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万历皇帝为什么21岁就开始修建陵寝?使得陵墓闲置30年之久

万历皇帝为什么21岁就开始修建陵寝?使得陵墓闲置30年之久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2109 更新时间:2024/1/25 0:30:21

万历皇帝是明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一共有48年。万历10岁即位,在他21岁时他的陵寝明定陵便开始营建,中间花费了6年时间,八百万两白银。万历皇帝为什么要这么早便开始修建陵寝呢?而且万历中间有长达20多年的时间不上朝,有人怀疑万历是得了什么病所以才会放弃上朝。随着万历的明定陵被发掘,这个隐藏了百年的秘密也迎来了答案。想知道的朋友,下面就赶快来看看吧。

万历十一年的九月,百草丰茂,天高云淡,神宗率领后妃一行前往天寿山,在考察了形龙山、大峪山后,神宗亲自拍板将陵寝位置定在大峪山,至此经过大半年的吵闹争执,终于最终确定了陵寝的具体位置。

万历十一年(1583),刚刚才满二十一岁的万历朱翊钧放下手头事务,专门来到大明王朝皇帝陵寝集合地天寿山。

此行目的除了对朱棣以后的皇帝列祖进行祭祀外,另外最重要的一件事竟然是给他这位年轻人寻找陵寝藏地。此前,按照万历的意图部署,内阁首辅张四维预先派出礼部、工部大臣和钦天监和风水先生到天寿山附近进行选址勘测。

几天后,礼部官员将勘测结果向神宗汇报,并大体选择三处供皇帝选择。

在天寿山,神宗陪同两宫皇太后一同前往天寿山向大明几位皇帝陵寝进行参谒,随即在官员的簇拥下来到了三处候选地。到底选择哪处,这位年轻皇帝也茫然无措,但是这种提前选择身后藏地的大事又不能草率定夺。于是神宗命令通政司官员梁子琦继续对地形进行考察。梁子琦先后多次前往天寿山,第一次会同南京刑部尚书陈道基前往,二人却因选址发生争执;第二次与钦天监官员及风水先生同往,结果又是木匠多了不好盖房,又发生了争执不下。第三次是礼部尚书前往查看依旧没能统一意见。

通政司的参议梁子琦干脆上疏弹劾礼部尚书,因此事又牵连到首辅申时行,可见大明在万历时期已经到了凡事都要争论一番的地步。申时行上疏指责梁子琦三次选择陵寝地都与人发生争执,此次又借口徐学谟与自己有姻亲关系,诬告“附势植党”。神宗着急的是迟迟选择不定的陵寝而焦急万分,不想此事继续纠缠不清,便批示“梁子琦挟私渎奏,著罚俸三个月”将此事淡化下去,以加快陵寝的选址。此后在神宗的亲自推动下继续要求各部联合行动,最终选择出形龙山、大峪山、石门沟三处为最佳地带。

万历十一年的九月百草丰茂,天高云淡,神宗率领后妃一行前往天寿山,在考察了形龙山、大峪山后,神宗亲自拍板将陵寝位置定在大峪山,至此经过大半年的吵闹争执,终于将朱翊钧心头的石头落地。

这个年轻的皇帝对陵寝工程表现出极大兴趣,在决定了一个庞大的建设施工计划后,将朝廷一等大员全部纳入建设小组名单。由首辅申时行为知建造事,兵部尚书、工部尚书、工部侍郎、礼部尚书为总拟规划。此外除了这套高配施工领导机构外,神宗还组建了由司礼监太监张宏为总督,带领大内十余名太监组成内宫班子进行施工监督,终于在万历十三年(1585)的八月一日正式破土动工,营建寿宫,动工动仪式由首辅申时行主持,此时营建陵寝成了大明帝国的最大事件,成了年轻皇帝的一件颇为兴奋的大事。

然而不久,太仆寺少卿李植联合光禄寺少卿、尚宝司少卿三人上疏给神宗说大峪山绝对不是个好地方,理由是在动工后,钦天监在宝城西北角的地下发现大量石块,李植认为“寿宫有石数十丈如屏风,其下皆石,恐宝座将置于石上。”《明史李植传》

