黄帝部落,黄帝部落是从哪里来的呢?来自于1.2万到1万年前的甘肃、青海地区。甘肃、青海附近的大夏河孕育了华夏文明。“华”和“夏”上古时期,发音是一样的,“华”就是“夏”,“夏”就是“华”,都与“吐火罗”有密切关系。而吐火罗是塞种人。这里边的故事多了,一时半刻说不完。

黄帝部落不断向东征战。跨过黄河占领了山西,跨过太行山来到河北北部山区,与东方蚩尤部落接上了火,两大文明发生碰撞,在河北涿鹿打了一仗,黄帝胜。

黄帝没有5000年,也就是4300至4200年前的人物。民国时期就有学者如是说。

可巧的是,2012年在陕北神木发现石峁古城遗址。

石峁古城存续时间大约是公元前2300年至前1900年,正好与黄帝重合。石峁古城疑似黄帝京都昆仑城。

石峁古城的意义再怎么夸大也不为过,从2012年开始发掘,每年都有惊人的发现。它还需要挖200年,才能完成发掘。随着考古发掘的不断深入,石峁古城很可能解开中华文明起源的秘密,当然,肯定要颠覆您的“三观”。

准确的说,把上古时期生活在陕北、山西、河北北部山区、长城沿线内蒙地区的这群人,称作黄帝部落是不严谨的,也与史实不符。我们称其为“狄人”较为准确,也就是“北狄”,黄帝部落只是北狄的部落之一。

一说黄帝,您脑海里就浮现出慈眉善目的老头,是人文始祖,还发明了指南针、车、船,还写了《黄帝内经》,他老婆嫘祖还教人们养蚕、缫丝,特慈祥。

真实的黄帝与这大相径庭。

石峁古城的城门下埋着数74个人头,这是修城时奠基用的。这几十个人头的后脑勺都被割掉了。

为什么被割掉呢?

这是草原民族的风俗。捉住敌人首领或敌人后,切下后脑勺做酒杯,就是“头骨杯”。来了尊贵的客人,才舍得拿出来招待。草原民族还把敌人的头皮揭下,做成手帕。有众多证据表明,黄帝部落是北方草原野蛮的游牧民族。

山西襄汾发现的陶寺文化,是4200年至1900年前的遗址,与神木石峁遗址是同期的。毫无疑问,陶寺文化也属于狄文化,不过不属于黄帝部落。

石峁文化、陶寺文化、浙江良渚文化、四川三星堆文化,被称为中华文明起源的四大未解之谜,特别是神木石峁文化,将直接改写中华文明起源。

老郭觉得,四川广汉的三星堆文化最奇特、最诡异、最不像中华文明,你看它的青铜器造形,和外星人留下来的差不多,直接毁灭您的三观。据说挖着挖着,引起考古专家们一阵阵惊悚和恐惧。这太奇特啦,再挖下去,指不定挖出什么来,以后的历史还怎么教呢?于是不挖了,实在是不敢挖了。

三星堆文明也许印证了中华文明西来说,不仅中国人西来,金属冶炼技术、车轮,还有绵羊、小麦、黄牛,都来自两河流域。

不能多说,说多了会伤爱国青年的心。

山西陶寺文化与神木石峁文化一样,遗址都400多万平方米,特别大,分好几个故宫。这是4000多年前的东西啊,这么大,不是一般的部落能建起的。于是有了石峁古城黄帝昆仑城、陶寺古城都平阳说。

公元前1900年,山西陶寺文化突然遭到毁灭,宫殿被摧毁,墓葬被捣毁。更令人毛骨悚然的是,发现一贵妇骸骨,双腿叉开,下体插入一根比她的腿骨还粗的牛角。整个身体弯曲畸形,经历了巨大的痛苦和折磨,最后疯狂挣扎而死。

有多大的仇啊,这样凶残报复?

这是一次外敌入侵,以最暴虐的手段,绞杀和斩断了陶寺文化。这个观点与“尧舜禅让”温和谦恭的故事背道而驰,这个被孔子和后世君王极度赞美的典范时代,并没那么美好。从陶寺遗址中宫殿被大规模破坏的痕迹和死得惨烈的尸体可以证实,尧舜的统治地位是通过武力来确定的,甚至为了统治地位将整个平阳城屠城。这样的观点与《竹书纪年》中的“尧囚幽,舜野死”更接近。

值得注意的是,陶寺文化被毁灭的时候,正是石峁古城被逐步废弃的时候。是自己废弃的,而不是被外来势力摧毁的。

这二者有何联系?

夏都在哪里呢?是在山西夏县呢,还是河南二里头呢?

笔者认为都有可能,甚至都作过夏的都城。

夏也是狄人建立的,那就是一游牧民族,改不了游牧的本性。游牧民族居无定所,迁个都比您搬个家还容易。

历史课本里说,夏是中国第一个朝代,未必,前面不是还有唐尧和舜两朝吗?

