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楚国20万大军为何被孙武3万人歼灭?

楚国20万大军为何被孙武3万人歼灭?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298 更新时间:2024/3/9 17:17:38

孙武一直被认为是兵家鼻祖,兵家至圣,他所著的《孙子兵法》,不仅可以运用在战场上,其实在现如今很多人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可以用到。而孙武曾经还有过,以三万人歼灭楚国20万大军的战绩,如此以少胜多真的是历史上的一个奇迹了,能够做到这一点,孙武的确不愧是兵家至圣。那么为什么后面,孙武并没能灭亡掉楚国呢?

战争一直以来都是人类最害怕的发生的事,因为这是血的代价,生命的代价。一场战争的发生就代表无数的牺牲,我们现在很幸运的生活在和平的年代,但在古代时期战争几乎是日常。特别是大国分崩离析各诸侯国为了争抢土地各人民都会交战。在春秋时期,吴国就与楚国展开了一场柏举之战,吴国以3万的兵力三战三胜完败20万的楚国。

柏举之战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兵书《孙子兵法》的作者孙武带领吴军打下的。孙武是春秋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尊称兵圣,孙子,是东方兵学的鼻祖。

柏举之战也是孙武在历史上唯一有记录的带战记录。柏举之战是因楚国的君王一时犯下打错错杀伍子胥一家引来了大祸,吴国军队也是一开始就突击到了楚国境内,等到楚国将领出军之后又因为莽撞落入了孙武的陷阱中,一开始就打了败仗的楚国接连失败。在孙武的领导下吴国仅用3万军队就把楚国20万大军打败,这一场战役也成为了春秋时期最大规模的战争。

柏举战争直接打击了楚国在各诸侯国的地位,一个大国被小国完败这是非常重大的事件。这让吴国名声大燥,从前看不起吴国的诸侯国都开始与吴国增加了贸易往来,这对吴国之后称霸奠定了基础。不得不说孙武真的是一位军事奇才。

楚国(公元前1115年—公元前223年)是先秦时期位于长江流域的诸侯国,国君为芈姓、熊氏。周成王时期,封楚人首领熊绎为子爵,建立楚国。不管是在春秋时期,还是在战国时期,楚国都是数一数二的强国。特别是在春秋时期,楚国和晋国之间的争霸,成为主要的历史事件。不过,在春秋后期,楚国却在新崛起的吴国手上吃到了一场惨重的败仗,这场战役就是柏举之战。在柏举之战中,吴国出动了3万大军,结果不仅击败了20万的楚国大军,甚至还差点灭亡了楚国,这是为什么呢?

首先,柏举之战是公元前506年(周敬王十四年),由吴王阖闾率领的3万吴国军队深入楚国,在柏举(今湖北省麻城市境内,一说湖北汉川北)击败楚军20万主力、继而占领楚国都城的远程进攻战。根据《史记》、《春秋》等史料的记载,公元前506年,晋国等诸侯国召陵(今河南省郾城县东)会盟,共同商讨讨伐楚国。对此,楚国选择进攻蔡国,以此回应晋国等诸侯国之间的联盟。在楚国进攻蔡国的时候,一直对虎视眈眈的吴国决定以救援蔡国为借口,以此发兵征讨楚国。公元前506年的冬天,吴王阖闾亲自挂帅,以孙武、伍子胥为大将,阖闾的胞弟夫概为先锋,率领3万吴军进攻楚国。

在吴国大军出动后,蔡国、唐国也选择加入。在三国大军来到淮汭(今河南潢川,一说今安徽凤台)后,孙武挑选3千5百名精锐士卒为前锋,迅速地穿过楚北部的大隧、直辕、冥阨三关险隘(均在今河南省信阳市以南,河南、湖北两省交界处),以此达到对楚国的战略奇袭。等到吴国大军突然深入到楚国腹地后,楚昭王自然非常慌张,于是调集了20万大军,派遣令尹子常、左司马沈尹戌等迎战吴军。吴国君臣见楚军主动出击,遂采取后退疲敌、寻机决战的方针,通过退避三舍来实现以逸待劳,以此实现对楚国大军的打击。

楚国大军在遭遇失利后,选择在柏举(今湖北麻城,一说湖北汉川)列阵,准备再战。在两军对阵之际,吴王阖闾的胞弟夫概率领自己的5千前锋部队,直闯楚营。果然楚军一触即溃,很快就被吴军击溃。在这之后,孙武指挥部队乘胜追击,迅速将沈尹戍部包围。最后沈尹戍见大势已去,遂令其部下割下自己的首级回报楚王。在此基础上,楚昭王因为楚军的节节败溃,率先从楚国都城逃离。由此,吴军于公元前506年(周敬王十四年)农历11月29日攻入楚国都城郢都(今湖北省荆州市荆州区城北)。

最后,虽然因为秦国的支援和楚国庞大的疆域难以全面占领,促使楚国得以成功复国。但是,获得柏举之战胜利的吴国,还是差点灭亡了楚国。究其原因,吴国之所以能以3万大军战胜20万大军,一方面是吴国准备充分,并且拥有孙武、伍子胥、夫概等名将。就伍子胥来说,对于楚国的情况十分了解,而孙武的战略突袭方案,更是成为兵法运用上的经典案例。另一方面,就楚国来说,长期和晋国的争霸战争导致自己内部实力明显损耗,再加上楚昭王父亲楚平王荒唐残暴,任用奸臣,也是导致楚国内部混乱的重要原因,从而为柏举之战的失利埋下了伏笔。总的来说,柏举之战让楚国在春秋后期一蹶不振,而吴国则顺利称霸中原。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完璧归赵暴露赵国空虚,真正赢家并非赵惠文王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华夏历史

