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蒙恬死后,三十万军队都去哪了?

蒙恬死后,三十万军队都去哪了?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1525 更新时间:2024/1/19 18:48:53

蒙恬最终的结局也是非常悲惨的,蒙家时代为秦国效力,结果秦始皇死后,赵高篡改遗诏,赐死了原本的继承人扶苏不说,还害死了蒙恬,然而蒙恬死之前,手中还握有北方边境三十万大军,那么在他死后,这批军队又去了什么地方呢?接下来三十万大军是由谁来掌管的,这批军队后来又怎么样了呢?

血染巨鹿。秦始皇沙丘病逝后,赵高、李斯伪造了诏书,先后诛杀了公子扶苏和大将蒙恬。同时也对三十万北部军的统属做了安排,即“以兵属王离”。在蒙恬死后,副将王离成为了秦北部军的最高统帅。陈胜吴广起义爆发后,陈胜部将周文所率数十万大军仅数月间就攻破函谷关逼近咸阳,在秦中央军(中尉军)的阻击下,周文军被挡在了临潼。但中央军兵力有限,又担守卫咸阳之责,无法彻底消灭周文大军。

军情紧迫,征调咸阳近郊县兵已经来不及,九原郡的三十万边军也是远水不解近渴。少府章邯从骊山刑徒中选出二十万人,赦免罪过,发放武器,并迅速出关平叛。虽然章邯连战连捷,先后平定了陈胜、项梁,但彼时六国纷纷复辟,章邯孤军奋战顾此失彼。于是在关中局势稳定后,二世朝廷正式调动北部军南下。不过,随王离南下平叛的是二十万秦军。也就是说仍有十万秦军驻守在北部一线。这主要还是为了防御匈奴骑兵,毕竟秦军可以由直道北上九原阻击匈奴,匈奴骑兵同样也可以趁中原内乱,沿直道南下关中劫掠。

二十万秦北部军在王离、涉间、苏角的统帅下,迅速包围巨鹿,取代章邯军成为平叛主力。不过巨鹿城湖泽环绕,地非常势险要,对于擅长野战的北部军来说,攻城困难极大。闪电战变成了消耗战。

为保证这二十万北部军的粮草供应,章邯把守今河南荥阳,从敖仓至巨鹿筑起甬道。章邯认为,只要守住河内郡,依靠敖仓的粮草储备和北部军的强大战力,秦王朝仍有机会扭转局面。可惜,甬道绵长,沿途驻守导致了兵力的分散。这一致命弱点被楚军发现,在项羽率领下楚军集中兵力猛攻秦军一处甬道,致使围困巨鹿的二十万北部军粮草断绝。

经数次大战,北部军统帅王离被俘,苏角被杀,涉间自焚而死。巨鹿之战,北部军究竟损失多少兵力我们不得而知,但从主帅和几位主将的结果来看,北部军显然是遭遇重创。不过,大量溃败的北部军并未四散逃亡,而是重新聚拢在章邯旗下。北部军战败六个月后,章邯向项羽投降。章邯降时,兵力仍有二十万之众,这二十万人已不是完全意义上的刑徒军了,而是经数次大败和重新集结后,补充了很多的北部军溃兵。这一点,我们从诸侯对待秦降兵的态度上窥见一二。

史书记载“诸侯吏卒异时故徭使屯戍过秦中,秦中吏卒遇之多无状。及秦军降诸侯,诸侯吏卒乘胜多奴虏使之,轻折辱秦吏卒。”也就是说,诸侯军士兵过去服徭役驻守边塞时曾受到过秦军的虐待,如今秦军投降,诸侯军自然趁机报复和虐待秦军。显然,章邯投降时所属的二十万秦军已经不是纯粹的刑徒军,而是有大量北部边军在内的。项羽为防止这部分秦军倒戈,在河南新安将二十万秦军全部坑杀。至此,秦北部军主力彻底覆灭。

戍边!戍边!前文已述,秦北部边防军共计有三十万兵力,除二十万先期随王离南下巨鹿外,尚有十万兵力在北部防御匈奴。但直到秦朝灭亡,也未见朝廷调动这支生力军南下保卫咸阳。如果说秦二世是因为赵高“蟊贼论”而不知真实情况,没有及时调动剩余的北部军南下入卫咸阳的话,那诛杀赵高的秦王子婴为何也没有调动这部分军力呢?刘邦取道武关进入关中,是由南向北的进军路线,此时项羽还远在新安,做了46天秦王的子婴,如果有调兵意向的话,北部军余部是有足够的时间沿直道迅速南下的。

显然,与这十万野战能力极强的边防军对垒,兵力仅数万的刘邦军,是没有必胜的把握的。那么,为什么帝国危难之际,北部军余部没有南下呢?答案是北部军此时正在抗击匈奴。蒙恬收复河套地区后,为了防御匈奴,连接燕赵长城,并长期在此戍守。正是慑于秦军强大,匈奴远遁。不过,河套自古就是肥美的草原,匈奴人是不可能轻易放弃的。

据《史记》记载:“蒙恬死,诸侯叛秦……匈奴得宽,后稍渡河南”。也就是说,秦朝内乱后,北部军主力被抽调南下巨鹿,而匈奴人则趁此机会突破长城夺回了河套地区。秦北部军余部兵力不足,被匈奴所击败。河套再次落入匈奴之手。秦北部军的败亡,致使长城防线直接暴露给匈奴骑兵,对华夏造成了极为深远的影响。自此匈奴骑兵时常南下劫掠,直接威胁到咸阳和长安。