神宗朱翊钧听了汇报高度重视,于是决定亲自再去看一次,在祭拜了长陵、永陵、昭陵之后,于是进一步查看了大峪山附近的一带地貌,并未发觉李植所说的情况。于是神宗吩咐司礼监招来内阁四位首辅,强调说:“寿宫吉壤,断自圣裁。”并把李植等人认为大峪山并非吉壤的奏疏交给申时行。申时行结果奏疏看到文中有“青白顽石”的词句后便说:“李植等说青石顽石,大不是。太凡石也,麻顽或带黄黑者,方谓之顽。若色青白滋润,便有生气,不得谓之顽矣。”君臣研究之后对上疏的三位少卿进行处理,最终将李植降级外放处理。申时行磕头对神宗表示“圣裁允当”。

至此万历皇陵的建设进程得以全力推进,从万历十三年八月到五年后,这个陵寝建设工程共耗资八百万两银子。

在陵寝建设过程中,朱翊钧多次进行实地踏查,由于参观陵寝建设觉得非常满意后,对各级官员给了许多嘉奖,首辅申时行加禄米五十石,赏银五十两,其他官员都给予了官阶提升和银钱奖励,一时之间,年轻皇帝身后藏地影响了大量官员的宦海浮沉。

万历四十六年以后,这个长期不朝,身体虚胖的万历皇帝逐渐走向了生命的尽头。虽然长期不朝,但是辽东战事已经呈现出太多的危局,加之在病症的伴随下,他的健康日益恶化。这年的夏天,他对身旁人说:“朕入伏以来,著湿熏蒸,不时腹泻,头目晕眩,身体发软,见今服药未愈,临御不便。”此时他的内阁人员只剩下方从哲一人,堪称真正的孤家寡人。两年后,万历的身体并且再度加重,甚至连走路都走不了的地步。

一生长期不朝的他,竟然在病危期间,希望早点痊愈能够处理朝政。然而历史并未给他这个机会。不几天,万历向天下发布谕旨:“朕嗣祖宗大统,历今四十八年,久困国事焦虑,以至脾疾,遽不能起,有负先皇托付。”最后希望他的太子能够在众大臣的辅佐下,继续改变陋习,使得“功在社稷,万世不泯。”发出这道谕旨的当天,万历在弘德殿去世,享年五十八岁。临死前,他在遗诏中感慨道:“我以很小年纪继承大统,君临海内,四十八载于兹,享国最久,夫复何憾。”

不久他的遗体就下葬到早年亲自多次寻找的定陵。历史到了1955年,以郭沫若为首的挖掘小组对万历定陵进行挖掘,历时两年零两个月。甚至由于某种原因,万历的棺椁被扔进山涧,几年后连同万历的尸骨也未能幸免,而这次的考古最大收获似乎是万历有驼背的毛病,这也算是一个考古重大收获了。

撰文|赵公然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曹丕为什么灭不了东吴?一场关键战役却被气候打败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华夏历史

    赤壁之战曹操大败,这也极大拖累了他一统南北的进程。此后曹操再也没机会发动大规模的南下战役,等曹丕登基称帝后,他曾想一举消灭东吴,便决定在225年麾军十万讨伐吴国。但这场作战依然没能取得成效,曹魏再次败给了当时的气候,导致最后无功而发,曹丕也染疾不起。虽然当时曹魏国力是在东吴之上,但南北作战条件不同,

  • 将晋国瓜分的三位诸侯是谁?最强的智氏反而被灭亡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华夏历史

    三家分晋开启了战国的序幕,当时晋国内部几大氏族相互争权,其中智氏最为强大。后来赵、韩、魏决定联盟,反而是智伯遭到盟友的背叛,导致智氏就此灭亡。此后魏武侯﹑韩哀侯和赵敬侯将晋室瓜分,分别成立了魏国、韩国和赵国,为什么在这次内斗之中反而是势力最强的智氏成了牺牲者呢?下面就为大家简单讲讲这段历史,看看从春

