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关羽手中经常拿着一本书,这是什么书?什么奥妙?

关羽手中经常拿着一本书,这是什么书?什么奥妙?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726 更新时间:2024/3/7 4:18:40

三国名将关羽相信大家都非常的熟悉了,出身贫寒,从小就没有受到什么良好的教育,当然这种情况在当年是非常常见的。不过关羽却有着一个好习惯,那就是非常喜欢读书。不论是在哪,后方练兵,还是带兵远征,但凡是有闲暇时间就肯定会拿着随身携带的书籍进行阅读,从中吸取前人的经验与教训。所以关于夜读史书也成为了关羽的一个经典形象,很多有关于关羽的画作或是雕塑等等,都会有一手拂长髯一手持书本专心读书的场景,给人留下深刻印象。那么让关羽如此着迷爱不释手的这本书,到底是什么书?

这本书,就是儒家经典四书五经之一的《春秋》。《春秋》是儒学宗师孔子编著的一本史书,又称《麟经》或者《麟史》。《春秋》是我国古代第一部编年体史书,全书共35卷,记述了从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72年)至鲁哀公十六年(公元前479年)之间,共将近三百年的鲁国历史。

此外还有一种说法,认为关羽所读的是《左传》,实际上《左传》又名《左氏春秋》,是鲁国史官左丘明对《春秋》所做的阐释与补充,等于是《春秋》的注解版,仍未脱出《春秋》的范畴,属于万变不离其宗。河南许昌、山西运城等地至今还有“春秋楼”,相传为关羽读《春秋》处,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春秋》和青龙偃月刀一起,几乎都成为关羽的标志性符号。那么问题来了,古代的经典史书和儒家著作汗牛充栋,为什么关羽偏偏拿着一本《春秋》不撒手?这本《春秋》到底有什么妙处?直到九百多年后的北宋末年,宋徽宗才揭开了其中奥妙。

公元1127年靖康之变爆发,北宋灭亡,宋徽宗也成了金国人的俘虏,被押送至金国腹地的五国城。在宋徽宗的随行人员中,有个人名叫蔡鞗,此人是著名奸臣蔡京的第五子,也是宋徽宗的女婿,官封驸马都尉、宣和殿待制。

蔡京不是什么好人,但他的儿子蔡鞗比他老爸强得多,在宋徽宗国破家亡沦为俘虏之际,他始终不离不弃跟随宋徽宗身边。蔡鞗很有文采,他把宋徽宗在金国的被俘生涯写成一本书《北狩行录》,记载了很多宋徽宗的日常小事。从文中记载来看,宋徽宗在金国处境并没有人们想象中那么不堪,很多旧日臣子侍从左右,还有书读。

有一次,宋徽宗手下随员中有人在读《春秋》,有人向宋徽宗提建议说:“《春秋》之书,多弑君、弑父之事。为人臣子者,岂宜观哉?”,认为《春秋》中记载了很多乱臣贼子犯上作乱之事,容易教人学坏,因此为人臣子者不应该看。

宋徽宗博学多才,深知《春秋》义理之妙,于是说:“《春秋》者,鲁之史记也。周德既衰,君臣失守,上下无别。孔子所以惩恶劝善,以正褒贬,使后世知惧。凡君子之所疑而不决者,至《春秋》而后定”,“《春秋》,礼义之大宗也。为人臣而不知《春秋》者,守经事而不知其宜,遭变事而不知其权”。

他认为,孔子作春秋的本意,正是以此警告乱臣贼子,让他们不敢肆意妄为。《春秋》堪称儒家君臣之道的基本规范,身为臣子,如果不读《春秋》,那么处理日常事务时难以遵守古训、恰到好处,处理突发情况难以通权达变,会辜负主上厚恩,因此为人臣子必须要多读《春秋》。

宋徽宗的话,完美解释了关羽爱读春秋的奥妙。关羽对刘备忠心耿耿,为了报答刘备知遇之恩,想竭忠尽智尽到自己做臣子的本分,故此才会对讲授君臣之道的《春秋》爱不释手。可惜宋徽宗什么大道理都懂,就是说一套做一套,结果落了个客死他乡的下场。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清朝官员为什么戴朝珠?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华夏历史

    说到清朝的官员其实很多时候你会发现他们真的是规规矩矩的,衣服有讲究,帽子有讲究,反正都是非常的复杂的,那么不值得大家有没有注意到一个细节,那就是这个清朝的官员是有戴项链的,大家都叫朝珠,那么这个朝珠有什么含义呢?又有什么讲究呢?下面就着这个问题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怎么回事吧!“朝珠&rdq

