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刘备诸葛亮为何要借刀杀关羽?背后原因真相究竟如何?

刘备诸葛亮为何要借刀杀关羽?背后原因真相究竟如何?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804 更新时间:2024/1/20 22:33:33

关羽之死,很多人都会觉得非常可惜了,关羽被后世称为武圣,自然在人们心中的地位是非常高的,然而关羽看起来是死在了孙权的手上,但是有很多人认为,他其实是死在了刘备诸葛亮的手上,是他们借刀杀人了。事情真的是这样的吗?为什么会有这种说法,关羽之死究竟是怎么一回事,难道还有很多不为人知的真相吗?

1.刘备可能没想过出兵

三国里许多悬案,“关羽失荆州”应该是最出名的一出。当然,“失荆州”本身在史上并没有太多的疑议:曹、孙双方心照不宣地搞了场临时军事联盟,暗地里给关羽下了黑手。可问题在于,襄樊战役是建安二十四年七月打响的,覆亡的时间是在次年一月,战期大概持续了有半年时间。可在此期间,刘备竟然没有派出一兵一卒驰援,这似乎不合逻辑啊?

或者,刘备根本就没想过出兵。

最早提出这个观点的,是民国时期的史学家章太炎,他原话是这样的:“(关羽)临沮之败,葛氏(诸葛亮)不以一卒往援,昧者讥其无远略,而或解以败问之未通。关羽,世之虎臣,功多而无罪状,除之则不足以厌人心,不除则易世所不能御,故不惜以荆州之全土假手于吴,以陨关羽之命”。

章太炎的意思很明显了,就是孔明借孙权之手除掉关羽,理由大概就是其尾大不掉。当然,这个“阴谋论”在现代也还挺流行,也一直有人在讨论。值得一提的是,章太炎这人虽然博学,但治学上有个特点,时人总结成三个字:“疯、癫、狂”。说是三个字,其实意思差不多,就是“一点正经都没有”。他说这话,按现在营销学讲,就是博关注、博眼球。在这点上,就连章太炎自己后来都有解释,这个观点其实是瞎掰的,心血来潮胡说。

但观点终究是提出来了,我们也可以谈一谈,孔明究竟真有干过这事?查查相关史料,似乎也有动机。为何?因为关羽这人有个特点,就是傲慢,《三国志》有记载:“善待卒伍而骄于士大夫”。而诸葛亮,作为刘备阵营里士大夫的代表人物,自然没少遭关羽白眼,这在《三国志》也有记载:“(刘备)与亮情好日密。关羽、张飞等不悦”。

这样看来,两人确实是有矛盾的,可真到了不可调和的地步了吗?我们再来搬出一段史料,就很清楚了。事件背景时间,大概是在刘备自立汉中王的时候。皇叔这人啦,一辈子奔波,事业终于达到巅峰,就连曾杀得曹操割须弃袍的马超也慕名前来投诚。马超来投诚,这是好事情啦,但远在荆州的关羽有意见了,可能觉得他威胁到了自己在武将系里“一哥”的江湖地位,于是诸葛亮给了写了一封信,大致内容如下:“孟起兼资文武,雄烈过人,一世之杰,黥、彭之徒,犹未及髯之绝伦逸群也。”

注意了!关羽此时的反应:“羽省书大悦,以示宾客”。看得出来,关羽对于孔明态度的转变:初出茅庐时是不屑的,但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之后,觉得孔明确实是很有水平的人。因此,收到孔明书信,才会“大悦”,很高兴,“以示宾客”,表明自己的战略水平是得到孔明认可的。能让不可一世的关羽有这样的举动,说明他对孔明还是很敬重的(这感觉,有点像小屁孩被幼稚园阿姨表扬了,给了小红花,得意啊。值得一提的是,当年曹阿瞒同志为了收买关羽,香车美女没日没夜地送,可关二爷根本懒得搭理)。至少,他们的矛盾远未到不可调和的地步。这是其一。

2.诸葛亮为何想杀关羽

其二,孔明的成名作是什么?《隆中对》!《隆中对》的核心思想是什么?兴复汉室!而荆州的战略地位非同小可:“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守荆州的理想上将,自然是关羽。孔明是不会因为和关羽有私人恩怨,而放任国事不顾。这不是孔明的风格,他也不会自己打脸,推翻《隆中对》。

其三,即便孔明有诛关羽之心,真能说服刘备就范吗?

恐怕不能!刘备这人,在《三国演义》好像成天哭哭啼啼的,对军师言听计从,但在正史里,可是一个相当有主见和韧性的人(“盖有高祖之风,英雄之器”)。而且,刘备对孔明的人品也是相当认可的,否则,也就没有后来的白帝城托孤。因此,孔明不可能将“诛杀关羽”这个议题搬上台面的,即便有,也决计不可能影响刘备的决定。当然,这话可以反过来讲,如要真要借刀杀关羽,主谋只可能是一人:刘备自己!

