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刘秀为什么是“成语皇帝”?哪些成语和刘秀有关?

刘秀为什么是“成语皇帝”?哪些成语和刘秀有关?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4356 更新时间:2024/2/14 12:14:52

说起汉朝皇帝,好像西汉的皇帝要比东汉皇帝更广为人知一些,不过东汉皇帝中也有一位文武双全之人,他就是汉光武帝刘秀。要不是刘秀起兵将王莽击败,可能汉朝就要提前结束了,刘秀通过长达12年的统一战争,最后彻底结束全国的割据势力。刘秀继位后,推行了不少良政,慢慢恢复经济民生,迎来光武中兴时期。刘秀还被称为是“成语皇帝”,这是什么意思呢?下面就一起来了解下吧。

在二千多年漫长的封建社会里,开国皇帝大都奋发有为,在风卷如画的历史长廊里熠熠生辉,自带光芒地引领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东汉开国皇帝刘秀,就是其中杰出的一位,其雄才大略不亚于秦皇汉武。他于公元前5年出生于济阳,公元57年驾崩于洛阳,卒年62岁,创下哪些巅峰纪录?

(一)从起兵到称帝只用了3年时间

刘秀原本是皇室之后,汉高祖刘邦的九世孙,但到了刘秀的父亲刘钦这一辈,已递降为济阳县县令了。

刘钦在刘秀9岁时,便死于南顿县令任上。刘秀很早就成了孤儿,一介布衣,一枚普普通通的"屌丝"。

所幸,刘秀在南阳务农为生的叔叔刘良领养下,得以成长。

但这样反差很大的经历,使得刘秀较早懂事,自幼勤于农事,很会干农活,养成了谦虚谨慎、稳重多谋的性格。

公元22年,刘秀27岁。时逢王莽取代西汉建立新朝,骄横的王莽盲目推行改革,又遇大灾,以致天下大乱,赤眉、绿林等农民义军纷纷揭竿而起。

见机会降临,在南阳的刘秀即与其兄刘縯一道,带领宗室子弟随之起兵,举着"复高祖之业,定万世之秋"的大旗,一路所向披靡,组成了浩浩荡荡的反抗王莽的新生力量,史称“舂陵军”。

次年,战场上翩若蛟龙的刘秀与其兄刘縯一道加入了绿林军,奉西汉宗室刘玄为更始帝。刘秀受封太常偏将军,不久,在一战而让天下惊的昆阳大战中立下首功,一举覆灭王莽百万大军。

因此军功,刘秀得以晋升武信侯。

不料,一个悲痛的消息却传来,在宛城之战中取得胜利的兄长刘縯因不服皇威而被刘玄杀害。

噩耗没有让刘秀惊慌失措,善隐忍的性格使他强按下心中的仇恨,还谦恭地赶回宛城向更始帝刘玄代兄谢罪,刘玄一高兴,就没斥责刘秀。不久,便传令刘秀北渡黄河,去河北招抚义军。

刘秀到河北后,在"老乡团"邓禹、耿弇、吴汉等当世精英的辅佐下,很快攻破邯郸,击杀王郎、谢躬等人,顺利接管幽州。

公元25年,刘秀发兵迫降铜马义军,"跨州据土,带甲百万",势力迅速扩展壮大,可以向刘玄公开决裂后,遂在河北鄗城建立后汉(也就是东汉),史称光武帝。

"一介布衣"刘秀从27岁起兵,到30岁称帝,只用了3年时间,堪称惊天"逆袭"。

(二)翦灭群雄用了12年时间

刘秀称帝后,当时天下还很混乱。刘玄的更始政权还没剿灭,赤眉军在长安拥立刘盆子也建立了建世政权,进逼关中,还有刘永、张步、董宪的部队以及割据陇西的隗嚣、成都称帝的公孙述等等,这些都威胁着刘秀的后汉这一新生政权。

善于抓住战机的刘秀没有硬碰硬,而是采取"四两拨千斤,以柔克刚""各个击破"的战术平定天下。

根据当时的形势,刘秀决定避开锋芒,于当年十月还都洛阳,趁更始、建世两大集团火并时,派名将邓禹、冯异西入关中,侯进屯新安,耿弇屯宜阳,以观时变。

在赤眉军杀掉更始帝出走游击作战时,刘秀迅速安排邓禹等人拿下长安;当赤眉军南下宜阳时,刘秀亲率大军,与崤底之战取得胜利的冯异等人会合,夹击迫降赤眉主力,一时声威大震,令敌军闻风丧胆。

