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张辽为什么要改名字?他本名叫什么与汉武帝什么关系?

张辽为什么要改名字?他本名叫什么与汉武帝什么关系?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1948 更新时间:2024/3/3 11:03:59

张辽作为后世传颂的“五子良将”之一,而且还是他们当中排名第一的,可以说如果不是极强的能力,是做不到这一点的。不过,张辽虽然名字叫张辽,但是他却并不是张家的后人,他的祖先名为聂壹,这个人是汉武帝时期的人物,是马邑之谋的发动者,但是他既然姓聂,为什么到了张辽这里却姓张了呢?张辽的本名叫什么,为什么要改名字?他改名字和汉武帝有关系吗?

张辽,与乐进于禁张郃、徐晃同属魏武帝曹操帐下的五位将军。在《三国志·张乐于张徐传》中,陈寿将此五人合传,叙述诸将生平事迹后评曰:“太祖建兹武功,而时之良将,五子为先”。因此现代人将其称之为“五子良将”或“魏五子”。曹操在行军作战时,进攻时常常用这五个人为先锋,撤军时常用这个五个人断后。“子”,只是一个量词,“五子”就是说“这五个人”。

相对其他五子良将,张辽在正史《三国志》中,十分出彩,四大段,一千八百多字,洋洋洒洒地将其一生描绘得十分详细。特别是《三国志》前两句对张辽的记载,就可给人留下很多遐想的空间,即张辽字文远,雁门马邑人也。本聂壹之后,以避怨变姓。第一句介绍张辽的表字及籍贯,这与其他人物传记的记载没什么两样,大同小异。只是第二句就不同,具有很强的信息量。

首先,有关马邑。

马邑,秦置,秦始皇三十二年(前215年),蒙恬筑城名置,属雁门郡。西汉初为韩王信都,既而为匈奴所攻取,后还属汉。秦汉马邑县故治在今朔州市区西北隅。马邑地处雁门关外,遥控长城,外连大漠,是中原地区通往塞外漠北草原的必经之处,自商代便是战略要地,用兵之地。尤其到秦汉时期,中原王朝北方的主要威胁是来自匈奴。因此,马邑不仅成为匈奴南下掳掠的重要进攻目标,还是汉人反击围剿的主要防守对象,是秦汉时期北方防御体系中的重要一环。“白登之围”时,汉高祖刘邦的进击路线是自太原道雁门入马邑而至平城;“马邑之谋”时,伏击地就在马邑周边的山谷,而单于入塞路径在秦置马邑城(今大同市左云县境)。

接着,有关聂壹。

聂壹,西汉武帝时人。《史记》称“聂翁壹”。雁门马邑人,著名的“马邑之谋”的发动者。聂壹,是雁门马邑一带的豪商,不但对匈奴十分熟悉,而且对西汉王朝边患不息十分焦虑。因而,聂壹主动通过王恢(太行令)向汉武帝建议:匈奴初和亲,亲信边,可诱以利。从而出现所谓聂壹为设计者,王恢为推动者,刘彻为决策者的“马邑之谋”:采取诱敌深入的办法,在马邑设伏以围歼匈奴大军,解除匈奴对汉朝北部的威胁。

然后,有关马邑之战。

聂壹亲到匈奴阵营诈降,许以马邑全县牲畜财物给匈奴,使匈奴单于信以为真,亲自带兵进入边塞。汉武帝则派五路大军三十万人在马邑设伏,想一举全歼匈奴主力。事已愿违,单于识破马邑之谋,没有率军进入伏击圈,使得在马邑埋伏的汉军一无所获。最终,汉武帝以安慰军心向天下人谢罪为由,逼迫推动者太行令王恢自杀。而聂壹的下场就不得而知。毕竟史书上并未明文记载。

最后,有关避怨。

避怨,不仅有躲避仇敌的意思,还有避免结怨,不得罪人的解释。作为马邑之谋的设计者、发动者的聂壹可谓是猪八戒照镜子,两边不是人,不但得罪匈奴一族,再也不能出塞与匈奴做生意;而且在汉室又失去功劳,围歼匈奴主力不成;甚至还闯下了滔天大祸,破坏汉匈和平。因此,整个聂氏家族根本不可能在马邑一带长住久安。所以,或是聂壹本人或是聂壹后代就改聂姓为张姓,以保全聂氏家族。

张辽的祖先聂壹设计并发动“马邑之谋”,不管是出自何种目的,但至少是以国家利益为先,顾全国家大局的精神品质依然传承一代又一代,依旧影响一人又一人。三百年后的后人张辽亦继承聂壹的精神品质:凡事以公为先,以国家利益至上。

笔者按:传承,指继承并延续下去。一般指承接好的方面,另一方面是先传了再承,有承上下的意思。张辽,本是设计并发动利国利民“马邑之谋”的聂壹之后。三百年后已由聂姓改为张姓的张辽继续传承祖先聂壹的忠诚品质:以公为先,以国为重。所以说,爱国是可以代代传承。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范蠡为什么被当做“财神”?看看他经商后的成就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华夏历史