那么,刘备真有动机除掉关羽吗?刚才说了,关羽这人恃才傲物,甚至有的时候,也不太给刘备面子,比如在马超、黄忠的使用问题上,关羽都是有意见的,也放出了一些不太和谐的话。但仅凭这些,刘备就要除掉“寝则同床,恩若兄弟”的亲密战友吗?这在情感上似乎无法接受,也和刘备一直推崇的“以仁为本”理念相孛。况且,当时天下未定,头号敌人是曹魏政权,即便刘备对关羽心怀不满,也绝对不会做出自断臂膀的蠢事。

因此,若刘备真要痛下杀手,恐怕另有原因。什么原因?立储除强!也就是给他的宝贝儿子刘禅铺平道路。刘禅是谁?阿斗!现在看到谁傻不啦叽的,都会骂句“阿斗”,也就是白痴的意思。刘禅真是白痴吗?其实现在看来,应该还是可以保留意见的。但有一点应该是公认的:阿斗这哥们“看起来很傻”。或者说,是弱势的。

如此看来,似乎就有动机了:“易世之后终难制御的人,除之”。那么,关羽的态度又是怎样呢?关羽的意见是:“螟蛉之子,不可僭立。”值得注意的是,这里的“螟蛉子”,指的是刘备的干儿子刘封(也可以是刘备集团法定的继承候选人)。这刘封当时的处境,其实蛮微妙的,年长是优势,劣势也明显,非亲生的。因此,在立储这件事上,当时实际上是分阵营的,这点,我们可以从孟达的话找答案,“自立阿斗为太子已来,有识之人相为寒心”(《三国志》。可见,刘备在立刘禅为太子这个问题上,还是顶住了一定压力的。但是,对于这个敏感问题,关羽没有站错队,也很明确地表明了态度(当然,这件事情的直接后果就是关羽兵败请援之时,刘封喝着“咖啡”袖手旁观)!

3.刘备为何没有早点起兵

因此,对于关羽,刘备肯定是放心的。那么,我们禁不住反问:“那刘备孔明为何要借刀杀关羽”?根本没有动机嘛。

可问题又来了,动机虽然没有,但事实摆在那儿,为何近半年时间,迟迟未对关羽兵团丝毫援助呢?

当然,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当时虽然没有微信微博,关羽没办法@刘备,说道:“大哥,老二我被孙权那家伙给黑了,速救!”

但似乎又不太对。当时驿站系统其实还是比较成熟的,情报即便滞后,但也不可能毫不知情。而且,孙权在黑了关羽的时候,顺便还把刘备一些外围的地盘给吃了,逃回来的官员应该也有反馈。那是什么原因导致刘备反应迟钝呢?

原因其实简单,刘备当时的头号敌人是谁?曹操!况且,刘备、曹操在汉中刚打了一架,军队需要一定的休养。至于荆州这个地盘,本来也是有争议的,孙权也要了好几回,都被刘备找理由给搁置了。因此,孙权的小动作,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之于关羽,刘备大概也做了坏的打算:荆州这城能守住最好,守不住,回来再说。也就说,刘备认为暂时没有必要和孙权全面翻脸。翻脸,就意味着同盟瓦解,再也无力北伐中原。

刘备的想法有没错?应该没错!只是过于乐观了,对形势的预估产生了偏差:认为关羽即便战败,也能全身而退,即便为孙权所获,也能保全性命!如何说?孙权完全可以拿关羽人头作为筹码,和刘备和平签订荆州“转让协议”,然后合张影,同盟照做。当然,刘备高估了关羽的运气,也高估了孙权的人品:关羽直接被孙权斩首了!直到这个时候,刘备才恍然大悟,转而大怒,彻底翻了脸,才有了后来的夷陵之战。

只是,刘备翻脸翻地太迟,此前还一直对孙权抱有幻想,最后导致关羽败亡,毁了汉室气数,可惜可叹!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萧衍掌权后为什么要将国号改为梁,而不是沿用齐?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华夏历史

    很多人还不太明白,为什么萧衍掌权后要更改国号。当时萧衍大权在握,曾想废黜萧宝融,自己登基称帝,不过萧衍并没有急于行动,而是在等待一个合适的机会出现。后来朝中有人想拥立萧衍为帝,然后逼萧宝融禅位,并且在民间为萧衍造势,说他登基是顺应天意。萧衍此后便在百官的请求中接受了称帝的请求,后来还将萧宝融赐死。南

