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刘邦为什么定国号为“汉”?其实和刘邦早期定都汉中有关

刘邦为什么定国号为“汉”?其实和刘邦早期定都汉中有关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634 更新时间:2024/2/5 10:46:23

我们都知道,我国人口最多的民族是汉族,那在古代自称汉人就是因汉朝得名。所以不少小伙伴就好奇,为什么当年刘邦要定国号叫“汉”呢?其实其中的原因并不复杂。刘邦生于楚国,但他肯定没必要延续“楚”这个号。当时刘邦和项羽争夺天下,他将自己的都城定在汉中,当时谁能率先夺取关中便可形成统一之势。或许这就是刘邦定国号为“汉”的原因之一,汉中究竟是有多重要呢?

有这么一个问题:作为汉朝开创者的汉高帝刘邦是楚人,为何国号却是“汉”呢?秦末大乱,诸侯起兵反抗暴秦。楚怀王熊心与诸侯约定,谁先入关中灭掉秦朝,谁就为关中之主,“先入关中者王之。”项羽实力最强,但他没想到之前不怎么起眼的沛公刘邦居然抢先一步入关中灭秦。

按理说,刘邦当为关中王,但项羽在钜鹿之战中封神,诸侯皆服之,他不再承认这份约定。项羽拉着诸侯杀到关中,分封十八路诸侯王。对于项羽最忌惮的对手刘邦,项羽封刘邦为汉王,统治巴蜀,同时封秦降将章邯等三人统治关中,企图封死刘邦的北归之路。当时的巴蜀地势险要,交通不便,是人皆畏之的“险远之地”。刘邦本人听说自己封到巴蜀,大怒,要与项羽决战,幸好被萧何等人劝住。

刘邦承认现实之后,又托张良项伯一大笔金银财宝,最终劝项羽把汉中郡也封给自己。刘邦拥有巴、蜀、汉之地,实力并不弱,只不过秦岭险恶,看上去北归不易而已。让人奇怪的是,四川盆地物阜民丰,成都平原是重要的粮食基地,刘邦却没有把国都放在成都,而是放在北方的汉中,时称南郑。

汉中位于陕西省西南部,北与关中平原之间相隔秦岭,南与四川盆地之间隔米仓山,长江最大的支流汉水横穿汉中东下。从哪个方面看,汉中似乎都不是国都的合适选择。实际上呢,在秦朝末年,四川盆地的开发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快速。比如一提天府之国都知道是指四川盆地,但那是在东汉末年。在秦朝末年,天府之国指的是关中平原。经过两汉四百多年的发展,到了诸葛亮在茅庐中给刘备规划时,四川盆地才成为天府之国。根据《后汉书》的记载,益州(四川)人口鼎盛时约有六百多万,这是一个非常让人震惊的数字。人口如此众多,说明四川盆地开发的比较成熟了。

蜀汉立国于益州,而且也志在灭魏统一,但丢掉荆州后,蜀汉只能出汉中北伐。汉中的地势非常不利于后勤运输,这导致蜀汉为北伐消耗了大量的资源。曹操与刘备争夺汉中虽然失败,但曹操把汉中百姓全部迁走,刘备只得到空城。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刘备定都于汉中,他连最基本的粮食供应都无法保障。所以,刘备和刘邦虽然都统治巴蜀和汉中,但他们所处的历史条件是不一样的,这导致刘备只能定都于物产丰富的四川盆地,而不是两山夹一水的汉中。

秦朝末年的汉中也不像人们想象中的那么偏僻“不毛”,那时的汉中并没有受到中原战火的涉及,粮食生产条件并不逊于四川盆地。还有一点,项羽所封的三位秦王章邯、董翳司马欣都各怀鬼胎,这反而降低了对刘邦的威胁程度。刘备面对的则是统一中原的曹魏,具有相当强的执行力,所以说如果刘备定都汉中,将面临巨大的军事风险。

刘邦志在天下,而要与项羽争天下,他必须从汉中北上进攻关中,然后兵进中原。这就意味着汉中将成为刘邦统一天下的前哨基地,如果把国都放在成都,粮食和物资运输就是一个巨大的难题。而且刘邦的手下多是中原人,他们也不愿意老死在汉中巴蜀,渴望杀回东方。如果刘邦定都于成都,就等于放弃了东进计划,他手下的文武大员和士兵就会生怨,进而人心解体。到那时,别说统一天下了,刘邦连巴蜀可能都控制不住了。刘邦定都于汉中,退可守住巴蜀作为后勤基地,进可取关中以成统一之阶。

刘邦当年入关中灭秦时曾与父老约法三章,深得秦人拥戴,拥有深厚的民意基础。只要刘邦战略得当,三位秦王都不会是他的对手,后来刘邦拜韩信为将,也证明了这一点。刘邦拿下关中后,从经济角度看多了肥沃的粮仓,从军事角度看又为汉中多了一道大门。

如上所述,刘邦统治巴蜀汉中却定都于北边的汉中,是有深刻历史和现实原因的。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刘备诸葛亮为何要借刀杀关羽?背后原因真相究竟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华夏历史