    范蠡一生最大的成就,就是帮助勾践成功灭吴复国。不过范蠡此后却被人们称为“财神”,这到底是为什么呢?实际上范蠡还有令一个身份,就是他是道商鼻祖。功成名就后的范蠡并没有选择继续待在勾践身边,而是及时选择退位,然后走上了经商之路。后来范蠡三次经商暴富,但又三散家财,最后定居于宋国。

  • 唐朝时期的西伯利亚政权大汉国,是不是刘邦后裔?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华夏历史

    说到唐朝时期的西伯利亚政权大汉国其实这个国家还是挺有意思的,为何这么说大家也懂的,毕竟这个地方很神秘,很多人都不知道这个地方,话说这个地方的人好像是什么刘邦的后裔,那么有的人问了,这个真的是刘邦的后裔吗?下面就着这个问题继续来分析揭秘看看吧!唐朝时期西伯利亚政权的大汉国并不是刘邦的后裔,准确的来说它

  • 元仁宗“仁”在哪?元仁宗的为政举措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华夏历史

    元仁宗是元朝第四位皇帝,一般庙号带“仁”字的皇帝,历史对他的评价都不会太低,不过这可是一位元朝帝王,那元仁宗到底“仁”在哪呢?元仁宗即位后推行了多项改革,其中最为重要的四点是恢复科举、编撰法典、出版汉语书籍、限制贵族,推行“以儒治国&rdq

  • 杯酒释兵权的故事,历史上真有这么回事吗?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华夏历史

    赵匡胤杯酒释兵权,就只是跟臣子们喝了一杯酒,就把他们手中的权利给拿回来了,赵匡胤作为一个开国皇帝,却没有像朱元璋、刘邦那样大开杀戒,这些功臣们得以保全性命,也已经是万幸了。这段故事一直流传,一定有很多人也都把这段故事当做是真实的历史了吧,但其实今天要说的是,杯酒释兵权这件事情,本身就是一段虚构的历史

  • 靖难之役朱允炆为何不动用朱元璋给他留下的王牌军队?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华夏历史

    说到靖难之役其实这个战役也还是挺复杂挺悲惨的,最近很多人也都说了,其实当时的朱允炆有更好选择的,但是他没有做,那么是什么选择呢?其实是这样的,话说当时的朱允炆是有一直王牌军队的,是朱元璋特意留给他的,但是朱允炆却没有选择不用,那么有的人问了,这到底是为什么呢?下面我们继续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吧!你说的

  • 唐朝婚姻制度是怎样的?结婚条件揭秘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华夏历史

    各个朝代的婚姻制度都会有些许不同,今天就为大家讲讲唐朝时期的婚俗。唐朝被称为是“开放性”社会,女性地位有了明显的提升,而且贞洁观念也有了转变,所以在婚姻上也会比较开放。例如男女可以自由选择结婚对象,不经家长同意也能建立婚姻关系。不过前提是要遵守三个条件,一要有媒妁之言;二同姓

  • 马陵之战齐国战胜魏国,为什么齐国国力也逐渐由盛转衰?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华夏历史

    马陵之战是历史上最为经典的伏击战之一。当时魏国国力强盛,魏公决定称王,他在宋国摆出天子仪杖,但此次齐国、韩国并没有到来。于是魏惠王下令攻打韩国,齐国则派兵救援。此后齐军和魏军在马陵展开了一场大战,这次孙膑在战略上完全碾压了庞涓,使得齐国从始至终保持优势。最后齐军将魏军全歼,魏国就此步入衰落。虽然这场

  • 文天祥投降条件那么简单,为何忽必烈还要杀他?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华夏历史

    说到文天祥其实大家也知道的,这个人还是挺惨的,但是他却一直活在人们心中,他真的是非常的厉害,是宋末三杰之一,在江西和广东抗元,最后虽然被俘但是宁死不屈,其实文天祥当时有个说法,就是文天祥可以投降,但是必须让忽必烈答应他一个条件,这个条件也非常的简单,但是最后大家也知道的,这个文天祥最后还是被杀了,那

  • 安史之乱其实是被逼无奈?为什么要这么说?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华夏历史

    由安禄山发起的安史之乱,可以说是唐朝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浩劫,不过这件事情,表面上看起来是安禄山狼子野心想要造反,篡权夺位。但是如果能结合其他的史料记载,就会发现其实这件事没那么简单。安禄山为什么要反?只是因为他的野心吗?其实如果综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和安禄山的经历来看,或许会发现,其实这是安禄山唯一的选择

  • 武则天为何要杀死自己的亲姐姐?这其中有什么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华夏历史

    说起武则天,相信大家都非常的熟悉了,咱们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女皇帝。虽说武则天没有像唐太宗与康熙那样受到了世人的高度赞誉,但综合来讲也算是一代明君了。抛开政治不谈,武则天的私生活一直充满着争议,这也大概就是因为再她死后所立的功绩碑是一座无字碑的原因了。晚年的武则天反思自己过往的所作所为,而最让她痛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