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李卫担任的陕西布政使,到底有多大的权力?

李卫担任的陕西布政使,到底有多大的权力?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2119 更新时间:2024/1/16 23:10:54

我们首先来看看李卫是什么人。李卫,字又玠,江南铜山人,是一个响当当的清代名臣。

康熙五十六年(1717),李卫捐资员外郎,随后入朝为官,历经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深受雍正皇帝赏识,历任户部郎中、云南盐驿道、布政使、浙江巡抚、浙江总督、兵部尚书、署理刑部尚书、直隶总督等职。他为官清廉,不畏权贵,不论所担任的官职是什么,他都能体察民间疾苦,因而深受百姓爱戴。李卫于乾隆三年(1738)病逝,年仅五十一,乾隆帝命按总督例赐予祭葬,谥敏达。

李卫一生从基层官员干起,一路上仕途可谓是顺风顺水,没有遇见什么阻碍,但他仕途顺利绝对离不开背后的年羹和康熙帝对他的支持。

雍正朝中的李卫担任的陕西布政使又是个怎样的官呢?陕西布政使相当于我们现在管理人事和行政的常务副省级别官员,不仅是个大官,而且是个掌握着实权的大官。康熙年间,陕西的巡抚下仅设两司,即布政使和按察使,俗称藩台、臬台,后来李卫管辖的浙江也采用了同样的模式。因为李卫当时在陕西担任陕西布政使,陕西又只有巡抚一个顶头上司。这就相当于李卫背后的年羹尧直接把手伸进了陕西,可见陕西巡抚的生存多么的艰难。而李卫正代表了年羹尧对西北版图的把控。

李庭在《寓庵集》中这样评价陕西的地理位置:“以形势雄天下,其来尚矣!左达晋、卫,右控陇、蜀,冠盖鳞萃,商贾辐辏,实西秦之都会也。”意思就是陕西的形势、地理位置优越,不仅四面接通着各个重要关口,而且这个地方经济发达。从这句话就可看出李卫当时的权力有多大了。

在陕西的李卫相当于是年羹尧的一只眼睛,把陕西发生的大小事件统统报告给身后的年羹尧。在这种密切的监视下,陕西巡抚自然只能谨小慎微,不敢有所作为。这样一来,李卫在部分上控制了陕西巡抚,相当于操控了陕西的实权。

另一方面,李卫又是雍正皇帝的亲信,做事还得为雍正负责。故而李卫还时不时地需要向雍正报告情况,这样一来,陕西巡抚的实权更是被削弱了,本来只能坐第二把交椅的陕西布政使,竟在这种特殊的情况下,隐隐超过了巡抚一职。

而李卫在担任陕西布政使的同时仍然监管盐务的工作。李卫长期以来就负责盐务的相关事宜,早在雍正即位的第一年,他便被任命为云南盐驿道。而这些工作让李卫对盐务的管理十分熟悉,他在管理盐政,缉查私盐方面非常在行。而盐务在当时有多重要呢?“盐”一直是历代封建政府牢牢掌握的最重要的专卖商品,其收入是历代政府的重要财源。这个看似平常的东西,却是每个人都离不开的。而贩卖私盐相当于对政府的收入造成损害,危害国家经济命脉。而李卫所担任的职务就是保护这条国家财政重要的经济来源,缉查私盐的贩卖。

李卫所处的陕西布政使本就是一个掌握了实权的大官,他还同时监管着盐务的工作,由此可见李卫的权力有多么大。李卫在布政使一职上仅待了短短的一年,就成功升职为浙江巡抚。而李卫出色的政治管理才能、私盐缉查能力和抓盗的能力让他迅速深得雍正赏识。短短十年间,李卫就从一个五品的员外郎这样一个闲散官职,一路担任各种显要官职。最终官居总督,成为朝廷一品大员,封疆大吏,甚至死后还得到了乾隆亲赐的“敏达”的谥号。

标签: 李卫清朝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清朝对王爷一向比较严格,为何醇亲王能有三座王府?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清朝,古代,历史解密

    清朝入关之后,封了相当多的功臣爵位,当然,这些人基本上也都是宗室子弟。在古代的皇室当中,一般只有皇帝的儿子才能够被封为亲王、郡王,被称为王爷,显赫一时。但是清朝吸取了明朝王爷勤王的教训,为了防止王爷到以后有威胁朝政、起兵造反的威胁,清朝对于王爷的权力分管相当的严格,一律只封王不封地,而且所有的王室成

  • 王履到底是医师还是画家?他对后世有什么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王履,明朝医学家,历史解密

