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忠臣于谦被杀,后人如何看待朱祁镇这一决定?

忠臣于谦被杀,后人如何看待朱祁镇这一决定?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2830 更新时间:2024/2/5 10:50:02

于谦作为历史上著名的功臣,民族英雄,最后却被朱祁镇下令处死,蒙冤遇害。近期热播剧《大明风华》中就讲述了这段剧情,虽然和正史有一定出入,但也让不少观众了解了这位鞠躬尽瘁的名臣。当然,站在朱祁镇的角度来说,他为了复位必须拿下于谦,但在更多人眼里于谦死的太冤,甚至是有刽子手自杀陪死。也正是因为如此,后人对于朱祁镇的评价有了非议,但悲剧已无法挽回。

1457年正月二十三日,北京城崇文门外,人山人海。是日,景泰朝的兵部尚书、北京保卫战的主持者、大明王朝的第一忠臣、挽大厦于将倾的于谦,将要被斩首。与往日人们围观被行刑的拍手称快不同,人们对于这位于谦大人却是无不感念,悲恸大哭。连上天似乎也被这种悲哀侵染了,以致于“阴霾四合”。

但朱祁镇的诏令如铁,即便如此群情汹汹也并不能阻止于谦被处死的命运。

此时,站在行刑台的刽子手内心波涛汹涌。于职业而言,他必须处死这位股肱之臣;但于人心而言,他又何尝不知这位大人曾经救下了几十万、几百万的大明臣民,是救时宰相!

午时已到,行刑!手起刀落,于谦卒,年60岁。接下来,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位行刑的刽子手竟也自杀赔死了。我们无从知晓他刀下之鬼有多少位,但我们肯定可以知晓的是死于他手的于谦触动了他的内心,才有了以死赎罪的做法。

这之前,就在锦衣卫奉旨抄没于谦府邸之时,如刽子手一般无二的情景已经发生过一次了。锦衣卫,作为直接向皇帝负责,可以逮捕任何人,包括皇亲国戚,并且肆意用刑的组织,手段狠辣,其中自然也都是些手染鲜血的铁石心肠之辈,但就在奉旨抄没时,他们在于谦的府邸之中得到的却是“家无余资”,正当他们看见正室紧锁,认为里面必然是金银财宝无数之时,打开之后里面却是供的景泰帝朱祁钰所赐的蟒衣、剑器。单就仕宦而言,于谦从政几十载;单就为兵部尚书,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也有八年之久。却如此清贫至此,不禁潸然泪下。

年少有为

就在朱元璋去世的同年,杭州府钱塘县于家诞下一子,而他就是于谦。

于氏一族,在当地算是名门望族,于谦的曾祖父更是担任过大总管之职,祖父也在朱元璋朝任工部主事之职。不过,或许是有鉴于朱元璋诛杀功勋的行为,其父于彦昭却并未出仕。

但这并不妨碍对于谦的敦敦教诲。

少年于谦,便志存高远,对于以身殉节的文天祥更是敬佩有加,更是高悬其像,日夜参拜。君子之仪,当出自此。七岁时,便有游方和尚赞他“将来定是救时宰相”。

当然这些预测之言的应验,若说是上应天意,不如说是于谦本人的孜孜以求。

二十三岁时,经过多年寒窗苦读,于谦高中进士。

仕途之路

与做学问不一样,在政坛之上的刚毅铁骨与尔我诈的权力斗争显然格格不入。好在,他能得遇明君。在御史任上,虽然于谦干得便是出力不讨好的生计,但明宣宗朱瞻基却“音吐鸿畅,帝为倾听”。

明宣宗上任伊始,汉王朱高煦便发动了叛乱。于谦也终于到了能够发挥他特长的时候,在朱瞻基御驾亲征下,朱高煦自知不敌,只得选择出降。宣宗便令于谦数落其罪行,而于谦“声色震厉,高煦伏地战栗”。面对二叔的求饶,朱瞻基大悦,不过最后朱高煦还是想的太多,一记扫堂腿将侄子打倒在地,也意味着自己以及自己子嗣的死路。朱瞻基将他扣上铜杠木炭烧死,汉王之子家眷也尽被杀戮。

