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战国后期各国战事有多惨烈?要想止战只能一统

战国后期各国战事有多惨烈?要想止战只能一统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4527 更新时间:2024/2/17 5:30:17

到了战国后期,各国经过长年的征伐吞并,最后只剩下七个大国,而这七雄之间同样战事不断,而且愈演愈烈。对于百姓来说,想要结束这种战乱的局面,就必须有一国出来一统六国,这样才能迎来真正的和平。最后是秦灭六国,完成了历史首次一统全国的伟业。当然,很多人不明白为什么会是秦国做到了这件事,而不是齐国、楚国这样的传统强国。实际上,这也跟秦国的各项改革密不可分。

秦为何能横扫六合,建立大一统王朝,是变革成功,是时代呼唤!

本期老龙将要和大家说一说的题目是《秦国横扫六合,建立大一统封建王朝,是战国时期时代呼唤》,主要叙说的是秦国是如何变法图强,打垮六国,实现统一,建立大秦帝国的。

我们都知道战国时代的特点就是各国诸侯争夺土地人口的兼并战争连年不断,战祸极其残酷。“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孟子·离娄上》)当时的军队与盗匪没有什么不同,他们一进入别国领土,就割掉庄稼,砍伐树木,破坏城市,平毁沟池,焚烧房屋,抢劫牛羊,敢于反抗的民众被杀掉,被迫屈服的便捆绑带回作奴婢。

到了战国晚期,中小国家基本上全被吞并,只剩下七个大国,战争规模却越来越大并且更加残酷。“齐以二十万之众攻荆(楚),五年乃罢;赵以二十万之众攻中山,五年乃归。”(《战国策·赵策三》)韩魏两国连年遭到秦军进攻,被屠杀的青壮年尸骨暴露全境,被掠卖流亡的老弱充当奴婢布满天下。据说秦赵两国间的长平之战,前后相持3年,赵军总共被歼灭45万人,秦军也伤亡过半,出现了国内空虚的局面,两家损失都很惨重。

所以当时人们就指出,这种兼并战争是国家的大灾祸,战时消耗大量人力物力,战后安葬死者、医治伤者、慰劳幸存者、补充武器装备等等,官府和民众公私双方的损耗,十年的农业收入也补偿不起来。他们认为战国的世道混乱已极,人民的痛苦也无以复加了。混乱的根源就在于没有一个统一的政权,所以大国欺侮小国,战乱不休。他们因而呼吁,要想天下安宁就必须统一。

不但政治上需要统一,社会经济的发展也提出了统一的要求。黄河流域是我国古代文明发展中心区,对于黄河的治理特别需要统筹全局妥善安排。早在春秋初年齐桓公召开的葵丘之会,就规定禁止各国修建危害邻国的堤防。但是战国时代各国兴修水利却大多是损人利己,不顾后果。

比如齐国与赵国、魏国以黄河为界,赵魏地势高,地势低。齐国就修筑堤防,把河水挡过去冲刷赵魏,赵魏也筑堤防驱迫河水流回齐国。不仅两岸有矛盾,上下游的冲突更尖锐。当时黄河中游有两个小国东周和西周,西周在上游,东周在下游。东周想种水稻,西周却不放水下去。有人还建议在东周改种小麦后再放点水给东周,破坏并诱使东周改种水稻,然后利用掌握水源来控制东周。

所以孟子指责当时许多水利工程是“以邻国为壑”,就是把邻国作为排放洪水的溢洪区,把灾害转嫁给邻人。甚至不顾人民死活,在打仗时把河水作为进攻或反击的武器。如像公元前359年楚军攻魏,就决黄河水淹没魏国长垣周围。公元前332年齐魏联军伐赵,赵国也决黄河水去灌齐魏联军,迫使其撤退。这样必然破坏黄河水系正常流通,造成严重后果。没有一个统一的政权,这个问题显然也是无法解决的。

战国时代的商业活动也有相当的发展,如像北方的骏马、猎狗,南方的鸟羽、象牙,东方的鱼盐、纺织品,西方的毛皮等都在中原流通。所以水边的人有足够的木材,山上的人有充分的水产,农民不必做木器炼铁窑可以得到各种用具,工商业者不用耕田种地也有足够的粮食。

但是在诸侯割据称雄的情况下,各国度量衡制度不一样,货币也不统一,给商品交换带来不便。更困难的是各地关卡林立,捐税繁多,还有种种额外的敲诈勒索,对商业活动危害极大。

这些情况表明,当时的中国需要统一,统一已成为时代的要求,人民的希望。而在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只能是通过征服活动来实现统一。

