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谭嗣同被杀,谭继洵在给他的挽联上写了什么

谭嗣同被杀,谭继洵在给他的挽联上写了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2807 更新时间:2024/1/19 6:51:02

谭嗣同因为领导戊戌变法,导致他被慈禧问罪,最后在菜市口刑场英勇就义。说起谭嗣同的父亲谭继洵还是湖北巡抚,一省之封疆大吏,后来也因为儿子的事被株连,不过谭继洵并没有被处死,而是遭到罢官。很多人不理解谭继洵为什么不向慈禧求情,救谭嗣同一命,实际上以当时的情况来看,谁开口求情都没用,甚至还可能因此丢掉姓名。谭嗣同死后,谭继洵给他写了一副挽联,也表明了谭继洵的想法。

谭嗣同出生于湖南浏阳,是近代著名的政治家和思想家,也是戊戌变法中坚定不移的维新派,甚至还为变法付出了自己生命,人称“戊戌六君子”之一。

谭继洵简介

而看到这个标题,大家首先想到的肯定是谭嗣同在行刑前留下的那两句“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这两句固然悲壮豪迈,至今流传。但笔者今天要说的并不是他自己的,而是他父亲写的悼词。

在介绍这句悼词前,我们先来看看谭嗣同的父亲是个什么样的人。要知道,在戊戌变法前期,谭嗣同可是被光绪帝直接征召入京的变法关键人物。而当年声援戊戌变法的学子众多,光是康有为组织的“公车上书”,报名人数就达到了1000多位。谭嗣同又是何德何能,能在至少几千名变法人士中脱颖而出呢?

当然,和他自身的优秀不无关系。谭嗣同自幼读书,广交名士,先后师从涂先和刘人熙,有着牢固的民主主义思想和唯物主义思想。但这背后,还多亏了他父亲的势力。

谭嗣同的父亲叫谭继洵,此人乃道光29年的举人,后在咸丰10年高中进士,直接坐到了湖北巡抚和湖广总督的位置。或许有人对湖广总督这个官职没什么概念,这么说吧,张之洞李鸿章都曾担任过该职位,可见其品阶之高。这也是封疆大吏级别的官,具有大区域军政事务的负责权,地位可以说是相当高了。

所以,谭嗣同是妥妥的官二代,被光绪征召入京也就不奇怪了。但又一个问题来了,既然谭嗣同的背景这么强硬,为何他父亲没能保下他呢?

这个问题倒好回答,毕竟阻挠戊戌变法的背后人物是慈禧,在阶级森严的封建制度下,谁的背景跟慈禧比起来都不值一提。别提戊戌六君子里有个叫康广仁的,他还是康有为的亲弟弟,最后也落了个身首异处的下场。

谭继洵在挽联上写了什么

所以,谭嗣同出事时,他的父亲谭继洵不可能出面保他。不过,倒也没有干出急于撇清关系的行为。只是眼睁睁地看着儿子赴死,一句话都没说。

其实,在变法早期,谭继洵对儿子是有过劝诫的。他本质上还是偏保守,对谭嗣同等维新派的做法极不赞同。

当年谭嗣同为了推广西学,曾计划在老家浏阳设立算学格致馆。于是便想着请父亲出山,利用他的名气倡导百姓集资加入。但谭继洵却回了一句话“守老氏之宝,不欲为天下先。”什么意思呢?即作为大清的子民需要做的是守护祖宗之法,而不是改革敢为天下先。从中不难看出谭继洵的态度。

所以,政见不合的父子两人没少吵架。但这并没有让谭嗣同回心转意,反倒更加坚定了变法的决心。因此,谭继洵对自己儿子的结局,显然是有预见的,他没有向慈禧求情也是情理之中。

但没有向慈禧求情并不代表谭继洵不心疼自己儿子,毕竟人心都是肉长的,再怎么说也是自己亲生的。所以,在谭嗣同被处死后不久,谭继洵还是给他写了副挽联当悼词。具体内容如下——“谣风遍万国九洲,无非是骂;昭雪在千秋百世,不得而知。”

什么意思呢?即他也不知道自己儿子的变法行为是对是错,出于一个父亲的本能,他希望在多年以后,后人能给谭嗣同平反昭雪。不得不说,父子二人着实文采斐然,此佳句也一直流传至今。

而写下这副挽联后没多久,谭继洵由于受到儿子事件牵连,很快被慈禧免官革职,发配原籍。不到2年,饱受丧子之痛的他便在浏阳郁郁而终。

倒是如他所愿,10年后,清政府彻底灭亡。民国建立,民智洞开,百姓终于明白了民主维新的意义。一时间,当年的“戊戌六君子”被捧上神坛,谭嗣同也得以正名。笔者想,谭继洵或许是一位好父亲,只是在那个身不由己的时代,他能做的,也仅此而已了。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温成皇后张氏生平介绍,她是如何做到宠冠六宫的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华夏历史

