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明军三大营是什么?明朝军队介绍

明军三大营是什么?明朝军队介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4353 更新时间:2024/3/7 3:49:54

明朝军队十分强大,而且军工业十分发达,有各种火炮、手雷和火箭等装备。可能是因为明朝发生大规模战争的频率比较高,所以在军事方面要比此前的多数朝代都要更加重视军工业。其中明军三大营是明朝早期最为精锐的野战部队,是由朱棣亲自组建,分别是三千营、五军营和神机营,可能大家在某些影视剧中会听说过。这次就为大家介绍下明军三大营,看看明朝军队有哪些特别之处。

成祖朱棣通过“靖难之役”夺了侄子朱允炆的江山,朱棣能够顺利入主南京一方面与他突出的军事能力分不开,然而“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有一个能力强的主帅还不行,还必须有一支精锐的部队,两者才能相得益彰,朱棣所率领的燕军就属于一支战斗力强,纪律严明的部队,在朱棣夺取江山的过程中发挥了重大作用。

成功登上皇位皇位后,在原来的基础上组建了明军的主力——三大营,这是一支内卫京师,外征备战的军队,明成祖五次北征漠北都是带着这支军队,所披靡,蒙古军队完全只有招架之力没有还手之力。

所谓三大营究竟是由那三大营组成呢?三大营分别是五军营、三千营、神机营,人数在二十万左右,三大营中作战的主体是五军营,主体是步兵,辅以一些轻骑兵,分为中军、左军、左掖军、右掖军、右哨军,五军营是集明军所有部队的精英组建起来的,类似于今天的特种兵选拔,兵员在地方部队选拔。五军营的运作结构:大营设提督内臣一人,武臣二人,掌号头官二人,大营坐营官一人,把总二人。各军营设坐营官一人,马、步军队把总各一人。

三千营是听到这个名字很容易被误解,以为这支军队只有三千人。实际上三千营不止三千人,因为起初是由三千蒙古骑兵组成,即“靖难”时朱棣雇佣的蒙古骑兵“朵颜三卫”。所以就叫三千营了。三千营全部由骑兵组成,作为明军的机动兵力和突击力量,是对坑和追击蒙古骑兵的主要力量,毕竟蒙古人跑起来也是贼快的,步兵带着辎重是追不上的,三千营里面也分为轻骑兵和重装骑兵。

神机营是一个新兵种,在明军中是一个特殊的存在,它装备的不是刀、枪、弓箭等兵器,而是全员装备热兵器,主要是火枪、火铳、火炮。神机营人数在五千人左右分带火铳的步兵3600名,骑兵1000人,炮兵400人组成。

明军三大营是一个庞大的作战群体,三大营之间必须设置合理的战术才能发挥出最大的战斗力,尤其是新兵种神机营的使用,神机营自身的战术是首先火炮齐射,齐射结束后,就是火器兵上前准备射击,火器兵的射击战术又分为两种,第一种是最简单的齐射,但齐射会造成火力不能够持续输出,因为当时遂发步枪还没发明出来,都是需要前填装的。所以明军又发明了“三段击”战术,即将士兵分为三组,第一组射击,第二组准备射击,第三组装弹,如此循环,这种布置可以使明军始终有稳定的火力输出。朱棣给神机营设置的战术是"神机铳居前,马队居后"的作战原则,这种战术尤其在第二次北伐的忽兰忽失温决战中得到淋漓尽致的表现。

瓦剌军的头目马哈木采取诱敌深入的战术,他为自己选取了好的战场位置,率领三万精装重骑兵屯于山上,利用速度优势一举冲垮明军,就等明军入套了。朱棣发现蒙古军前锋后,马上判断“虏必大至”,“朕固知虏不远矣。”朱棣知道明军骑兵敌不过瓦剌骑兵的第一波冲锋,所以重点还是神机营的火器,但为了迷惑马哈木,明军还是让步兵前面开路,但早已让神机营准备好。

当马哈木发现明军打头阵的是明军后,大喜过望,马上让部下率领数千重骑兵冲锋,当他们快要接近明军时,明军变阵了,前面的步兵迅速向两翼退去,迎接他们的是黑森森的枪口,一轮齐射,蒙古重骑兵人仰马翻。接着神机营也迅速两翼迂回,大队骑兵冲出,朱棣更是亲率数千重骑兵直冲瓦剌中军,皇帝亲自上阵杀敌,本来明军就占上风,这不得了,蒙古军大败逃跑,这时神机营又从两翼射击溃退的蒙古骑兵,大获全胜。

忽兰忽失温战役只是三大营战术的一个小插曲,最能体现三大营战术和阵容的是公元1421年,即永和十九年朱棣为彰显国威和交好各国而举行的北京大阅兵,本次阅兵共抽调军队十万人,五军营、三千营、神机营相继表演骑兵包抄、步兵突击、步骑合击等项目。其中最显眼的是神机营的表演,”虎威炮”、骑兵专用火枪“火龙枪”、安南铳(抬枪)、“一窝蜂”、“火龙车”等诸多“高科技”武器相继展示,其中“一窝蜂”就相当于今天的火箭炮,“火龙车”就如同今天的火焰喷火器,这些武器都是领先世界水平的,各国使节观看后,无不被震慑,纷纷向明朝示好,值得一提的是帖木儿国的使臣在北京觐见朱棣时以“我国无此风俗”为由坚决不行跪叩礼,此次阅兵过后,在土木堡第一个带头下跪,完全把“我国无此风俗”抛到九霄云外。