  • 武则天选择重阳节登基,有什么特殊含义吗?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华夏历史

    古人做事情之前讲究算一算这天是不是个好日子,要办喜事的时候尤其如此,民间尚且如此,更不要说皇帝了。女皇武则天登基的这天,就是一个重阳节,就在这一天武则天成为历史上唯一一个被承认的女皇。那么,武则天在这一天进行登基是不是有什么讲究呢?重阳节是有什么特殊含义,为何她要选择这一天?重阳节,节期在每年的农历

  • 诸葛亮建议杀刘封是为什么?真的是因为嫉妒吗?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华夏历史

    刘封虽然是刘备的儿子,但是毕竟还是养子,并不是亲儿子,而在后期,诸葛亮竟然建议刘备杀掉自己的这个养子,这是为什么?很多人认为是因为诸葛亮对刘封的嫉妒,那他嫉妒的是什么,难道是有什么东西,刘封拥有但是诸葛亮不曾拥有吗?诸葛亮到底有没有做过这样的事情,又是出于什么原因呢?刘封和孟达共同驻军上庸地区,由于

  • 荀令君和曹操有什么矛盾?荀令君无奈却又无能为力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华夏历史

    荀令君和曹操原本是知己,但两人最后却走上末路,荀令君空有无奈却又无能为力。实际上荀令君还是错看了曹操,他以为曹操能够继续为汉室效力,而曹操的做法却是在一步步取代汉朝皇帝,所以两人才会产生矛盾,导致荀令君从此不再被重用。曹操能够挟天子以令诸侯,荀令君功不可没,但事后恐怕他会后悔万分,但汉室的衰落已经无

  • 那么多人都挟天子以令诸侯,为何唯独这个董卓下场最惨?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华夏历史

    说到董卓大家也都知道这个人也是个狠人,他也干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事情,但是这些都没完,因为他的下场实在是太惨了,其实在历史上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人很多,为何唯独这个董卓下场这么惨呢?这个就显得十分的有研究意思了,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具体的原因吧!“挟天子以令诸侯”是一个十分英明的策略

  • 隋朝大粮仓是什么样子的?为何说现在的技术都无法超越?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华夏历史

    说起我国历史上的隋朝,这个朝代仅仅存在了38年的历史,称得上是我国最短命的王朝之一了。虽说历史不长,但是隋朝在各个领域的发展却有着很多可圈可点的地方。就像今天小编要说到的洛阳边城的千年粮仓,绝对称得上是一个伟大的工程,体现出了隋朝在科技方面的卓越技术以及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隋炀帝即位后的第二年,即6

  • 真实的鲁迅其实是个逗比?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华夏历史

    很多人印象当中的鲁迅,大概都是一个不苟言笑,用自己的文字来抨击社会黑暗一面的犀利的文学家吧,但其实,这些只不过是鲁迅的一面,而鲁迅还有另外一面,可以说是鲜为人知的一面,其实他是一个“逗比”,说话做事都十分幽默,很多事情都让人禁不住捧腹大笑。究竟鲁迅有多逗比,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 隋炀帝的每件大事都是对的,为什么会亡国呢?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华夏历史

    恐怕看到这个题目,很多人都会觉得不可思议吧?但是如果翻阅史书仔细看看,隋炀帝所做的很多大事情,其实真的都是没有什么问题的,比如说大运河,至今依旧在使用,是一个利在千秋的大工程,可是为什么,既然他每件大事做的都没有什么问题,最终却还是亡国了?而且隋朝十几年就亡国,还那么短命,这究竟是什么原因?中国历史

  • 吕布死后方天画戟去哪里了?谁拿走了?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华夏历史

    说起吕布相信大家都非常的熟悉了,都知道吕布的主武器就是方天画戟。不过大家有没有想过,吕布被处死以后,他的方天画戟去了哪里呢?在《三国演义》当中,宋宪为了想曹操证明自己爹实力,然后将吕布给绑了起来,还将吕布的方天画戟给扔了。不过集体扔到哪里了,谁也无从得知。关于方天画戟去了哪儿有两种说法。第一,它变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