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张辽威震逍遥津,入选武庙七十二名将之一

张辽威震逍遥津,入选武庙七十二名将之一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2023 更新时间:2023/12/19 10:49:48

215年,东吴十万大军逼近合肥,张辽仅率领800士兵一路杀至孙权旗下,最后东吴军队望风而逃,孙权也只能暂且撤退。后来张辽乘胜追击,再次击败孙权、甘宁,成功守住合肥。张辽经此一役后名声大振,威震逍遥津的故事也是流传至今。张辽在三国时期算是一名悍将,而且他的实力绝对不输蜀汉五虎。此后张辽被选为武庙七十二名将之一,还有古今六十四名将之一,可以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作为追随过四任主公的降将张辽,白门楼上深得一向心高气傲的关羽敬重,并为之向曹操求情,自然有他过人之处。当然,张辽后来能闻名天下,跻身武庙七十二将之一,很大程度上与逍遥津之战以八百人大破孙权十万雄师、一夜之间威震江东有关。张辽在逍遥津之战所创下“八百破十万”的赫赫战功及“张辽止啼”的鼎鼎大名,无可厚非成为武庙七十二将的最大资本。

建安二十年八月(215年),在逍遥津(今安徽省合肥市东北隅),张辽率领曹军抵抗孙权指挥吴军的一场合肥保卫战役。该场战役分前后两期。前期,张辽以800名将士冲击孙权十万大军,一直冲杀到孙权的主帅旗下,使孙权丢掉主帅麾旗,逃跑到山冢,令东吴军队全都披靡溃败、望风而退、闻风丧胆。后期,张辽率领追兵,再次击破孙权等人,迫使孙权蹴马趋津,跳过断桥,才免于被活捉。逍遥津之战,不仅化解了合肥之围,还是史上少有的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甚至让东吴闻辽色变,博得“止夜啼小儿哭声”的威名。

历史对逍遥津之战的评价甚多,其中清代学者赵翼的评价最为中肯,“其以少击众,战功最著者,如合肥之战,张辽李典以步卒八百,破孙权兵十万。”逍遥津之战后,张辽不仅威震江东,还让“张辽止啼”成为民间流传的传奇典故,甚至至今日本民间仍然流传着“辽来来”的俗语。

逍遥津之战之所以能产生如此深远的影响,是因为主将张辽具备如下三点非比寻常的能力。

即,其一,临危不乱。

临危不惧,指遇到危难,并不顾惜自己。没有私心,十分英勇。唐朝骆宾王《萤火赋》:“临危不惧,勇也。”逍遥津之战的背景是东吴孙权趁曹操在汉中用兵,合肥守备空虚,就亲率十余将,十万兵攻向合肥。此时,合肥城内的曹军只有四将,七千兵,又无后援,曹军主力远在关中。作为主将的张辽,不仅不怯战,不弃城而逃,还积极备战,在战前开凿了用来隐藏曹军舟船的藏舟浦,以便能顺利守城。

其二,顾全大局。

顾全大局,指从整体的利益着想,使不遭受损害。守合肥时,张辽与乐进、李典等诸将不和:张辽与李典有杀叔(李乾)之仇;乐进不服张辽后来者居上。然而在开战之前,张辽却主动放下脸面,降低身份,主动与诸将同心协力,共同击退孙权。不仅如此,张辽还主动要求带领敢死队出去冲杀,亲自先登直陷敌阵,以一将八百兵大胜孙权五将十万兵,致使逍遥津之战大获全胜。张辽在国家大事面前不计较个人恩怨,不动与同僚精诚合作,共同对敌。

其三,不畏生死。

不畏生死,指大义凛然,不畏惧生死。作为曹军在合肥城内的主将,本应坐镇指挥,而不是上阵杀敌。可是张辽不仅上阵杀敌,还亲率敢死队冲锋陷阵,甚至突围出来后又杀进包围几层的东吴军,把馀陷在重围的敢死队救出来。在亲率八百死士对战孙权十万军,张辽就已置个人生死而不顾,死亡之间,毫无惧色,看淡生死,从未想过能有生还机会。张辽置之死地而后生,才能成就“张辽止啼”的威名,才能有“(曹操)大壮辽,拜征东将军”的器重。

逍遥津之战,张辽运用八百死士冲锋挫吴军锐气的策略,并巧设埋伏,以少胜多击溃了孙权十万大军。至此,张辽的威望甚至超过了许多曹氏宗亲。更为难能可贵的是曹丕在黄初六年(225年)追念张辽、李典在合肥之功,下诏说:“合肥之役,辽、典以步卒八百,破贼十万,自古用兵,未之有也。使贼至今夺气,可谓国之爪牙矣。”

笔者按:威震,指使人震惊的威力或声势。张辽,在现曹吴的合肥保卫战中逍遥津之战,各方均不利的情况下,以八百死士击溃孙权十万大军。所以,濒临绝境时,只要有临危不乱、力挽狂澜的信心,只有意志坚定,抱着必胜必成的信念,才能激发出潜力来攻克难关,进而才有可能挽回劣势,转危为安。相反,一旦失去了必胜的信念,必定会失去斗志,也就失去转危为安的可能。总而言之,主(将)帅的态度决定手下人的士气。