由于明英宗的昏庸无能,明军三大营在土木堡损失殆尽,虽然在嘉靖年间重建,但实力远不如以前,最终也没能重新辉煌。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潼关之战曹操有多少兵力?如果潼关失守曹操会怎样?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华夏历史

    赤壁之战的失利让曹操元气大伤,此后曹操又丢失了江陵,南下计划只能从长计议。如果强行南进很有可能会加重困局,所以曹操把首要进攻目标放在了关中、凉州等地区。当时据守关中的部队,主要是以马超、韩遂等人为核心,虽然他们在名义上是归顺曹操,但这股势力还是让曹操不放心。而且他想要安心进军汉中,巴蜀,就必须把自家

  • 霍去病射杀李敢,汉武帝为什么没有惩罚他?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华夏历史

    霍去病是汉朝著名抗匈将领,17岁便率骑兵深入大漠,并且立下战功。19岁亲自指挥河西之战,直捣匈奴圣地祁连山。不过可能也正是因为霍去病年纪轻轻就获得如何成就,所以行事也逐渐变的鲁莽起来。李广三子李敢曾因为父亲的死记恨卫青,从而将他打伤,霍去病得知后竟然擅作主张将李敢射杀。霍去病这番举动很有可能为自己惹

  • 韩信能忍受胯下之辱,为什么禁受不住权势的诱惑?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华夏历史

    韩信年轻时候遭受胯下之辱,这件历史事件很多人都是知道的,韩信能够忍受这样的奇耻大辱,从一个地痞流氓的裤裆下面钻过去,是忍辱负重的代名词,而他后来也的确令人刮目相看,他绝不是因为害怕才这样做的。然而,这样屈辱的事情他都能忍受,说明他的心中又更高的目标,可为什么后来却没有办法禁得住权势的诱惑,成了刘邦的

  • 杨国忠和杨玉环什么关系?他与安禄山有什么矛盾?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华夏历史

    杨国忠和杨玉环,他们本是兄妹关系,但是却并不是亲兄妹,只是同样生在杨家而已。杨国忠所在的杨氏,正是东汉时期很有名的弘农杨氏,是太尉杨震的后人。而到了杨国忠这里,他早些年挺落魄的,后来因为杨玉环成为了玄宗宠妃,杨国忠也跟着飞黄腾达了,可他虽然身居要职,却从来没做过什么好事。而他也和安禄山之间有很大的矛

  • 平阳公主为什么有三个丈夫?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华夏历史

    汉朝平阳公主和卫青之间的故事,很多人都知道。历史上被封为平阳公主的公主不在少数,但是汉武帝时期的平阳公主非常出名,她是汉武帝刘彻的姐姐,她的一生一共嫁过三个丈夫,然而在她死后,却选择了与她最后一任丈夫合葬,然而卫青一开始身份十分低微,只是平阳公主家中的一个骑奴,还是私生子,后来才慢慢富贵起来。那么除

  • 太史慈竟然是一方诸侯?他的真实地位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华夏历史

    太史慈是一个怎样的人?很多人大概都会非常敬佩他的舍生取义吧,印象中的太史慈应该是一个非常豪迈的人,他对于人生意义的言论,也得到了很多人的认同,不过他的身份,很多人只认为他是一位江东猛将,地位就算再高也是别人麾下的将军。但其实,如果真的从他的地位而言,或许他可以称得上是一方诸侯。为什么这样说呢?一起来

  • 愉妃和乾隆皇帝关系如何?79岁依然受宠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华夏历史

    愉妃是乾隆皇帝贵妃,可能多数朋友了解愉妃都是通过影视剧,历史上对她的记载并不算多。愉妃是大家非常熟悉的五阿哥的母亲,五阿哥从小勤勉好学,而且多才多艺,深得乾隆的宠爱,还一度要把五阿哥立为太子。只可惜五阿哥英年早逝,最终无缘皇位。愉妃和乾隆之间的关系也令人好奇,据说愉妃79岁高龄时还被乾隆翻过牌子,可

  • 乾隆真的培养专门盘核桃的太监?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华夏历史

    一个历史事件的真实性到底如何,其实是很难说的,可能任何一个观点都会有人赞同也有人反对,比如有人说,乾隆曾经养过一些专门为他盘核桃的太监,说的煞有介事,用了很多看上去很专业的词汇,而这些恰好又不是人尽皆知的事情,所以很多人可能真的相信了。但也有人指出,这明明就是骗人的,同样也用了很多例子来进行反驳。那

  • 北宋极其重用宦官,为什么从没爆发过宦官之祸?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华夏历史

    宦官原本只是专门服侍皇室贵族的官员,但有些朝代也会赋予宦官很多其他的权利,但这种权利就像一把双刃剑,如果用不好可能会刺向自己。例如东汉后期、唐朝后期、明朝等都出现过很严重的宦官专权事件,所以皇帝想要控制住这些宦官也需要一些手段。但北宋时期似乎是个例外,北宋就曾赋予宦官较高的权利,但从没爆发过宦官之乱

  • 虞翻为什么得不到孙权重用?一位被小看的三国人物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华夏历史

    诸葛亮曾到东吴舌战群儒,好像整个东吴就没有口才厉害的人一样。实际上孙权身边也有很厉害的学者,虞翻就是其中一位。虞翻早年是王朗部下,后来转投孙策,他可谓是文武双全之人,而且还懂医术,连孙权都称虞翻“可与东方朔为比矣”。但虞翻有个不太好的毛病,就是他的性格太直,对于任何事都不会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