公元26年,刘秀趁势亲征平定海西王董宪,又遣将军盖延、耿弇东征,分别拿下割据睢阳的梁王刘永、齐王张步。

五年多时间,刘秀大军就一举扫平关东。

紧接着,公元30年4月,刘秀派受封为建威大将军的耿弇统率七军,历时4年,平复隗嚣盘踞的西北陇右;又令大司马吴汉、将军来歙、盖延、岑彭等分别从南北两线攻略川蜀,于公元36年10月击败枭雄公孙述。

至此,刘秀称帝后用了12年的时间翦灭群雄,结束了王莽新朝四分五裂、战火连年的局面,东汉王朝重新回归到大一统的新时代。

(三)"柔道治天下"用了20年时间,创下史上有名的"光武中兴"

光武帝刘秀"马上得天下"后,更为难得的是,他采取"柔道治天下"的方略,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通过20年的励精图治,到公元57年,全国人口增至两千多万人,在一片废墟中恢复和发展了社会经济,呈现了国势昌盛的繁荣景象,史称"光武中兴"。

光武帝刘秀真正兑现了他一统天下时立下的宏愿:吾理天下,亦欲以柔道行之。

可以说,刘秀是史上最好、最仁慈的开国皇帝,他不似汉高祖刘邦、明太祖朱元璋那样取得天下后"兔死狗烹""鸟尽弓藏"屠杀开国元勋,而始终以"柔道"善待下属,尤其善待"云台二十八将、三十二名臣",令人钦佩不已。

他采取"偃干戈,修文德"、"去甲兵,敦儒学"的方式友情提示功臣们可以主动退休,可得"高秩厚礼"。

明事理手握重兵的开国功臣由此上交兵权,不再过问政事,安享晚年生活。

如:高密侯邓禹从此在家研究儒家经典,还要求13个儿子各习一门技艺谋生,不非法牟利,不以功臣自居。

胶东侯贾复等功臣也都交出将军印信绶带,安然无恙地过上退隐的闲适生活。

就这样,光武帝刘秀与开国功臣继续保持其乐融融的相处状态,成就了彼此之间一生既是君臣、又是好友的历史佳话。

光武帝刘秀以"柔"治天下的另一个重要举措,就是大力用大批有能力的文人儒士去引领、恢复和发展百废待兴的新朝。

如重用铁面无私的洛阳上东城门候郅恽,请他担任太子的老师;对不畏权贵得罪湖阳公主的董宣给予肯定;把秉公执法的祭遵提任为刺奸将军等等,这些举措很好地营造了后汉开国后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和干事创业的优质环境。

此外,光武帝刘秀尤其善待老百姓,采取了一系列休养生息的政策:

制定以保守为主的边防政策,不远征匈奴以息战养民。

对少数民族采取友好、友善、自治、互助的"以德治边"政策,重视商贸往来。

下达九诏释放奴婢、刑徒,可返归田园务农,极大地缓和了当时紧张的阶级矛盾,有效地安定了社会秩序。

实行度田制度抑制豪强,对农民轻徭薄赋,改为三十税一,对山林川泽免除"假税";兴修水利;精简机构,裁减冗员,整顿官场风气,减轻农民负担等等,后汉初年的农业生产得到较快恢复和发展。

更为难得的是,光武帝刘秀对自己要求极严。

他生前勤于政事,"每旦视朝,日仄乃罢,数引公卿朗将议论经理,夜分乃寐"。

死后(公元57年驾崩)实行"薄葬"。

这就是全能皇帝刘秀,上马打天下,下马治天下,其传奇而又务实、谦虚而又温柔的一生,没有秦始皇的残暴折腾,没有汉高祖刘邦的流氓习性,也不似朱元璋那样残暴多疑……远远超过了这些了不起的开国之君。

为此,光武帝刘秀被誉为史上最有学问、最会打仗、最会用人的皇帝。

(四)第一个自由恋爱的皇帝

刘秀与阴丽华的爱情故事,亦让人点赞。

刘秀还是"屌丝"时,对美貌端庄、聪慧善良的新野豪门千金阴丽华很是倾慕。他去长安求学时,看见执金吾在街上路过,阔气、壮观的场面,触动了刘秀的心事,有感而发下,刘秀当即立下目标:仕宦当作执金吾,娶妻当得阴丽华。