文:立早闲人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张学良为何要杀掉杨宇霆?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华夏历史

    说到张学良为何要杀掉杨宇霆,那这就要从郭松龄为何要反奉开始说起了。1925年的11月份,原本奉系大将郭松龄正式通电开始起兵反奉。在反奉战争打响的头几天里,郭松龄的部队就成功的占领了山海关。之后郭松龄将自己的军服更名为“东北国民军”,自己则担任总司令。并且他将“不扰

  • 唐太宗打压尉迟敬德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华夏历史

    了解了唐朝历史的小伙伴们都知道,尉迟敬德与程咬金都是唐初时期非常厉害的武将,早年期间,这两人在唐太宗李世民的眼中地位是不分上下。不过到了唐太宗晚年的时候却有着非常明显的悬殊。因为尉迟敬德就这么莫名其妙的失宠了,遭到了李世民的打压。那么这是为何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吧。程咬金其实比尉迟敬德要更早

  • 鲧禹治水有什么不同?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华夏历史

    我们都知道大禹治水的故事,也都十分敬佩大禹的这种精神,不过治水这种事情,大禹并不是第一个做的,他其实也是在前人的基础之上来完成的。在大禹之前,有鲧治水,鲧读作滚,他是大禹的父亲,但是为什么少有人了解鲧治水的方法呢?鲧是如何治水的,他的办法和大禹有什么不同,又该怎样评价两人治水的办法呢?最早有文献记载

  • 李渊退位后待遇如何,竟比当皇帝时还好?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华夏历史

    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后,李渊决定提前禅位,自己当起了太上皇,退位后的李渊他的待遇有着怎样的变化呢?李世民登基后肯定不能冷落自己的父亲,毕竟他可能也没想到李渊会禅位于他,或许真的是被他的手段给吓到了。李渊的养老生活过的也挺不错,甚至有些方面的待遇要比以前更好,只要他们父子能够安稳相处,那李世民就能放开

  • 明朝锦衣卫,东厂,西厂,六扇门哪个最强?明朝最强特务组织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华夏历史

    朱元璋所建立的大明王朝是我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人所建立的王朝,这个王朝总共存在了276年的历史。到了明朝末期,问题就开始接连不断的出现了。此时的明朝内已经出现了非常严重的党争,从这个时候开始,明朝就开始走下坡路了,这时候的名称风雨飘摇。当初的明朝为了控制官员,以及监视这些官员,明朝皇帝建立了很多特务

  • 诸葛亮为了稳固地位做了哪些事?对蜀汉究竟是好是坏?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华夏历史

    诸葛亮虽然有着“三国第一贤相”之称,不过想要达到这样的成就,首先要确保自己的地位不受威胁。刘备托孤并没有把蜀国交给诸葛亮一人,而是分了一半权利给李严,这样做肯定要比一人掌权来得好。不过最后的结果却是李严被诸葛亮贬为庶人,再也没机会踏入蜀汉的核心圈。诸葛亮和李严同为托孤大臣,但

  • 宋朝开国将领为何甘愿放弃兵权?赵匡胤开出无解条件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华夏历史

    赵匡胤杯酒释兵权被很多人称赞有加,起码没有为难这些开国功臣。不过站在这些功臣的角度想想,他们的立场也挺难的,立下的功劳太大有可能还不是好事,所以为了以防万一一般不会轻易交出兵权。为什么赵匡胤就能让这些将领心甘情愿的放弃兵权呢?因为赵匡胤开出了让他们无法拒绝的条件。想要让跟随自己打天下的人放心戒心,也

  • 胡惟庸案真的是一场冤案吗?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华夏历史

    明初四大案中,因此而死的人不计其数,朱元璋杀掉的功臣的确是非常多,胡惟庸可以说也只是其中的一个,然而因为胡惟庸的案子受到牵连的人却不在少数,但是,一个案子牵扯数万人,这其中究竟有多少是真的做了坏事,又有多少是无辜者,这就真的是不可预估的了。但是胡惟庸案本身案情的真相究竟如何,为什么有很多人认为这根本

  • 汉哀帝和董贤有什么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华夏历史

    西汉时期似乎很多皇帝都有一个类似于“男宠”一样的存在,也因此诞生了很多用来形容同性之间感情的词语,比如断袖,就是出自汉哀帝刘欣和董贤两人之间的故事。汉哀帝为了不打扰董贤休息,竟然把自己被董贤压住的袖子割断,历史上恐怕少有人能做到这个地步吧?汉哀帝和董贤之间究竟还有怎样的故事呢

  • 杨贵妃和安禄山是什么关系?贵妃洗儿典故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华夏历史

    杨贵妃是唐玄宗妃子,不过好像杨贵妃和安禄山的关系也不一般,历史上曾流传一个名叫“贵妃洗儿”的典故,就和他们两人有关。有传闻说杨贵妃是安禄山的养母,《资治通鉴》记载,唐玄宗为了拉拢安禄山收他为养子,那杨贵妃自然就成了他的养母。不过他们也有传出过绯闻,感觉关系还挺亲密,这究竟是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