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一样是苛政,秦朝为什么失败了而明朝却经久不衰?

一样是苛政,秦朝为什么失败了而明朝却经久不衰?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916 更新时间:2024/3/16 11:12:45

一、敌人完全不能比较。

秦国都很好的理解,始皇帝横扫六合,一统天下,成就千伙霸业不假。

但数百年的春秋战国时代,天下七大国的人民和贵族,特别是七国王族各方面认同都是根深蒂固的,他们时时都想着在复国。不管明面上占据地盘,还是在暗中搞恐怖组织,反正力量和势力都是绝对不小的,是一个很大的隐患。

我个人一直觉得,始皇帝开始搞高压政策和大清洗是必然手段,什么绥靖安抚政策就是扯蛋,连后世汉朝高祖皇帝搞同姓分封制,到后面几十年坐大都尾大甩不掉,更别提原本七国的贵族了,不可能坐下来和平谈,只能一个字——

杀!!!

不过,杀肯定是杀不干净的,只要天一统,长治久安下来。那些潜在的反抗力量,基本经过两代人,三代人后基本会断了百姓平民的支持。各国贵族的后代即使承接先人意志,但身为现代的我们都理解,一个人的三观是和成长环境息息相关的。各国后代或许还会反抗,但认同程度就不一定了。加上民众不支持,基本就没什么戏唱了。

我个人认为,这一点做得最好的是满清。当初得到天下的残杀高压政策,绝对不比秦朝,隋朝和元朝弱半点。

但是,如果皇太极,多尔衮死后的继承人不是康熙。而是换成秦朝,隋朝和元朝,不断折腾的二代,或者各个继承人斗来斗去,想必满清的统治的时间不会比元朝长多少。

康熙在位六十一年,整合国内势力,杀平反抗势力,定下整个统治纲领。再加上改期的雍正,守成的乾隆。这三位爷加起来时间都一百三十多年,快一个半世纪,当然已经稳定下来!!

隋朝,感觉也是差不多的道理,虽然没有秦朝敌人反抗那么强烈。太祖说过,革命绝对不是请客吃饭,而是要牺牲是要流血的。中国古代历史朝代当中,其实明朝和秦朝隋朝一点都不像,而是和另外一个汉朝很像。

而隋朝和宋朝是有些类似的,这两个朝代都是开创者没有经过太过惨烈的全面战争。而是在本来天下大乱的情况下,夺了原本老大哥的权篡位而立朝。而和刘邦同志和朱重八同志是底层臭吊丝怀着压抑了几十年单身压力从尸山血海里杀出来的,情况根本就完全不同!!

只有唐朝是个例外,也只能说李世民确实是千古奇才,后续接班人也还不错。那么再说到明朝的问题上,其实上面已经说过了,非常好理解。

明朝的上位是经过惨烈的全面战争的,敌人对手势力基本被清理,不可能起什么大风浪。因为敌人的元朝是蒙古人,是外族。以中国传统华夏天下观,再加上蒙古人的高压政策,天下早就民不聊生。

明朝上位是怀着恢复华夏,将整个元朝击破,国内的蒙古族要么杀掉了,要么同化掉了,大部队则全部赶回了北方草原。所以在敌人这一点上讲,明朝继承华夏正统,继唐朝过后,数百年后再次收复了北方,声势可以说一时无两!

本来的敌对势力元朝起不了什么风浪,国内基本又没有什么敌对反抗势力。后续一百多年,明朝的主力也一直在应付北方,从蒙古分裂的鞑靼,瓦剌,再到日本入侵,最后北方的满清崛起,国内农民起义军反抗势力,当时已经是王朝末期了。

第一条的结论,其实已经非常简单了。

秦朝,隋朝其实是一类。

汉朝,明朝其实是一类。

秦朝六国贵族势力并没有完全清理干净,敌人反抗势力其实很严重。隋朝情况虽然好一些,但得到天下较为容易。形势不像秦朝那么严峻,但各地的贵族集团也非常强大,这些从历史规律来看是相当大的隐患,这是敌人的不同。

