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秦孝公为什么支持商鞅变法?秦孝公发现秦国问题所在

秦孝公为什么支持商鞅变法?秦孝公发现秦国问题所在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4675 更新时间:2024/2/9 3:15:02

秦孝公是战国时期秦国国君,在位一共23年时间。很多人不理解,秦孝公为什么会如此支持商鞅变法,毕竟当时秦国各个贵族都是反对变法的,秦孝公也是顶着巨大的压力推行变法。实际上秦孝公已经洞察了秦国的问题所在,为了使秦国强盛,以当时的情况来看,只有采取变法一条路。只是商鞅注定要以自己的性命来换取变法的实行,不然变法到秦惠文王手里可能就要终止了。

战国时代,各诸侯国为了巩固本国政权,纷纷用人才,进行变法运动。魏国李悝变法的成功,引起了秦孝公极大的兴趣。秦孝公时期,国力贫弱的秦国引发了统治者的深思,渴望找寻一位仁人志士通过变法来挽救秦国积贫积弱的现状。

01 秦国与其他国家的差距

商鞅变法前的秦国,从国力来说,非常微弱。战国时期的秦国,所处的地理位置比较偏僻,因为位置的毫不起眼,秦国经常被其它盟友遗忘;除此之外,秦国遗留了大量的奴隶制社会风俗,思想和习俗都走入了瓶颈期;加上,秦国内部统治阶层为了争夺势力,展开了内战,国家不安定,根本谈不上发展。

秦国几度面临内忧外患的困境。魏国等国家通过开展变法运动,经济和军事水平都有了显著的提高,而秦国仍在原地踏步。魏国强盛后,为了领土就会攻打其它弱小的诸侯国,秦国就是魏国的目标之一。魏国屡次率兵攻打秦国,秦国数次战败,舍弃河西等地。纵观秦国当时的状况,要改善内忧外患这一境遇已经非常亟待。

其它诸侯国通过变法运动,国家早已实行了不同的税收制度,而秦国发展较晚,落后于其它国家。加上,其它诸侯国通过变法颁布瓦解了井田制,承认了土地私有,这一做法鼓动了百姓的积极性,生产力和生产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02 秦国问题的症结在哪里?

秦国地处西陲,长时间被中原国家视为戎狄之邦。到春秋秦穆公(前659—前621)之时,国力才渐渐强大起来。史称穆公“广地益国,东服强晋,西霸戎夷”。秦成了西方一大强国。

春秋战国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秦国和中原各国样,内部产生了一些新的封建因素。为了适应发展的需要,秦简公(前414—前400)时实行了“初租禾”(前408),这和东方各国的“初税亩”等差不多,实际上是种实物地租的封建剥削方式。

但是,秦国的封建关系发展仍很迟缓,旧势力仍很强大,特别表现在秦厉公(前476一前44)、秦躁公(前442一-前429)、秦筒公和出子(前386—前385)等几个君主的时候。

秦国的贵族侵凌公室,干涉君位,曾多次发生内乱,使秦国政权分散,君权削弱,国势日衰。各国也乘机欺负秦国。魏文侯曾用吴起为将,一举连拔秦国五城,夺去了河西大片地方。楚国攻占了汉中之地。东方各国的诸侯又都看不起秦国了。

03 献公孝公的变革之路

公元前384年,秦献公即位后,采取了一些措施,想改变秦国内忧外患的处境。他曾首先废除了野窗的人度,并着手清理全国户籍,整顿卒伍;又在公元前8年“初行为市”,开辟市场交易,注意发展经济。在献公便的23年里,国势有了好转,为后来孝公的改革准备了条件。

公元前361年秦献公死,他的21岁的儿子荣梁即就是秦孝公。孝公是一个有作为的国君,他看到东方国经过不同程度的改革后,国力都加强了,特别是东方的威王、魏惠王,是当时七雄中力量最强大的两,孝公心继承献公的事业,使秦国很快地强盛起来,于是,垂公广泛地收揽人才。