当然,立功的于谦得到的是升迁,被委派巡抚江西。于谦到达后,很快的便平反冤假错案多达数百起。

刚直的他,还来了个跨省举报,上书弹劾陕西官员。明宣宗对于谦自然是知其所以能,于是走马上任,于谦直接被点成了兵部右侍郎,巡抚河南、陕西。与众多官员希冀升官发财不同的是,这位年轻的才子,想的是如何造福地方。面对黄河决堤,他赈灾、修提;面对大同府,豪强林立、官宦侵吞民田,他铁腕治理。

但是此时,小皇帝朱祁镇却在张太后、三杨去世之后,尽显昏君本色。王振开始成为大臣们的“翁父”,但于谦对此却嗤之以鼻。

王振何时吃过憋,自然不乐。于谦在王振一党构陷下也很自然的“下狱”,但这一举动却将王振吓到了,因为于谦治下的河南、山西官民不乐意了,纷纷上书直陈。

这就是民心的力量。

1448年,50岁的于谦任兵部左侍郎。此时的朝堂之上,年轻的朱祁镇开始放飞自我;王振则在想着“自我实现”。机会很快也到了这二人眼前,瓦剌人利用互市想着骗我大明?不允!瓦剌人入寇!

王振:当年太宗皇帝五次北伐,宣宗曾大破兀良哈。朱祁镇:明白!众位大臣:皇上万斤之躯,怎能轻易冒险。

朱祁镇,我要效法太宗,立万世之功。于是,1449年朱祁镇点齐了几十万大军御驾亲征。至于结局,土木堡之变,王振被樊忠锤杀;朱祁镇也成了俘虏。

力挽狂澜

瓦剌也先十分高兴,若此时直驱北京,岂不是要恢复祖上荣光!但此时的大明北京紫禁城内,徐珵还在看星星,主张南迁;作为兵部此时最高长官于谦没忍住,但是效果明显,确立了主战,而国不可一日无君之下,郕王朱祁钰也成为了新君。

一场战争的胜利,现在看来轻描淡写。但当时的危局,一旦城破,明朝覆灭。因此,这场战役大明王朝输不起,在于谦的调度之下,山东等地的兵士不断增援,而瓦剌行军之慢以及在紫荆关四日的消耗,也延迟了瓦剌大军的攻势。

待到瓦剌大军抵进时,北京城内已有20余万明军。勤王之师,也在陆续增援。胜利的天平,也成功的易位,这场战役之中,他亲自出德胜门,更厉害的是还下令关城门,要嘛胜,要嘛战死。

瓦剌冲锋,明军冲锋!也先的两个弟弟相继战死,再打下去能否出长城都是问题,不愧是雄主,也先下令撤军。

胜利之后,于谦自然为朱祁钰所重。但于谦并未自大,反倒是谦让功绩,对于生活也是“自奉俭约,所居仅蔽风雨”。可惜的是,在他心中的“社稷为重,君为轻”,随着朱祁钰的作稳帝位、废除朱见深太子之位改立朱见济为太子,变得处境尴尬。

夺门之变

景泰八年,朱祁钰病重,而且他的太子朱见济也早夭,再无所出。曾经因为主张南迁,而声名狼藉的徐珵,此时已经改名为徐有贞,他想到了从龙之功。石亨、曹吉祥自然也趋之若鹜,三人沆瀣一气,于谦知道吗?于谦心知肚明,但于谦想的却是国家稳定,社稷安危,他想的是举荐朱见深为承位者,如此便能实现政权的安稳过度。

但石亨、曹吉祥、徐有贞作为投机者,自然不会错过这样的机会。十六日,夺门之变发生。于谦等人也被捕,对于于谦,明英宗还有句“谦实有功”,但对于徐有贞而言,对于这位尚书,这位断送自己晋身之途的于谦,自然不会轻易放过。“不杀于谦,此举为无名。”如此,于谦被判斩首、弃市,家族籍没,充边。

这是于谦的悲剧,更是君主专制下的大明王朝的悲剧。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春秋郑国率先称霸各个诸侯,为何此后国力持续走衰?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华夏历史

    说起春秋这段历史,可能大家都会想到齐国、楚国、晋国这些霸主。不过春秋第一个崛起称霸的诸侯国其实是郑国,郑庄公即位后攘外安内,大力发展经济,使得郑国国力迅速提升,与其他诸侯国拉开差距。当时有一种说法称“天下诸侯,莫非郑党”,可见郑国的地位有多高。不过等郑庄公去世后,郑国几经国君

  • 三国时期天下大乱,为何没有外族人趁虚而入呢?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华夏历史

