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魏齐楚赵四国灭亡原因是什么?为何会被秦国逐一吞并

魏齐楚赵四国灭亡原因是什么?为何会被秦国逐一吞并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晴天 访问量:4673 更新时间:2024/1/19 7:08:29

魏、齐、楚、赵曾是战国最强四国,他们相继迎来巅峰期,只不过没像秦国那样对其他六国制定吞并的策略,最后反而是被秦国逐一击败。实际上魏、齐、楚、赵各自衰落的原因都不同,魏国是因“才”灭亡,楚国分散了自己的政权,齐国有点安于现状,赵国则是内乱致命。秦国唯一的优势在于,从秦惠文王开始,此后的秦国国君都是治国之才,才能让秦国把强盛的势头一直延续下去。

战国的历史其实就是一部各国兴衰史,除了韩国一如既往的平淡,其余各国都曾有过一段风光的历史,就连实力明显偏弱的燕国都曾有过五国伐齐差点灭亡齐国的壮举,更不要说战国初期魏国称霸,魏国衰退后齐、秦、楚三强鼎立,楚国衰退后齐秦称雄,齐国衰退后赵国迎头赶上成为军事上唯一可和秦国抗衡的强国。

魏、齐、楚、赵四国都曾强盛一时,最后却无一例外的衰退直至亡于秦国之手,那么战国四大强国因何而亡?原因当然很多,但是归纳起来可以这么说:失才亡魏,偏安亡齐,分治亡楚,乱政亡赵,我们一一来看一下。

魏国之所以能在战国初期强势崛起成为当之无愧的霸主,除了魏文侯的锐意进取之外,也和他礼贤下士重用人才有莫大关系,比如他任用李悝、翟璜为相,军事上以吴起和乐羊为将攻取了秦国河西之地和灭亡了中山国。

魏武侯胸襟不如其父魏文侯,吴起弃魏奔楚开始了魏国顶级人才流失的序幕,否则有吴起在秦国根本就没机会崛起;魏惠王时期流失了太多的顶级人才:第一个是商鞅,本来国相公叔痤临终前就建议魏惠王要么重用商鞅要么杀之,不能让商鞅落入其他国家之手;第二个是孙膑,至少魏惠王是很有机会能留住孙膑的,其余公孙衍、张仪也是在魏惠王时期入秦的。

范雎、尉缭子原先也都是魏国人,后来都去了秦国,这么多顶级人才的流失至少说明魏国的人才机制有很大问题。

齐国在齐威王时候崛起,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击败强大的魏国后成为中原霸主,实力跃居各国之上(当时秦国还没那么强大),齐宣王时依然强势,齐闵王四处树敌遭遇五国伐齐,但是齐国复国后依然是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甚至某种程度上来说可以左右战国大局的发展。

齐闵王之后的齐襄王开始偏安一隅很少参与中原各国的战事,特别是齐废王时期几乎是置身事外、冷眼旁观各国热闹,坐视各国被秦国一一灭亡而不加以援手,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秦昭襄王时开始奉行远交近攻的策略,尤其是尉缭子更进一步具体化“笼络燕齐,稳住魏楚,消灭韩赵”,在这一策略的影响以及秦国不断的贿赂之下,齐国基本上退出了各国纷争,最终导致亡国。

楚国在楚宣王、楚威王和楚怀王前期也曾称雄一时,其后楚怀王昏招百出连续被齐、秦等国击败以至于衰退下去,但是楚国地域辽阔,按理说楚国还是大有潜力的;秦始皇灭六国最艰难的就是楚国,在李信败于项燕之手后,连王翦都要60万大军才能亡楚,那么楚国亡国的原因何在呢?这就不得不提到楚国特殊的政治体制,那就是分治。

楚国办事效率低下,疑聚力不够,庙堂决策、战争动员、粮草调配往往有滞后性,原因就在于楚国除了王室之外,“在上位,以率万民”、“执一国之柄”的令尹权柄很重,昭、屈、景三大家族以及庄氏部族、黄氏部族等势力也很强劲,王室往往要受到这些家族和部族的掣肘。

所以楚国中央权力分散无法形成合力,这个才是楚国无法真正强大和亡国的根本原因,举一个明显的例子:吴起入楚后楚悼王任用吴起为令尹变法图强,极大的损害了这些家族和旧贵族的利益,所以楚悼王刚死,这些旧贵族势力就敢将吴起射杀。

赵国亡于乱政其实就是始于赵武灵王,英明神武的赵武灵王虽然使得赵国崛起,但是在继承人的选择上却是一错再错,开始是废长立幼,后又觉得亏欠了长子要补偿长子,最终使得两子兵戎相见赵国大乱,赵武灵王自己也被活活饿死在沙丘宫。

按理说同样的计策用第二次应该就没那么灵了吧,可是对赵国来说却并非如此,长平之战赵王中了离间之计换下了廉颇导致大败,几十年后秦国重施故伎再以离间计使得李牧横死导致赵国灭亡,原因就在于收受了秦国贿赂的相国郭开乱政,使得赵王再一次中计。

魏、齐、楚、赵四大强国都因为各自的原因虽然强盛一时,但最终都衰退了下去,反而是秦国虽然也有过波折,但是奋六世之余烈,七任国君都是明君,最终笑到最后统一了六国。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扶不起的阿斗”却能成为三国在位最久的皇帝,后人有没有误解刘禅?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华夏历史