战国七雄都在追求统一,而有远见的一些人早就看出秦国独具有利条件。在战国晚期它是比较先进而富强的国家,在政治上、经济上、军事上,都比东方六国占据显著的优势。

本来秦国僻处西陲,中原诸国开初瞧不起它,甚至不许它参加各国的盟会。直到秦孝公(前361—前338)任用商鞅变法,打击奴隶制残余势力,猛烈地推进封建地主制,移风易俗,才打下富国强兵的良好基础,并逐步向东方发展。其后秦惠王、秦昭王继续扩张,一变而成为先进的强国。

战国末年的荀子曾经指出:秦国民众纯朴服从,官吏奉公守法,政府办事效率高,是近乎理想的政治。秦国的军制也能够驱使民众勇敢战斗,追求立功受赏,比齐魏的军制优越。加之地理条件有利,农业生产技术先进,用牛耕田比较普及,物产丰富,又能利用水道漕运粮食,保证供应,所以秦军常打胜仗。这说明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社会制度先进,上层建筑基本上能适应社会经济基础发展的需要,所以进展迅速,后来居上。

秦昭王晚年,大商人吕不韦插手秦国政治,把一个落难王孙捧上了国王宝座,这就是秦始皇的父亲庄襄王。吕不韦也得以升任秦国丞相,封文信侯,掌握大权。过了三年庄襄王死去,年仅13岁的太子政继位,当时称为秦王政,国事仍由吕不韦主持。吕不韦是当时颇有政治才能的人物,他利用秦国传统优势,积极推进蚕食六国的统一活动,对秦国的发展曾作出贡献。但是秦王政一天天长大,权力之争逐步激烈。秦王政九年(前238),22岁的秦王政举行冠礼,亲自掌权,吕不韦从此失势,终至被迫自杀。

到这时,通过孝公以下六代的扩张,秦国已夺取了许多战略要地和大片富庶地区,占据了当时中国约1/3的土地,约3/10的人口和约6/10的财富,形势极为有利。但是,如果战略错误,使东方六国真正联合起来对抗的话,也存在失败的可能。这种前景并不是过虑,就在秦王政掌权之前三年,楚赵魏韩卫五国还曾联合攻秦,虽然由于五国内部矛盾并没有取得什么效果,却也是一个危险的信号。

因此,秦王政亲自主持国政之后,立即采用尉缭和李斯的计策,不惜代价收买六国权臣,对坚持抗秦的人物则设法刺杀,以破坏六国的团结和抵抗活动。然后派遣大军乘虚而入,各个击破。

这样,经过将近十年的积极准备,在秦王政十七年(前230)开始发动统一战争,首先灭掉韩国。接着十九年灭掉赵国,二十二年灭掉魏国。但是同年攻楚的战事却受到挫折。

原来当秦王政筹划灭楚时,他问李信需要多少军队,李信回答:20万人就够了。他又问王翦,王翦却说非60万人不可。由于顺利拿下三晋而趾高气扬的秦王政说:王将军老了,胆子这么小;李将军果敢,他的意见对。就派李信率领20万人攻楚,王翦便请病假退休回到频阳。李信攻楚的大军开初也还取得一些胜利,但后来却被楚国名将项燕击破,大败逃回。

秦王政闻讯大怒。不过他是在困难时候能够谦卑忍气的人,连忙亲自跑到频阳去向王翦道歉,低声下气恳求王翦出马。他接受王翦原来的主张,搜罗秦国全部军队凑够60万人给他带了去,到二十四年果然灭掉了楚国。紧接着在二十五年灭燕,二十六年灭齐,10年工夫,终于完成了统一大业,建立起规模空前的大帝国。谢谢您阅读这篇文章,希望您对秦统一六国这件事会有自己的看法,您愿意谈一谈吗?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弘昼怎么老是给自己办葬礼?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华夏历史

    说到弘昼其实大家也知道这个人,话说这个弘昼是乾隆的弟弟,话说有这样的身份还是可以的啊,最近有人又说了,这个弘昼生前有一个爱好,话说他经常性给自己办理葬礼,那么这到底是什么情况呢?下面我们再继续分析揭秘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吧!乾隆弟弟弘昼,生前为何多次为自己办葬礼?活着的人,为自己办葬礼,这本身就是一件