  • 郭松龄有7万精锐打到奉天城下,为何最后还是以失败告终?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华夏历史

    说到郭松龄其实看起来还是很厉害的一个人,也有一定的实力,话说当时他都打到奉天城下了,而且手握7万金兵,但是最后还是失败了,那么这到底是为什么呢?下面我们一起分析揭秘看看!奉军内部有三大派系。第一大派系,是以张作相为首的元老派。这一派,是张作霖起家的老班底、老弟兄,与张作霖的感情最深厚,也最得张作霖的

  • 武则天为什么处死鱼保家?鱼保家铸造铜箱却害死自己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华夏历史

    鱼保家是唐朝侍御史鱼承晔的儿子,据说鱼保家从小就十分热衷各项发明,而且他不想通过科举这条路入仕,而是要通过自己的特长来获得皇帝的青睐。鱼保家为了方便武则天体察民情,决定铸造一个铜箱,这个铜箱可以四面投书,每一面的内容都不相同。武则天看过此方案后,觉得这是一个上意下达的妙计,便马上派人去建造,鱼保家也

  • 夷陵之战蜀国损失有多大?有多少战死的主将?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华夏历史

    夷陵之战作为三国时期三大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之一,结果其实还是和之前的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有很大的不同的,蜀国虽然输了,但其实更像是嬴家,而吴国尽管打赢了,却似乎并不是一件太值得高兴的事情。蜀国战败,那你知道蜀国在这场战役中究竟输的有多惨吗?很多人可能觉得后来吴国来修好,所以蜀国没有太大损失,但其实远远

  • 隋朝杨素是一位怎样的将领?杨素感情生活秘闻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华夏历史

    杨素是隋朝开国功臣,和杨坚感情十分深厚,他曾以元帅身份南下灭陈,此后被封为越国公。据说杨广能够顺利继位,杨素也是功不可没,在背后帮了隋炀帝很多忙。不过这次我们重点不是讲述杨素的功绩,而是他的感情生活,恐怕这是杨素鲜为人知的一面。说起来还挺不好意思,杨素虽然是位军事家,但面对儿女情长之事就好像变成了另

  • 上方谷一把火一场雨,烧毁了什么又浇灭了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华夏历史

    上方谷之战虽然是《三国演义》中虚构出来的故事,但其影响力非常大,很多没看过三国的朋友应该也了解这场战事。诸葛亮将司马懿大军引入上方谷,打算用火攻将其消灭,结果上天此时下了一场倾盆大雨,司马懿得以逃脱,这个设定也是廷耐人寻味的。此战过后,诸葛亮再也难以占据上风,上方谷一把火一场雨,烧毁了什么又浇灭了什

  • 宋太祖为什么不立太子?宋太祖传弟不传子是真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华夏历史

    宋朝初期发生了一件令人匪夷所思的事情,就是宋太祖赵匡胤突然逝世,但他生前并没有立下太子人选,此后赵光义拿出金匮之盟一说,顺利成为北宋第二位皇帝。封建时期,皇位一般都是传给儿子的,传给弟弟十分罕见,那宋太祖生前为什么不立太子呢,他究竟是有什么顾忌?这应该是大家最好奇的一点。那下面就来做个简单的分析,网

  • 大理多次请求宋朝册封,为何宋朝一直拒绝?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华夏历史

    说起宋朝一定会有很多人都会觉得,宋朝是非常的弱的,宋朝的战斗力并不高,因此总在战争中失利。如果真的是这样,那么当大理想要想宋朝投降,想要将自己划归宋朝的时候,宋朝就不应该拒绝,毕竟对于宋朝来说,大理是非常重要的。可是为什么最终宋朝却一直都拒绝大理,难道接受大理不是一件好事吗?我们一起来看看吧。1.大

  • 明朝为何下令灭了心学?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华夏历史

    心学可以说是儒学发展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一个学说了,心学至今依然有着很深远的影响意义,而心学的代表人物王阳明,也被人们看作是一位心学集大成者,是历史上一位非常有名的思想家。然而在明朝,心学发展的时期,明朝却下令禁止心学,这是为何?后世有人认为,明朝的灭亡也和心学有很大的关系,这其中的关系究竟是怎样的,王

  • 朱元璋称帝后对自己的老家凤阳有什么不一样的政策?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华夏历史

    最近不少的人都在说了这个朱元璋其实也挺有意思的,很值得人研究下的,最近有人想知道的这个朱元璋称帝后对自己的家乡是一个什么样的态度了,做了一些什么样的政策呢?从这个方面可以看看这个朱元璋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下面就着这个问题一起分析看看具体是怎么回事吧!每个人都对自己的家乡有独特的感情,更何况是朱元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