刘邦完成统一后,也有意驱逐匈奴,重建北部防线,可惜平城(山西大同)一战,刘邦战败,此后长达数十年,汉王朝不得不采用和亲的政策养精蓄锐。直到公元前129年,汉武帝再次发动北伐战争,历时近十年,以海内耗费过半的代价,才重新夺回了河套,重建北部边防。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东汉名将冯异是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华夏历史

    我们知道,唐朝时期有凌烟阁二十四功臣,而东汉时期,也有云台二十八将,他们从本质上来说是一样的,都是跟随皇帝,在建立新王朝当中有很大贡献的人,唯一不同的是,云台二十八将都是大将,凌烟阁功臣是文臣武臣都有。而在云台二十八将当中,有一个叫做冯异的将军,今天我们来了解一下这位大将他的生平吧。冯异(?-公元3

  • 明朝基层官员待遇如何?工资低还有可能随时被辞退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华夏历史

    明朝官员在朱元璋时期可没那么轻松,特别是对于基层官员来说,俸禄偏少,而且晋升渠道几乎没有。朱元璋对付贪官污吏很有一手,说朱元璋残暴基本上都是在他对待官员方面的作为,对百姓还是比较公正的。不过明朝此后也出过几位不怎么负责的皇帝,所以此时部分官员相对来说能过上一段好日子。不过明朝的内部运转体系,在常年的

  • 司马懿没有夺权曹魏政权也难以持久,曹爽和曹芳矛盾难调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华夏历史

    司马懿夺权使得曹魏政权走向灭亡,不过当时魏国内部局势也不算健康,完全是由曹爽一人把持朝政,而且曹爽根本不把曹芳放在眼里,其行为早已触动皇权。所以就算司马懿没有发动政变,等曹芳长大后,和他曹爽之间的矛盾只会越来越大,两人必定会上演一场夺权之争。曹芳毕竟不是曹睿的亲身儿子,因此曹爽的顾忌也少了许多,群臣

  • 秦始皇到底是叫嬴政还是赵政?如何区分这两个名字?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华夏历史

    嬴政,是我们用来称呼秦始皇的名字,很多人也已经习惯了用这个名字来称呼他,但是在先秦时期,姓和氏两样还是需要区分一下的,一个人的姓和他的氏是不一样的,称呼起来和现在的称呼也不一样。那么,究竟秦始皇是应该叫做嬴政,还是应该叫赵政呢?嬴政和赵政有什么区别,为什么现在基本上都叫嬴政了?秦始皇的名字叫嬴政、赵

  • 雍正将年羹尧贬为杭州将军,这到底是个什么官职?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华夏历史

    年羹尧一夜之间便从雍正皇帝的宠臣变为罪臣,不仅是被削官夺爵,最后还赐令自尽。当雍正皇帝发现年羹尧已经渐渐脱离自己掌控,并且不把皇权放在眼里时,也就注定他的好日子基本要走到头了。雍正借年羹尧把“朝乾夕惕”写成“夕惕朝乾”一事向他发难,解除了他川陕总督一职

  • 马嵬驿兵变死的不是杨贵妃?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华夏历史

    长久以来,我们都知道,四大美女之一的杨贵妃最终其实是下落不明的,没有人知道她到底是死在了马嵬坡,还是没有死,亦或是逃到了日本,这些结果最后其实都没有确切的证据,不然的话就不会还流传有这么多关于杨贵妃下落的传言了。不过还是有一种说法,认为其实当年死在马嵬驿兵变的其实根本就不是杨贵妃,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 刘禅两立张飞女儿为皇后是出于真心吗?背后有着怎样的目的?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华夏历史

    刘禅一生共有两位皇后,而这两位皇后刚好都是张飞的女儿。其实皇帝要立谁为后,是他的自由,一般大臣很难干预,不过这种事发生在刘禅身上就要另说了。刘禅虽然是刘备长子,此后继承为帝,但他手中并没有多少皇权,他的婚姻也都是由外人替他包办。这也导致刘禅此后的婚姻可能会遇到挫折,毕竟感情是很难勉强的,至于刘禅最真

  • 天子守国门到底有什么意义?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华夏历史

    最近在网上有看到一句话,内容就是“天子守国门”了,那么有的人要问了,这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其实小编听说过这句话,但是也真的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了,所以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对这个感兴趣的网友别错过了,一起来学习下吧!天子守国门的意义在于,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内忧和外患对中央政

  • 李成器为何要把皇位让给李隆基?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华夏历史

    对于皇子们来说,皇位可以说是很多人的梦想了,生活在皇家的人,为了夺得皇位,可以不择手段,即便是杀掉自己的亲人也在所不惜。但是唐朝时期却有一个人是个例外,他是唐睿宗李旦的长子,是最有资格继承皇位当皇帝的人,但是为什么他居然坚决要把皇位让给李隆基,自己对这个皇位没有任何的想法呢?一、一个教训。这个教训就

  • 刘伯温有师父吗?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华夏历史

    刘伯温在历史上也算是一个“神人”了,不过这个“神人”其实大部分还是因为有民间对他的推崇,或者说是一种崇拜性的神化,将他说的堪比诸葛亮。不过,厉害的人是如何成为这样一种厉害的样子的呢,他是不是有师父教给了他很多技能?刘伯温的师父究竟是什么人,能够有这样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