    人生际遇虽然看似难以琢磨,实则有必然规律。当初卫国内乱,夫子即知子羔当活,子路必死。性格决定命运,态度决定成败,无论如何,最终坚持的那一口气不能自我解构。失败可以接受,但不能乱了阵脚,胡乱作为。该坚持的还得坚持,天塌下来毕竟还有高个子顶着。是以对中国绘画领域的诸君来说,环境或好或坏,际遇或顺或舛,做

  • 清朝皇后与妃嫔的差距能有多大 从什么样的事情就可以看出来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清朝,后宫,历史解密

    在人类悠久历史的长河中,女性地位长期不利,尤其是封建社会。女性的地位更是令人不堪回首,在封建社会中,男人可以三妻六妾,可以到处寻欢作乐,可是女子如果稍微做出一些出格之事就会被人议论纷纷,受到残酷的惩罚,可以说连存活的脸面都没有了,这就可以看到那个时候是女人的地位是多么的低贱,就算在皇帝的眼里,女子就

  • 鲁子敬劝说孙仲谋联刘抗曹,三分天下格局就此形成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鲁子敬,三国,历史解密

    鲁子敬(鲁肃)出身名门,为避灾祸迁家到江左,当时江左地区已经被孙策平定,中箭身亡之后把江左大权交给了弟弟孙仲谋(孙权),而当时大将周公瑾(周瑜)和鲁子敬向来交好,素知鲁子敬的才能,于是就把他举荐给了孙仲谋。后者见到鲁子敬之后。就与他进行交谈,之后孙仲谋他非常敬重,就趁机询问他如何看待当前的形势,江左

  • 古人是怎么洗手的?到底有多讲究?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洗手,战国,历史解密

    洗手在今天看来,是再简单不过的日常琐事一桩。在古代,洗手是很有仪式感的事情,是不能随随便便的。《礼记》记载:“鸡初鸣,咸盥[guàn] 漱。”意思是,公鸡第一次打鸣的时候,开始起床洗漱。“盥”最初的含义就是洗手,并没有洗脸的意思。《论衡》解释说:“盥去手垢。”“盥”是个象形字,表示以流水洗手,为了不

  • 她才是我国历史上首位女皇帝,武则天仅排第二?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唐朝,历史解密

    如今的历史书中,通常会称武侧天是我国在历史上惟一一名女皇帝,她创建了武周政党,政启开元、治宏贞观,尽管摆脱了女性变成皇上的疑罪从无,但不为人知是一名十分有所作为的皇上。并且,武侧天在性命的最后时刻还政于李唐,挑选以王后的真实身份与唐高宗合葬于乾陵,并成自个竖起了一块儿无字碑,独善其身以外,还凸显出她

  • 元朝汉化为什么不彻底呢 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元朝,汉化,历史解密

    中国少数民族政权入主中原后,如北魏、金、清都受到汉族文化的影响,逐渐走上了“汉化之路”。北魏孝文帝改革中的汉化倾向非常明显,甚至在改汉姓时追溯黄帝为自己的祖先,对汉文明的认同可见一斑。而忽必烈也在开国之初进行改制,但是元朝汉化的程度却远远不及其他少数民族政权,其原因之一就在于遭到了来自蒙古、色目旧部

  • 杨广的儿子临死前流传了一句千古名言 他到底说了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隋朝,隋炀帝,历史解密

    在历史长河中,隋炀帝这个人物可以说是很出名了,那么大家知道他儿子临死前这个故事吗?隋朝结束了各个诸侯分割的局面,老百姓们不再饱受战争的灾难。虽然这个朝代存在了很短的时间,仅仅只有三十八年,但是它却创造了,许多大家都知道的历史。杨坚是隋朝的开国皇帝,他非常有才能,当时带领自己的军队,平复了各地的叛乱,

  • 养母胜似生母,力挺道光帝登上皇位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道光,清朝,历史解密

    作为清朝唯一一个以嫡长子身份继承皇位的皇帝,道光皇帝绵宁无疑是幸运的。出身高贵,深受乾隆、嘉庆两代帝王厚爱;虽然生母孝淑睿皇后喜塔腊氏早逝,但嘉庆皇帝将对爱妻的爱全部倾注到了绵宁身上,嘉庆亲政之初就将他的名字写入了秘密立储的诏书。生母早逝,可是嘉庆皇帝的第二任皇后孝和睿皇后钮祜禄氏将其视如己出,倍加

  • 八十万禁军教头的官职到底有多大?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禁军教头,宋朝,历史解密

    在弄清这个问题之前,先看看北宋的禁军是怎么回事。北宋为防止边将权力过大,中央严格控制军队,所以整个北宋没有内乱。北宋的禁军就是中央军,归中央直接指挥,大约一半驻扎在首都附近、一半驻扎在全国各地。北宋初年,禁军规模大约20万,赵匡胤、赵光义用这支军队,搞掂南汉、南唐、后蜀、北汉,可以说战斗力相当强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