    说起三国时期,相信大家都非常的熟悉了,指的就是中国历史上的魏蜀吴三国时期,三分天下的时期,成为犄角对峙的局面。三国时期天下大乱,战争不断。不过由于三国的统治者为了巩固和发展自己的势力,都比较重视在社会生产的发展和社会秩序的安定。我们知道,在历史上一旦出现国内混乱,就很容易出现外地入侵的情况,比如说历

  • 和珅和吕不韦谁更富有?和珅口碑为何不如吕不韦?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华夏历史

    和珅和吕不韦其实并没有太大可比性,不过他们两位的身家都算是有钱人,而且是巨富的那一种,所以很多小伙伴好奇和珅和吕不韦到底谁更有钱。但一个是战国时期的人物,一个是清朝时期的大臣,时间相隔太远,想要得出一个精准的数字怕是不可能了。所以这次就已一种比较轻松的方式,来为大家做个对比,论后人对他们的评价以及口

  • 土木之变的起因是什么?真的是因为明军劫掠蒙古吗?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华夏历史

    土木之变是导致明朝发生巨变的一件事情,对整个明朝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而很多人在关注土木之变的结果和过程的时候,重点都放在了朱祁镇和朱祁钰这对兄弟的身上,但是,这件事情发生的原因究竟是什么,你是否知道呢?土木之变为何会发生,在一些电视剧里面,将这件事情的原因说成是因为明军劫掠蒙古,那么在历史上真的是这

  • 刘备为什么推荐袁谭为茂才?此举让刘备保住一命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华夏历史

    袁谭是袁绍长子,曾击败田楷、孔融,占据青州。袁谭应该是袁绍的第一继承人,不过袁绍把袁谭过继给了他的亡兄袁基当继子,导致他失去了继位资格,所以袁谭才会和袁尚彻底闹翻。早年刘备曾推荐袁谭为茂才,可能刘备都没想到他的这一举动为日后的自己保住一命。建安五年,刘备兵败,要不是有袁谭帮他引见袁绍,可能他的生涯就

  • 韩信真是因为萧何而死吗?韩信宿命真相揭秘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华夏历史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为什么韩信的命运会绑在萧何一人身上呢?实际上韩信的宿命还是掌握在他本人手里,萧何只不过是一个推注器,并不能起到最后决定性的作用。只是韩信两次重要转折恰好都有萧何的出现,所以后人对于两人的命运常常发出感叹,也替韩信感到惋惜,不过事实恐怕并非如此。那这次就

  • 于谦死后,瓦剌为什么不卷土重来?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华夏历史

    说到于谦大家也知道的这个人也算是不容易的,其实大明朝有他才可以说是完整的大明朝,他对于大明朝的贡献也不是谁都能比的,其实于谦对于瓦刺的打击非常大,但是到了于谦死了之后,这个瓦刺军竟然没有选中卷土重来,那么有的人问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是瓦刺自己不行了,还是说有什么不一样的故事呢?下面一起分析看看!

  • 也先是什么人?他为什么不杀明英宗?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华夏历史

    《大明风华》的播出,让大家进一步了解了明朝的历史,虽然并非所有剧情都和正史一样,但明英宗朱祁镇被瓦刺掳走这件事,是真实发生过的。所以不少观众对瓦刺部首领也先这个人物感到好奇,能击败明军还把皇帝当成俘虏的也先究竟是个怎样的人呢?也先的父亲统一了蒙古东部,后来也先继承首领之位,并且击败女真,使得瓦刺势力

  • 于谦为何要拥立朱祁钰?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华夏历史

    说到这个于谦在朱祁镇被俘之后拥立这个朱祁钰的事情还是有说法的,因为当时朱见深已经是太子了,这个时候应该是太子上位啊,那么于谦为什么要这么做呢?其实这背后也是展现了这个于谦的大智慧了,更多的我们不说了,大家往下仔细的分析看看就知道了!这体现了于谦等人高超的政治智慧。1、也先的如意算盘朱见深出生于144

  • 朱允炆为什么会败给朱棣?占据优势却惨败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华夏历史

    朱棣的作为,其实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可以说他是造反,当时的皇帝正经的自然是朱允炆,是朱元璋传位的皇帝,但是朱棣起兵夺了朱允炆的皇位,不仅如此还弄得朱允炆下落不明,即便是到了今天也依然没人知道他到底去了什么地方,连皇陵都没有。不过,当时明明是朱允炆占据了很大的优势,为什么最终却还是败给朱棣呢?朱棣能够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