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乾隆喜欢和珅什么?竟多次饶恕和珅重罪

乾隆喜欢和珅什么?竟多次饶恕和珅重罪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1411 更新时间:2024/2/21 17:36:30

和珅能把贪官做到这个份上,也是不得不让人佩服。乾隆皇帝明明知道和珅贪污,但依然重用他,甚至还想办法洗刷他的罪名,让一众忠臣难以理解,乾隆到底喜欢和珅什么呢?其实在《铁齿铜牙纪晓岚》中,有一次皇帝去找纪晓岚,希望他能放过和珅,纪晓岚也不理解和珅为什么对他如此重要,最后乾隆透露心声,他一直把和珅当做自己的朋友看待,而且和珅能力也十分不错。最主要的还是因为和珅读懂了乾隆的心。

和珅是满洲正红旗人,早年参加科举,但名落孙山,后来再也没参加科举考试,而是承袭了父亲的三等轻车都尉爵位,到乾隆的仪仗队做了侍从。

但和珅并不像别的侍从那样,是个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主,他从小通读四书五经,精通满、汉、蒙、藏四种语言。

有个俗话,是金子总会发光的,机会就是给予有准备之人的。这不,一个偶然的机会,幸运星来找和珅了。

一天,乾隆坐车游赏春光,一名侍卫急匆匆跑来报告:“云南急呈奏本,缅甸要犯逃脱。”

乾隆接过奏章,细细读过后,眉头一皱,龙颜大怒,说道:“虎兕出于押,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

这话出自《论语》,兕指雌犀牛。大意是说,动物园里的动物们跑出来了,把好东西都给毁坏了,是谁的责任?

问完之后,四周静悄悄的,无人答话。

一看这个情况,乾隆更生气了。我就是放个屁也得有个回声不是,这帮蠢货没有一个人回答的,于是又大声呵斥道:“熟之过!”

其实这也不能怪这些下人,来护军营的,都是从满、蒙八旗招来的,本来识字就不多,而且对于汉语只能听懂一些简单的口语,他们哪有乾隆那个条件,从小就由翰林院的大学士给他授课,对儒家经典那样的如数家珍呢。

看到皇上发火了,站在外面的和珅,用《论语》里的话小声的答了一句:“典守者不能辞其责尔!”意思是要追究看守的责任。

乾隆听后一惊,觉得这个回答如此工整,定有学问,于是就把和珅叫到帐前,问了其他一些问题,和珅对答如流。

自此,乾隆开始欣赏他,并开始使用他。当然,这时候还谈不上重用。

和珅一开始是管理布库,他对这份工作尽心尽力,在管理过程中还不断的学习理财知识,使得布库存量大增。

看到奴才这么敬业,乾隆很高兴,逐渐提拔和珅。使他由乾清门侍卫升为御前侍卫,没过多久正式任命为正蓝旗满洲副都统。

这时的和珅,正式的进入乾隆眼帘,慢慢的变成了皇上的心腹。

虽然我们说和珅是个大贪官,很会溜须拍马,投机钻营,但那是后世的评价。

在乾隆眼里,和珅绝对堪称全才,他具有以下几个优点:忠诚、圆通、有才、擅理财、有担当

下面就这些特点一一论述:

一、忠诚

所谓的忠诚,是由两方面构成的:一个是自己的表现上佳,另一个就是能得到主子的认可。

据说和珅长相清秀,乾隆刚一接触,就觉得他酷似自己一个早逝的妃子,所以就有了一种天然的亲切感。

和珅知道,在乾隆眼里,皇太后比任何人都重要,所以他就使出浑身解数来讨好皇太后。

皇太后仙逝时,大臣们都来吊唁,他们劝皇帝要保重龙体,废话说了一大堆。

而和珅是怎么做的呢,他并不说话,时刻陪在乾隆身边,一连好几天茶不思饭不想,用默默的行动,获得了乾隆的好感。

和珅的忠并不是愚忠,他很机灵,能够揣测上意,能够时刻替皇帝赴汤蹈火,把皇帝的事情当成自己的事情办。

皇帝烦心的事情,和珅来办,肯定有个圆满的交待,由此乾隆认为,这才符合一个忠臣的标准,对主子够忠。

二、圆通

所谓的圆通,一个是在皇上这里会来事,一个就是在同僚之间会处理各种关系。

在皇上这里,永远要谨小慎微,“言不称臣,必曰奴才”。对皇上的任何指示都无条件执行,即使是任何卑下的差事,他也能做到无怨无悔、周到细致。

同时,在生活中给予乾隆细心的照顾,朝鲜的使臣就有这样的记载:“皇帝若有咳唾之时,和珅以溺器进之”。

你看,他连太监的活都干了,完全是一副仆人伺候主人的情景呀,所以,天长日久,就走入了乾隆的心里。

历代的皇帝,对内侍和外面的武将来往,都是犯大忌的,和珅在军机处任职时,特别注意这一点。

他虽然很贪,但在和人的交往中却一谨慎圆滑,绝不轻易和同僚交朋友,特别是不与人结成政治同盟关系。

让皇上了解他没有什么野心,这样使用起来才能放心。

三、有才

从和珅所担任的官职,我们就能看出,他是一个多面手。

他担任过军机大臣(国防部长);内务府总管(国务院办公厅主任);户部尚书(财政部部长);御前大臣(国务院副总理);理藩院尚书(民族事务部长兼外交部长);兵部尚书(军队的四总部部长);吏部尚书(人事部长)……