04 秦孝公发布求贤令

孝公下了一道求贤的令,说“昔你穆公,自岐之间,修得行式,求,河为界,西霸戎星,广地千里,天子致伯,诸侯毕贺,为后世开业,甚光美!会往者厉、躁、简公、出子之不宁,国家内忧,未遑外事,三晋攻夺我先君河西地,诸侯卑秦,丑莫大焉。献公即位,镇抚边境,徙治栎阳,且欲东伐,复穆公之故地,修穆公之政令。寡人思念先君之意,常痛于心。宾客群臣,有能出奇计强秦者,吾且尊官,与之分土。

这个求贤诏令的大意是说,过去在秦穆公之时,实行德政,加强武装力量,平定了晋国的内乱,东边国土直达黄河,西边征服了戎翟少数族,开拓了上千里的大片国土,天子和诸侯都来祝贺,为后世开创了基业,好不荣耀!

只是到了厉公、躁公、简公和出子之世,由于内部忧乱,没有力量抵御外患,才把先君开辟的国土河西地方丢失了(被三晋中的魏国所夺),诸侯都瞧不起秦国,想到这里,感到脸上很不光彩,非常痛心。如今要下决心光复穆公之业。在宾客和群臣中,如果有谁能出奇计使秦国富强起来,就重重封赏。孝公一面下令求贤,一面又在国内赈济孤寡,募集战士,严明赏罚,设法使国富民强。

05 变法需求与商鞅出现

秦孝公时期,统治者已经意识到变法必须要在秦国实行,才能改变秦国积贫积弱的现状,所以,商鞅变法应运而生。

秦孝公上位后,为了给秦国寻求一位变法人士,在全社会,广发求贤令。身在魏国的公孙鞅知道后,便前往秦国,准备大展身手。到秦国后,有人引荐了公孙鞅,秦孝认为公孙鞅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变法人士,便任命他为左庶长,开展变法运动。商鞅鼓励百姓大量开垦荒地,保障粮食作物的生产;除此之外,废除了井田制,并且将土地买卖合法化。这样一来,提高了百姓们种植粮食的积极性。在军事上,商鞅实行奖励军功的做法,在秦国军队中实行考核法,所谓考核法就是对军队里面的士兵进行战功方面的考核,对于屡立战功的优秀者会给予奖励,大大地提高了军队作战能力。

06 小结与启示

通过商鞅变法,秦国摆脱了积贫积弱的状态,逐步走上了富国强兵之路。商鞅变法在秦国得到了认可,改革成果的显著,让秦孝公更加肯定商鞅的才干。商鞅的两次变法提高了秦国的战斗能力,秦孝公派遣秦国军队和魏国开展,秦军在河西之战中,大获全胜。秦孝公认为此事商鞅功不可没,随后,秦孝公封了15城邑给商鞅,以示对他的夸赞。您怎么看商鞅变法这件事?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邓艾和钟会之死是自取灭亡?幕后黑手是司马昭吗?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华夏历史

    邓艾钟会两人,可以说是三国后期的两员大将,他们都是魏将,不过在后期,魏国毕竟已经是司马家族的天下了,他们相当于在给司马昭办事。蜀国灭亡的过程中,邓艾钟会两人配合的也很好,但是后来他们却因为姜维叛乱而身死,看起来是与姜维有很大的关系,实际上,背后难道就没有司马昭的黑手吗?钟会与邓艾被杀,历史上认为,是

  • 杨仪在蜀汉内部充当了一个怎样的角色?杨仪最终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华夏历史

    杨仪是三国时期蜀汉官员,早年跟随关羽,后来得到刘备欣赏,擢为尚书。杨仪生平最著名的一件事,就是除掉魏延。不过魏延究竟是真有反叛之心,还是杨仪动了私心才将其击杀,目前还有争议。实际上杨仪当时的官职也不小,是丞相参军,也就是帮助诸葛亮出谋划策的人物,但诸葛亮死后并没有把杨仪定位继承人,而是选择了蒋琬,此

  • 诸葛亮打仗不是很厉害吗,为什么打仗十打九输?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华夏历史

