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诸葛亮北伐为何只走祁山这条路?别的路不行吗?

诸葛亮北伐为何只走祁山这条路?别的路不行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963 更新时间:2024/1/23 7:24:50

三国历史上,诸葛亮的多次北伐,一直都被后人不断的讨论,但是抛开诸葛亮北伐的目的和原因之外,只单单看他行动的路线,就会发现,诸葛亮每次北伐的路线基本上还算是比较固定的了,他走的最多的就是祁山这条线了。然而诸葛亮为何每次都会选择从祁山走,为什么不换一条路走呢?我们知道打仗如果只走一条路的话,是很容易被敌人找到破绽的,这其实是很危险的一个做法,但是为什么诸葛亮一直都坚持走祁山路线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1.诸葛亮为何只走祁山路线

当诸葛亮平定南方后,开始了他人生的最高理想--北取中原。这时,他已无法实现他的隆中策略了,毕竟荆州已失,北伐只能走汉中这条路了。

这时,魏延献上了一个相当大胆的建议:自己带5000精兵翻越秦岭出子午谷,10天到达长安。如果能攻克长安,那么关中地区可以一举平定。长安守将是靠父亲是夏侯渊和是曹操的驸马这两个裙带关系爬上来的夏侯懋,未必有真才实料,如果偷袭的话有成功的机会。但是“成功”拿下长安能再“成功”守住吗?首先,以蜀汉成都有4万的防守兵力来看,以魏国的国力长安守兵也不会少于4万。那么即使偷袭,以长途跋涉精疲力尽的5000兵偷袭有坚固防御的8倍于自己的兵力,成功的几率会有多大?即使攻克长安,魏国马上调集部队对长安反包围,来个里应外合,5000兵恐怕要全军覆没了。也就是说:在兵力不占优(但也别差的太离谱),其实是两国综合实力差别太大的情况下,魏延的计划几乎没有成功的可能。

而诸葛亮的计划是大军出陇右,沿祁山而进,大家要注意他的目标不是直取长安,而是先取西凉,再回过头取长安。这个计划的可行性有四点:其一,地形较复杂,便于隐蔽行军;其二,西凉是曹操晚年才吞并的,统治较薄弱;其三,马超马岱的西凉旧统治势力还和当地土豪大家有联系;其四,西凉兵微将寡,单独抵御不了诸葛亮大军的进攻,而长安援军要增援必要过祁山沿线,便于诸葛大军的拦截。

如果是先取长安而后取西凉行吗?答案很简单:不行!如果直攻长安的话,能否取的长安这座易守难攻的城市暂且不论,就是侥幸攻下来,下一步就会陷入曹魏的河南方面军与西凉方面军的夹击中,诸葛兵少于曹魏,结果肯定是失败无疑。

其实,各位只要稍加留意,就会发现:早在刘备称帝前后,北伐的第一个目标就定位在西凉了。如不是西凉,刘备为什么只封马超为凉州牧,而别人都未封其余的州牧;刘备取西川后按与东吴的条约是还荆州,而他赖着不还荆州的托词就是取凉州后还荆州,这两方面印证着取中原的总计划是要先取西凉,再攻长安,而后出潼关取中原。诸葛亮再此后的六出祁山,目标大抵是如此。他在执行刘备的计划而已。

2.北伐还有什么路线

有不少朋友们都曾经到过古道,就是陕西到四川这段古道,在旅游的时候,也听到了导游介绍其历史。“秦蜀古道”一名是这条古道最常用的称呼,这条古道的路程就是从长安到成都,说其他的全长可能要吓坏观众,它有一千公里。其实这样的古道共有4条之多。

说起这四条古道,分别为长安县子午古道,还有周至县傥骆古道,以及眉县褒斜古道还有宝鸡陈仓古道,其实这四条古道的方向皆为翻越秦岭,一直到汉中,然后经由汉中一直去成都。

在这四条古道之中,要说起离长安城最为近的,那就要数长安县子午古道了。相对最为远的,那就是宝鸡陈仓古道,从这条到去长安城会花上很多的时间。那么问题来了,大家都知道《三国演义》诸葛亮七出祁山的故事,那么既然诸葛亮要北伐去中原,不选择最近的那条长安县子午古道,却偏偏选择宝鸡陈仓古道,要知道祁山就是在这条道上,这是为什么?如此远距离的发兵,既浪费时间而且还浪费粮食,这岂不是很不明智的做法?

3.其他路线为什么不能走

话说刘备死了以后,诸葛亮为了稳定江山,首先去南征孟获,然后就是北伐中原,去攻打曹魏。诸葛亮北伐兵出祁山,然后到达天水,其主要的战略目标就是争夺长安,进而占据相对较为富裕的关中地区,从而占领中原。

我们都曾经听说过这样的一句话,那就是蜀道难,难于上青天。那么诸葛亮为什么要选陈仓道这条路呢?这其中还是有三个原因的。

1.陈仓道这条古道算得上是路面很是平坦的道路,不管是行军或者是运粮,都算得上方便至极。

2.要知道陈仓道后方就是陇境天,这个地方可算得上是粮食充足,当做战略基地绝对是没有问题的。

3.一旦此次出征失败了,那么可以依靠着秦岭这一道天险来抵抗着曹军。地理位置优越,后面为天水基地,既能够进攻也是能够退兵,完全能够养精蓄锐然后再去进攻关中。

对于距离较近的子午道有着截然相反的情况,道路非常的难走,一旦这个粮道出现问题,那么就很有可能出现全军溃败的情况。溃败的军队失去了战略的后方,那么就必须要返回汉中了。蜀国的国力相对而言还是比较贫弱的,诸葛亮北伐当然需要稳中取胜最为妥当,因此选择陈仓古道这条路也是最佳的。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元朝将领孛罗帖木儿是个怎样的人,孛罗帖木儿人物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华夏历史

