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张柬之晚年为何一再被贬?拥立李显有功最后却气愤致死

张柬之晚年为何一再被贬?拥立李显有功最后却气愤致死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170 更新时间:2024/3/7 3:48:45

神龙元年,以张柬之为首的多位大臣发动了神龙政变,逼迫武则天退位,复辟李唐。后来张柬之拥立李显为帝,成为当时的功臣。但张柬之晚年却屡遭被贬,最后被流放泷州,气愤致死。当时张柬之已有81岁高龄,依然没能善终。他遭到韦后还有武三思的排挤,先是免去了他的宰相职务,任命为襄州刺史,但不久再次遭贬。李显没能保住让自己称帝的最大功臣,实在让人有些无法理解。

在中国古代社会,大臣帮助皇帝夺取皇位以后,他一般都是会受到皇帝猜忌的。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大臣所立下的是“拥立之功”。

古人认为,皇位不是通过人力可以获得的,而是上天赐予的。你有当皇帝的命,因此才能获得皇位。如果是通过杀伐谋略获得皇位,那是不正当的。而且大臣所立的功劳,都是皇帝赐予的,不可能反过来由大臣给予皇帝恩惠。

不过古代的大臣往往认识不到这一点,他们觉得皇帝的皇位都是在自己的帮助下获得的,因此自己对皇帝是有莫大功劳的。于是常常就不怎么听皇帝的招呼,这也就是所谓的“居功自傲”。这样的话,皇帝当然就很猜忌大臣。

另外,就算大臣“谨守臣节”,不“居功自傲”。但是皇帝依然会猜忌大臣。为什么呢?因为皇帝每次一想到他这皇位是大臣立的,他心里就会慌张。他会想,这个大臣会不会废了他,扶持别人当皇帝呢?或者干脆自己当皇帝呢?也就是说,即便大臣很规规矩矩,皇帝心里依然忐忑不安。

既然皇帝心里忐忑不安,等他坐稳江山以后,打击大臣乃至杀掉大臣,就是经常发生的事情。

比如历史上最著名的“夺门事变”之后,石亨、徐有贞、曹吉祥对朱祁镇有“拥立之功”,因此他们最终都受到了朱祁镇的打击,结局很惨。

不过,历史上有一个特殊的情况,唐中宗李显被张柬之等五个大臣拥立起来后,他并没有打击这五个大臣,反而都把他们立为王,历史上称为“五王”,但是这“五王”的命运却照样非常惨,这是怎么回事呢?

回答这个问题,其实很简单,他们都是被武三思打压下去的。

武三思之所以能把“五王”打压下去,是因为他掌控了朝廷的权力。而武三思之所以掌控朝廷的权力,是因为当时李显不作为。李显当了皇帝以后,由于长期被她的老妈武则天打压,形成了一种唯唯诺诺的性格。当了皇帝以后,他还是一切都听韦后的,而韦后趁机把武三思推荐给李显,这样,权力就交到了武三思手里。

但问题就在于,“五王”对李显具有拥立之功,为什么朝廷的权力,他们没掌握,反而被武三思掌握了呢?

其一,首领张柬之太老不管事。

张柬之无疑是“五王”中的首领,但他当时已经80多岁了。神龙事变发生后,他和其他四个大臣都被提拔为高官,高居宰相之位。不过,作为领头的张柬之,实在是年纪太大了,对政事无法亲力亲为。

张柬之不能把控朝廷,而其他四个人也没有足够的权力,因此,权力就被武三思有机可乘,掌控在手里。武三思用明升暗降的方式,把这五个大臣“特进”为王,于是就把他们的权力给下了。

其二,“五王”没有乘胜追击削夺武氏权力。

张柬之等人把武则天赶下台,让李显上台当皇帝,但是他们仅仅到此为止,并没有对武氏一脉进行乘胜追击。事实上,武氏一脉对这“五王”是最痛恨的。一方面,武则天如果还在台上,武氏肯定会受到特别的照顾,说不定,还有可能获得皇位。另一方面,“五王”帮助李显夺位成功,因此,他们在朝廷中就具有相当的话语权。武氏当然不希望这种情况出现,因此,武三思打击张柬之等“五王”,就是一定的。

其实,“五王”还是有机会避免被打击的。一是当初韦后把武三思引进朝廷来的时候,“五王”就应该联合起来,极力阻止此事。二是当武三思把张柬之等人特进为“五王”的时候,他们应该拒绝,不该把手中的权力拱手让人。

但是两次机会都失去了,也就只有任人摆布了。

其三,重视韦后这支力量。

张柬之等人要想把韦后拿下来,在李显对韦后百依百顺的情况下,显然是办不到的。不过,他们还可以有其他选择,就是不与韦后对抗。

事实上,就是因为“五王”与韦后对抗,因此给武三思抓到把柄,向李显告状说,“五王”对韦后不敬,李显一怒之下,才罢免了他们的相位。

如果“五王”选择拉拢韦后,先把武三思拿下来,再反过来对付韦后,他们其实还是有机会的。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华雄号称吕布之下第一人,他到底是如何被杀的?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华夏历史