  • 李光弼是契丹人吗?李光弼一生有哪些功绩?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华夏历史

    李光弼是唐朝中期一代名将,曾率军平定安史之乱,还镇压袁晁起义。可能还有很多朋友不清楚李光弼并不是汉族,而是契丹人,他的父亲李楷洛原本是契丹酋长,后来在突厥战争中牺牲。李光弼为大唐立下盖世功劳,但也遭到鱼朝恩等人的嫉妒,最后愧恨长逝,结局令人感到惋惜。如果你还不太了解李光弼的话,正好可以通过下面的文章

  • 明朝募兵制有什么特点?募兵制的优缺点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华夏历史

    募兵制最早起源于春秋,此后逐渐取代了征兵制,成为古代兵制改革的一重大事件。宋朝大部分的士兵都是采用招募的方式,其中招募饥民还有流民都成了传统国策。到了明朝,明景帝继位后募兵制又成了主流,不过募兵制有个缺点就是军费较高,但也有好处,招揽的士兵质量会更高。下面就为大家讲讲明朝采用募兵制的原因,以及募兵制

  • 詹世钗真实身高,清朝第一巨人身高真有3.19米吗?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华夏历史

    古代人究竟有多高,这是一个很多人都非常感兴趣的问题,不过因为古代不同时期的尺度不一样,所以同样的表述在不同时期代表的身高也是不一样的。不过清朝时期出现了一个堪称清朝第一巨人的詹士钗,相传他的身高有3.19米,这简直比一层楼还要更高了,这是真的吗?詹士钗的真实身高究竟是多少呢?詹世钗(英语:Chang

  • 北宋开国名将潘美有多冤?揭秘历史上真实的潘美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华夏历史

    可能很多朋友都还不知道潘美是谁,但说起潘仁美大家肯定都有听说过。其实潘仁美的原型就是潘美,只不过历史上潘美并不是一位奸臣,反而还是北宋开国名将,和赵匡胤感情深受。不过杨业的确是因潘美而死,但潘美并非故意陷害杨业,而是指挥不当所致,为此还被削秩三等,降为检校太保。估计很多朋友都不太了解历史上真正的潘美

  • 为什么吴起在魏国的时候魏武卒那么厉害,去了楚国之后魏武卒就不禁打了?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华夏历史

    吴起也是战国时期的一员大将,只不过吴起并非是一直效力于某一个国家,他原先在魏国的时候,训练出来的魏武卒可以说是所向披靡,无人能敌,打了很多胜仗,但是当他离开魏国来到楚国之后,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魏武卒一点也不禁打,反而是楚国的军队越来越强。吴起究竟是有多厉害,被他训练过的军队到底有何不同之处?夫将者

  • 唐朝酷吏来俊臣为什么写《罗织经》?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华夏历史

    酷吏对于武则天来说,其实只是一种手段,她需要酷吏来帮助自己震慑朝廷的时候,自然会重用酷吏,但是当她需要和缓一些的时候,酷吏就没有了作用。武则天时期有一位非常有名的酷吏来俊臣,“请君入瓮”这个成语就是和他有关,而且他在陷害别人这方面非常有天赋,还写了一本《罗织经》,专门用来罗织

  • 光禄寺竟然竟然是皇帝的食堂?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华夏历史

    光禄寺是做什么的?肯定很少有人能答对,有一个“寺”,可能会有人觉得这就是一个寺庙,只不过身份属于皇家,也有人觉得,可能跟大理寺一样,是朝廷的一个办事机构,但其实这些解读都是不对的。光禄寺在明朝时期,竟然是皇家的“食堂”,很多人要问,这不是御膳房的事情吗

  • 慕容冲身为苻坚男宠如何成为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华夏历史

    说到古代的美男子,很多热都能说出四大美男的名字,但其实在四大美男之外,还有非常多的美男,南北朝时期的慕容冲就是其中之一。慕容冲还有一个姐姐清河公主,但是姐弟二人都不幸成为了前秦宣昭帝苻坚后宫中的一员,没错,就是姐弟二人。但是慕容冲后来是如何逃脱,又是如何成了皇帝的呢?苻坚除了政治上的功劳和一场淝水之

  • 隋文帝宠妃宣华夫人为何成为隋炀帝妃子?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华夏历史

    历史上同一个女子先后成为两任皇帝的妃子的情况虽然不是特别多,但是却还是会发生,武则天算是最有名的一位了,而在武则天之前,恐怕就是隋朝时期的宣华夫人了。宣华夫人原本是隋文帝的宠妃,但是却被杨广看上,后来也成了隋炀帝的妃子,不过宣华夫人是如何面对这一切的?她最终的结局是怎样?隋文帝杨坚与皇后独孤伽罗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