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安史之乱持续了几年?原本可以提前四年结束

安史之乱持续了几年?原本可以提前四年结束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441 更新时间:2024/3/7 4:16:42

唐朝安史之乱是从155年12月至763年2月,一共持续了7年多的时间才被平定下来。实际上安史之乱本可以提早结束,却被拖延了好几年,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759年发生了一件比较令人匪夷所思的事情,从史书上的描述来看也十分诡异。当时安庆绪已经被打的节节败退,就快有破城的风险,但最后却奇迹般的活了下来,导致这场战事变成了一场拉锯战。当时究竟是发生了什么呢?

战场上出现的诡异的事件很多,但是在“安史之乱”中发生的一次诡异事件,却让人疑惑不解。

唐肃宗元年(758年)八月,唐朝九个节度郭子仪李光弼等人围歼安庆绪。先是在获嘉打败安庆绪,斩首4千人。接着在卫州,郭子仪等人用计大败安庆绪,斩首4万人。同时还获得叛军十万甲胄,杀掉安庆绪的弟弟安庆和。再接着,安庆绪收拾残军与唐军作战,唐军又斩首安庆绪3万人。

唐肃宗二年(759年)二月,安庆绪不得不逃入相州(也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邺城)城里。安庆绪弹尽粮绝,出现了人吃人的现象。接着,郭子仪引水灌溉相州,相州岌岌可危,眼看就要破城了。

这时候,史思明率军前来救援。当时史思明的人数还是不少的,有30万大军。不过,唐军是九路节度使,人数更多。唐军和史思明军队在交战过程中,一开始打得比较胶着,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史思明的军队渐渐落于下风。如果这样打下去的话,史思明一定会被打败。就算不会被完全消灭,但是救相州的计划也就落空了。安庆绪肯定也就死了。安庆绪一死,九路节度使围攻史思明,他也不会坚持多久了。

然而,这时候,忽然吹来一阵大风,一时间天昏地暗,伸手不见五指。这样一来,唐军只得撤退,史思明也逃走了。但是史思明逃走,实际上称得上是反败为胜。最重要的,还是相州之围被解,安庆绪活了过来。这样,“安史之乱”又继续往前推进,再延续4年,一共打了八年才结束。

对这件事,《资治通鉴》上是这样记载的:“未及布陈,大风忽起,吹沙拔木,天地昼晦,咫尺不相辨。两军大惊,官军溃而南,贼溃而北。”另外,《新唐书》和《旧唐书》也做了类似的记载。

那么,当时为什么会出现如此诡异的事情呢?

当然了,我们不否认当时可能确实出现了一场大风,但是,一场大风就吹散了一场战争,这确实是咄咄怪事。

所以,很可能这并非是自然现象造成的,而是人事造成的。为什么是人事造成的呢?

唐肃宗在灵武即位,遥尊唐玄宗为太上皇,于是他成为天下共主,肩负起了带领天下兵马,平定“安史之乱”的重任。

不过,唐肃宗毕竟能力有限,他也不是军事指挥官,不可能调集天下兵马指挥作战。而当时唐朝的平乱,实际上是各节度使自发起来,带着各自的人马进行的。这样做,虽然是一种全民皆兵的样子,但是,却也因为缺乏统一指挥,显得有些一盘散沙。

唐肃宗当时最好的做法,是确立一个天下兵马大元帅,由这个兵马大元帅统一指挥调度。全国各节度使形成一盘棋,这样才能做好协调配合,协同作战。但是,当时唐肃宗却以郭子仪和李光弼功劳都比较大,不好选择为由,没有确立兵马大元帅。

其实,这并不是唐肃宗真实的想法。唐肃宗之所以不愿意确立一个兵马大元帅,是因为他担心确立了这么一个大元帅后,这个人会成为第二个安禄山。这样的话,就算平定了“安史之乱”,可能又会出现一个新的“安史之乱”。

但是,这样一来,也就形成了各军无法协同配合的现象。唐肃宗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就让他身边的亲信宦官鱼朝恩来协调。鱼朝恩懂得什么,他怎么可能指挥打仗?同时,那些将军们也不服他,不愿意听他的指挥。

因此,可能当时确实有一场大风,不过,这场大风并没有记载的那般厉害,但是,那些节度使们可不愿意在风中瞎打。为了保存自己的实力,最终都赶紧命令自己的部队撤退。也因此,一场好好的围歼战,就这样被一场风给“吹散”了。

节度使们都纷纷带着自己的部队,回到自己的藩镇,史思明松了一口气,安庆绪活了一条命。

这场围歼战被风吹散以后,鱼朝恩把责任推在郭子仪身上,认为是郭子仪的兵力没有及时到位的缘故。实际上,郭子仪是这场战斗中,是出力最多的一个。但是鱼朝恩为了打击他,因此这样污蔑他。而唐肃宗趁机夺了郭子仪的兵权。直到后来,“安史之乱”无法平定,唐肃宗不得不又让郭子仪出山。

