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秦桧是什么样的一个人?连皇帝也拿他无可奈何

秦桧是什么样的一个人?连皇帝也拿他无可奈何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314 更新时间:2024/1/16 5:20:11

秦桧是南宋早年著名奸臣,也是对外战略主和派的代表人物。宋高宗时期,秦桧建功拜相,但一年后遭到弹劾,后来秦桧再度为相,并且深的高宗的宠信。但秦桧仗着自己位高权重,开始权倾朝野,连宋高宗都感到了威胁。秦桧为官期间,奉行称臣、割地、纳贡的议和政策,而且他大力打击抗金将领,利用一切手段排除异己,只为巩固自己的地位。但就算如此,宋高宗也并没有制止秦桧的行为。

《宋史·纪事本末》中记载了一句话,这句话是这样说的:桧既死,帝谓杨存中曰:“朕今日始免靴中置刀矣!”其畏之如此。

就是说,秦桧去世以后,宋高宗对大将杨存中说,我今天终于不需要在靴子里藏刀了。宋高宗这句话的意思是,秦桧活着的时候,对宋高宗是一个巨大的威胁,他很可能会对宋高宗不利。所以,宋高宗要在靴子中藏一把刀,随时提放着秦桧可能对宋高宗行凶。

那么,宋高宗这句话可不可靠呢?他真的放了一把刀,还是说了假话呢?如果是说了假话,他为什么要说这一句假话呢?

我认为,宋高宗说的这句话,明显是一句假话。为什么说是一句假话呢?

要知道,宋高宗是皇帝。古代皇帝的权力有多大,我们不说大家都知道。岳飞厉害还是秦桧厉害?岳飞是一个武官,秦桧只是一个文官。岳飞手握十万大军,兵强马壮,宋高宗想下他的兵权,还就下了他的兵权,想要他死,他就活不了(岳飞表面上是秦桧杀的,实际上是宋高宗杀的)。

虽然是是冤枉的,虽然普天下都知道岳飞冤枉,但宋高宗一句命令,岳飞还就死了。秦桧虽然是个宰相,但他只是一个文官。对付这样的文官,只需要下一道圣旨,一两个侍卫,就解决问题了。

宋高宗不可能因为害怕秦桧,让自己整天生活在提心吊胆之中,让自己活得不痛快,宋高宗堂堂一个皇帝,怎么可能这样忍让?

再说了,即便要提防秦桧,宋高宗也应该让侍卫来做这件事,堂堂皇帝,自己在靴子里藏一把刀,算什么事啊?而且,这把刀是随时随地藏着,还是等秦桧来了再藏?如果秦桧来了再藏,没有藏好,露馅了或者割到自己怎么办?

总之,这句话是极为不靠谱的。也就是说,宋高宗不可能藏这么一把刀。

既然宋高宗不可能藏这么一把刀,他为什么要说这么一句话呢?

要理解这件事,我们需要看看宋高宗的总体战略。

我始终认为,历史上对宋高宗的理解,有些太片面和武断。认为宋高宗就是一个可耻的投降派,因为害怕徽钦二帝回来,夺了他的皇位,因此,任用奸臣秦桧,杀掉抗金英雄岳飞,一心偏安江左。

但是,只要我们比较一下中国历史上所有南渡的君王,比如东晋的司马睿和南明的朱由淞,我们就会发现,其实只有宋高宗南渡后站稳了脚跟,并且还让南宋延续了一个半世纪。而且这一个半世纪的时间里,南宋相对来说还是相当稳定的。不能不说,这就是宋高宗的功绩。

而宋高宗能够取得这样的成就,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他极好地利用了秦桧。

秦桧活着的时候,宋高宗利用秦桧权利欲强这一点,让秦桧独相,让秦桧控制朝廷。让秦桧提出反对抗战,并杀掉主战的岳飞,打击其它抗战力量。让秦桧主持和金国的议和。

不抗战而议和这件事,显然是得不到全国正直爱国人士的支持的。但是,这样做,对于宋高宗是非常有利的,同时对南宋的稳定也是非常有利的。宋高宗虽然明白这种“以打促和”的方式,对国家是非常有利的,但是他不可能站出来向大家解释,他甚至也不可能站在最前面。所以,他给了秦桧独相的地位,把秦桧推到前面,让秦桧来承受全国的指责和批评。

而他,最多被别人认为是被秦桧蒙蔽,乃至于被秦桧挟持。

等到秦桧去世以后,宋高宗又开始了对秦桧的又一种利用。如何利用呢?

