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鬼谷子有四大徒弟,张仪为什么排第一?

鬼谷子有四大徒弟,张仪为什么排第一?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4787 更新时间:2024/2/20 9:15:06

鬼谷子可以说是千百年来,历史上最为神奇的一个人了,民间也一直都流传着不少有关鬼谷子的传言,鬼谷子也可以说是一个被神化了的人物,毕竟各种有关他的传说都太多了。而鬼谷子的弟子其中有四个人是非常厉害的,然而他们四个里面又有张仪是排名第一,张仪为何能够有这样的地位?其他三位弟子是谁,他们难道都不如张仪吗?

鬼谷子,名王诩,又名王禅,道号玄微子。战国显赫人物 ,华夏族,额前四颗肉痣,成鬼宿之象,创建鬼谷门派。

鬼谷子 王诩

鬼谷子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极具神秘色彩的人物,被誉为千古奇人。他通天彻地,智慧卓绝,人不能及。他精通百家学问,因隐居鬼谷,故自称鬼谷先生。

二千多年来,兵法家尊他为圣人,纵横家尊他为始祖,算命占卜的尊他为祖师爷,谋略家尊他为谋圣,名家尊他为师祖,道教尊其为王禅老祖。

鬼谷先生的智慧教育了苏秦、张仪、孙膑庞涓、商鞅、吕不韦、白起、李牧、王翦、甘茂乐毅毛遂赵奢等500多位精英!

鬼谷子共有四大弟子,皆为鼎鼎大名的兵家人物:孙膑、庞涓、张仪、苏秦。鬼谷子一次只收两名弟子,分纵横两派,一横一纵相互对抗。

孙膑

孙膑,出身于阿,鄄之间,是孙武的后代。与庞涓是同窗,因受到庞涓的迫害遭受膑刑,身体残疾。后在齐国使者的帮助下逃到齐国,被齐王封为军事,辅助齐国打败庞涓,取得胜利奠定了齐国的霸业。著有《孙膑兵法》一书,也称作《齐孙子》。

庞涓

庞涓,战国初期的魏国名将,曾率部横行天下,北拔邯郸,西围定阳。差点将赵国灭国,桂陵之战后收复河西失地。此人智勇双全,爱兵如子,深受魏王的喜爱,不过肚量不行,同窗孙膑曾经遭受到他的迫害,最终孙膑逃到齐国。

而后庞涓败于孙膑之手。他的人生奠定了魏国的盛衰,他的死亡为魏国霸权敲响了丧钟。

张仪

张仪,魏国安邑人,魏国贵族后人,战国时期的外交家,谋略家。张仪首创连横的外交策略,游说入秦。秦惠王封之为相,后来张仪出使游说各诸侯,以横坡纵,使各国纷纷由合纵抗秦转变为连横亲秦,张仪因此被封为武信君。

秦惠王死后,继位的秦武王不喜欢张仪,张仪逃到魏国,出任魏相,一年后逝去。

苏秦

苏秦刺股

苏秦,字季子,洛阳人。战国时期的外交家,谋略家。苏秦与张仪同为鬼谷子门下,跟随鬼谷子学习纵横之术。学成后,外出游历多年,潦倒而归。随后刻苦攻读《阴符》,一年后游说列国,被燕文公赏识,出使赵国,苏秦到了赵国后提出了合纵六国以抗秦的战略思想,并组建合纵联盟,任从约长,身兼六国相印,使秦国十五年不敢出函谷关。

联盟解散后,齐国攻打燕国,苏秦说齐国归还燕国城池,后自燕至齐,从事反间活动,被齐国任为客卿,齐国众大夫因争宠派人刺杀,苏秦死前献策诛杀了刺客。

“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这是孟子的弟子景春对战国时期著名的纵横家、外交家和谋略家张仪的评价。

鬼谷子一生有四大名徒,分别是张仪、苏秦、孙膑、庞涓。鬼谷子先生曾任楚国宰相,后归隐卫国授徒,河南的淇谷云梦山,因鬼谷子先生在此授徒为名。鬼谷子名王禅,又名王诩,战国时卫国人,长于持身养性和纵横术、精通兵法、武术、奇门八卦,著有《鬼谷子》兵书十四篇传世,世称王禅老祖。鬼谷子常年隐居云梦山并在此教徒授艺。

鬼谷子是纵横家的鼻祖,手下的两大纵横家张仪和苏秦可谓在战国时代把合纵和连横之术演绎的登峰造极。苏秦是早于张仪成名的。但就最终的历史走向来说,张仪才不愧是鬼谷子最得意的门生,他是当之无愧的第一门生。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张仪原本是作为楚国的门客,然而因为楚王的一块玉丢了而栽赃给张仪,并令张仪受到了羞辱,张仪才退出强大的楚国,后来在苏秦的安排下,去了秦国从而在秦惠王手上施展出了自己连横之术。

张仪原本出生于贫穷之家,但这并不能阻挡他施展自己的连横之术;虽然他后来在游说韩王成功后富有五座城邑,并被封为武信君。但他并没有就此沉沦于富贵之中;在他游说的六国中,有时候身家性命都不保,但并没有因此动摇他的意志,因此孟子对张仪的评价可谓是恰到好处。

张仪为秦国挣来的土地是任何人做不到的。

用李斯对张仪的评价来概括是最合适不过的“惠王用张仪之计,拔三川之地,西并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汉中,包九夷,制鄢、郢,东据成皋之险,割膏腴之壤,遂散六国之从,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