同时,宦官干政和藩镇割据的局面,也就在平定“安史之乱”的过程中,渐渐形成。最终“安史之乱”平定了,但是唐朝出现的矛盾反而更多,更不好解决了。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桃花夫人简介桃花夫人的结局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华夏历史

    历史上有非常多有名的女子,她们之所以在历史上非常有名,自然都是与她们的经历有很大的关系。春秋战国时期有一位“桃花夫人”,她虽然生活在那个战乱的年代,而且女性地位很低,但是桃花夫人却并没有看轻自己,相反,桃花夫人所做的事情,却彰显了一名女性不畏强权,敢于倡导女性自立的特点,究竟

  • 三国演义为什么有很多和“三”有关的典故?三而一成的叙事艺术是怎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华夏历史

    读过《三国演义》的朋友应该也发现了,这本书中很多典故故事都和“三”这个数字有关,例如三顾茅庐、三让徐州、三气周瑜,为什么罗贯中这么喜欢把这些故事和“三”联系起来呢?实际上这还跟“三而一成”的叙事艺术有关,其实在其他名著的身上也能

  • 朱三太子案是怎么回事朱慈焕为何假冒崇祯之子?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华夏历史

    康熙年间曾经发生过一起“朱三太子案”,朱三太子这个称呼一听,就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明朝崇祯皇帝,这起案件的主人公,也的确是一位自称是崇祯帝之子的人所做的。只不过,这个所谓的朱三太子,其实是一个假冒的,所谓朱慈焕其实并不是真实的崇祯之子。究竟为什么这个人要假冒崇祯后人?朱慈焕最终又

  • 张若虚为什么只留下了两首诗?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华夏历史

    历史上很多的诗人,一生中流传下来的佳作并不在少数,很多也都是人们非常熟悉的,不过有时候看数量其实也不代表这个人的水平,比如说乾隆皇帝,一生中有几万首诗,但是最终入选课本的就只有一首,而且还写的极其普通,不足为道。而相比之下,唐朝诗人张若虚就很不一样了,他流传下来的只有两首诗,而且其中一首还是孤篇压倒

  • 鉴真东渡是谁在位时期?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华夏历史

    玄奘和鉴真,都是唐朝时期非常有名的高僧,尤其是玄奘,很多人知道他,都是从《西游记》中得知的,不过历史上真实的玄奘西行,可远比小说里面的更艰苦,因为他本身就是“偷渡”出去的。不过唐朝时期其实还有另外一位非常有名的大师,鉴真大师,他的东渡日本是光明正大的,那鉴真东渡又是从什么时候

  • 白起为什么叫杀神?白起是如何崛起的?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华夏历史

    白起是战国时期秦国将领,有着“杀神”之称,更是战国四大名将之首。很多人不明白白起为什么会被叫做“杀神”,那是因为他在长平之战上带领秦军击败赵军,并且斩首坑杀赵国45万兵力,从此一战封神。白起担任秦国主将30余年,期间攻破城池70余座,立下战功无数。相信

  • 孙权大女儿孙鲁班真的和堂侄私通?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华夏历史

    孙权一共有两个女儿,大女儿孙鲁班,小女儿孙鲁育,虽然说史书上对这两位女性没有太多的记载,尽管她们都是孙权的女儿,但是在历史上的存在度却也不高,不过据说孙鲁育最终是被亲姐姐害死的,而且孙鲁班和堂侄竟然私通,之后杀掉了孙鲁育,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为什么孙鲁班要杀了孙鲁育呢?孙峻诛杀诸葛恪后,如尝以愿地升

  • 武则天孙女永泰公主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华夏历史

    我们知道,古代的皇室其实很难拥有真情,基本上所有人都在为了自己的利益算计别人,就算是不算计,也难保自己不被别人算计,哪怕是父子兄弟也不能掉以轻心。在乾陵的附近,发现了永泰公主墓,永泰公主就是武则天的一个孙女,只是她的死据说却是因为武则天造成的,这是怎么回事?为何武则天要杀掉自己的孙女呢?乾陵附近的永

  • 石崇为何鄙视皇帝的穿着?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华夏历史

    要说古代的有钱人,那还真是不少,历朝历代总是会有一些人十分富有,比如明朝的沈万三,清朝的和珅等等,但是他们的最终结局似乎都不太好。而在晋朝时期,也有一个人堪称当时的首富,富有到了连皇帝都比不过的地步,他与人比谁更有钱,结果自然是石崇获胜。石崇到底有多有钱,他竟然会嘲笑皇帝的穿着?石崇出身官宦人家,他

  • 马陵之战齐军主要领导是谁?庞涓为何会输给孙膑?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华夏历史

    马陵之战是一场发生在战国时期的著名伏击战,最后是由齐国战胜魏国取得胜利。当时齐国主要将领有田忌、田婴、田盼还有孙膑,魏国这边是太子申和庞涓。孙膑带兵攻打魏国,太子申率兵抵抗,田盼以“减灶”之策使得庞涓中计,魏军就此全军覆没,从而让齐军占据了主动地位。魏国也正是经此一役元气大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