  • 朱元璋为何要处死功臣徐达的妻子?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华夏历史

    说到朱元璋就不得不说他这个人杀功臣的事情,真的是太让人觉得绝望了,最近还有一件事情大家有说了很多,话说这个朱元璋在请功臣徐达喝酒,而就在这个时候却处死了徐达的妻子谢氏,那么有的人要问了,朱元璋又为何要这么做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具体是怎么回事吧!序言:朱元璋从社会底层的小人物一步步走到皇帝这

  • 在正史中曹操走过华容道吗?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华夏历史

    曹操败走华容,这是很多人都知道的故事,在赤壁之战之后,曹操被孙刘联军打败,不得不退回北方,而在他战败逃亡的路上,经过了华容道,小说当中关羽被派去截杀曹操,但是他心软放了曹操一马。那么在正史中又是怎样的?关羽真的放过了曹操吗?曹操赤壁之战失败之后有没有经过华容道呢?东汉末年,在决定魏蜀吴三国鼎立决定性

  • 汉献帝退位之后还没死,为什么刘备要为他发丧?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华夏历史

    东汉末期,汉献帝做了一辈子的傀儡,最终退位,将皇位让给了曹丕,虽然不知道究竟是自己真实想让位,还是被曹丕胁迫,但是皇位终究是让出来了。后来,刘协被封为山阳公,但是在他还没死的时候,为什么刘备却就要给他发丧?明明还活着就被发丧,刘协的心里会怎么想?在220年12月,延续了长达195年的东汉王朝走向了灭

  • 怛罗斯之战是怎么发生的?阿拉伯胜利为何还要向大唐求和?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华夏历史

    怛罗斯之战,虽然说在历史上不是一个热门的战役,但其却有很重要的历史意义。怛罗斯之战是发生在大唐与阿拉伯帝国之间的一场战役,属于古代的中西方的战争碰撞,然而这却是一场结果令人惊讶的战役,明明是阿拉伯军队取得了最后的胜利,却还要向大唐求和,这是为何?难道是和三国时期夷陵之战中的蜀国和吴国一样的情况吗?怛

  • 年希尧和年羹尧是什么关系?年希尧生平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华夏历史

    年羹尧是雍正时期著名将领,他曾一度得到雍正皇帝的特殊对待,但最后却被削官夺爵,而且列出了他的九十二条罪状,雍正赐他自尽。年希尧是年羹尧的兄弟,但他们之间的关系却没那么要好。年希尧是一位文官,担任工部侍郎、内务府总管、从一品左都御史等要职。和年羹尧不同的是,年希尧学识渊博,在医术、数学等方面都还有著作

  • 明军三大营是什么?明朝军队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华夏历史

    明朝军队十分强大,而且军工业十分发达,有各种火炮、手雷和火箭等装备。可能是因为明朝发生大规模战争的频率比较高,所以在军事方面要比此前的多数朝代都要更加重视军工业。其中明军三大营是明朝早期最为精锐的野战部队,是由朱棣亲自组建,分别是三千营、五军营和神机营,可能大家在某些影视剧中会听说过。这次就为大家介

  • 潼关之战曹操有多少兵力?如果潼关失守曹操会怎样?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华夏历史

    赤壁之战的失利让曹操元气大伤,此后曹操又丢失了江陵,南下计划只能从长计议。如果强行南进很有可能会加重困局,所以曹操把首要进攻目标放在了关中、凉州等地区。当时据守关中的部队,主要是以马超、韩遂等人为核心,虽然他们在名义上是归顺曹操,但这股势力还是让曹操不放心。而且他想要安心进军汉中,巴蜀,就必须把自家

  • 霍去病射杀李敢,汉武帝为什么没有惩罚他?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华夏历史

    霍去病是汉朝著名抗匈将领,17岁便率骑兵深入大漠,并且立下战功。19岁亲自指挥河西之战,直捣匈奴圣地祁连山。不过可能也正是因为霍去病年纪轻轻就获得如何成就,所以行事也逐渐变的鲁莽起来。李广三子李敢曾因为父亲的死记恨卫青,从而将他打伤,霍去病得知后竟然擅作主张将李敢射杀。霍去病这番举动很有可能为自己惹

  • 韩信能忍受胯下之辱,为什么禁受不住权势的诱惑?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华夏历史

    韩信年轻时候遭受胯下之辱,这件历史事件很多人都是知道的,韩信能够忍受这样的奇耻大辱,从一个地痞流氓的裤裆下面钻过去,是忍辱负重的代名词,而他后来也的确令人刮目相看,他绝不是因为害怕才这样做的。然而,这样屈辱的事情他都能忍受,说明他的心中又更高的目标,可为什么后来却没有办法禁得住权势的诱惑,成了刘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