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司马炎为何害死亲弟?西晋短命是否与此有关?

司马炎为何害死亲弟?西晋短命是否与此有关?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3655 更新时间:2024/2/5 7:09:32

西晋时期可以说是我国古代历史上,名为大一统,实际上却没那么简单的一个时代。西晋前面是三国,后面的是东晋,而这两个时代都是动乱年代,西晋虽然统一,但是时间很短,而且也并不是像汉唐宋这些朝代那样,是一个发展起来的朝代。西晋也是短命而亡,之后再一次进入割据战乱时代,东晋,或者也可以说南北朝。而造成西晋短命而亡的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司马炎不顾父母生前的劝诫,最终害死了自己的亲弟弟司马攸。有人可能觉得,皇家之间杀掉自己的兄弟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历史上这样的事情多得很,为什么司马炎杀了司马攸,就造成了西晋的灭亡呢?

1.司马攸简介

司马攸(248年-283年),字大猷(yóu),小字桃符。河内郡温县(今河南温县)人。西晋宗室、书法家,晋文帝司马昭次子,晋武帝司马炎同母弟,母为文明皇后王元姬

司马攸生性温和聪慧,有治理才能,因伯父司马师无子而被过继给他,袭封舞阳侯。西晋建立后,封齐王,历任骠骑将军、司空、开府仪同三司等要职,所任颇有建树。武帝晚年,朝廷内外要求司马攸继位的呼声高涨,大臣荀勖、冯紞趁机进谗将其排挤出朝,致使司马攸气恨发病,呕血而死,时年三十六岁,谥号“献”。

司马攸善书法,南齐王僧虔《论书》云“晋齐王攸书,京洛以为楷法”。有文集二卷,今已佚。

2.司马炎为何要杀掉司马攸

话说司马昭的妻子是司徒王朗的孙女王元姬,夫妻俩的感情很好,先后生下五子一女。不过五个儿子中,有三个尚未成年就夭折了,只剩下长子司马炎、次子司马攸。由于司马师一直没有儿子,所以由司马懿做主,将司马攸过继给司马师为嗣子。按理说,司马炎、司马攸是亲兄弟,应该相亲相爱才对,为何会反目成仇呢?

事情还得从司马昭选择继承人说起,他最想立的不是长子司马炎,而是次子司马攸!首先,在司马昭看来,司马攸的能力、声望更胜一筹,“才望出武帝(司马炎)之右”;其次,司马昭更偏爱司马攸,“攸特为文帝所宠爱”;最后还有一点,司马昭接替的是兄长司马师的位置,按理说应该还给司马师的儿子,而司马师的嗣子正是司马攸。

经过一番艰难的抉择,司马昭最终没有废长立幼,还是选择了司马炎为世子。不过,这场世子之争给司马炎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深知弟弟的能力、威望在自己之上,威胁着自己的位置,“几为太子者数矣”。对于这些事情,司马昭、王元姬夫妇心知肚明,他们也担心自己死后,司马炎会对司马攸不利。

265年,司马昭病重,他流着泪给司马炎讲述淮南王刘长、陈思王曹植被兄长迫害的故事。临终前司马昭已经不能说话,但他依然攥着司马攸的手,并交给了司马炎,“执攸手以授帝”,他希望司马炎能够照顾司马攸,兄弟之间相亲相爱。同年,司马炎称帝,加封司马攸为齐王,还委以重任,“总统军事,抚宁内外,莫不景附焉”。

可是司马炎很快就与弟弟的关系疏远了,已经成为太后的王元姬知道兄弟两人之间疙瘩依然没有解开,为此很担心。268年,王元姬病重,临死前她担心司马炎不会放过弟弟,于是流着眼泪说道:“桃符(指司马攸)性急,而汝为兄不慈,我若遂不起,恐必不能相容。以是属汝,勿忘我言。”

最初的时候,司马炎确实没有除掉弟弟司马攸的想法,但他很快就感到了威胁,原来,司马炎所立的太子是司马衷,而司马衷生性愚钝,智商不高,将来很难执掌天下。再加上司马炎的身体情况不好,许多大臣居然想让齐王司马攸出面主持朝政,“帝疾笃,朝廷属意于攸”。在这种情况下,司马炎决定对兄弟下毒手。

