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三国时期谁先发动战争谁就会失败?蜀汉因此吃了大亏

三国时期谁先发动战争谁就会失败?蜀汉因此吃了大亏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4334 更新时间:2024/1/20 10:16:46

三国是一个动荡的年代,曹操本有机会一统天下,却在赤壁之战遭到孙权和刘备的顽强抵抗,最后战败只能接受三分天下的局面。其实三国有很多战役,往往都是先发动战争的一方会比较吃亏,例如赤壁之战、夷陵之战等,蜀汉后期会走衰实际上也是因为多次主动向他国发难,结果却是自己遭重。曹魏实力要比东吴、蜀汉强上很多,但也没把握能将他们一举拿下,后来还是等到司马家上位才完成一统。

208年,曹操挥军20万,发动赤壁之战,准备一统天下,却遭遇一场大败,奠定了三国的基础。这场大战仿佛一个可怕的魔咒,在此之后历次大战中,魏蜀吴三国,除了少数战争如汉中之战外,只要谁发动战争,往往谁就会失败!

濡须口之战

213年,喘息五年的曹操再度南征,号称40万大军亲征孙权。

214年正月,曹操进至濡须口(今安徽巢县东南),攻破孙权设在江北的营寨,生擒其将公孙阳,随即孙权亲自率军七万抵御曹军。

然后,先是相持2个月之后,曹操的水军作战接连失利,再也没有胜过。由于雨季到来,曹操见难以取胜,就此撤军北还。

223年,曹吴双方又爆发一次濡须口之战,这是曹丕第一次南征孙权,派遣大将军曹仁统领步骑数万,围攻吴裨将军朱桓据守的濡须城,朱桓手下仅5000余人。然而,曹魏一方再度大败,甚至还有三千余人被俘。

襄樊之战

219年,汉中之战刚刚落幕,镇守荆州的关羽就发动襄樊之战,一时之间,关羽威震华夏,达到了人生巅峰,水淹七军,擒于禁,斩庞德,乘势进军,将曹仁镇守的樊城牢牢围住。

史书记载中,有一点可以显示关羽此时的威风:曹操以为汉献帝在许,与关羽军相近,欲迁都避其锋芒。

然而,孙权因关羽处其上游,对吴国构成严重威胁,所以就趁机联结曹操。于是,曹操命令曹仁坚守,同时加派援军,最终击败关羽。

这时,吕蒙偷袭江陵得手,关羽于是只能败走麦城,在撤往益州的路上,关羽被孙权军擒杀。

夷陵之战

关羽死后,刘备怒而兴兵,准备攻打东吴。

孙权先是求和,遭到拒绝之后,决定一面向曹魏称臣,避免两线作战,一面任命陆逊为总指挥率军应战。

221年七月,蜀吴战争爆发,不过双方先是僵持7、8个月,最终陆逊在夷陵一带大败蜀汉军,刘备仅以身免,5万精锐几乎丧尽。

夷陵之战的惨败,是蜀汉继关羽失荆州后又一次实力大损。但这一战的失败,也让蜀吴两国深刻认识到结盟的重要性,在此之后蜀吴才真正结盟。

夷陵之战后,魏蜀吴进入相对平静期,没有爆发规模特别大的战争,直到228年诸葛亮主动北伐,发动对曹战争。然而,无论是诸葛亮北伐,还是姜维北伐,平局和败局居多,鲜有胜局。

可以说,从208年赤壁之战,一直到263年曹魏灭蜀,三国战争史最大的特点就是“谁发动战争,谁就会失败”。

一次是偶然,多次就成了必然。那么,三国战争史表现出的这一特点,背后隐藏着什么样的必然逻辑呢?

主要有三个原因:

一是三国魔咒,三国互相牵制,谁强就会遭遇另外两国夹攻,襄樊之战最为典型,夷陵之战看似蜀吴之战,但刘备依然需要防备曹魏,大量兵力被牵制。

二是地利人和,蜀吴面对曹魏进攻时,不仅互相联盟支持,而且还占据地利人和优势,比如东吴河流多,蜀国山川多。

三是缺乏压倒性国力,蜀国北伐时,东吴也给予支持,为何打不赢?魏国为何打不赢蜀吴?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国力不足,后来灭蜀之战前,魏国具备了压倒性国力。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寇准是怎么样的人?寇准有哪些成就?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华夏历史

    寇准是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寇准为官正直,敢于谏言,因此被宋太宗重用,此后升任参知政事。等宋真宗继位后,寇准出任宰相,同年契丹南下占据了澶洲等地区。朝内有人建议宋真宗南迁,而寇准极力反对并且力荐真宗亲征,最后宋辽两国签订了著名的檀渊之盟。不过寇准后来却遭到同僚排挤,导致数次被贬。寇准是当时难得的功