    《三国演义》里面的经典片段,就是关羽温酒斩华雄,只是热一壶酒的功夫,就把大将华雄斩落马下,可以说这样的关羽真的是让人钦佩。不过,华雄号称是吕布之下第一人,真实的历史上真的是被关羽这么轻易就杀死了吗?华雄究竟是怎么死的,又是死在谁的手上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这段真实的历史到底是什么样子?曾有人

  • 汉景帝一次醉酒却挽救汉朝命运,不然东汉可能就没了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华夏历史

    王莽篡汉其实已经在所难免,当时汉朝皇室已经没办法抵挡这股外戚力量,加上也没出现一位能力卓越能够改变现状的皇帝,所以王莽改朝势在必行。不过王莽虽然暂时占了上风,但新朝也没持续多久,因为刘秀彻底击碎了王莽的野心,巧就巧在刘秀正是刘邦后裔,所以“汉”这个国号还能继续沿用下去。其实东

  • 刘荣为什么被废了太子?后来又为什么自杀?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华夏历史

    刘荣,原本是汉景帝所立的太子,他是景帝宠爱的栗姬所生的长子,但却是庶长子,栗姬并非景帝皇后,但是因为宠爱,刘荣却成为了太子。但是后来,为何刘荣又会被汉景帝给废掉了呢?废掉之后,刘彻取代了刘荣成为新的太子,但刘荣最终又为何会自杀,这中间到底经历了些什么事情?刘荣被废和他的母亲栗姬有什么关系呢?在古代有

  • 李世民为什么那么喜欢李泰?他为何没有成为太子?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华夏历史

    历史上的皇帝,在面对自己众多的儿子的时候,总是会有那么一些很喜欢和很不待见的,尽管他们都是自己的儿子,但是可以说他们在皇帝面前的地位是绝对不一样的。李世民有很多儿子,但是他非常喜欢李泰,可是我们也知道,最终成为太子当了皇帝的是李治。为什么李泰受到李世民的喜爱,却没有成为太子呢?李泰在历史上的最终结局

  • 朱元璋为何要用铁裙刑对待朱棣生母?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华夏历史

    我国古代有非常多的用来惩罚犯人的刑罚,或者可以说是酷刑,这些酷刑的重点就在于要折磨犯人,让犯人有一种生不如死的感受,可以说是非常惨无人道的。而像是发明了剥皮实草,将人的皮剥下来然后塞满草这样的刑罚的朱元璋,他会使用的酷刑肯定不会很简单,他曾经就对朱棣的生母进行了铁裙之刑。这铁裙之刑到底是怎样的惩罚,

  • 张辽为什么要改名字?他本名叫什么与汉武帝什么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华夏历史

    张辽作为后世传颂的“五子良将”之一,而且还是他们当中排名第一的,可以说如果不是极强的能力,是做不到这一点的。不过,张辽虽然名字叫张辽,但是他却并不是张家的后人,他的祖先名为聂壹,这个人是汉武帝时期的人物,是马邑之谋的发动者,但是他既然姓聂,为什么到了张辽这里却姓张了呢?张辽的

  • 范蠡为什么被当做“财神”?看看他经商后的成就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华夏历史

    范蠡一生最大的成就,就是帮助勾践成功灭吴复国。不过范蠡此后却被人们称为“财神”,这到底是为什么呢?实际上范蠡还有令一个身份,就是他是道商鼻祖。功成名就后的范蠡并没有选择继续待在勾践身边,而是及时选择退位,然后走上了经商之路。后来范蠡三次经商暴富,但又三散家财,最后定居于宋国。

  • 唐朝时期的西伯利亚政权大汉国,是不是刘邦后裔?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华夏历史

    说到唐朝时期的西伯利亚政权大汉国其实这个国家还是挺有意思的,为何这么说大家也懂的,毕竟这个地方很神秘,很多人都不知道这个地方,话说这个地方的人好像是什么刘邦的后裔,那么有的人问了,这个真的是刘邦的后裔吗?下面就着这个问题继续来分析揭秘看看吧!唐朝时期西伯利亚政权的大汉国并不是刘邦的后裔,准确的来说它

  • 元仁宗“仁”在哪?元仁宗的为政举措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华夏历史

    元仁宗是元朝第四位皇帝,一般庙号带“仁”字的皇帝,历史对他的评价都不会太低,不过这可是一位元朝帝王,那元仁宗到底“仁”在哪呢?元仁宗即位后推行了多项改革,其中最为重要的四点是恢复科举、编撰法典、出版汉语书籍、限制贵族,推行“以儒治国&rdq

  • 杯酒释兵权的故事,历史上真有这么回事吗?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华夏历史

    赵匡胤杯酒释兵权,就只是跟臣子们喝了一杯酒,就把他们手中的权利给拿回来了,赵匡胤作为一个开国皇帝,却没有像朱元璋、刘邦那样大开杀戒,这些功臣们得以保全性命,也已经是万幸了。这段故事一直流传,一定有很多人也都把这段故事当做是真实的历史了吧,但其实今天要说的是,杯酒释兵权这件事情,本身就是一段虚构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