和珅身兼数十职,如果不是本人有大才,这么多的部门是管不过来的,一般人哪还有时间陪皇上在那里闲情暇意,早就给累趴下了。

他还常常与乾隆一起作诗,他对乾隆所作的诗词风格,都知道得一清二楚。偶尔会在乾隆面前表现一下自己对诗的研究,甚至闲暇的时候以“骚人”自居。

四、擅理财

和珅不光是贪,其实他的理财水平更高,他用受贿的钱来经营工商业,开设当铺七十五间,设大小银号三百多间,且与英国东印度公司、广东十三行有商业往来。

当然,他贪的同时,许多时候还很“大方”,但这个大方专门针对乾隆而言。

康熙末年、由于吏治败坏,国库一度亏空得甚为厉害。雍正即位后,严历清理国际亏空、到乾隆即位初年,国库中有数千万两白银,经济形势相当好。

但乾降好大喜功重视享受,“十全武功”花费了大量白银,加上吏治松弛,官员的贪污,致使国库重新陷入亏空状态,乾隆都为此而发愁。

但这些在和珅那里都不算事,凭借其极其高超的理财天赋,他能出人意料的为皇上创造出各种进项。

和珅最大的贡献就是创立了“议罪银”制度。

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和珅向皇上建议,今后各地官员若触犯大清律例,可以通过缴纳银两的方式抵消罪过,其数额根据罪行轻重多寡不等。

这笔银两并不缴入户部银库,而是进入内务府银库。换句话说,和珅利用这一制度,为乾隆造了一个小金库,乾隆小金库有钱了,花起来也痛快,自然拍手叫好。

五、有担当

有担当可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那不有个现代笑话:局长与科长共乘电梯,局长放一屁后对科长说:你放屁了!

科长马上解释说:不是我放的……

不久科长被免职,局长在会上说:屁大的事都担待不起,还要你何用?

其实此事在乾隆身上也发生过。

有一次在乾清宫上朝时,乾隆早晨的羊肉炖萝卜吃多了,大家都知道,那萝卜顺气,在肚里一消化,却攒出屁来。

在上朝的时候当着大臣们的面放屁,那也太有损皇上的尊严了。于是乾隆就憋着,想等散朝以后再解决。

我们都知道,人有三急,“屁”就是其中的一急。你想憋,哪能憋得住,没办法,乾隆爷把屁股左挪右蹭,悄无声息地把屁放了。

俗话说响屁不臭,臭屁不响。憋了半天的屁终于释放出来了,顿时臭气熏天,很快的大臣们都闻到了。

乾隆皇帝也觉出场面有些尴尬了。

正在这尴尬的当口,站在众臣头排的和珅顿时满脸涨得通红。这时正忙着掩鼻、皱眉的大家,都以为这个屁是和珅放的。

再看那和珅的神情,好像也默认了。

一切都是悄无声息发生的,最后又是悄无声息结束的。

此时只有乾隆与和珅俩人心里明白是怎么回事。

关键时刻能主动为皇上“分忧解难”,不正说明其有担当吗?!

这说明担当也要有技巧,试想一下,乾隆是天下的No1,他平时能遇到什么难事?

但真有难处时,一般人也不可能这么不显山不露水的就替皇上把“黑锅”给背了。

而和珅就是他肚里的蛔虫,能和他达到心意相通的地步,这才是他令人称绝的地方。

结语:其实我们说起来,谁最聪明?还是皇帝最聪明。

乾隆一辈子吃喝玩乐,任意的挥霍,从来不用为钱字发愁。

他也知道,这一切都是和珅给的,既然和珅有这方面的才能,何不发挥他的这个特长,自己吃了、喝了、玩了,最后让和珅去背这个黑锅,那多好呀!

