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隆科多为什么背叛康熙?隆科多最后下场如何?

隆科多为什么背叛康熙?隆科多最后下场如何?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3528 更新时间:2024/1/20 22:33:32

隆科多是清朝大臣,也是康熙皇帝与雍正皇帝两朝交替时最为关键的核心人物。大家多多少少应该了解康熙晚年的储子之争是有多么激烈,各种明争暗斗,损伤无数,而隆科多则是选择拥戴雍正帝。但隆科多的此番作为被认为是对康熙帝的背叛,那隆科多为何要背叛康熙呢?实际上“背叛”用在这里可能还不是很恰当,但隆科多对康熙的确有些意见,这中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一起来了解下吧。

康熙五十八年二月,隆科多的父亲佟国维去世后,宗人府以其子承袭公爵请旨,被康熙帝留中,直到去世都未指定承袭人。隆科多未能承袭父爵,可能因此对康熙产生不满。这是否造成隆科多在关键时刻背叛康熙,倒向雍正呢?

在康熙朝满文朱批奏折中,可见隆科多除完成本职任务外,也办康熙交给的机密事情,如囚禁大阿哥允禔、废太子允礽等事。康熙五十九年,隆科多又兼理藩院尚书,仍然担任九门提督。保证皇帝的绝对安全,是九门提督的首要职责。然而,受到重用的隆科多为何最终在关键时刻倒向雍正?这是一个谜案。

雍正帝即位初,在给年羹的朱批中说:舅舅隆科多,此人朕与尔先前不但不深知他,真正大错了。此人真圣祖皇考忠臣、朕之功臣、国家良臣,真正当代第一超群拔类之稀有大臣也。

有人认为,这是雍正为调和年羹尧与隆科多二人的关系,故意把隆科多拔得很高。但这是雍正即位后第一次与年羹尧的通信,时间是雍正元年正月。雍正即位后与年羹尧尚未见面,当时年羹尧不可能有藐视隆科多的事。而“此人朕与尔先前不但不深知他,真正大错了”一句,很有深义,说明雍正与年羹尧以前没有特别注意到隆科多。“大错了”是什么意思?联系后面所说的“朕之功臣”,应该含有“悔之晚矣”的意思,正面表达是及早发现才是。这说明,隆科多最终倒向雍正,成为“朕之功臣”,是不久的事情,具体说是康熙去世前隆科多选择了雍正,而不是其他皇子。

那么,隆科多在什么时机倒向雍正?雍正与隆科多必须有单独且密集接触的机会,而这个机会就是由雍亲王领衔,带领隆科多等人一道盘查京通各仓。清代运抵京师的漕粮,收贮于仓场。仓场在京城、通州共有十四倉,统称“京通十四仓”。

这项工作非常琐碎,经过九天的紧张工作,到十月十八日,众人将通州西、中、南3仓,共376廒(收藏粮食的仓房)全部盘查完毕,并向康熙奏报。通州盘查完毕后,第二天查弼那外放两江总督。盘查开始转向京仓,人员也减少为五人。又经过18天的工作,到十一月初六日,查勘京城海运8仓、清河本裕1仓,共562廒。当天,雍亲王带领查仓人员向南苑行围中的康熙帝汇报。第二天,康熙帝得病,自南苑回驻畅春园。

以上雍亲王奏报与延信密奏,在时间、地点、具体事项,特别是康熙患病时间上,完全吻合。

按常理说,雍亲王应该把京城11仓全部盘查完毕,才向康熙奏报。当时还有三仓没有盘查,就向康熙奏报,是否雍亲王提前得知康熙的身体“出了状况”?

