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杯酒释兵权的故事,历史上真有这么回事吗?

杯酒释兵权的故事,历史上真有这么回事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4184 更新时间:2024/1/27 20:57:00

赵匡胤杯酒释兵权,就只是跟臣子们喝了一杯酒,就把他们手中的权利给拿回来了,赵匡胤作为一个开国皇帝,却没有像朱元璋、刘邦那样大开杀戒,这些功臣们得以保全性命,也已经是万幸了。这段故事一直流传,一定有很多人也都把这段故事当做是真实的历史了吧,但其实今天要说的是,杯酒释兵权这件事情,本身就是一段虚构的历史,并不是真实发生的事情,为什么这样说呢?

建隆二年(公元961年)某个夜色迷人的晚上,宋太祖赵匡胤宴请他的结义兄弟们,这些兄弟包括:石守信(侍卫亲军司马步军都指挥使)、高怀德(殿前司副都点检)、王审琪(殿前司都指挥使)、张令铎(侍卫亲军司马步军都候)、罗彦环(侍卫亲军司步军都指挥使)等。都是当年拥戴赵匡胤“黄袍加身”的功臣,是大宋中央军事力量的高级将领。

赵匡胤好酒,跟兄弟们畅饮时时有,今天也不例外。这些高级将领们簇拥着他们的皇帝大哥推杯换盏,回忆着辉煌的过去,发誓再替大哥打江山立新功。可是就在酒酣耳热之际,大哥却突然放下酒杯,满脸愁容。众兄弟不解,齐问大哥为何如此。赵老大长叹一口气说:兄弟们呐,别看我做了皇帝,可是还不如当个节度使快乐呢,我一天安稳觉都没有,还不如你们呢,苦啊!

哥几个更纳闷了,皇帝都做上了,您富有四海,苦啥子呢?兄弟们这么一说,老大似乎更痛苦了:哪个人不想富贵啊,假如有一天有人把黄袍披在你们身上,虽然你不情愿,但你能推得掉吗?

他这一说,这哥几个清醒了,吓得跪倒一片:臣等愚钝,求陛下给指条出路!赵匡胤满意地点点头,说:人生如白驹过隙,很快就装进小盒子里了,不如多积点家产给子孙,你们过过歌舞升平,颐养天年的事,这样咱们君臣无猜,这多好啊!

敢情这酒的套路这么深!回过味来的老兄弟们,一夜间身体全都出状况了,不是头疼就是腿瘸,集体请求病退。赵匡胤很高兴,一律批准,大把赏赐医疗费。

这就是历史著名的“杯酒释兵权”的故事,读着很精彩,跟历史背景严丝合缝,可惜,这是段假历史。

这个故事正史根本没有记载,“杯酒释兵权”这个词,最早出现在真宗年间的大臣王曾的《王文正公笔录》里。后来司马光的《涑水记闻》也记录了“杯酒释兵权”,但事件发生的时间却与王曾不一样。史学家考证,这是因为司马光发现王曾记录的时间有漏洞。再后来,李焘编写《续资治通鉴长编》,综合了王曾和司马光的纪录,并且对故事情节又丰富了一下,于是成了我们现在看到的版本。

关于这段假历史是如何演变的,史学家们找到了源头。说某天,号称“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赵普突然找到赵匡胤,建议他立即撤掉石守信和王审琪。赵匡胤不以为然,说这是我的义社十兄弟,不会对不起我。赵普说,他们自然不会,但是他们的手下呢?这两人根本管不住他们手下!赵匡胤还是觉得赵普小题大做,他说,区区下属,他俩还是管得住的,而且我对他们很器重!

赵普冷冷一笑:周世宗的手下他管得住吗?周世宗难道不器重手下吗?这句话立刻戳中赵匡胤的命门,自己当年不也是深受周世宗器重吗?自己还不是被手下推上皇位,背叛了周世宗吗?于是冷汗直流,于是,罢免石守信、王审琪。

这就是故事最早的影子,这里面只有石守信和王审琪,后来人越加越多,我一直奇怪,“杯酒释兵权”的这些人当中,资历最老、地位最高的是高怀德,为什么把他的名字放在石守信的后面,原来,最初根本没有高怀德的事。

自唐朝藩镇割据后,短短五十年,中原成了皇帝流水线,都是武将惹的祸。所以遏制武将的军权是赵匡胤必须要做的,否则赵宋步前朝后尘将不可避免,这就是“杯酒释兵权”的历史背景。

但是,赵匡胤不可能,实际也没有一次性就免掉这么多高级将领,而是有计划分步骤地改革中央军队编制,伴随编制改革,一步步将这些高级将领调出中央军。靠一次喝大酒解决这么大问题,只是茶余饭后的谈资而已。

尽管故事是假的,但它的内核却是真的。这种处理方式比较贴合赵匡胤宽仁的性格,也符合当时的历史要求(当时赵宋天下还未统一,还需要这些将领发挥作用,后来的战争中,这些被调任节度使的兄弟们,多次回到中央重担旧职。)。

回过来看一下这个故事,“杯酒释兵权”更像是赵匡胤与武将们达成的一个君子协议,一个心照不宣,君臣间相互保全的默契,一个以国家利益为重,彼此共荣的契约。它透射着那个时代先人们的智慧,辉映着赵宋王朝数百的温情与和煦!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靖难之役朱允炆为何不动用朱元璋给他留下的王牌军队?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华夏历史