虞都应该离山西陶寺遗址不远。黄帝部落,也就是狄人,总体上是由西向东,由北向南征战的,这也是其后几千年中华大地反复上演的一幕。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汉初三杰中刘邦为何最忌惮韩信?只因韩信有着武将身份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华夏历史

    其实以汉初三杰所作出的贡献来说,他们三位最终的结局都是不尽人意。但最惨的还是韩信,他是被吕后、萧何所骗,最后死在了长乐宫中。很明显能看出,萧何、张良、韩信三位,最让刘邦忌惮的人还是韩信,只因韩信有着武将身份,而且能击败项羽,韩信是第一功臣。可惜韩信并没有意识到危险降临的如此之快,不然他肯定不会坐以待

  • 秦灭亡时真有80万大军按兵不动?背后的真相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华夏历史

    秦朝灭亡时,南北共有80万大军按兵不动,这究竟是不是真的呢?秦一统六国后,很多兵力都被分配到了南北两地,一部分人跟随蒙恬到北方抵御匈奴,另一部分人则是前往南岳地区,成家生活。不过这并不是导致秦灭亡的主要原因,这些都是秦始皇的部队,而秦始皇已经去世,秦二世并没有始皇帝那样的魄力,根本就组织不起来一支庞

  • 曹彰武力值什么水平?不输庞德、徐晃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华夏历史

    曹彰是曹操第二子,从小就展现出了过人的武艺,并且立志要成为一名“好为将”。曹操虽然欣赏曹彰,但并没有把他列入嗣子人选中,对于曹操来说还是更加偏爱文采更好的曹丕和曹植。但论武力值,曹彰可能被很多人小看了,以他的实力来说并不输给五子良将,甚至要比庞德、徐晃更厉害。对于曹彰来说,他

  • 开封府尹是多大的官?揭秘包拯官职地位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华夏历史

    “包青天”包大人的开封府尹究竟是个多大的官职?不少朋友都对此好奇。开封府尹虽然听上去没什么太强的气势,但在宋朝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官职,而且一般都是由储君担任。开封府尹官衔位列从一品或者二品,因为开封府是都城的首府衙门,其规模最大,地位当然也是十分显赫。实际上包拯并没有担任过开封

  • 李世民最宠爱李泰,李承乾被废为何不立他为太子?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华夏历史

    李承乾虽然是李世民长子,但他最宠爱的儿子其实是四子李泰。李泰从小便展现出了自己在文学方面的天赋,此后成为书法、书画鉴赏家。因为李世民的宠爱,让李泰觉得自己可以某得嫡位,所以便立下杀子传弟的誓言。不过李世民在褚遂良的提醒下恢复了冷静,他明白这种事根本就不可能发生。所以就算李泰是他最欣赏的儿子,但为了告

  • 慈安太后是谁杀死的?慈安与慈禧真实关系揭秘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华夏历史

    慈安太后是清朝晋升速度最快的皇后,从入宫到封后仅有了半年时间,关键是慈安太后并没有子嗣,她完全是靠咸丰皇帝对她的宠爱才有了这样的地位,可以看出慈安太后和咸丰帝之间的感情有多好。不过关于慈安太后的死因却一直是个谜,目前主流说法是有两种,一种是患疾病死,另一种是被慈禧所害。不过慈安太后和慈禧太后之间的关

  • 郦食其是一个怎样的谋士?为刘邦献计却被张良阻止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华夏历史

    郦食其是刘邦身边的谋士、说客,不过郦食其和张良、萧何相比,还是少了一分稳健和远见。但郦食其性格狂放,很对刘邦的脾气,所以深的刘邦喜爱,在政治和军事方面,郦食其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为刘邦立汉立下悍马功劳。但后人对于郦食其的评价,始终还是放在比较靠后的位置。据说郦食其曾向刘邦献上一计,但遭到了张良的反对

  • 谭嗣同被杀,为何作为父亲的谭继洵坐而观之?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华夏历史

    在历史上每一个封建落后的时代,总会在某一个时间段里站出来一批人,主张着改革求新。这些人非常渴望着拯救当下的社会,渴望着拯救于水火之中的老百姓,无论最后的结局或是失败,这种求新求变的理念也是值得我们当下做借鉴的。在近代史中,戊戌变法是我们每个人都比较熟悉的一项变法运动,在封建的社会背景下,一场轰轰烈烈

  • 汉朝时期军队的军粮都是些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华夏历史

    在《汉书·傅常郑甘陈段传》中写过这么一句话:宜悬头槀街蛮夷邸间,以示万里。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这句话估计是很多人对于汉王朝最深刻记忆的一半,而另一半则来自于“鸡血”横流的《汉武大帝》、《汉书》作者班固所处的东汉初年与匈奴交往的“屈辱史”,让他对&ld

  • 陈胜吴广的真实身份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华夏历史

    说起陈胜吴广,相信大家不会陌生了吧,我们最为熟悉的就是陈胜吴广起义了,在读书的时候就学过这段历史,被称之为“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陈胜吴广的揭竿而起,瞬间就点燃了人们心中抗秦的怒火,一时间云集响应,让秦王朝的大厦摇摇欲坠。在我们所学历史中,给陈胜吴广所定义的是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