就是把议和的责任推到秦桧身上,并转变策略,进行适度的北伐。为什么宋高宗又要北伐呢?一方面,要疏解全国人民的情绪,不能因为“议和”的事情,让民心散了。另一方面,当时金国完颜亮又开始了对南宋的进攻。这时候如果不积极抗战,江南也会不保了。再加上经过一段时间的休养生息,实际上国家的经济得到了一定的复苏,又有了打仗的本钱,可以和金国打一仗,也必须和金国打一仗。

在这种情况下,唯一的办法,就是把“议和”“投降”的责任推到秦桧的头上,告诉别人,他宋高宗是被秦桧控制起来了的缘故。

当然了,北伐这件事,宋高宗不可能自己亲自,而是让他的接班人宋孝宗来。也就在这时候,他把皇位传位宋孝宗。

宋孝宗北伐确实起到一定效果,至少从此后,金国就基本上没有南侵了。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曹丕处死甄宓之后,为何还传位给曹叡?不怕他记仇吗?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华夏历史

    虽然说甄宓最终的死因,并不是因为和曹植有什么关系,事实上他们也没有什么私情,而是因为甄宓对于曹丕有一些怨言,传到了曹丕的耳朵里。然而在甄宓死后,曹丕还是将甄宓的儿子曹叡立为继承人,为何他要这样做呢?曹叡知道自己母亲的死因,难道他不怕曹叡会记恨自己吗?曹叡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众所周知,三国的是个英雄

  • 吕不韦为什么用千金换一个字?他的目的究竟是怎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华夏历史

    我们知道有《吕氏春秋》这部书,也知道有一个成语叫做一字千金,说的就是吕不韦在这本书完成之后,告诉天下人,谁能够改动一个字,就送给他千金。虽然说对于大商人吕不韦来说,千金算不得太大的一笔钱,但是还是吸引了不少人,结果没有一个人能改动,这千金当然也就没有花出去。不过,吕不韦这样做的目的到底是什么呢?真的

  • 秦始皇是如何处理六国国君的?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华夏历史

    秦灭六国的历史相信大家都不会陌生了,那么大家有没有相关,亲王灭了六国之后是如何处置这六国的国君的呢?公元前230年到221年,秦国用了十年的时间相继灭了六国,彻底结束了从春秋战国以来长达500多年的诸侯割据纷争的战乱局面,并建立起中国历史以来第一个大一统的君主制王朝,秦王嬴政改称皇帝,即赫赫有名的秦

  • 郭女王是怎样的人,为何大美女甄宓也斗不过她?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华夏历史

    甄宓可以说是三国时期的大美女了,也是曹丕的妻子,曹叡的生母,但是在历史上最终的结果却不是很好,而在甄宓之后,曹丕的皇后是郭女王,这不是什么称号,而是她的名字就叫做郭女王,相比甄宓,她年纪大一些,也没有她那么美,但是为什么却能够打败甄宓?郭女王有什么特点是甄宓比不了的吗?曹丕和甄宓是姐弟恋,曹丕和郭女

  • 狄仁杰被诬陷谋反为什么马上就认罪了?他是真的谋反了吗?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华夏历史

    如果你是古代的一位大臣,被人诬陷谋反,你会怎么做?很多人第一个想到的肯定是反驳,明明自己没有做过的事情,为什么会承认呢?但是狄仁杰就不是这样,他曾经也被人诬陷,但是还没等用刑,一下狱就认罪了,这是什么操作?狄仁杰难道就不怕被判刑吗,谋反可不是小事,他这样轻易就招供,难道说他是真的谋反了吗?明明是忠心

  • 民国时期的头号神棍是谁?结局是怎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华夏历史

    我国近代历史上的民国时期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年代,这是一个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新思想激烈碰撞的一个年代。传统的东西与现代的东西快速融合,使得这个时期出现了许多极端或是光怪陆离的事情。就比如说一代大师胡适,曾大力推崇西医,并且主张废除中医,结果却被中医治好了病根。还有许多名家,甚至提倡废除汉字。而在鲜为人知

  • 左光斗是一个怎样的人?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华夏历史

    左光斗,是明朝末期东林党的一位重要成员,也是明朝的内阁大臣。我们知道,东林党经常被提起的就是与阉党之间的争斗了,不过,有人支持东林党,也有人认为东林党误国,各执一词。不过我们今天不讨论两党之间的斗争,来说说左光斗这个人。左光斗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为何会成为东林党重要成员呢?东林党的生平事迹简介。左

  • 卫长公主真的是被腰斩了吗?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华夏历史

    一般而言,“公主”指的是皇帝的女儿,而“长公主”指的是皇帝的姐妹,姑母一类的长辈就是大长公主,所以单单从称呼来看,似乎卫长公主应该是汉武帝的姐妹。其实不然,卫长公主是汉武帝的女儿,她这样的称呼属于越级行为,可是为何汉武帝并没有阻止她呢?卫长公主最后到底

  • 汉景帝时为何十多位高官同一天被杀?到底是谁杀的为什么这样做?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华夏历史

    有人刺杀朝廷官员,这其实在古代并不少见,但是汉景帝时期,居然有一天,朝中十多位高官都在同一天被刺杀,这就非常少见了,如果不是发生了诸如皇城被攻破这种相当于灭国的事情,是很少会有这样的情况发生的。到底是谁刺杀了这些官员,又为什么要这样做?难道是想要夺取皇帝的皇位吗?我们一起来看看背后到底有什么原因。汉

  • 鲁元公主活了多少岁?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华夏历史

    鲁元公主,是刘邦和吕雉的女儿,也是刘邦唯一一个女儿,汉惠帝刘盈的亲姐姐。鲁元公主和刘盈出生的时候,刘邦还只是一个很普通的小人物,但是后来都因为刘邦成了皇帝,而当上了太子和公主。然而刘盈很年轻就因为吕雉的所作所为被吓死了,那么鲁元公主呢?鲁元公主活了多少岁,她最终又是怎么死的?她的死因又是什么呢?鲁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