等到自己一闭眼,按嘉庆与和珅的君臣关系,他是断不能容忍和珅的。

到那个时候,和珅所积累的财富,还不都是儿子的?这些巨额财产,自然也是进了内务府的小金库。

儿子唉,小金库里的钱悠着点花,否则你碰不上和珅这样的好奴才,那潇洒的日子也就到头了。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窦太后为什么如此宠爱梁王?甚至要把皇位传给刘武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华夏历史

    窦太后喜爱梁王的程度已经超越常人的想象,她竟然向汉景帝提出,让他把皇位传给弟弟刘武。很多人不理解窦太后为什么如此宠爱梁王,有人推测窦太后可能是为了自己的权位才这样做,恐怕这只是原因之一。因为窦太后除此之外还对梁王十分放纵,就向是家里的独生子女一样,把所有的宠爱都集于一身。不知道他们之间到底经历过什么

  • 靖康之耻与王安石有什么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华夏历史

    很多人可能不会想得到,靖康之耻会与王安石有什么关系。靖康之耻可以说是北宋王朝,甚至是汉人历史上极其耻辱的一件事情,其他朝代再也没有像这样的情况,居然连皇室全都成了俘虏,如果这样一件事情要与王安石有什么关系的话,那恐怕也就是因为他的王安石变法了吧。究竟王安石变法是怎样引发靖康之耻的呢?纵观整个宋朝历史

  • 南宋如何对待武将?南宋军事更加疲软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华夏历史

    南宋初期,国家已经被逼入绝路,所以当时朝廷只能把武将的地位放在首位,重文轻武的局面得到了一些改善。但还是有一些皇帝担心自己的地位受到威胁,所以在一件事上效仿了北宋的做法,导致南宋军事变的更加疲软,最后走上亡国之路。其实南宋是有机会改变现状的,可惜在关键时刻没能出现一位洞察局势的明君,结果也就不可避免

  • 范文程是范仲淹后人吗?范文程生平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华夏历史

    范文程是清朝初期重臣,他是范仲淹的十七世孙,一生历经四代帝王。清朝早期的规制大多出自范文程之手,他也被认为是当时朝中文臣之首。不过范文程并不是满人,他是汉人,所以后人对他的评价也是充满争议。不过范文程不喜欢明朝是有原因的,而他在清朝又有着很高的成就。可能当时的汉人不怎么喜欢他,不过现在大家都是一家人

  • 杨贵妃都没有插手任何政事,为何却成了红颜祸水了?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华夏历史

    说到杨贵妃其实大家也知道的这个人是真的挺有故事的,在唐朝时期也是有一段佳话的,但是其实如果真正了解杨贵妃的人知道,杨贵妃只是在后宫,没有插手任何唐朝政事,但是杨贵妃后来还是成为了大家口中的红颜祸水了,那么有的人要问了,这都没插手什么事,怎么就成了红颜祸水了呢?下面就着这个问题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吧!杨

  • 为什么白起是站在军事家顶端?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华夏历史

    古代有非常多的名将,很多人都是战功赫赫,在当时是极其厉害的人物,但是如果要从历史上所有的军事家里面,挑选出来一个最厉害的,你觉得这个人会是谁呢?有人觉得应该是白起,白起被人们称为战神,但是被称为战神的也不止有白起一个人,究竟白起算不算得上是军事家顶端的那个人呢?白起能不能被称为战神呢?如果说古代的话

  • 曹操为何要把蔡文姬从匈奴接回来?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华夏历史

    说到曹操,很多人都会想到他经常会将别人的妻子娶回来吧,的确,曹操的众多妾室当中,很大一部分都是他打赢了别人然后娶了别人的老婆,也因此会对曹操和蔡文姬之间产生很多联想,认为曹操也是因为看上了蔡文姬才想办法把她从匈奴接回来的。然而曹操却并没有娶蔡文姬,而是给她找了一个好人家嫁了,这是为何?蔡文姬为人博学

  • 鲁国被齐楚夹在中间,为何还能活到战国末期?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华夏历史

    鲁国是西周早期分封的一个诸侯国,当时鲁国疆域还不算大,后来接连吞并周边的极、项、须句等小国,才慢慢发展至强盛。鲁国最为巅峰的时期,就是在鲁恒公、鲁庄公、鲁僖公时期,当时的齐国足以和齐国争霸。不过到了战国时期,鲁国渐渐走向衰落,战国七雄中也没有鲁国,但鲁国硬是坚持到战国末期才被楚国消灭,被齐楚夹在中间

  • 骆宾王怎么死的?骆宾王结局揭秘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华夏历史

    骆宾王是唐朝著名诗人,也被认为是“初唐四杰”之一,他的作品《咏鹅》相信大家都不陌生。骆宾王出生贫寒,但从小勤奋好学,此后慢慢有了名气。他早年入仕任武功主簿,此后的为官之路也是几经波折,骆宾王曾连同徐敬业起兵讨伐武则天,但随着徐敬业兵败骆宾王此后也是下落不明。后世有关他的结局也

  • 若是清朝赢得了甲午战争,历史将会怎样改写?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华夏历史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战争刚爆发的时候清朝政府是占据着主动权的,伤亡不过300,而日军方面则是成千上万的。由此我们可以了解到北洋水师的战斗力还是非常不错的。但是最终的结局还是战败了,迫使着清朝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这一下子弄得清朝不仅仅只是损失了十年的税收,而且还损失了很多主权。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