    关羽之死,很多人都会觉得非常可惜了,关羽被后世称为武圣,自然在人们心中的地位是非常高的,然而关羽看起来是死在了孙权的手上,但是有很多人认为,他其实是死在了刘备和诸葛亮的手上,是他们借刀杀人了。事情真的是这样的吗?为什么会有这种说法,关羽之死究竟是怎么一回事,难道还有很多不为人知的真相吗?1.刘备可能

  • 萧衍掌权后为什么要将国号改为梁,而不是沿用齐?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华夏历史

    很多人还不太明白,为什么萧衍掌权后要更改国号。当时萧衍大权在握,曾想废黜萧宝融,自己登基称帝,不过萧衍并没有急于行动,而是在等待一个合适的机会出现。后来朝中有人想拥立萧衍为帝,然后逼萧宝融禅位,并且在民间为萧衍造势,说他登基是顺应天意。萧衍此后便在百官的请求中接受了称帝的请求,后来还将萧宝融赐死。南

  • 郭松龄有7万精锐打到奉天城下,为何最后还是以失败告终?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华夏历史

    说到郭松龄其实看起来还是很厉害的一个人,也有一定的实力,话说当时他都打到奉天城下了,而且手握7万金兵,但是最后还是失败了,那么这到底是为什么呢?下面我们一起分析揭秘看看!奉军内部有三大派系。第一大派系,是以张作相为首的元老派。这一派,是张作霖起家的老班底、老弟兄,与张作霖的感情最深厚,也最得张作霖的

  • 武则天为什么处死鱼保家?鱼保家铸造铜箱却害死自己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华夏历史

    鱼保家是唐朝侍御史鱼承晔的儿子,据说鱼保家从小就十分热衷各项发明,而且他不想通过科举这条路入仕,而是要通过自己的特长来获得皇帝的青睐。鱼保家为了方便武则天体察民情,决定铸造一个铜箱,这个铜箱可以四面投书,每一面的内容都不相同。武则天看过此方案后,觉得这是一个上意下达的妙计,便马上派人去建造,鱼保家也

  • 夷陵之战蜀国损失有多大?有多少战死的主将?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华夏历史

    夷陵之战作为三国时期三大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之一,结果其实还是和之前的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有很大的不同的,蜀国虽然输了,但其实更像是嬴家,而吴国尽管打赢了,却似乎并不是一件太值得高兴的事情。蜀国战败,那你知道蜀国在这场战役中究竟输的有多惨吗?很多人可能觉得后来吴国来修好,所以蜀国没有太大损失,但其实远远

  • 隋朝杨素是一位怎样的将领?杨素感情生活秘闻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华夏历史

    杨素是隋朝开国功臣,和杨坚感情十分深厚,他曾以元帅身份南下灭陈,此后被封为越国公。据说杨广能够顺利继位,杨素也是功不可没,在背后帮了隋炀帝很多忙。不过这次我们重点不是讲述杨素的功绩,而是他的感情生活,恐怕这是杨素鲜为人知的一面。说起来还挺不好意思,杨素虽然是位军事家,但面对儿女情长之事就好像变成了另

  • 上方谷一把火一场雨,烧毁了什么又浇灭了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华夏历史

    上方谷之战虽然是《三国演义》中虚构出来的故事,但其影响力非常大,很多没看过三国的朋友应该也了解这场战事。诸葛亮将司马懿大军引入上方谷,打算用火攻将其消灭,结果上天此时下了一场倾盆大雨,司马懿得以逃脱,这个设定也是廷耐人寻味的。此战过后,诸葛亮再也难以占据上风,上方谷一把火一场雨,烧毁了什么又浇灭了什

  • 宋太祖为什么不立太子?宋太祖传弟不传子是真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华夏历史

    宋朝初期发生了一件令人匪夷所思的事情,就是宋太祖赵匡胤突然逝世,但他生前并没有立下太子人选,此后赵光义拿出金匮之盟一说,顺利成为北宋第二位皇帝。封建时期,皇位一般都是传给儿子的,传给弟弟十分罕见,那宋太祖生前为什么不立太子呢,他究竟是有什么顾忌?这应该是大家最好奇的一点。那下面就来做个简单的分析,网

  • 大理多次请求宋朝册封,为何宋朝一直拒绝?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华夏历史

    说起宋朝一定会有很多人都会觉得,宋朝是非常的弱的,宋朝的战斗力并不高,因此总在战争中失利。如果真的是这样,那么当大理想要想宋朝投降,想要将自己划归宋朝的时候,宋朝就不应该拒绝,毕竟对于宋朝来说,大理是非常重要的。可是为什么最终宋朝却一直都拒绝大理,难道接受大理不是一件好事吗?我们一起来看看吧。1.大

  • 明朝为何下令灭了心学?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华夏历史

    心学可以说是儒学发展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一个学说了,心学至今依然有着很深远的影响意义,而心学的代表人物王阳明,也被人们看作是一位心学集大成者,是历史上一位非常有名的思想家。然而在明朝,心学发展的时期,明朝却下令禁止心学,这是为何?后世有人认为,明朝的灭亡也和心学有很大的关系,这其中的关系究竟是怎样的,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