    《清平乐》中,张妼晗终于登场了,而张妼晗就是历史上的温成皇后张氏,她也是宋仁宗最宠爱的妃子。我们大概能了解到,宋仁宗这一路上让他动了心的女人很多,不过他喜欢的人都没能成为皇后,在位的郭皇后和曹皇后又不是他喜欢的人,这就是一个天然矛盾点。在当时大臣眼里,皇后对于家国的意义已经远远超过了皇帝妻子的这么一

  • 朱元璋为何还封他后代为靖江王?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华夏历史

    最近小编在看这个朱元璋的故事,这个人也是挺有意思的一个人,当上皇帝不容易,草根出生,最后也做了一些非常多的错事情,比如他杀了很多功臣,所以还是非常的让人诟病的,最近很多人也在说这个朱元璋也有一些让人看不懂的地方,比如说朱元璋的侄子朱文正是有反叛的,按理说不诛个几代都是轻的,但是这个朱文正的后代竟然都

  • 历史上张妼晗怎么死的,张妼晗一共活了多少岁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华夏历史

    宋仁宗一生挚爱张妼晗终于上线了,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剧中要把张妼晗塑造成反派的缘故,还特备用一场戏表现出了张妼晗强硬的一面,看的出来这个姑娘不简单。后来官家看上了张妼晗,将她升为贵妃,以张妼晗的野心她的目标肯定是当上大宋皇后,所以她和曹皇后之间的交手在所难免,这段历史在正史中肯定也特别精彩。不过这里可以

  • 定远铁甲舰在当时世界上是怎样的存在?算是当时的先进战舰吗?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华夏历史

    1885年10月29日,此时大清国的北洋水师迎来了两艘“巨无霸”军舰,这便是定远号和镇远号铁甲舰。这两艘战舰都属于定远级战列舰,是当时世界上的一级军舰。当时北洋水师将定远号铁甲舰定为旗舰悬挂大清龙旗和舰队司令的将旗。那么清朝为什么要购买定远号铁甲舰和镇远号铁甲舰呢?定远铁甲舰

  • 蜀汉三大精锐部队分别是什么,诸葛亮北伐主力是哪一支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华夏历史

    精锐部队都是由最优秀的士兵组成,在战场上也是最有力的杀气。能组建一支强大的精锐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只是早期的投入会更大一些。三国作为大家都非常喜欢的一段历史,期间也是产生了很多著名军队,今天我们就准备把蜀汉当做重点,来给大家介绍下刘备麾下最厉害的三支精锐,也是诸葛亮后期北伐的重要武器。蜀汉能够

  • 长平之战赵括是怎样被围的,赵括为何不突围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华夏历史

    长平之战,赵国和秦国兵力相差约15万,但结果却是赵军45万大军被全歼,而秦军伤亡人数只有20万。在一个只有冷兵器的年代,秦军能完成这场歼灭战,至今有很多人依然无法相信。从整个战局的过程来看,最为关键的一环就是赵括踏入了白起的陷阱,最后是被前后包围,就这样一点点被蚕食掉。当时赵括手上兵力也不少,为什么

  • 法国人笔下的清朝是什么样子的?宛如两个世界的人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华夏历史

    在清末年间,中国一直处于内忧外患的状态下,虽然说晚清政府为了挽救这种局面也做出了不少努力,但是仍然是没有逃脱覆灭的命运。清朝一直都是处于落后的样子,而且这种状态已经维持了很长时间,所以说短时间的改变根本不会起到太大的作用,况且世界发展的如此之快,清朝根本没有能力跟随其脚步,因此迟早有一天这个朝代会被

  • 赵宗实是谁的儿子,赵宗实亲生父母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华夏历史

    可能对于宋仁宗赵祯来说,他一生最遗憾的事情就是膝下没有子嗣,所以到了晚年立嗣一事被百官逼得很紧,最后决定立赵宗实为太子。赵宗实是宋仁宗堂兄濮安懿王赵允让的儿子,他的母亲是仙游县君任氏。赵宗实继位时31岁,可惜在位仅仅3年半时间就病逝了。《清平乐》中,会出现少年时期的赵宗实,这对于宋仁宗来说将是一次非

  • 清朝官员上朝为什么没有笏板?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华夏历史

    通过一些电视剧,我们其实也是可以了解到古人生活的一部分的,虽然未必是全部的真相,但是其实还是有很多相似的地方的。比如我们经常会看到,在很多时期,古代官员上朝的时候,手里面都拿着一块板子,而这个板子被称为是笏板,笏板的作用其实也比较简单,就相当于现代意义上的备忘录,可以记下皇帝说的话,也可以写下自己要

  • 秦始皇假如晚死几年,刘邦还能击败项羽顺利建汉吗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华夏历史

    其实秦始皇、刘邦、项羽三人都是同时期的人物,但总有种感觉,会觉得他们之间发生的事在时间点上差的比较远。不过仔细研究的话,就会发现秦朝的灭亡和汉朝的建立中间只隔了五年。秦朝虽然伟大,但时间的确不长,不少朋友会好奇这样一个问题,如果秦始皇晚死几年,刘邦还能击败项羽成功建立汉朝吗?虽然这件事没办法进行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