晋武帝司马炎下诏,让司马攸回到他的封国,也就是将其赶出京城。司马攸很生气,“愤怨发疾,乞守先后陵”,又遭到拒绝。就在这个时候,司马炎又派御医给司马攸看病,“诸医希旨,皆言无疾”。最后司马攸死在路上,“欧血而薨,时年三十六”。事后,司马炎表现得非常悲伤,下旨杀掉了那些看病的御医。

3.西晋灭亡与司马攸之死有什么关系

司马攸自幼就很聪明,长大后更是才华横溢,“清和平允,亲贤好施,爱经籍,能属文,善尺牍,为世所楷”,无论是司马懿,还是司马昭,都很喜欢他。由于司马师没有儿子,于是司马懿做主,将司马攸过继给了司马师。司马攸能力很强,十八岁时就担任步兵校尉,“绥抚营部,甚有威惠”。

后来司马昭成为曹魏权臣,他开始考虑继承人的问题,他最想立的不是长子司马炎,而是次子司马攸。原因主要有三方面:其一,司马攸才能、声望更胜一筹,“才望出武帝(指司马炎)之右”;其二,司马昭偏爱司马攸,“攸特为文帝所宠爱”;其三,司马攸是司马师的嗣子,按理应由其继承。

此时的司马昭面临着当年和曹操一样的抉择,他最终选择了司马炎,不过他已经意识到这对兄弟将成为仇敌。司马昭、王元姬夫妇在临死前,都担心司马炎不会放过司马攸,于是再三叮嘱,“我若遂不起,恐必不能相容,以是属汝,勿忘我言”。司马炎称帝初期,不得不重用司马攸,“总统军事,抚宁内外,莫不景附焉”。

然而,随着司马炎很快就疏远了弟弟,因为弟弟已经成为威胁皇位的人物。原来司马炎立自己的长子司马衷为太子,但司马衷生性愚钝,不堪太子之位。后来晋武帝病重,许多朝臣居然想让齐王司马攸支持朝政,“帝疾笃,朝廷属意于攸”。这引起了司马炎的不满,他决定除掉这个弟弟。

282年,司马炎在宠臣荀勖、冯紞的支持下,以“之国”的名义,要将司马攸赶出京城。司马攸忧愤成疾,上表要求为母后守灵,希望以亲情感化司马炎,结果遭到拒绝。后来司马炎派御医给弟弟看病,“诸医希旨,皆言无疾”。司马攸已经病重,“犹催上道”,离开洛阳两三天后,就死于路上,“欧血而薨,时年三十六”。

司马攸完全是被司马炎害死的,司马炎也就此埋下了西晋灭亡的祸根。唐朝宰相房玄龄在《晋书》中评论道,“齐王若使天假之年,何八王之敢力争,五胡之能竞逐哉!”如果司马攸不死,也就没有后来的八王之乱,五胡乱华,西晋也不会短命而亡的!司马炎为将皇位传给自己的子孙,害死弟弟,没想到却毁掉西晋的江山。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李治为何会被武则天压制,李治性格真的软弱无能吗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华夏历史

    李治是唐朝第三位皇帝,一般他给人的印象是性格软弱,可能因为有武则天的存在,所以就有了对比。不过李治真是一位懦弱无能的皇帝吗?如果你真这样认为的话,那就是极大的误解他了。其实李治态度也有强硬的一面,他在位期间接连灭掉高句丽和西突厥等,使得唐朝领土达到鼎盛。至于李治在对待武则天方面,的确是比较柔软,但这

  • 宋朝皇帝怎么称呼,官家、皇上、陛下哪个才是正确的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华夏历史

    我们一般听的最多的,称呼皇帝的词都是叫皇上或者陛下,皇帝则自称朕、寡人等。但在《清平乐》中,我们又看到了一个新的称呼“官家”。所以很多观众发出了疑问,宋朝的皇帝到底应该如何称呼呢?其实古时候各个朝代对于皇帝的叫法都不完全相同,宋朝时期皇帝的确是用“官家&rdquo

