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玄奘晚年为何会遭受打压?

玄奘晚年为何会遭受打压?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4848 更新时间:2024/2/3 22:40:31

玄奘西行,在唐朝时期可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因为他是一个明明白白的偷渡者。然而当他取经回来之后,李治登基以后,他原本安安静静翻译佛经的日子也结束了,李治对玄奘的态度和李世民可不一样,他处处打压玄奘,把他接到皇宫里住,看起来是好事,但其实就是变相的软禁,究竟李治为何要如此对待玄奘呢?

麟德元年(664年)春天,玄奘圆寂,“京城道俗哭泣,日数百千”,送葬时,“京邑及诸州五百里内送者百万余人”。与民间相比,官方的表示却是寥寥。唐高宗李治的神情尽管哀伤,但真正给出的待遇并不高,只是报销丧葬经费,允许僧尼吊丧,妥善保护经书。

相比于以前去世的其他高僧,玄奘未获追赠、追谥,更没有一个官员参加他的葬礼。如果李治真的很认可玄奘,这些荣誉应该一项不少,而且他的长子李显也应该去参加葬礼,因为李显名义上是玄奘的弟子。

玄奘作为一个得道高僧,又是有“留学”背景的专家学者,取经归来后,曾经得到唐太宗的优待与支持。唐太宗甚至两次请求玄奘还俗,帮自己分忧朝政,都被婉言谢绝。李治曾经为玄奘写过《述圣记》,慈恩寺落成后他还下令以玄奘为上座。李治既然对玄奘如此礼遇,为什么玄奘死后他却是这番态度?

唐太宗第一次见玄奘后便对他大加点赞,长孙无忌褚遂良也紧跟唐太宗的脚步,推崇玄奘,表达了对玄奘的高度认可。为安置玄奘从天竺带回的佛经、舍利、佛像而建的大雁塔落成后,塔南立起两块碑,碑文内容都出自实力派人物—唐太宗与李治,而提笔书写的正是褚遂良。

永徽五年(654年)五月,尚药奉御吕才著书立说,攻击玄奘及其弟子,事情闹得沸沸扬扬。此事给玄奘带来很大的压力,他的弟子明白他的处境,致书宰相于志宁,渴望得到帮助。于志宁知道事情的原委后,决定出手相助,吕才这才收敛了很多,不敢再大肆渲染。直到后来吕才与玄奘辩论失败,事情方彻底结束。

唐太宗晚年身体不好,自知阳寿将尽,而佛教又很强调因果报应。玄奘的归国正好迎合了唐太宗的需要,因此常常被请入宫当面求教。长孙无忌、褚遂良一派看中了这点,便经常力挺玄奘,为的是迎合唐太宗的喜好—只要在唐太宗驾崩前把他伺候得舒舒服服,自己未来辅政大臣的位置就稳了。

跟长孙无忌等人来往过多,在回国前十年倒是好事,可在后十年就相反了,随着皇权与相权的斗争日趋白热化,李治决定剪除长孙无忌一党,而玄奘理所当然被划入老臣一边。

从李治下定决心清洗老臣那一刻开始,就没有停止过对玄奘的监视、打压。显庆初年,李治移驾东都,特意命玄奘同往,居住于宫中。名义上是优待法师,实际上形同软禁,玄奘根本就没有什么自由,只好在屋内翻译佛经。可就连这件事也很难做好,因为只准随行“翻译僧五人、弟子一人”,人手不够,效率难以保证。

更难受的是,医疗条件也满足不了,有次玄奘生了病,没有医生救治,只好私自出宫就医,李治闻讯后极为不悦,方才安排太医前往救治。

玄奘的高声望也是李治忌惮他的原因之一。

显庆年间,玄奘曾经得到李治的允许回家乡探望亲朋好友。玄奘的返乡之旅喜忧参半,喜的是他找到了多年未见的姐姐,忧的是给父母扫墓时发现坟茔年久失修,破败不堪。为了报答父母,玄奘上表请求为二老改葬,并希望皇帝能够多给点资助,李治准奏。

谁知改葬的消息不胫而走,有上万人特意跑过来,只为一睹大师的风范。一个与反对派走得很近的人,声望还这么高,这么得人心,李治岂能无动于衷?