刘秀28岁受封武信候后,即向思慕多年已19岁的阴利华正式求婚。对刘秀颇有好感的阴利华随之递来了橄榄枝,接受了刘秀的求婚。刘秀便按照当地风俗风风光光地迎娶阴丽华为妻,二人真挚的自由恋爱一时成为佳话。

后来阴丽华主动让位的经历更是千古传诵。

刘秀称帝后,为是否册封阴丽华为皇后陷入了两难境地。

按理,阴丽华是刘秀的初恋,也是结发妻子,册封阴丽华无可厚非。但出于当时政治需要,刘秀又不得不迎娶真定王刘扬的甥女郭圣通,须立为郭皇后。

深爱刘秀的阴丽华这时主动站出来,主动让位,甘居侧室,成全了郭圣通为后的意愿。

此举让刘秀更加感慨夫妻之间难能可贵的坚贞不渝与患难与共。后来,刘秀统一天下后,便以"行事有吕霍之风"为由废去郭圣通的皇后位,改为中山国太后迁居北宫,重立阴丽华为皇后,益加宠遇,两人相守一生,所育的儿子刘庄也立为皇太子,也就是后来的东汉第二任皇帝汉明帝。

刘秀与阴丽华自由恋爱的故事,也就广为流传下来。为此,刘秀又被称为"史上第一个自由恋爱的皇帝"。

(五)创下与之有关的成语二十多个,又称"成语帝"

光武帝刘秀,还创下二十多个与他有关的成语,突破了帝王的历史纪录,又称"成语帝"。

如: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讲的是刘秀遣阳夏侯、征西将军冯异西征赤眉时,虽在回溪失败,却在渑池获胜,取得崤底战役的胜利。刘秀在下诏奖赏时表示,"冯异先有所失,后终有所得,当论功嘉奖"。

如:有志者事竟成。

讲的是刘秀令将军耿弇攻打青州张步时,在临淄大战中中了一箭,仍坚持战斗最终拿下张步。让前来支援的刘秀大为感慨,夸奖说:从前你在南阳曾建议请求平定张步,我当时以为你口气太大,恐怕难以成功,如今才知道,有志者事竟成啊!

如:置之度外。

语出《后汉书.隗嚣传》,源自刘秀称帝后,对隗嚣和公孙述暂不征讨,就对众将说:且当置此两子于度外耳。

如:克己奉公。

语出《后汉书.祭遵传》:"遵为人廉约小心,克己奉公。赏赐辄尽与士卒,家无私财。"

如:披荆斩棘。

语出《后汉书.冯异传》,这是刘秀表扬冯异的经典由来。公元30年,征西将军冯异平定关中回到洛阳朝拜刘秀时,刘秀说:"汝是我起兵时主簿也。为吾披荆棘,定关中,乃有功之臣。"

以上五个与刘秀有关的经典成语,足见刘秀对冯异、耿弇、祭遵等人的欣赏、厚爱喜于言表,对消灭隗嚣、公孙述两大军阀的底气和自信。

此外,乐此不彼、糟糠之妻、聚米成山、垂于竹帛、敝帚千金、得陇望蜀、疾风知劲草、差强人意、推心置腹、旗鼓相当等等,这些成语都与光武帝刘秀有关。

这些成语,也很好地总结了光武帝刘秀雄才大略的一生。

【作者简介】李大奎,男,汉族,七0后,法学学士,贵州湄潭人,文学爱好者。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南宋灭金后的报复是怎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华夏历史

    在我国历史上,总是战乱不断,尤其是在王朝变更的时候,各方的势力都会纷纷起兵,希望自己能够一统天下。也就是这样的情况,即便是最后北宋实现了大一统,但是边境依然是会受到周围势力侵犯。但这些势力也并没有给北宋造成多大威胁。直到女真部落的迅速崛起,他们快速的将辽国消灭。而国号就是大金,那时金国的气势一往无前

  • 明朝为什么没有皇帝的庙号是太宗?其实和嘉靖帝有关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华夏历史

    太宗是古代皇帝常用的一个庙号,从商朝开始便有商太宗太甲、汉朝有汉太宗刘恒、唐朝有唐太宗李世民、宋朝有宋太宗赵炅、清朝有清太宗皇太极,这中间好像少了一个我们熟悉的朝代,没错就是明朝。为什么明朝没有皇帝的庙号是太宗呢?其实本来朱棣的庙号是太宗,但后来改成了成祖,这是怎么一回事?这一切都和嘉靖帝有关,想要

