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有哪些人曹操该杀没杀,不该杀的却杀了?

有哪些人曹操该杀没杀,不该杀的却杀了?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3648 更新时间:2024/1/25 9:27:45

“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实际上曹操已无回头路可走,他只能继续挟持汉献帝,还要巩固自己的地位。所以曹操一生杀了很多不该杀的人,但也放过了一些此后会对曹魏造成威胁的人。虽然荀彧不是被曹操亲手杀死,但荀彧的死和曹操脱不了关系。在演义中,曹操赐给荀彧空盒,导致他服毒自尽。曹操做事有自己的一套原则,想要在曹操身边求得自保,需要超高的智慧。

曹操一生,雄才大略,英明神武,然而,他也有糊涂和犯错误的时候,曹操一生,杀了很多人,有些人不该杀,他偏偏杀了,有些人该杀,他偏偏没杀,最终酿成大祸。

曹操最不该杀三个人,这三个人是谁呢?曹操最该杀的人,又是谁呢?

第一位,荀彧。

荀彧是曹操重要的谋士,可以说是首席谋士,荀彧有王佐之才,辅佐曹操扫平群雄,统一北方,只剩下刘备和孙权没有灭掉。

荀彧还推荐了很多人才给曹操,比如,郭嘉戏志才等人,都是荀彧举荐的。荀彧为曹操立下了那么大的功劳,然而,曹操却不顾荀彧的功劳,把荀彧逼死了。

曹操想称魏公,那些溜须拍马的人,比如董昭等都上书,请求曹操上位,而荀彧却反对,认为曹操应该“秉忠贞之诚,守退让之实;君子爱人以德,不宜如此。”曹操听说之后,很生气,最终,对荀彧下手了。

曹操派人给荀彧送去了一盒食物,荀彧打开一看,是空的,于是,明白了曹操的意思,荀彧于是服毒自杀了,时年五十岁。

《三国志》注引《魏氏春秋》记载:太祖馈彧食,发之乃空器也,於是饮药而卒。

荀彧功勋赫赫,忠心耿耿,然而,最后却落得这样的下场,令人遗憾。其实,曹操最不该杀的人,就是荀彧。

第二位,崔琰

崔琰是曹操的重要谋士之一,也是当时的名士。

史书记载,相貌英俊,胡须很漂亮,很有威望。曹操本人也非常敬畏崔琰,迁东曹掾。曹操封魏公,崔琰为魏国尚书,迁中尉。

建安二十一年(216年),通信杨训时,崔琰在信中写“时乎时乎,会当有变时”,被人诬告,曹操认为崔琰有不逊之意。于是将崔琰下狱,后被赐死。

《三国志崔琰传》记载:琰从训取表草视之,与训书曰:“省表,事佳耳!时乎时乎,会当有变时。”琰本意讥论者好谴呵而不寻情理也。有白琰此书傲世怨谤者,太祖怒曰:“谚言‘生女耳’,‘耳’非佳语。‘会当有变时’,意指不逊。”於是罚琰为徒隶,使人视之,辞色不挠。太祖令曰:“琰虽见刑,而通宾客,门若市人,对宾客虬须直视,若有所瞋。”遂赐琰死。

崔琰为人正直,对曹操也很忠心,就这样被曹操杀了,很可惜。

第三位,杨修

杨修是太尉杨彪的儿子,很有才,是出了名的。狂士祢衡曾对人说,他只看得起两个人,一个是孔融,另一个就是杨修。

杨修为人恭敬,学问渊博,非常聪明,建安年间(196—220)被推选为孝廉,不久改任郎中,后改任丞相府仓曹属主簿。史书记载,是时,军国多事,修总知外内,事皆称意。

然而,杨修因卷入曹操立储之争,拥戴曹植,触怒了曹操,最终,曹操在建安二十四年(219年)秋,找了个罪名把杨修杀了。

《三国志》注引《典略》记载:至二十四年秋,公以脩前后漏泄言教,交关诸侯,乃收杀之。

杨修很有才,曹操也是爱才的,杀杨修,对曹操来说,确实是做错了。

曹操最该杀的人,其实是司马懿,然而,曹操却最终放了司马懿,以至于酿成大祸,后来,司马懿发动“高平陵政变”,篡夺了曹魏大权。

司马懿为人阴险狡诈,颇有城府,早年,曹操征召司马懿出来做官,司马懿借口有病不出来,曹操请了几次,司马懿都拒绝了,后来,曹操生气了,下令说,不来就将你下狱,于是,司马懿害怕了,只得乖乖出来。

史书记载,司马懿内忌而外宽,猜忌多权变,曹操曾看出来司马懿非久居人下的人,有狼顾之相,有野心,想杀了司马懿,但是,最终因为曹丕和司马懿关系很好,为司马懿求情,曹操没有下手。

什么是狼顾?就是说司马懿像狼那样,回头时,身子不动,头可以看到自己的后背。

《晋书宣帝纪》记载:帝内忌而外宽,猜忌多权变。魏武察帝有雄豪志,闻有狼顾相。欲验之。乃召使前行,令反顾,面正向后而身不动。又尝梦三马同食一槽,甚恶焉。因谓太子丕曰:“司马懿非人臣也,必预汝家事。”太子素与帝善,每相全佑,故免。

司马懿逃过一劫之后,为人处世就更小心谨慎了,夹着尾巴做人,熬死了曹操、曹丕、曹叡几代帝王,最终篡权成功。后来,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逼魏帝禅让,魏国灭亡。

