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康熙和福全关系如何?福全最后怎么死的?

康熙和福全关系如何?福全最后怎么死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2480 更新时间:2024/1/11 7:14:27

爱新觉罗·福全是顺治皇帝次子,康熙的异母兄弟。康熙登基后,福全被封为裕亲王,属议政大臣。当时清军还在讨伐噶尔丹,福全则被授以抚远大将军,配合常宁共同出兵噶尔丹,攻打乌兰布通。不过有一次福全打了败仗,回来后被康熙处罚。福全算是康熙的哥哥,虽然康熙是皇帝,但这样的举动难免会让他们兄弟之间产生不好的想法,那福全和康熙之间的关系究竟如何呢?下面就来了解下吧。

福全是康熙哥哥,在打噶尔丹时,因为退缩,被康熙处罚。受到处罚时,福全只说了一句“我复何言”。他这句话有什么深意?

福全是顺治帝的次子,他的生母是宁悫妃董鄂氏。

虽说是次子,但由于皇长子年钮只存活了89天便夭折了,因此福全又是事实上的皇长子。

福全从小性格柔顺,对孝庄太后和顺治帝都颇有孝心,按说要立储君,他是最有资格的。可是当顺治帝问他长大有什么志向时,年幼的福全朗声答道,他愿做贤王。

比福全小1岁的玄烨(后来的康熙)则说,愿效法父皇。

顺治帝也和千万父母一样,在这种时候,总希望做儿子的能有远大的理想。因此两相比较,玄烨的回答则更得顺治帝欢心,反倒是福全让顺治帝觉得不甚有出息。

不过,不管是福全还是玄烨,都不是顺治帝的心头肉,自然也没有考虑过让他们做储君的事情。

本来,顺治帝最宠爱的是董鄂妃所生的皇四子。可是皇四子无福,仅活了几个月便夭折了。再加上董鄂妃的离世,这接二连三的打击,极大的损耗了顺治帝的健康。

不久后,顺治染上了天花。由于当时医疗条件有限,染上天花无疑是不治之症,只能靠病人自己挺过去。不幸的是,顺治一病不起。眼看就有离世的危险,所以立储君一事不得不提上议程。

这时的福全8岁,玄烨7岁,顺治帝想到自己也是年幼登基,因而受制于多尔衮的经历,便不寒而栗。便有意让年长的堂弟安亲王岳乐继承帝位。

但在孝庄太后和汤若望的建议下,再加上顺治帝想到玄烨有做帝王的大志,最终还是将才7岁的他立为了储君。

天时地利人和,玄烨登基称帝,是为康熙,而清王朝将因他走上“康乾盛世”。

康熙亲政后,实现了福全想做贤王的愿望。

福全不仅被封为裕亲王,还得到参与议政的权力。

福全和康熙本就兄弟相亲,而年轻的康熙也急需要一个能忠心不二又有才干的人来辅佐自己。福全的忠心不二,和在政事上的决断,都让康熙颇感欣慰。

康熙在位时,社会并不太平,内有三藩之乱,又有郑氏集团在台湾反清,还有沙俄多次入侵黑龙江烧杀抢掠。

这都是威胁皇权的大事,康熙是在政治上很有远见,手段也很高明,这诸多棘手的事情交付给做事稳妥的福全去做,让他放心不少。因此福全既是康熙的好兄弟,也是康熙最为信任的倚重大臣。