对于这一点儿,玄奘自然也清楚—永徽六年以来,上层政治血案频发,长孙无忌一派大臣贬的贬,死的死,李治早就对他动起了心思。为了让李治放过自己,玄奘主动要求前往少林寺,结果被悍然驳回,并要求他以后不要再提这个要求。此时正是清洗老臣的关键时刻,在这么敏感的时间点,玄奘请入少林显然是犯了忌讳的。玄奘收到回复后,意识到铸成了大错,连忙上表说坚决服从安排。

尽管碰了钉子,但玄奘并没有放弃避祸的想法。显庆四年(659年)十月,玄奘求往陕北玉华寺翻译《大般若经》,李治准奏。李治之所以会批准,是因为在三个月前,长孙无忌已经被逼死黔州;褚遂良两年前就已经死于爱州;曾经帮过玄奘的于志宁,也在废王皇后立武媚娘时因保持中立而被贬。

玉华寺原为行宫,是唐太宗避暑、疗养的地方,永徽初改为佛寺。既然是皇家营造,寺内建筑自然不会差,缺点是地势高,位置偏僻,对身有顽疾的玄奘来说极为不合适。可当时的政治形势已经由不得他挑三拣四了。

《大般若经》梵文本有二十多万颂,翻译起来压力很大。起初弟子们请求退而求其次,删节局部,玄奘同意了。可自此后玄奘经常梦见极其恐怖的事情,时而梦到有人在翻越万仞高崖,时而又梦到与野兽搏斗,每次梦醒时分,玄奘都吓得汗流浃背。玄奘思索再三,认为噩梦必与翻译之事有关,看来还得老老实实地翻译完整版的《大般若经》。

于是玄奘将此决定向众僧讲明。没想到还真能奏效,等到玄奘再次做梦时,只见梦中诸佛菩萨眉间放光,神采照人,玄奘的心情特别舒畅。因此,玄奘坚定了之前的想法。

繁重的工作让玄奘身心俱疲,他隐隐约约地感觉到自己的时间不多了,一天,他突然托付起了后事:“今经事既终,吾生涯亦尽,若无常后,汝等遣我宜从俭省……”

麟德元年正月,一个来自高昌的弟子慌慌张张找到玄奘,说自己刚刚做了一个噩梦:“见有一浮屠端严高大,忽然崩倒。”玄奘听后并不吃惊,安慰道:“别害怕,与你无关,这是我即将灭亡的征兆。”第二天晚上,玄奘不小心在屋后绊倒,随后身体越发不好,病情加重,卧病在床。五日后,玄奘圆寂。

玄奘圆寂后数月,李治继续铲除异己,直到朝堂安静下来。只是上朝时,大臣们个个保持沉默,既不进谏,也不举贤,完全不是李治所理想的模样。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冯小怜嫁的是谁?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华夏历史

    一提到北齐这个王朝,恐怕很多人都会表现出一种鄙弃的态度吧,的确,北齐不管从哪个方面来说,都是一个极其荒淫的朝代,历史上从来没有出现过这样一个,历任皇帝都堪称“禽兽”的朝代,只能说幸亏这不是一个大一统王朝,否则恐怕会有更多的受害者。冯小怜就是北齐后主高纬的嫔妃,而与冯小怜有一个

  • 汉武帝时期王佐之才为何络绎不绝?汉武帝有什么特殊的揽才方式?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华夏历史

    汉武帝是中国历史上最为知名的皇帝之一,他在位期间实行了多个方面的改制,对内加强集权,实行独尊儒术;对外开创丝绸之路,并且打击匈奴,开疆扩土。可以说汉武帝一生的成就令人敬佩,当然还有一个原因是汉武帝身边总是不缺王佐之才,这个现象在其他朝代也比较罕见,汉武帝到底有什么特殊的揽才方式呢?其实这个问题的答案

  • 林则徐捣毁鸦片为何要用海水浸化?为什么不一把火烧了?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华夏历史