    说到靖难之役其实这个战役也还是挺复杂挺悲惨的,最近很多人也都说了,其实当时的朱允炆有更好选择的,但是他没有做,那么是什么选择呢?其实是这样的,话说当时的朱允炆是有一直王牌军队的,是朱元璋特意留给他的,但是朱允炆却没有选择不用,那么有的人问了,这到底是为什么呢?下面我们继续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吧!你说的

  • 唐朝婚姻制度是怎样的?结婚条件揭秘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华夏历史

    各个朝代的婚姻制度都会有些许不同,今天就为大家讲讲唐朝时期的婚俗。唐朝被称为是“开放性”社会,女性地位有了明显的提升,而且贞洁观念也有了转变,所以在婚姻上也会比较开放。例如男女可以自由选择结婚对象,不经家长同意也能建立婚姻关系。不过前提是要遵守三个条件,一要有媒妁之言;二同姓

  • 马陵之战齐国战胜魏国,为什么齐国国力也逐渐由盛转衰?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华夏历史

    马陵之战是历史上最为经典的伏击战之一。当时魏国国力强盛,魏公决定称王,他在宋国摆出天子仪杖,但此次齐国、韩国并没有到来。于是魏惠王下令攻打韩国,齐国则派兵救援。此后齐军和魏军在马陵展开了一场大战,这次孙膑在战略上完全碾压了庞涓,使得齐国从始至终保持优势。最后齐军将魏军全歼,魏国就此步入衰落。虽然这场

  • 文天祥投降条件那么简单,为何忽必烈还要杀他?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华夏历史

    说到文天祥其实大家也知道的,这个人还是挺惨的,但是他却一直活在人们心中,他真的是非常的厉害,是宋末三杰之一,在江西和广东抗元,最后虽然被俘但是宁死不屈,其实文天祥当时有个说法,就是文天祥可以投降,但是必须让忽必烈答应他一个条件,这个条件也非常的简单,但是最后大家也知道的,这个文天祥最后还是被杀了,那

  • 安史之乱其实是被逼无奈?为什么要这么说?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华夏历史

    由安禄山发起的安史之乱,可以说是唐朝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浩劫,不过这件事情,表面上看起来是安禄山狼子野心想要造反,篡权夺位。但是如果能结合其他的史料记载,就会发现其实这件事没那么简单。安禄山为什么要反?只是因为他的野心吗?其实如果综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和安禄山的经历来看,或许会发现,其实这是安禄山唯一的选择

  • 武则天为何要杀死自己的亲姐姐?这其中有什么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华夏历史

    说起武则天,相信大家都非常的熟悉了,咱们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女皇帝。虽说武则天没有像唐太宗与康熙那样受到了世人的高度赞誉,但综合来讲也算是一代明君了。抛开政治不谈,武则天的私生活一直充满着争议,这也大概就是因为再她死后所立的功绩碑是一座无字碑的原因了。晚年的武则天反思自己过往的所作所为,而最让她痛心的

  • 朱元璋为何要对自己儿子用髡刑?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华夏历史

    说到朱元璋其实大家都知道这个人是真的不简单,可怕的很,小编对朱元璋的感觉就是他不停的在杀人,不管好人坏人都杀了,不过这只是小编的印象啊,真正朱元璋是什么样的小编不知道,最近又看到了一件事情,那就是这个朱元璋啊竟然对自己的儿子用了髡刑,我的个妈呀,这也太狠了吧,那么这到底是为什么呢?下面我们继续分析揭

  • 汉桓帝为什么要把皇权下放给宦官?导致东汉陷入危机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华夏历史

    汉桓帝刘志是东汉第十位皇帝,在位一共21年时间。这个时长仅次于刘秀和汉献帝,不过严格来说汉桓帝并不算一位合格的皇帝,虽然他曾让人寄予厚望,但最后却满是失望。汉桓帝继位后,由梁太后垂帘听政,梁冀掌管各项大权。此后汉桓帝联合宦官将权臣梁冀铲除,并清理掉其党羽。汉桓帝接下来终于可以亲政,但他却把皇权下放给

  • 郑和下西洋是为了找建文帝?他找到了吗?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华夏历史

    建文帝的下落一直都是一个历史迷题,明朝十六位皇帝,有三个人的陵墓都不在明十三陵,但是这三个人中另外两个都有陵墓,唯独建文帝朱允炆没有。朱棣发动了靖难之役,夺取了朱允炆的皇位,之后朱允炆就下落不明了,而关于他的下落,各种说法的都有,甚至还有人认为,郑和下西洋连通明朝与外界,其实都是次要目的,主要的还是

  • 张飞坐骑是什么马?比赤兔更加霸气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华夏历史

    要说三国中最出名的战马,肯定就是赤兔马了。赤兔最早是吕后的坐骑,后来曹操将它赠与关羽。据说赤兔可日行千里,夜行八百里,是马中极品。此后“赤兔”二字一直都是神驹的代表,更有“人中吕布,马中赤兔”的说法。赤兔虽然厉害,但三国中还有一匹战马同样出色,它就是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