  • 先轸为什么选择自杀,先轸真正死因揭秘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华夏历史

    先轸是春秋时期晋国名将,他曾分别率军战胜秦、楚两国,帮助晋国坐上霸主的位置。先轸先后辅佐晋文公和晋襄公,期间深受重用,他是历史上第一位即拥有元帅头衔又拥有元帅战绩的统领。但先轸最后下场却让人唏嘘不已,他为了弥补自己的过失,竟然脱下盔甲冲入战场作战,最后以死明志,能做到如此令人敬佩。而先轸会有这番举动

  • 刘禅究竟是不是大智若愚,刘禅恐被误会千年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华夏历史

    刘禅的影视形象基本都不怎么好,往往给人一种能力低下的感觉,导致很多观众对刘禅的印象就是突出“无能”二字。刘禅根本没有继承父辈的遗愿,等诸葛亮去世后,蜀国也正式开始死亡倒计时。但有个冷知识不知道大家清不清楚,刘禅是三国时期在位时间最久的皇帝,如果刘禅是个一无是处的人,怎么可能稳

  • 宋朝历史中宋江真实的结局是怎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华夏历史

    说起宋江,相信大家对这个名字不会陌生了,因为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的影响力而名声大噪的宋江起义。最初也就只有36个人参与,因宋江起义规模太小,所以并未闹出多大响动。历史文献记载:北宋徽宗宣和元年(公元1119年),山东郓城人宋江率先在河北扯旗起事。史料记载:“宋江起河朔,转略十郡,官军莫

  • 项羽为何不过乌江?为何一定要自刎?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华夏历史

    秦末天下大乱,各路农民起义,在秦朝被灭之后,随即开始的便是楚汉争雄。楚霸王项羽与刘备的战斗中最终落败,在乌江边自刎,至此刘邦一统天下,建立了大汉王朝。西楚霸王项羽乌江进行自杀,在历史上是有名的事件,此时的项羽一路跑到了乌江,碰上了乌江亭长,亭长就说项羽可以回到江东后能再东山再起。然而项羽以无颜见江东

  • 荆轲刺秦王为何会失手?真实的故事是怎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华夏历史

    荆轲刺秦王的故事相信小伙伴们都听过或看过各种不同的版本了,也会听老一辈人讲这个故事了。但是大家有没有想过,如果荆轲真的把秦王给杀死了,是不是就不存在秦朝统一六国的事情了呢?要知道荆轲刺杀秦王用的是匕首,有句老话说的是兵器一寸长,一寸强,本来燕国就是派来荆轲这个使者来和秦王谈头投降的,秦王也对燕过有足

  • 西安事变后蒋介石敢囚禁张学良,为何却不敢动杨虎城?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华夏历史

    对蒋介石有着一定了解的朋友们都知道,老蒋是出了名的“重情重义”和小心眼的人。经常会牺牲自己的“兄弟”,对于那些威胁过自己的人呢更是心狠手辣,从不留活口。但西安事变后,为何他对于威胁到自己生命的张扬两人,为何会选择关押张学良,放走杨虎城,而不是将两人处置

  • 刘备为什么说诸葛亮才华远胜曹丕,刘备如何看待曹丕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华夏历史

    曹丕和曹植的嗣子之争,以曹丕胜出结尾。曹操虽然欣赏曹丕的才华,但治国不是写书,就综合能力来看曹丕还是要强于曹植的,更何况曹丕还是嫡长子,大臣们也不会让曹操废长立幼。所以很多影视作品都喜欢把这场夺嫡描述的非常激烈,可能真正的历史上并没有这么多悬念。至于曹丕究竟能力如何,自然会有人发表自己的评价。这次我

  • 秦灭楚之战项燕有多少兵力,楚国战败后士兵都去哪了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华夏历史

    秦灭楚之战总共持续了3年,最后秦国接连灭掉楚国和越国。不过这场战役并没有记录楚国是派出了多少士兵来打这场仗,而秦国那边王翦和蒙武率领了约60万大军。长平之战上,白起将45万赵军全歼,而秦灭楚之战却没有一个准备的伤亡数字。楚国也是一个人口众多的诸侯国,这场战役事关存亡,楚国肯定是全力以赴,兵力自然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