    说起“虎门销烟”这段历史,这是咱们中国历史上轰动一时的禁言运动,当时林则徐奉命在广东沿海地区实施禁烟,总计缴获了大约1200吨的鸦片,面对堆积如山的鸦片,最终选择使用海水浸化的方法作为销毁的手段,因此林则徐成为了咱们的民族英雄。但现在依旧有很多人对林则徐的“销烟&

  • 朱友梁末帝朱友贞在历史上是怎样的人?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华夏历史

    看过《画江湖之不良人》的话,应该知道有朱友贞这个人,而这部动画也是有真实的历史背景的,有很多真实存在的历史人物,而朱友贞就是其中之一。不过,动画当然还是和历史有很大的不同,那么你知道历史上真实的梁末帝朱友贞,他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朱友贞是如何成为后梁的最后一位皇帝,他又是怎么亡国的呢?后梁末帝朱

  • 杨誉闯祸唐太宗却惩治好官?魏征机智化解唐太宗过错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华夏历史

    只要是人就会犯错,当然唐太宗李世民也不例外。杨誉是皇亲国戚,但他却犯了国法,后被薛仁方缉拿审问。结果杨誉还率先向太宗告状,导致薛仁方反而要被处罚,此时魏征看不下去了,他举了一个例子让太宗看清这件事情的本质,从而化解了太宗有可能会犯下的过错。李世民虽然被称为“千古一帝”,但人无

  • 甘龙是怎么死的?是个怎样的人?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华夏历史

    看过《大秦帝国》的话,应该对甘龙这个人物有些印象。他是站在商鞅和秦孝公对立面的人,他非常反对进行变法,而且也算是反对派的首领核心人物,很多人遇到事情都会去找他。然而最终,商鞅自然还是死了的,死于自己的变法,那么与他对立的甘龙又是怎么死的呢?甘龙是一个怎样的人,他为何要反对变法,他们为何无法接受秦国变

  • 杨广和李渊关系如何?袁天罡曾助他逃过一劫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华夏历史

    《兴唐传》是一部讲述南北朝末年到唐朝建立初期的历史小说。隋文帝晚年不胜从前,次子杨广则野心勃勃,开始建立党羽,铲除异己。最后弑父杀兄得到皇位,也让隋朝慢慢步入灭亡的危机当中。在《兴唐传》里,杨广和李渊的关系一直很微妙,他们两人算是亲戚但也是对手,所以就杜撰出了一些情节,来变现出当时的紧张感。下面就为

  • 曹魏重臣王朗为人如何?王朗一生有哪些成就?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华夏历史

    《三国演义》算是把王朗给害惨了,可能在多数人心里,王朗最后就是被诸葛亮骂死的,实际上真相并非如此。可能真正的历史中,王朗和诸葛亮都没有见过面,王朗是东汉至曹魏时期的重臣,也是很厉害的经济学家。王朗早年任会稽太守,深厚百姓爱戴,后来孙策攻破会稽,将王朗擒获,但孙策十分尊重王朗,并没有过多为难他。那王朗

  • 朱元璋为什么把祖宗葬在水里?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华夏历史

    古墓一般都是修建在一些荒无人烟的地方的,大多都在陆地上,但是像朱元璋这样,把自己家的祖宗们葬在水里的,还真的是不多见。在水里建造陵墓难度是非常大的,因为人不可能在水里还能像在陆地上那样正常的工作、呼吸,那为什么朱元璋还要这样做呢?明祖陵为什么会被建造在水中,朱元璋是为了防止明祖陵被盗吗?每个帝王在位

  • 冒顿单于明明可以杀了刘邦,为什么没有动手?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华夏历史

    恐怕在刘邦的心理,白登之围一直都是一个他心中难以放下的事情吧,他被冒顿单于围困,差一点就要没命了,如果不是求助于冒顿的妻子,恐怕最终还是难以逃出来。不过从冒顿的角度来说,他明明是有机会,也是可以把刘邦杀掉的,为什么却始终没有动手?冒顿难道真的是因为妻子的原因才放过了刘邦吗?冒顿单于把刘邦围困在白登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