    刘备儿子阿斗的影视形象一直都是偏愚钝的样子,和刘备的才能根本不能与之相比。蜀汉被灭,从刘禅身上看不到一点斗志,他也没能继承刘备的志向,所以刘禅也被叫做“扶不起的阿斗”。不过这样的刘禅却是三国在位最久的皇帝,可能这是很多人都没想到的一点,如果刘禅真的不行为何还能稳坐皇位呢?后人

  • 五虎将的武器分别是什么?有什么来历?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华夏历史

    三国时期的五虎将,是历史上非常出名的武将组合,虽然这是后世人给他们的称谓,但是在历史上,他们也的确做出了很大的成就。而作为武将,怎么可以没有武器?在《三国演义》中,很多人都知道,关羽的武器是有名的青龙偃月刀,那么除了关羽之外,另外四人的武器分别是什么呢?它们各自又有什么来历?中国历史上出现了良多好汉

  • 刘备想不想当皇帝?隆中对已经给出答案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华夏历史

    虽然说,刘备一直都是以匡扶汉室为自己的目标,最后建立起来的也是汉国,但要是说刘备到底想不想当皇帝,想不想当统一天下的汉室皇帝,也还是有不同的解释的。有的认为,刘备只是希望匡扶汉室,如果能够做到天下统一,到最后他还是会把皇位让出来的,但是也有人认为,刘备当然想当皇帝,他自己称帝已经说明了一切。不过事实

  • 朱元璋为什么要创立锦衣卫?锦衣卫给明朝带来了哪些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华夏历史

    朱元璋其实是一位疑心很重,也十分警惕的皇帝。他称帝后,依然对自己身边的人不放心,相信大家也有了解朱元璋都是如何处理那些开国功臣的。此后朱元璋为了收集情报还专门设立了锦衣卫,锦衣卫直接向皇帝负责,并且有着最高的权利,连皇亲国戚都能逮捕审问。但锦衣卫也是一柄双刃剑,如果处理不好便会刺向自己,锦衣卫从某种

  • 纣王的爹帝乙有三个儿子,为什么传位给三儿子纣王?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华夏历史

    古代传位,大部分都是传位给嫡长子,这样才能够保证他的名正言顺和正统,避免以后产生太大的矛盾。不过商朝末期,纣王的父亲帝乙,他一共有三个儿子,然而最终王位却传给了他最小的儿子,也就是帝辛,纣王,当时究竟是什么情况?为什么帝乙要把王位传给纣王,而不传给自己的大儿子呢?帝乙是纣王的爹,他在位26年而死。帝

  • 刘秀废除郭圣通只是为了阴丽华吗?郭圣通最后下场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华夏历史

    郭圣通是东汉第一位皇后,史称光武郭皇后。刘秀称帝,郭圣通和阴丽华一起被封为贵人,虽然刘秀内心更喜欢阴丽华,但郭圣通背后还有强大的河北势力,所以刘秀只能先将郭圣通立为皇后。可能这对于郭皇后来说有些不太公平,但她的皇后之位注定做不长久,只要时机一到刘秀便会将她废除,重新立阴丽华为后。好在郭圣通的结局还算

  • 曹操部下蔡阳究竟被谁所杀?并非死于关羽手下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华夏历史

    蔡阳是曹操手下武将,曾奉命出兵攻打龚都等人。在演义中,蔡阳十分不服关羽,关羽作为男主之一,基本上也能猜到蔡阳会是个怎样的下场了。当时蔡阳外甥被关羽追杀,蔡阳决定率兵支援,最后蔡阳却被关羽所斩。当然蔡阳并不是一位多么重要的人物,不过在正史上蔡阳可能并非死于关羽之手,演义中蔡阳的死因可能含有杜撰的成分。

  • 刘禅在门前匾额上写了哪三个字,让司马昭没有杀他?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华夏历史

    刘禅,或许在很多人眼中,他真的就是一个笑话,人很傻,扶不起来的阿斗,但也有人说,他这是大智若愚,在那样的情况下,如果真的太聪明的话,哪里会有后来寿终正寝的结局?当年刘禅投降,蜀国灭亡之后,刘禅被俘虏到了魏国,作为曾经的一国之君,等待刘禅的很有可能就是司马昭的刀。然而,刘禅却写了三个字,就是这三个字,

  • 朱元璋和马皇后感情怎么样?明太祖竟然是个妻管严?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华夏历史

    皇帝和皇后之间,感情好的,恐怕在历史上还是少数了,因为皇家更多的是政治联姻,追求权力,个人感情从来都不是第一位的,不过也有一些例外,比如贫民出身的朱元璋,在成为皇帝之前,他就和自己的妻子感情很好,即便是当了皇帝也依然是如此。究竟朱元璋和马皇后的感情有多好?看看明太祖竟然是个妻管严就知道了。朱元璋是明

  • 李林甫不学无术,为什么还能当宰相19年?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华夏历史

    李林甫虽然在唐朝时期,当了19年的宰相,但其实此人并不是什么才高八斗的人,相反,他却是一个精于权谋,善于揣度人心的人。唐玄宗前期,励精图治,身边聚集的也都是一些能臣,然而大概是看到唐朝越来越繁盛,所以心里就飘飘然,耽于享乐,这时候身边也都是一些没什么本事,只会阿谀奉承的小人,李林甫就是其中之一。李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