曹操辛辛苦苦打来的天下,都便宜了司马懿,替司马懿做了嫁衣。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靖难之役中,建文帝还有30万的部队为什么没调用?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华夏历史

    靖难之役,建文帝朱允炆的皇位被朱棣夺走,而朱允炆也下落不明,恐怕朱元璋怎么也想不到,自己费力安排的皇孙,最后会被自己儿子夺了皇位吧。不过,建文帝朱允炆当时还有一个三十万的军队在云南,面临自己皇位丢失的危机,为什么他不动用这只军队抵抗朱棣?为何建文帝没有调用这个军队呢?在明朝的历史上,曾经发生过一次动

  • 孝和睿皇后和嘉庆帝感情如何?她和道光帝是什么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华夏历史

    孝和睿皇后是嘉庆帝第二任皇后,也是清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后。孝和睿皇后从侧福晋,一步步成为贵妃、皇贵妃、皇后、皇太后,一生颇为传奇。他对嘉庆帝的继承人道光帝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道光帝并非孝和睿皇后的亲身儿子,只是他的继子,但要是没有孝和睿皇后,恐怕道光是没办法继承皇位的。不知道大家对孝和睿皇后有多少

  • 康熙设计擒鳌拜,为什么最后却对他宽大处理?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华夏历史

    康熙智取鳌拜的故事,相信大家多多少少都有听说过。康熙继位时只有8岁,鳌拜则是四大托孤大臣之一,一度权倾朝野,甚至是架空皇权。康熙为了夺回权利只能找大臣商议,如何能缉拿鳌拜。后来康熙通过智取,有惊无险顺利拿下鳌拜,并且宣布鳌拜30条罪状将他革职入狱。其实对于康熙来说最保险的办法就是尽快杀掉鳌拜,不过康

  • 陈抟老祖为何号睡仙?他到底睡了多少年?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华夏历史

    历史上有非常多的奇人怪事,原本或许只是一件小事,但是在流传的过程中被越来越神化,到了最后就成了一个传说。相传,历史上有一位陈抟老祖,他是一个成仙的神话人物,而有传闻说他特别能睡,号称睡仙。那陈抟老祖究竟有多能睡,睡了多少年,能被人们称为睡仙?陈抟老祖最后真的成仙了吗?陈抟,字“图南&rd

  • 晋楚争霸秦国立场如何?为什么秦国会选择和楚国结盟?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华夏历史

    晋楚争霸对于其他诸侯国来说,如何站队就变得尤为关键。经过几场大战以后,晋国稍稍占据一些优势,但整体来说两国还是平分霸权。那秦国当时是怎样的立场呢?晋文公是在秦国的帮助下,才顺利回到晋国成为国君,所以当时晋国和秦国的关系很好。不过崤之战以后,秦国则是选择与楚国结盟一起对抗晋国。那秦国为什么会和晋国决裂

  • 刘秀为什么叫大魔导师?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华夏历史

    恐怕历史上也找不出第二个皇帝,能和刘秀这样有那么多的外号的并不多,而且刘秀的外号充满了魔幻色彩,比如有人给他起外号叫做大魔导师,还有的人叫他位面之子。刘秀创立东汉,他作为一个开国皇帝,但是却延续了汉朝的历史,取代了王莽这个“穿越者”。那刘秀的这些外号究竟有什么含义,为什么要这

  • 嘉靖皇帝为什么会看中13岁的尚寿妃?尚寿妃是一个怎样的人?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华夏历史

    尚寿妃是嘉靖皇帝晚年最宠爱的妃子,而她早年成为嫔妃的过程十分令人意外。当年嘉靖帝在大内诵经敲磬,结果将磬敲错,在场宫女都不敢做声,为有尚氏突然大笑起来。这个举动反而是引起了嘉靖帝的注意,此后将他纳为嫔妃,号尚美人,当时尚氏只有13岁。很难想象嘉靖帝竟然会看上一位13岁的宫女。相信大家都十分好奇这位尚

  • 刘秀为何要延续西汉,而不是改朝换代?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华夏历史

    王莽篡汉后,刘秀此后战胜王莽重新夺回政权,不过刘秀本可以改朝换代,为何他还要延续西汉的国号呢?虽然刘秀是汉室后人,但他其实可以选择当一名开国皇帝,而不是继位皇帝。相比于西汉,似乎东汉除了刘秀以外,其他皇帝的知名度都不算太高,整个东汉持续了将近200年,和西汉的时间差不多。为什么刘秀称帝后会做出这样一

  • 乾隆拒绝英国使者马戈尔尼的通商请求是对是错?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华夏历史

    说到乾隆拒绝英国使者马戈尔尼同商这件事情,还是让人觉得十分的绝望的,如果当时开放的话,后来的清朝也不会这么惨,但是又有人说乾隆是对的,那么到底是对还是错呢?下面我们继续分析揭秘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吧!这问题的大前提就是错的——马戛尔尼的请求并不是通商,而且清朝一直都设有对外通商的口岸。首先,清朝就是靠

  • 明宪宗时期出现的狐妖是怎么回事?把朱见深吓得不轻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华夏历史

    明宪宗是明朝第八位皇帝,在位一共23年时间。可能明宪宗在明朝皇帝中的名声并不是很大,但他执政期间朝中曾传出一个故事,说每当半夜会有狐妖在后宫徘徊,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其实古代很多奇闻异事的书中都喜欢记载关于狐妖的故事,《聊斋》便是其中之一,不过狐妖在现实生活中肯定是不存在的,那明宪宗到底看到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