    孛罗帖木儿是元朝末年将领,左丞相答失八都鲁的儿子。孛罗帖木儿原本是一位骁勇善战的将领,但他在立下功劳后开始逐渐放纵自己,最后迷失自我,慢慢将人性恶的一面全部展现出来。可能大多数朋友都不太了解孛罗帖木儿有哪些成就,又做了哪些坏事,所以这次就准备跟大家聊聊孛罗帖木儿这个人物,我们也要以此为戒,始终保持初

  • 朱元璋与朱棣为何都喜欢朝鲜女子?其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华夏历史

    为了能够换个与朝鲜之间的关系,朱元璋向朝鲜提出了和亲的方案。永乐年,永乐帝朱棣改变了洪武帝朱元璋“做亲不成”的不利外交策略为有利的贡女制度,即永乐帝以宗主国皇帝的身份向藩属国朝鲜要求贡女补充后宫。“贡女”这个名称始于元代。1271年忽必烈建立元朝以后,

  • 田丰在三国谋士集团能排在第几位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华夏历史

    很多朋友在读三国时,都会被各国顶级谋士的智慧给深深吸引,感觉比起武将,会更喜欢这种高智商人才。那今天就准备给大家介绍一位,名气虽然不怎么大,但谋略十分出众的人,他就是田丰。要说田丰一生最大的成就,应该就是献计帮助袁绍攻灭公孙瓒,但田丰最后却陷入不得志的窘境,也是令人感到惋惜。那田丰在三国谋士集团中,

  • 李卫当年有多受宠?权利有多大?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华夏历史

    《雍正王朝》这部剧相信不少朋友们都有看过了,出生于乞丐的李卫,从11岁的时候就跟随者四皇子胤禛,服侍潜邸。胤禛当上皇帝之后,李卫的仕途生涯开始质的飞跃,从布政使到驯服,再到两江总督,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了雍正皇帝的恩宠之甚。雍正朝晚期的李卫,基本相当于两江地区的土皇帝;返回京城,敢越过上书房大臣,直

  • 裴炎是忠臣吗,裴炎为何会被灭族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华夏历史

    裴炎是唐朝宰相,他是一位忠臣,唐德宗在评定唐朝开国以来的宰臣等级时,裴炎是被评为上等。但裴炎既然是忠臣,为什么还会被武则天冤杀并且抄家呢?当时裴炎为了李家江山,决定支持武则天废唐中宗,立唐睿宗为帝,结果此后却是武则天独揽朝中大权,唐睿宗根本毫无实权。就这样,裴炎决定对武则天劝谏,结果惹上了杀身之祸,

  • 八国联军进入北京城后都干了些什么事?亲身经历者说出真相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华夏历史

    今天小编要说的这个人名叫王震东,在光绪年间是北平(今北京)的一名普通百姓。王振东当年亲身经历了庚子事变,并且趁着自己晚年的时候,头脑还算清醒的时候,由他口述了当年的所见所闻。后人将其记录了下来,作为历史参考。他说:庚子年(1900)我二十五岁,在京城四牌楼九条胡同大字号当伙计。八国联军进城时,我因病

  • 道光皇帝为什么那么穷?有节俭癖吗?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华夏历史

    穿着打了补丁的衣服,连鸡蛋都舍不得吃,像这样的事情发生在普通老百姓的身上那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但若是这件事发生在了古代的皇帝身上,那就让人很匪夷所思了。而这位皇帝就是清朝的道光皇帝。他上朝时都穿着打补丁的衣服,被后人称为“节俭成癖”的皇帝。作为含着金钥匙长大的真命天子,乾隆帝

  • 司马光是不是一个聪明人,司马光的智慧不仅体现在砸缸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华夏历史

    司马光是北宋名臣,在职期间主持编纂《资治通鉴》,立下一大成就。不过纵观司马光的一生,他的政治生涯并不算突出,而且司马光还是保守派的典型代表,因为和王安石不和因此反对新法。在对外策略上,司马光曾将本国士兵用生命换来的土地,拱手送给西夏,这样的神操作也是被后人诟病不已。但司马光也有自己的长处,总体来看,

  • 吕布和赵云交手过吗,赵云能否与吕布一战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华夏历史

    赵云和吕布都是三国著名武将,赵云乃常胜将军,一生几乎没打过败仗。赵云对刘备忠心耿耿,一辈子都在替蜀国事业努力。而吕布口碑就要差一些了,毕竟是被张飞冠以“三姓家奴”之称,为人不如赵云来的忠义。不过,今天我们打算给大家讲讲,赵云和吕布在武力值方面的比较,很多小伙伴都好奇,历史上吕

  • 夏朝时期有哪些刑法?有多可怕?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华夏历史

    说起我国历史上最懂礼数的朝代,相信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周朝了,毕竟“周礼”这个词不是随便就叫出来的,孔子也是穷尽一生想要克己复礼。作为我国礼乐制度高度发达的朝代,周朝确实称得上是后世尚礼文化的源流。不过,崇尚礼法并不代表着就不会采用刑罚,礼乐制度是用来维护等级和统治,可一旦它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