查仓工作由雍亲王牵头,他是负责人,因此他可以利用这一机会,把工作分成两三个组,分头查仓,而故意把隆科多分派在自己一组。因此,两人单独接触的机会很多,时间很长。

可以推想,隆科多就在此时,在雍亲王的威胁利诱下,决定归附雍亲王。研究者认为,他们可能对当时的形势做了推测,约定以后要见机行事,共同行动。否则,雍亲王无法做到在康熙明确下旨,不让任何人进畅春园请安,甚至连国家政务都明令停止的情况下,能够每日三番五次到畅春园“请安”,特别是康熙临终当天,雍亲王五次进寝宫,毫无疑问,是隆科多帮助。

允禵(康熙第十四子)完成驱准保藏后,回到京城,受到隆重迎接,但康熙并没有明确宣布立允禵为皇太子。这可能让隆科多产生观望,雍亲王乘虚而入。而隆科多在最关键的时候背叛康熙,是因为康熙没有让他继承父亲的爵位。

康熙五十八年二月,隆科多的父亲佟国维去世后,宗人府以其子承袭公爵请旨,被康熙帝留中,直到去世都未指定承袭人。隆科多未能承袭父爵,可能因此对康熙产生不满。

另外,在重大利益面前,人的选择大多是趋利避害。可以推想,隆科多拥戴十四子允禵,由于同允禩、允禟等人已有积怨,非但不能换取特殊回报,仕途也不容乐观,而拥戴雍亲王,则会是另外一种结果。孟森说“隆科多独出此道,以博非常之富贵”,大概也是从时局的判断得出。

在以上情况下,隆科多最终帮助雍亲王入主大内成为一代帝君,他本人也得到非常之回报。

在雍正即位后的近三年间,隆科多究竟为雍正做了什么?由于他参与密忽,迹近卧榻,所做的事情,几乎很少记载。有传言说,大概是稳定政局、收拾反对雍正的人。由于他身任步军统领,又是总理大臣,由此可以想见,他与雍正常常密谋机密事情。

雍正五年闰三月,辅国公阿布兰将玉牒(皇族的私密档案)底本交给隆科多,隆科多誊录了一份清本,收藏在家,被人举发。雍正在清除反对者的过程中,宗室王公大多牵连其中,而雍正不时把这些人开除宗籍,允禩、允禟、苏努等都是如此。这样的话,玉牒要及时修改。有学者认为,雍正极有可能篡改了玉牒中重要信息,隆科多发现后,将之作为挟制雍正的筹码。这当然为雍正所不容。

之后,雍正特别召议政王大臣、内阁、九卿等,发布谕旨指出隆科多所犯四十一款重罪,将其囚禁起来。赃银数十万,从家产中追完。次年六月,隆科多死于禁所。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赵匡胤为何不重用自己的子女?皇位竟然传弟不传子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华夏历史

    历史上宋太祖赵匡胤的死因一直是个谜,而赵匡胤死后皇位竟然是被他的弟弟赵光义继承,而非他的儿子,这点也有些令人感到奇怪。可能很多人会问赵匡胤为什么不立太子,实际上赵匡胤四个儿子中有三位早亡,只有次子燕懿王赵德昭健康活了下来。但赵德昭一直都没能被立为太子,甚至在宋太祖在世时,赵德昭连一个王位都没有,这到

  • 徐庶离开刘备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并非因为母亲被挟持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华夏历史

    徐庶是刘备身边的谋士,他在刘备屯驻新野时决定投奔旗下,还为刘备推荐了诸葛亮。在演义中,徐庶以孝子闻名,当时曹操南下俘获徐庶母亲,徐庶被逼无奈只能向刘备请辞,回家照看老母。徐庶还答应刘备,就算自己进了曹营也不会为曹操贡献一计一策,此后便有了“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的典故。不过徐

  • 中兴之主什么意思?明朝有哪些中兴之主?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华夏历史

    中兴之主是指古代那些带领国家开创中兴局面的帝王,例如汉宣帝、光武帝、唐太宗、唐宣宗等都算是中兴之主。不过这次就为大家介绍一位明朝时期的中兴之主,明朝也曾经历弘治中兴、万历中兴,使得国力重新复苏,这次的男主角就是创造弘治中兴的明孝宗朱祐樘。朱祐樘是明朝第九位皇帝,在位一共18年,虽然时间不算特别长,但