但潜在的敌人势力反不反,于是会牵扯出了另外一个问题,也是上面多数答案的核心。

二、当权者治理天下方式

上面说过,初代得到天下的人,这样残杀肯定是杀不干净的,但只要天一统,长治久安下来,潜在的反抗力量,基本经过两三代人,基本会断了百姓底层的支持。各国贵族的后代即使承接先人意志,因为三观是和成长环境,反抗程度也会变弱。

加上没有底层民众的力量,基本再没什么戏唱,最后会退出历史舞台!

这个上面其实大家都谈了,秦朝始皇帝千秋霸业,无人反抗。前期对六国高压政策是必须,车同轨,书同文,统一度量等等政策是必须。甚至修长城,为了抵御北方游牧民族,现在看来都有一定道理。

不过,修长城,修帝陵,通水渠等等。这种苛政虐民的政策,其实就是在透支秦朝国力。本来反抗敌对势力就那么多和强大。再动摇到为国之本的人民,被推翻基本是时间问题。秦朝灭亡原因很多,分析的也够多了。

但如果想不灭,大概是始皇帝后期采取政策不同。虽然仍然高压杀六国贵族,但没有其他一系列政策。等始皇帝仙去了,接手的再是一位仁义守成之君。让天下休养生息,实施仁政,百姓安居乐业,六国敌对势力未必就有什么戏,再过个几十年,可能也就没什么戏唱了。

隋朝也是相同道理,杨坚同志是一位好皇帝,甚至可以说是开华夏第二帝国时期的伟大人物。他在位时基本没有反对力量,继承皇帝的杨广同志已经太熟悉了,不用多讲。

而明朝也不用多讲了,上面讲的都差不多了。

朱重八同志虽然底层上位,但也就是这样,最了解的也就是底层人民。他当位过后,对农民人民的政策,貌似除了江南当初反对他的某个地区,税收比较严格之外,其他政策对农民是相当好的,基本没有动摇天下根本。

而重八同志严厉杀的是贪官,苛政和高压政策,针对的也是贪官。至于杀功臣是为后代继承者铺路。这些人即使想反,有经过斜面战争控制国家一切的重八同志在位时,没有民众基础,基本也是无法办到的!

标签: 苛政春秋战国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夏商周灭亡,有个共同原因你们得到什么启示?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周朝,历史解密

    夏商周在政治制度上都采取的分封制,其中夏商两朝,其本上沿袭了部落联盟时期的旧习,对于臣服的大大小小的部落或国家,并未过多干预其内政。所谓分封制也叫封建制,意思就是天子或大王把天下的土地分给各个诸侯,这些诸侯对土地以及本国享有自主权,只需要向天子称臣进贡,天子出征时派兵助力就行。这一制度类似于中世纪欧

  • 揭秘:诸侯时期的君主真的都很溺爱孩子吗?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周厉王,春秋,历史解密

    周人的礼制,自天子到诸侯到朝臣再到百姓,是层层递减关系。越是高层,所受到的限制就越少,就越容易在享乐上形成风俗,因此天子诸侯多纨绔子弟,他们往往无法控制自我的情感,很多时候就会凭一己之意来处理事情,大凡国家外交,还是战争等等,天子诸侯们在处理上其实都是在纵容自我情绪。七情六欲这个东西的尺度很难把控,

  • 她处处与顺治作对,为什么还稳坐后位64年?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孝庄文皇后,清朝,历史解密

    为加强政权稳定,“满蒙联姻”便成了一个趋势,虽然到了后来打破了这一政策,但是在清顺治初年,受孝庄太后的影响,朝廷依然奉行“满蒙联姻”的基本国策,因此,后宫形成了一个以孝庄太后为首的强大的蒙古妃嫔团。孝庄有一位哥哥名为和硕达尔汗亲王曼殊锡礼,他有一个女儿,也就是孝庄的侄女,在不到十岁的时候便被安排在了