    诸葛亮在很多人眼中,可能就是一个神机妙算的人物,类似于张良那种运筹帷幄,对于战场上发生的一切都能够很准确的把握住,做事情很有分寸,总而言之都快要成神了。可是从历史上来看,诸葛亮打仗其实并没有那么厉害,甚至有十打九输的说法,可见诸葛亮的名气大部分其实还是《三国演义》里面写出来的。看《三国演义》,你会觉

  • 夏朝会不会找错方向不在河南?那究竟在什么地方?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华夏历史

    长久以来,关于夏朝的争论就没有停止过,有人认为这根本就是一个完全不存在的王朝,毕竟到目前为止,也找不出太多的证据,对于夏朝的了解也很少,连首都在什么地方都不知道。很多人一直猜测会不会在河南,可是在河南却一直没有什么发现,会不会原本寻找的方向就已经是错的了,其实夏朝首都根本就不在河南?河南的二里头应该

  • 八里桥之战清军为何会惨败?双方兵力各有多少?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华夏历史

    八里桥之战是发生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的一场战斗,但是清军总共派出了2.5万至3万的兵力,最后却惨败给只有8000余人的英法联军。虽然清军在这场战斗中表现英勇,但双方装备差距实在太大,而且对手在拿破仑战争和克里米亚战争积累了足够多的经验,导致清军根本不是对手。最后的结果可以说是一边倒,下面就为大家介绍

  • 李自成为什么当了42天的皇帝?这段时间里他在干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华夏历史

    明朝末年百姓民不聊生,这必然会激发起人们反抗的斗志,李自成就是一位非常有名的起义军领袖。李自成带领的农民起义军最终推翻了明朝政权,李自成自己也当了一个多月的皇帝。不过,李自成的皇帝也就只有42天,这其实并不少见,政权更迭的时候总是会有很多势力出现,各自称帝。不过李自成作为农民起义军的领袖,他在这42

  • 齐桓公是如何坐上国君之位的?鲍叔牙为何选择辅助公子小白?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华夏历史

    齐桓公是春秋五霸之首,不过齐桓公早年的继位之路可以说充满了偶然性。齐襄公死后,他的儿子齐季逃往楚国,当下如何选择新的国君成了一件棘手事。早年,鲍叔牙辅助公子小白逃往莒国,后来也正是在鲍叔牙的密谋下通知公子小白回到齐国,一路上还要假装被杀死,最后历经六天顺利回到齐国,被立为新一任国君。当时齐国内部对新

  • 古代真有人吃过龙吗?夏朝真的有人养龙?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华夏历史

    龙一向被人们看作是古代一种神兽,是生活在神话里面的动物,真实的现实生活中并不存在,不过却又有很多传说,比如说古代曾经有人养过龙,甚至有人吃过龙,传说一位夏朝的君主就吃过龙,而且自从他吃了龙之后,夏朝就走向了衰落,这是怎么一回事?难道夏朝还真的有人养过龙吗?夏朝自少康之后,又传了数代人,很快便传到了夏

  • 匈奴单于为什么给吕雉写情书?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华夏历史

    吕雉作为历史上一位非常厉害的女性政治家,在某种程度上是与武则天、慈禧并列的,虽然只有武则天成了皇帝,但吕雉在刘邦死后掌管汉朝政权,群臣表面上根本不敢动她,这一点却也是十分厉害的。不过在刘邦死后,吕雉却受到了一份“情书”,而且是来自匈奴单于,这是怎么回事?匈奴单于为什么要给吕雉

  • 宋高宗为什么选择赵昚继位?赵昚顺利通过高宗考验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华夏历史

    宋高宗是中国历史上最为长寿的帝王之一,享年81岁。但宋高宗一生只有一个亲儿子,而这个儿子却在三岁时早夭,所以如何选择继承人对于宋高宗来说变的尤为关键。宋高宗还有两个养子赵昚和赵璩,他们都是赵匡胤的七世孙,后来高祖决定立赵昚为太子。而赵昚也被认为是南宋最有作为的皇帝,不仅是平反了岳飞的冤案,还收复中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