  • 吕布为何不嫌弃已经侍奉过董卓的貂蝉?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华夏历史

    再婚对于现代人来说已经不是什么稀奇事了,但若是放在我国古代的封建社会,再嫁可以说是一件不可饶恕的事情。不过被称之为我国古代4大美女之一的貂蝉却在侍奉了董卓之后又跟吕布走到了一起。对于已经侍奉了董卓的貂蝉,吕布真的不会嫌弃吗?在东汉末年的时候,董卓通过卑鄙的手段得到了权证,而司徒王允为了扳倒董卓,从而

  • 大禹真的铸造过九鼎吗?究竟是传说还是真实的历史?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华夏历史

    九鼎这个词,在我国古代的意义是非常重大的,它代表的是至高无上的权力,也代表着中国,更是夏商周三代的传国宝物。后世一直都以九鼎作为国家的象征,只不过九鼎后来失传了,但是九鼎的象征意义一直都存在。只是,大禹真的铸造过这样的九鼎吗?大禹九鼎是否真的存在过,究竟是古人的一种传说,还是真实存在过的历史?我们一

  • 努尔哈赤为什么处死长子褚英?褚英犯了什么罪?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华夏历史

    褚英是努尔哈赤长子,他四岁时就跟随父亲见证了无数刀光剑影,因此对他的性格造成了很大影响,褚英长大后成为了一个急躁、刚烈的人物。褚英作为长子,太子之位理应是他的,但褚英的结局却是被努尔哈赤大义灭亲,努尔哈赤亲自下令处死褚英,当时褚英只有36岁。努尔哈赤在褚英身上耗费了不少心血,为什么最后却把他杀了呢?

  • 李师师真实结局是什么?李师师生平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华夏历史

    李师师是北宋末年著名歌姬,大部分朋友应该都是通过各种影视剧、小说了解到的李师师,那历史上真实的李师师究竟是个怎样的人呢?李师师曾深受宋徽宗喜爱,和周邦彦也有一段感情,不过李师师在正史中并没有多少记载,基本都是各种野史,还有笔记中才能看到李师师的身影。关于李师师最后的结局一直是个谜,宋徽宗被掳走后,李

  • 袁崇焕死后他的后代过的怎样?去了哪里?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华夏历史

    说起袁崇焕,相信大家都不会陌生了,关于他的世纪,这已经是得到了梁启超、康有为、杨宝霖以及金庸先生的人的撰写和考证。尤其是杨宝霖与金庸所著作的袁崇焕杂考》和《袁崇焕评传》更是流传甚广。杨先生在《袁崇焕杂考》一书中,对袁崇焕生平、故里进行了详尽的描述。然而,金庸先生因其第二本武侠巨作——《碧血剑》的流传

  • 张作霖为何强烈要求张学良娶了于凤至?这其中有什么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华夏历史

    说起张学良,相信大家都不会陌生了,看过少帅的,对张学良就更为熟悉了。张学良给人作深刻的印象不仅仅只是他长得非常好看,而且好非常的多情,很是风流。不过他的父亲张作霖却强烈要求他娶了大他三岁的于凤至,那么这是为何呢?于凤至出生在吉林,父亲于文斗是富甲一方的大富豪,民国期间匪盗猖獗,当时于文斗经常遭受土匪

  • 为何赵国花了12年才将中山国灭国?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华夏历史

    中山国是我国战国时期的一个国家,虽然没有列入战国七雄之一,但是在历史上也是非常有名的,不过最终被赵国灭国。中山国原本就被魏国灭国一次,但是后来被中山桓公复国,复国之后的中山国国力非常强盛,以至于后来赵国灭中山国的时候,花费了12年的时间。究竟中山国国力能够强盛到什么程度,赵国竟然如此费力才将中山国打

  • 息妫和楚文王关系如何?她为什么要嫁给楚王?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华夏历史

    息妫是春秋时期四大美女之一,生于陈国,是陈庄公的女儿。可能很多朋友知道息妫是楚文王的妻子,不过息妫第一次出嫁是嫁到息国,因此被称为息夫人。后来楚文王从别人那里得知息妫的美貌,便想占为己有。当时息国国力不敌楚国,息妫为了避免息国与楚国交战,甘愿嫁给楚文王,展现出了深明大义的一面。那息妫和楚王关系究竟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