  • 揭秘:李世民与后宫妃嫔、子女们的复杂的家庭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唐朝,历史解密

    武德九年六月初四日,玄武门内异常沸腾,一场惊天事变正在上演,主角李世民亲手杀死了哥哥李建成,随后李元吉也被杀,胜利者的桂冠戴到了李世民头上。**胜利后,李世民第一时间派人到弟弟李元吉的齐王府,把他的五个侄子:梁郡王李承业,渔阳王李承鸾,普安王李承奖,江夏王李承裕,义阳王李承度全部处决,随后让专人把自

  • 吹牛不做事,为何刘邦娶美女韩信受侮辱?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韩信,汉朝,刘邦,历史解密

    现在很多人都不信邪,认为有所谓的“公平”,但天下间哪有什么公平可说?不信,我简单举三个例子。刘邦“多大言,少成事”,意思是刘邦好说大话却办不成事,这样的人却被吕太公招为女婿,将吕雉这个美女嫁给了他。陈平发迹前“贫不事事”,就是说陈平又穷又不干活,却被富豪张负相中,不仅将孙女嫁给了他,还赠送了大量的财

  • 乾隆已秘密立储,那他为什么还要提前传位?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秘密立储,清朝,乾隆,历史解密

    乾隆帝是雍正帝的第四子,名为爱新觉罗 弘历,在位60年国富民强,平定了大小和卓叛乱,设立伊犁将军等伟绩,曾六下江南,是一个有作为的明君。我们知道大清朝一直都是秘密立储,却又为何到了乾隆帝会突然提前传位呢?大家都知道,乾隆开始采取的也是秘密立储的方式,但其实在乾隆帝刚刚即位的时候,他就说过他在乾隆六十

  • 古代大臣早朝是怎么解决早饭问题的 每个朝代都是什么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清朝,乾隆,历史解密

    我们都知道,中国历经了很多年的封建时代。那个时候所有的权力都集中在皇帝的身上。很多大臣为了讨好皇帝的欢心,所以总是一副很勤勉于政务的样子。我们都知道乾隆这个皇帝,虽然在后期变得有点昏庸,经常喜欢下江南,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但是这个人在前期的时候还是非常勤勉的,每天天不亮,便要起床起床处理政务。

  • 乾隆唯一收养的女儿,为何只活了27岁?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乾隆,清朝,乾隆,历史解密

    乾隆皇帝有十个亲生女儿,但最终活下来的只有五个,而乾隆又是一个特别喜欢女儿的皇帝,这点从固伦和敬公主与固伦和孝公主身上就能看出。不过,乾隆皇帝本人的前两个女儿都没能顺利长大,很小就夭折了,所以,乾隆继位后就收养了一个女儿,这个女儿也是乾隆唯一收养的女儿,她叫和硕和婉公主。和硕和婉公主虽是皇族血脉,但

  • 李卫担任的陕西布政使,到底有多大的权力?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李卫,清朝,历史解密

    我们首先来看看李卫是什么人。李卫,字又玠,江南铜山人,是一个响当当的清代名臣。康熙五十六年(1717),李卫捐资员外郎,随后入朝为官,历经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深受雍正皇帝赏识,历任户部郎中、云南盐驿道、布政使、浙江巡抚、浙江总督、兵部尚书、署理刑部尚书、直隶总督等职。他为官清廉,不畏权贵,不论所担

  • 清朝对王爷一向比较严格,为何醇亲王能有三座王府?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清朝,古代,历史解密

    清朝入关之后,封了相当多的功臣爵位,当然,这些人基本上也都是宗室子弟。在古代的皇室当中,一般只有皇帝的儿子才能够被封为亲王、郡王,被称为王爷,显赫一时。但是清朝吸取了明朝王爷勤王的教训,为了防止王爷到以后有威胁朝政、起兵造反的威胁,清朝对于王爷的权力分管相当的严格,一律只封王不封地,而且所有的王室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