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刘基临死前为什么让儿子把一本书交给朱元璋,而且不允许儿子看?

刘基临死前为什么让儿子把一本书交给朱元璋,而且不允许儿子看?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1361 更新时间:2024/3/7 3:30:02

刘基便是刘伯温,关于他的各种传说,想必大家也是非常熟悉的了,只不过,传说毕竟只是传说,听上去神乎其神,但是至于是真是假,还是很难分辨的。而且据传,刘伯温在自己临死之前,拿出一本书交给了儿子,让儿子把这本书交给朱元璋,然后还嘱咐儿子绝对不允许看这本书。这究竟是一本什么样的书,为什么不让儿子看,里面到底写了些什么?难道是书中的内容会对自己家带来什么灾祸吗?

《明史》记载:“(刘伯温)抵家,疾笃,以《天文书》授子琏曰:‘亟上之,毋令后人习也。’”

也就是说,刘伯温病重去世前,把一本叫《天文书》的书拿出来,交给大儿子刘琏,让刘琏立刻上交给朱元璋,一刻都不要停。并且对刘琏说,以后刘家后世子孙,绝对不能读这本书。

那么,刘伯温为什么要做出这样的举动呢?他这样做,究竟有何深意呢?

要理解这件事,我们得看看刘伯温和朱元璋之间经历了什么事情。

刘伯温本来是元朝的官吏,因为不满元朝的官员们贪污腐化,祸乱害国,愤然辞去官职,隐居深山,与当时的一些世外高人过从甚密。而刘伯温也因此名气变得非常大。民间传说他能勘破天机,预知未来,明了天下大势。

朱元璋在打江山的时候,听说了刘伯温的名声,就想方设法把他招募到自己麾下,向他询问如何才能获得天下。刘伯温给朱元璋分析了天下形势,制定了由南往北的策略。朱元璋对刘伯温给他讲的策略非常赞同,并且高兴地称赞刘伯温是“吾之子房也”。

后来,朱元璋打下江山,建立明朝以后,开始疑心和他一同打江山的那些功臣们。他觉得那些功臣们不把他放在眼里,觉得那些功臣们在下面勾勾搭搭,试图联合起来,推翻他的统治。于是心里就有了想打击他们的想法。

最开始的时候,朱元璋非常不满意的就是他的宰相。因为宰相的问题,他有两次询问刘伯温的意见。一次是朱元璋想撤换李善长。李善长和刘伯温是有矛盾的,但是刘伯温却告诉朱元璋,不能撤换李善长。

但是不久,朱元璋还是把李善长给撤换了。

这时,朱元璋又把刘伯温找来,问他对胡惟庸杨宪汪广洋的看法。刘伯温对朱元璋说,这三个人都不是合适的宰相人选。朱元璋对刘伯温说,那你来当宰相。刘伯温也没答应。

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没有,实际上,刘伯温把朱元璋推荐的宰相人选,全部给否定了。一般来说,否定了一些人,应该最终要推荐一个人。但刘伯温一个都没有推荐。刘伯温一个都不推荐,是不是他想自己当呢?并不是,朱元璋让他当,他并没有同意。

那么,刘伯温为什么是这样的表现呢?

实际上,是因为他已经看出了,朱元璋对他的宰相非常不满意,想要把他们都给废黜,甚至不设宰相这个职位。所以,刘伯温才会那么说。

事实上,刘伯温算的一点儿也没错。朱元璋最终都让胡惟庸、汪广洋、杨宪当了宰相,但是这些人,没有一个得到了善终。怎么可能得善终呢?既然朱元璋不想要宰相。因此,不管你做什么,肯定都是不对的,都是会被拿下来的。

问题来了,朱元璋不想要宰相,为什么不去问别人,偏偏要问刘伯温呢?

很显然,是因为刘伯温身上有能“勘破天机”“预知未来”的光环。朱元璋其实就是在通过刘伯温问“天道”,看看上天对这件事有什么样的看法。

朱元璋虽然在刘伯温那里得到了他想要的答案,但是,他也非常害怕这个刘伯温,因为刘伯温知道他心里在想什么。如果一个大臣知道皇帝心里在想什么,这对于皇帝来说,是一件担忧的事情。

所以,刘伯温的存在,让朱元璋心里充满猜忌。

刘伯温自然知道朱元璋在猜忌他,因此,干脆辞官归隐。

但就算刘伯温辞官归隐,朱元璋心里也充满担心,也猜忌他。唯一的办法,就是让刘伯温消失。

但是,刘伯温又没有犯什么错,想要让刘伯温消失,也非常不容易。

这时候,刘伯温生病了。于是,朱元璋派胡惟庸叫上御医去看刘伯温。刘伯温再聪明,也想不到御医会在药上做文章。他吃了这药,病不是好了,而是加重了。

刘伯温宁愿相信这是胡惟庸做的手脚,也不愿相信这是朱元璋做的手脚,因此把这事告诉朱元璋。但朱元璋对这件事毫无反应。这下,刘伯温明白了,想要他死的,原来是朱元璋本人。

而且刘伯温还明白过来,朱元璋想要他死,就是因为他能“勘破天机”。

基于这样惨痛的认识,刘伯温让儿子把天书交给朱元璋,并让他们决不能看。他们不看,自然就不懂得。不懂得,就是个平凡人。是平凡人,朱元璋就不会在乎他们了,这样他们的命也就保住了。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杜秋娘是谁?杜秋娘生平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华夏历史