  • 秦始皇为什么是祖龙?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华夏历史

    秦始皇虽然不像后世的皇帝那样,死后还有一些庙号、谥号什么的,但是单单就“始皇”两个字,就已经足够让后世的皇帝们望尘莫及了。而秦始皇的称呼不止这一个,还有一个“祖龙”,这个称呼又是什么意思呢?秦始皇为什么叫祖龙,这个称呼是谁起的?今天就一起来揭秘看看,到

  • 李治要立武则天为皇后,其他顾命大臣都反对为何李勣却同意?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华夏历史

    李勣是唐朝初期名将,曾跟随李世民征战四方,破东突厥,灭高句丽,平定碛北,立下无数战功。李勣一生经历唐高祖、唐太宗、唐高宗三位皇帝,并且深受信任。当时唐高宗李治想要废王立武,于是他把一众顾命大臣叫来商议,李勣称病缺席。当李治说出这件事后,其他大臣都是持反对意见,坚决不同意废除王皇后。李治没办法只能再次

  • 赵飞燕是个什么样的人?赵飞燕究竟有多美?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华夏历史

    赵飞燕是汉朝汉成帝皇后,她出生于平民之家,后来被选入宫当宫女,从最底层一步步当上婕妤、皇后、太后,是一位颇具传奇色彩的人物。历史上赵飞燕以美貌出名,和杨玉环齐名,可能有人会问既然如此赵飞燕为什么不是古代四大美女之一呢?因为赵飞燕曾利用自己美貌诱惑皇帝,陷害许后,这就不是很光彩了。下面就为大家简单介绍

  • 李元昊怎么死的?为什么会被自己儿子杀死?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华夏历史

    李元昊身为西夏的开国君主,但是最终的结局却并不怎么好,竟然是被自己的儿子给杀掉了。史上儿子杀老爹的事情不在少数,在皇家这样的事情尤其多,那么李元昊的儿子杀了他是因为皇位的问题吗?李元昊生前也不是什么好人,他的母亲也是被他杀掉的,还杀了儿子抢了儿媳,李元昊这样的结局,或许也是自有定数吧。李元昊是在中国

  • 街亭之战谁能替代马稷?除了魏延还有一人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华夏历史

    可能很多人会觉得,诸葛亮派马稷当主将镇守街亭是个错误的选择。马稷擅自违抗命令,导致街亭失守,诸葛亮第一次北伐之旅也以失败告终。那当时有谁能够替代马稷完成此次任务呢?魏延算是选择之一,不过除了魏延还有另外一个人选。诸葛亮也是看在马稷跟他学了这么久,自认为比较了解马稷,也想多培养几名将领,所以才会做此决

  • 历史上最年轻的开国皇帝是谁?宇文觉多少岁建立北周王朝的?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华夏历史

    众所周知,开国皇帝就是指一个国家的第一个皇帝,但并不是指参与建立国家的先辈们,就比如说曹操、成吉思汗、朱元璋等等。中国历史上有着很多的国家和王朝,那么谁才是历史上最年轻的开国皇帝呢?接下来小编就带着大家一起来了看看是谁吧,看看他是如何成为开国皇帝的。我国最年轻的开国皇帝就是北周的宇文觉,他是南北朝时

  • 为什么说参加乾隆千叟宴的老人,很多都被折磨死了?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华夏历史

    千叟宴,是清朝时期举办的一种非常大型的宴会,而宴会上面邀请来的都是老人,而且不管是谁都可以来,即便只是普通百姓都可以。其实这当然是统治者笼络臣民的一种手段,但不得不说,这一个办法的确是很好的手段。不过在乾隆时期的千叟宴上,据说很多参加过宴会的老人,最终都被乾隆折磨死了,这究竟是怎么回事?乾隆12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