    完璧归赵这起赵国和秦国的纠纷中,虽然从结果来看赵国占据了些许上风,但实质却暴露了赵国外强中干的事实。蔺相如凭借个人能力多次为赵国以及赵惠文王解围,但并没有因此改变赵国和秦国在实力上的差距,所以这个典故更多是用来夸赞蔺相如的能力,但真正赢家却不是赵国以及赵惠文王。赵惠文王时期,虽然有蔺相如、廉颇、赵奢

  • 秦朝属于封建制度吗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华夏历史

    最近很多人在问这个秦朝算不算是这个封建制的国家,也就是秦国当时采用的是不是封建制度去管理国家的,其实这有点小拗口的,但是仔细分析看的话,还是比较值得讨论的,下面我们一起来简单的分析分析看看吧。说到封建制度,其实也比较好理解,通俗来讲就是封土建国就是封建,君主把土地分给宗室和功臣,然后让他们在这块土地

  • 为什么人们那么喜欢宋朝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华夏历史

    最近在网上看到一个问题,就是为什么很多人都非常向往宋朝,特别喜欢宋朝的生活方式。在这里小编就发表一下关于自己的一些观点和想法。众所周知,咱们历史上的宋朝建立者是宋太祖赵匡胤,他在陈桥兵变之后黄袍加身,篡夺了皇位。由于他害怕自己皇位来的不正,于是赵匡胤就来了个“杯酒释兵权”。后

  • 白起被谁赐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华夏历史

    如果把对秦国贡献最大的人做一个排名的话,那白起肯定能排进前十之列。可以说,秦始皇能够在他这一代完成一统,也要感谢白起当年带领秦军打赢了长平之战。不过白起功劳如此之大,最后却落得一个被秦王赐死的下场,这究竟是为何呢?历史上,白起是被秦昭襄王赐死,白起可以说伴随了秦昭襄王的一生,他也是秦王最信任的将领,

  • 秦始皇为何重用赵高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华夏历史

    赵高改变了秦朝国运,相信很多朋友会把秦朝的衰败归结为沙丘之变,毕竟这件事导致秦始皇死后,秦朝基本是以自由落体的速度走向灭亡,这恐怕是很多人都没想到的。那作为沙丘之变的主谋,赵高为何能有这样的机会和胆识呢?可见赵高原本就是一个野心勃勃的人,只不过在秦始皇生前并没有展露出这一面,等秦始皇一走,赵高便打起

  • 为什么只有反清复明,而其他朝代没有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华夏历史

    明朝是一个备受关注的朝代。它不仅是最后一个由汉人统治的王朝,而且在整个中国历史上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这个王朝是农民朱元璋建立的,也是一个统一的王朝,有着276年的历史。另一个独特的现象是,从明朝灭亡到清朝建立,总有人想反清复明。即使到了乾隆嘉庆年间,仍然有起义的旗帜。为什么反清复明的嚣张气焰一直无

  • 纪信救主的故事介绍,纪信人物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华夏历史

    纪信是刘邦手下将领,曾跟随刘邦一统抗秦,并且还参与过鸿门宴。彭城一战后,项羽依靠少数兵力战胜了刘邦,这让刘邦感到有些不安,后来在荥阳城危难之际,纪信假冒成刘邦,被项羽降服,但刘邦算是逃过一劫。纪信救主的故事也是十分有名,据说纪信的样貌和身材都与刘邦相似,所以才能骗过项羽。不过纪信最后的下场就很惨了,

  • 宋徽宗的女儿为何要叫帝姬?为什么不叫公主?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华夏历史

    在历史上,皇帝生的儿子都叫皇子,在国外的叫王子。生女儿的话就叫公主,在中国也是这么个称呼。公主是我国古代对皇女、王女、宗女的称号,简称为主,与公主对于的男性就被称之为王。说到这里我们就不得不说一说宋徽宗的女儿了,因为宋徽宗的女儿被称之为帝姬,那么这是为何呢?为何不叫公主呢?起源,《公羊传》曰'

  • 三家分晋谁继承了晋大部分实力?赵国为何不如魏国?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华夏历史

    韩、赵、魏三家分晋,但并不是平分,其中韩国领地和资源都是最少的,而赵国分得的土地最多,魏国资源最多。后来魏国率先发展强盛起来,成为中原霸主,其实力要比之前的晋国更为强大。赵国虽然疆域多于魏国,但太靠边境,国内的产业不如魏国,所以没能完成崛起。不过到了战国末期,赵国总算是扬眉吐气了一把,成为六国中唯一

  • 煮酒论英雄曹操为何不直接拿下刘备?他究竟在试探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华夏历史

    煮酒论英雄是《三国演义》中非常著名的一个故事,曹操邀请刘备一同商讨大事,结果曹操却把刘备提升到和自己一个档次,着实吓了刘备一跳。实际上曹操只是在试探刘备,不过当时刘备并没有什么突出的功绩,曹操究竟是想干嘛呢?如果他怀疑刘备的话,完全可以直接将他拿下,以绝后患,但曹操也没这样做。其实这个故事是演义里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