    杜秋娘是唐朝的一位传奇女性。杜秋娘15岁时被李锜买入府中当歌妓,后来唐宪宗打算削减节度使权利,导致李锜有了反叛之心。后来李锜率军造反,但最终不敌唐宪宗被杀,而杜秋娘则是为宪宗表演了一曲自己创作的“金缕衣”,从而俘获了宪宗的芳心。此后杜秋娘被封为秋妃,并且深的唐宪宗的宠爱。但杜

  • 乾隆8年的夏季有多炎热?热死了多少人?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华夏历史

    在我国的古代历史当中,出现过很多很极端的天气,就比如说明朝末年的小冰河期,以及号称“中国最热夏天”的乾隆8年的夏天。虽说前者在危害程度上要远远大于后者,不过乾隆8年的这次夏季出现的极端高温天气也是在整个中国历史上,甚至是世界历史上都是极为罕见的。那么,在这个“中国

  • 范蠡真的喜欢西施吗?为什么还把她送给吴王?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华夏历史

    关于西施最后的下落,很多人都猜测,是不是跟着范蠡一起隐居了,而这或许也是她众多结局中最好的一个。西施作为越国灭吴国计划中重要的一环,被越王送到吴国去迷惑吴王,而在很多传说中,范蠡是很喜欢西施的,所以最终才有范蠡带着西施一起隐居的传说。不过,既然范蠡这么喜欢西施,为什么还把她送给了吴王?当时西施其实还

  • 蓝玉和傅友德谁更加厉害一些?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华夏历史

    说到明朝的开国功臣这其中就有蓝玉和傅友德,既然都是开国功臣,那么这个蓝玉和傅友德到底谁更加的呢?或者说谁更加的技高一筹啊?其实这个也还是挺有说法的啊,下面就着这个问题我们一起来分析看看!蓝玉和傅友德都谈不上开国名将。大明的开国名将应该是徐达、常遇春、冯胜、朱文正。何谓名将?名将不是貌似深沉,不只是勇

  • 朱元璋有没有猜忌过刘伯温?刘伯温这一举动道明真相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华夏历史

    刘伯温是明朝初年著名政治家、文学家,也是朱元璋身边最得力的帮手之一。朱元璋称帝以后,刘伯温负责设立军法,肃正纪纲,而在文学方面刘伯温和宋濂、高启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不过朱元璋是一位疑心很重的人,为了自己的权利和地位甚至可以牺牲那些开国功臣,那朱元璋有没有对刘伯温起过疑心呢

  • 汉和帝皇后阴氏和阴丽华是什么关系?阴皇后人物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华夏历史

    这次为大家介绍的阴皇后,并不是光武帝刘秀的皇后阴丽华,而是阴丽华之兄阴识的曾孙女,她是汉和帝刘肇的第一任皇后。这位阴皇后年少便展现出了过人的才智,而且喜好书法技艺,深的汉和帝的宠爱,入宫后很快被封为贵人,仅仅四年后就被立为皇后。但同时期,有一位叫邓绥的贵人入宫,自从邓绥到来,汉和帝对阴皇后日渐失宠,

  • 孙权女儿孙鲁班有多狠毒?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华夏历史

    孙鲁班,可以说是一个有着男人名字和男人内心的女人。也许她真的是一个生错了性别的人,她的名字就非常男性化,尽管这名字不是她能决定的。而从她历史上的表现来看,可以用“狠毒”来形容。她是孙权正妻所生的女儿,自然是锦衣玉食,而在她的身上也有一种霸道,让孙权废了太子孙和,立孙亮,从此毁

  • 鸠杖是什么意思?古代鸠杖有哪些作用?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华夏历史

    鸠杖是拐杖的一种,因为把手杖的扶手给做成了斑鸠的形状,因此被称为鸠杖。在汉朝时期,汉明帝曾安排了一场特殊的宴会,参加这场宴会的全部都是70岁以上的老人,宴会结束后,每位老人都能得到一根制作精良的鸠杖。到了汉成帝时期,他下令凡是拥有鸠杖的老夫老妻,如果没有儿女者,做生意一律免税,相当于是给老人发布了一

  • 萧皇后身高只有一米五,为什么隋炀帝那么宠爱她?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华夏历史

    萧皇后是隋炀帝的皇后,尽管后来萧皇后又流落在外,但那是却被众多人喜爱,不仅是隋炀帝。最终,李世民将萧皇后接回来,终于结束了她流落异地的命运。然而人们发现,真实的萧皇后身高才只有一米五,那隋炀帝为何会如此宠爱她?萧皇后有什么过人之处,是隋炀帝其他的妃子们都比不过的呢?2013年,一批建筑工在扬州市邗江

  • 三国张裕是谁?张裕的预言有多准?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华夏历史

    张裕是东汉末年益州著名图谶学家。张裕能够观天象、预测凶吉,重点是他有着很高的准确率,连著名星象家、预言家周群都不及他。张裕早期的名气不算很大,放在三国这个人才辈出的年代其实很容易就被埋没,但张裕却准确预测出了魏代汉、刘备逝世等事件,这让他的威望迅速提升,在整个蜀地士人中也很快有了名望。张裕究竟是个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