康熙二十七年,准噶尔部的噶尔丹随着势力强大,暗中勾结沙俄在喀尔喀蒙古发动进攻。由于攻击太过突然,喀尔喀兵败而退,不得不向清廷求援。

噶尔丹却趁胜追击,一路南进,一直打到了距北京城不足千里的长城一带。

这可打到天子脚下了,康熙忍无可忍,亲率十万大军御驾亲征,准备手刃噶尔丹。

然而,康熙才出塞外,便受了风寒,只得“从诸臣之请”回朝养病。攻打噶尔丹的重任,则落在了福全的身上。

福全很有军事才能,他统兵3万在乌兰布通和噶尔丹发起了正面攻击。

噶尔丹“觅山林深堑,倚险结营”,且以驼城战术对阵。

清军几次以火炮攻击,都因对方有密林保护,又有沼泽阻挡,因此不但不能冲出缺口,自身反而死伤不少。

无奈之下,福全改变战术,趁夜让清军从左翼山腰偷袭,噶尔丹防备不及,被打得四散而逃。

噶尔丹见势不好,派使者向福全求和。

福全想到正好可以利用这个机会休整军队,等后方军队来后,再围剿噶尔丹不迟,所以假意答应了他的请求。

谁知,噶尔丹却趁机带着残兵败将,连夜往西北处逃遁而去。

福全发现后,知道再追恐怕来不及了,再加上军中粮草所剩无几,于是便自作主张,率军班师回朝。

按说,福全虽然没有歼灭噶尔丹,但他还是在战役中表现不凡,康熙应该予以奖励。谁知,康熙非但不奖,反而将他削职罚俸,这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康熙虽然回京,但他却在后方督战,一切统兵大计皆由他发号。

本来,福全打了胜仗,康熙颇为安慰。但当福全议和停战时,康熙对他的行为已经很不满意,认为他坐失战机。对他多有警告,要他小心防备。

结果福全还是没能引起警惕,让噶尔丹出逃。最让康熙不满的是,福全没有立刻追击,反而不经他同意便班师回朝。这无疑放虎归山,给清廷留下后患。

另外一点,福全这种自作主张的行为,让康熙颇为忌惮。想到福全曾是最恰当的皇位继承人,康熙知道,他必须给福全一个警告。

因此,康熙不光革去了福全所有的职务,还罚俸三年。本来还要剥夺他的爵位,幸得孝庄太后求情,才保留了他的王爵,让他做了闲散王爷。

对于康熙的处罚,福全有苦难言,只能以一句“我复何言!”承受了这一切。

那么福全为何会说出这样的话呢?

原来,福全虽然被任命为抚远大将军,对统兵作战有最高指挥权。但他的副手,却是皇长子胤褆。

胤褆骑射了得,又是皇长子,康熙对他颇器重,让他随福全出征,自然希望他能立功。

胤褆何尝不明白康熙的良苦用心。但福全却唯恐胤褆在征战中有闪失,打起仗来疑虑颇多。这样两个人在作战策略上,往往意见相左,于是二人多有不睦之处。

再加上当时还发生了一件大事,那就是国舅佟国纲在攻打噶尔丹时战死。

这让福全更是惶恐,所以本该围剿噶尔丹完成使命的他,只能先保住胤褆为重。

在这种情况下,福全只能见好就收,放任噶尔丹出逃。

所以,当康熙治罪时,他只能默默承受,一句也不能辩解了。

康熙三十三年,噶尔丹再次叛乱,康熙御驾亲征,福全也随军出征,将噶尔丹打得溃不成军,最后噶尔丹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服毒自杀。

康熙四十二年,福全患病,康熙听说后,还特意去他府中探视病情。

谁知没捱过半年,福全便病逝了。康熙本在塞外出巡,听闻后赶回京城,亲自祭奠,悲痛到恸哭不能止,随后又以王爷规格厚葬。大约在那时候,康熙已经明白当年福全退缩,是为了保护自己儿子,所以心中更加感动,更加悲痛。为了舒缓相思之情,康熙还命画工画了一张他和福全早年在桐荫下玩耍的画像,挂于书房。

福全一生,对康熙一片忠心,真正做了贤王的本分,大概他在九泉之下也瞑目了吧。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秦国崛起并非全靠商鞅变法,秦献公改革才是关键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华夏历史

    秦献公是秦国第30位国君,在为一共22年时间。很多人都把秦国的崛起归结为秦孝公采用了商鞅变法,实际上秦国有能力推行变法全是秦献公的功劳。秦献公早年流亡魏国,当时魏国十分强大,等他回国继位后,便准备推行一些列的改革,想要重振秦国。但最后却是受到各方阻力,改革进行的并不彻底。虽然秦献公的改革说不上成功,

  • 公孙衍得到秦王重用为什么又离开秦国?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华夏历史

    公孙衍,是战国时期一位纵横家,而他的主张主要就是联合其他国家合纵抗秦。不过在公孙衍前期,他也在秦国待过一段时间,而且还收到了秦昭襄王的重用,后来公孙衍又是为什么离开了秦国,去了其他的国家,而且还联合其他国家对抗秦国?公孙衍恨秦国吗,难道是他在秦国的那段时间,发生了什么让他无法释怀的事情吗?公孙衍是战