张仪在七国之间来去自如是任何人都做不到的。

苏秦挂着六国相印,以合纵之术为名的他在六国之地上无人能比,然而这一切在张仪看来都是假把式,屈原是和张仪是同时代的人物,楚怀王宁可听信张仪的话而不愿意听信身边臣子的话,从这一点来看张仪已经把七国的形式看的非常的清楚,利弊害处在他心中依然了如指掌。

张仪功成而全身退是任何人做不到的。

历来帝王都担心功高盖主之人,当然张仪的失势是因为秦惠王的儿子秦武王不喜欢他才形成的。但张仪很自知更知他,他知道主上不喜欢他,因此能不贪权不贪利而选择远走魏国,他知道秦武王的心思,所以能权衡利弊而令武王纵使不喜欢自己也能拍数十辆战车送自己入魏国,试想一下这一点又有哪位鬼谷子的门生能做到呢?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唐代宰相李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后人如何评价李绅?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华夏历史

    李绅是唐朝宰相,诗人,他的作品《悯农》相信大家都会背诵。李绅从小勤奋好学,后来参加科举中进士,招官翰林学士,开启了仕途之路。有一次李绅走访亲友,来到观稼台,当他遥望远方时,看到田野里正在劳作的农夫,内心潮涌澎湃,便随口作出了《悯农》这首诗。李绅和白居易、元稹等人都是好友,不过后人对于李绅的评价却是褒

  • 公孙衍是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华夏历史

    战国末期,各国之间的纷争,基本上都是在“合纵连横”当中发展的,各国合纵对抗秦国,或者瓦解掉合纵的连横,而在这其中,各个有名的纵横家,就显得非常的引人注意了,而且可以说是瞩目。在这中间,有一个名为公孙衍,他与秦国之前有很多的故事。他是合纵的支持者,但是在此之前他在秦国担任官职,

  • 刘邦那么多夫人,为何吕雉只针对戚夫人?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华夏历史

    说到刘邦其实大家都知道的,他这个人别看是草根出生,当了皇帝之后也是膨胀了不少啊,但是这也是正常的现象,那位古代皇帝不是后宫三千的,今天我们来说说刘邦众多夫人中的另外两位,那就是这个吕雉非常的针对戚夫人,那么这到底是为什么呢?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啊,下面一起来揭秘分析看看吧!这是一个吊足读者胃口的话题,混

  • 三国时期内侯,亭侯,汉寿亭侯这些官职有什么区别?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华夏历史

    张辽关内侯,张郃都亭侯,关羽汉寿亭侯,在两汉以来的传统是没有军功者不得封侯。不过在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之后就打破了这一传统,自己麾下的将士们大多数都有这自己的爵位。当然公爵肯定是不可能的了,自王莽之后也就只有曹操一人被册封为了魏公。所以曹魏封爵者基本上都是侯爵,那么张辽关内侯,张郃都亭侯,关羽汉寿亭侯

  • 清朝末年从哪些事情中可以看出清朝的气数已尽?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华夏历史

    在我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大清朝灭亡之前,其实已经有很多在社会当中发生的事情已经预示着大清的气数已尽。今天小编就来给大家讲一讲大清国在灭亡之前的,令人瞠目结舌的四件怪事。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一、戏子只知唱戏,不知屠杀将至,宛如行尸走肉这件事发生在旅顺,1894年11月甲午战争爆发,日军攻进了这座城

  • 年羹尧评判为何要放走罗布藏丹增?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华夏历史

    在清朝雍正皇帝登基之后,作为他门人的年羹尧也是一起跟着水涨船高,从陕甘总督的职位上一跃而起成为了满清王朝的大将军。他这位大将军可是真正拥有着实际权利的大将军,手里至少掌管着十万平叛大军,另外还有陕甘地区的旧部,也都会听年羹尧的调遣。若是年羹尧不对雍正百分百忠心的话,那么年羹尧绝对是雍正皇帝生涯中最大

  • 李鸿章开了一家公司是做什么的?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华夏历史

    清末年间,清朝政府的自救与资本主义的萌芽都与洋务运动是分不开的,而洋务运动从开始到结束更是与一个人脱不开关系,这个人就是李鸿章了。说起李鸿章,相信大家不会很陌生,在很多人的印象当中他是晚清时期著名的权臣、政治家以及外交家。当然在历史上对于李鸿章的评价是褒贬不一的,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视其为“

  • 宋朝一共有多少位状元?宋朝状元姓名籍贯统计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华夏历史

    我们都知道宋朝时期的文学十分发达,诗、词、散文都有着伟大的成就。唐宋八大家中,就有六位是宋朝人士。苏轼的散文曾被当成是科举的范文,说到科举,宋朝的科举要比唐朝更加严格,几乎是杜绝了任何形式的作弊。在宋朝考出来的状元,肯定属于全国学者中的佼佼者,那南宋加上北宋一共出了多少位状元呢?这次就为大家做一个简

  • 呼延赞呼延灼什么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华夏历史

    呼延灼,是《水浒传》当中的一位好汉,而他也是这部书虚构出来的一个人物,在历史上或许并不真实存在。而呼延灼的设定是北宋开国名将呼延赞的后代,也就是说历史上是真的有忽悠你赞这个人物的。不过,呼延赞听起来并不是汉族人的名字,为什么他会效力于宋王朝?呼延赞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呼延赞,并州太

  • 上将潘凤是什么梗?正史上潘凤武力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华夏历史

    潘凤被广大网友们调侃为“无双上将”,其上将潘凤的名号也是在线上广为流传。不过演义里的潘凤好像并没有什么亮眼表现,在讨伐董卓对战华雄时,一回合不到就被斩于马下。那历史上真正的潘凤武力到底如何呢?反正肯定不会如此不堪一击,以当时人们打仗的方式来看,潘凤的死法像是成年人欺负一个小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