  • 姜子牙死后,为什么周王把他的后人都杀了?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华夏历史

    姜子牙可是周朝建立的一大功臣了,周朝建立之后,姜子牙也获得了封地,功成名就封侯拜相,这可是古代无数人的梦想,没想到姜子牙年纪一大把了还能建功立业。不过,姜子牙对周王朝有这么大的贡献,可是在他死后,周天子却将他的后人都杀掉了,这是为什么?是后人做了什么事,还是姜子牙做了什么事?周王为什么要这样做?大家

  • 张献忠为什么不和李自成联手?本是好兄弟为何成了敌人?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华夏历史

    张献忠李自成,两人都是明末清初时期,农民起义的领袖,而且初期,两人的交情还不错,毕竟有句话叫英雄惜英雄,两个都很优秀的人,同样也会欣赏对方身上优秀的地方,成为好友也是很正常的。但是到了后期,两人却成了死对头,面对清兵的威胁,他们却各自为战,为什么不能联手先把清兵赶走呢?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张献忠,陕

  • 曹操为何要把自己的7位女儿都嫁给了汉献帝?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华夏历史

    说起曹操,相信大家都再熟悉不过了,我国历史上三国时期的一位枭雄,拥有着很多的子女。所说曹操的长子曹昂死的很可惜,不过后来的草曹丕的表现也不差啊。总的来说,曹操算的上是一位比较优秀的父亲了,其子女都有着很不错的成就,他的七位女儿甚至都因为曹操而载入到了史册。而曹操这样做依然是为了利益,而且这七位女儿也

  • 宁王朱宸濠为什么要起兵造反?手握10万兵力都没能成功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华夏历史

    宁王朱宸濠是朱元璋五世孙,朱权的后裔。朱宸濠曾密谋起兵,夺取皇位,他贿赂刘瑾、钱宁等人,借机恢复宁王护卫并且暗自养士。正德十四年,也就是1519年,朱宸濠在南昌发动政变,带兵十万造反,最后被王阳明平定,而且王阳明仅仅用了43天便缉拿朱宸濠,将他押至南京。朱宸濠手上的10万大军可不是一个小数目,为什么

  • 秦惠文王一生有哪些成就?秦国第一位称王的国君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华夏历史

    秦惠文王是战国时期秦国国君,秦孝公之子,秦国的崛起可以说正是从秦惠文王这一代开始。秦惠文王19岁继位,一上来便用车裂商鞅稳固自己的地位,但他并没有因此废除商鞅变法,他只是想用商鞅的死堵住公子虔等人的嘴。此后秦惠文王铲除异己,立相分权,他也继承了秦孝公慧眼识珠的才能,启用了一批能臣使得秦国国力蒸蒸日上

  • 邬思道帮雍正夺嫡成功,为何事成后邬思道却急忙隐退?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华夏历史

    正是在邬思道的帮助下,雍正才能从九子夺嫡中脱颖而出,顺利坐上皇位。等雍正登基后,邬思道并没有索要功劳,而是主动提出要“半隐”,这究竟是为什么呢?其实这正是邬思道高明的地方,他知道雍正太多秘密,而雍正却不能将他看透,如果雍正称帝那邬思道便会成为一股威胁,所以邬思道很有自知之明,

  • 三国演义中为何有两个马忠?他们是一个人吗?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华夏历史

    三国演义中出现过两位马忠,实际上他们并非一人,所处阵营也完全不同,一位是吴将,一位是蜀将。吴国马忠相对来说更加出名,因为他曾俘获关羽父子,并且射杀黄忠。马忠早年跟随吴将潘璋,后来在麦城设计捉拿关羽得手,此后又在刘备伐吴之战中射伤黄忠,算是为吴国立下功劳。而蜀国的马忠其实他有属于自己的传记,但演义中关

  • 李亨身为太子,为什么还斗不过宰相李林甫?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华夏历史

    一般而言,在人们眼中,皇帝、太子这样的人物,身边总是跟着一群大臣,大臣听命于皇帝和太子是很正常的事情,太子毕竟是储君,未来的皇帝。然而在历史上,却有这样一个太子,唐肃宗李亨,当他还是太子的时候,明明地位很高,但是却处处都斗不过身为宰相的李林甫,反而被李林甫压在头上,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李林甫是

  • 张士诚怎么死的?为什么被朱元璋杀掉?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华夏历史

    朱元璋杀了自己的很多功臣,这一点很多人也都知道,但其实,朱元璋杀掉的人远远不只这些。还有一个跟朱元璋一样,都是元朝末期的一位农民起义军的领袖人物,张士诚。张士诚和阻朱元璋拥有同样的一个身份,只不过最终是朱元璋成功了,正所谓成王败寇,也就没有张士诚后续的事情了。但是,为什么朱元璋一定要杀了张士诚呢?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