  • 张辽威震逍遥津,入选武庙七十二名将之一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华夏历史

    215年,东吴十万大军逼近合肥,张辽仅率领800士兵一路杀至孙权旗下,最后东吴军队望风而逃,孙权也只能暂且撤退。后来张辽乘胜追击,再次击败孙权、甘宁,成功守住合肥。张辽经此一役后名声大振,威震逍遥津的故事也是流传至今。张辽在三国时期算是一名悍将,而且他的实力绝对不输蜀汉五虎。此后张辽被选为武庙七十二

  • 张学良为何要杀掉杨宇霆?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华夏历史

    说到张学良为何要杀掉杨宇霆,那这就要从郭松龄为何要反奉开始说起了。1925年的11月份,原本奉系大将郭松龄正式通电开始起兵反奉。在反奉战争打响的头几天里,郭松龄的部队就成功的占领了山海关。之后郭松龄将自己的军服更名为“东北国民军”,自己则担任总司令。并且他将“不扰

  • 唐太宗打压尉迟敬德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华夏历史

    了解了唐朝历史的小伙伴们都知道,尉迟敬德与程咬金都是唐初时期非常厉害的武将,早年期间,这两人在唐太宗李世民的眼中地位是不分上下。不过到了唐太宗晚年的时候却有着非常明显的悬殊。因为尉迟敬德就这么莫名其妙的失宠了,遭到了李世民的打压。那么这是为何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吧。程咬金其实比尉迟敬德要更早

  • 鲧禹治水有什么不同?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华夏历史

    我们都知道大禹治水的故事,也都十分敬佩大禹的这种精神,不过治水这种事情,大禹并不是第一个做的,他其实也是在前人的基础之上来完成的。在大禹之前,有鲧治水,鲧读作滚,他是大禹的父亲,但是为什么少有人了解鲧治水的方法呢?鲧是如何治水的,他的办法和大禹有什么不同,又该怎样评价两人治水的办法呢?最早有文献记载

  • 李渊退位后待遇如何,竟比当皇帝时还好?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华夏历史

    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后,李渊决定提前禅位,自己当起了太上皇,退位后的李渊他的待遇有着怎样的变化呢?李世民登基后肯定不能冷落自己的父亲,毕竟他可能也没想到李渊会禅位于他,或许真的是被他的手段给吓到了。李渊的养老生活过的也挺不错,甚至有些方面的待遇要比以前更好,只要他们父子能够安稳相处,那李世民就能放开

  • 明朝锦衣卫,东厂,西厂,六扇门哪个最强?明朝最强特务组织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华夏历史

    朱元璋所建立的大明王朝是我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人所建立的王朝,这个王朝总共存在了276年的历史。到了明朝末期,问题就开始接连不断的出现了。此时的明朝内已经出现了非常严重的党争,从这个时候开始,明朝就开始走下坡路了,这时候的名称风雨飘摇。当初的明朝为了控制官员,以及监视这些官员,明朝皇帝建立了很多特务

  • 诸葛亮为了稳固地位做了哪些事?对蜀汉究竟是好是坏?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华夏历史

    诸葛亮虽然有着“三国第一贤相”之称,不过想要达到这样的成就,首先要确保自己的地位不受威胁。刘备托孤并没有把蜀国交给诸葛亮一人,而是分了一半权利给李严,这样做肯定要比一人掌权来得好。不过最后的结果却是李严被诸葛亮贬为庶人,再也没机会踏入蜀汉的核心圈。诸葛亮和李严同为托孤大臣,但

  • 宋朝开国将领为何甘愿放弃兵权?赵匡胤开出无解条件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华夏历史

    赵匡胤杯酒释兵权被很多人称赞有加,起码没有为难这些开国功臣。不过站在这些功臣的角度想想,他们的立场也挺难的,立下的功劳太大有可能还不是好事,所以为了以防万一一般不会轻易交出兵权。为什么赵匡胤就能让这些将领心甘情愿的放弃兵权呢?因为赵匡胤开出了让他们无法拒绝的条件。想要让跟随自己打天下的人放心戒心,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