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狄仁杰被诬陷谋反为什么马上就认罪了?他是真的谋反了吗?

狄仁杰被诬陷谋反为什么马上就认罪了?他是真的谋反了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3915 更新时间:2024/2/3 7:27:55

如果你是古代的一位大臣,被人诬陷谋反,你会怎么做?很多人第一个想到的肯定是反驳,明明自己没有做过的事情,为什么会承认呢?但是狄仁杰就不是这样,他曾经也被人诬陷,但是还没等用刑,一下狱就认罪了,这是什么操作?狄仁杰难道就不怕被判刑吗,谋反可不是小事,他这样轻易就招供,难道说他是真的谋反了吗?

明明是忠心耿耿的臣子,却被冠上了莫须有的罪名,狄仁杰等人应是满腹委屈的,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事,审讯才刚刚开始,狄仁杰竟一反常态痛快的认罪了,这是怎么一回事?向来不畏权贵,敢于直谏的名臣,难道在生死关头就这么轻易屈服了吗?高墙壁垒之中,他打的又是什么算盘?

卷进了三位宰相,这可是个大案,有胆量审他们!并且自信一定能审出让武则天满意的结果的,自然又是大酷吏来俊臣。对于狄仁杰的正直,就算来俊臣仗着自己是武则天身边的红人不害怕,可他心里多少还是有数的。估计在提审狄仁杰之前,他做好了各种碰钉子的准备,内心的邪恶也蠢蠢欲动,甚至可能考虑过不跟狄仁杰正面对话,直接严刑逼供。可他万万没有想到,对狄仁杰的审判,顺利得令他一时发懵半天都回不过味儿来,没有唇枪舌剑,没有打开刑具,短短几分钟全部过程走完,直接签字画押,送回牢房。狄仁杰前前后后只说了一句话,大周革命,万物唯新,唐朝旧臣,甘从诛戮,反是实。什么意思呢?狄仁杰说,当今皇帝以周代唐,普天之下,万物唯心,我是李唐旧臣,自然要忠于旧主,谋反是事实,我愿意被杀。这是怎么回事呢?谋反明明是莫须有的罪名,事实根本就不存在。他怎么这么轻易的就认罪了?

狄仁杰是什么人?为了维护国法的尊严,他敢在唐高宗面前批逆龙鳞,犯言直谏,为了保护无辜的百姓,他不惜顶撞手握30万重兵的官军统帅,怎么突然来了个180度的大转弯呢?一上来就认罪。这还是狄仁杰吗?人在危机面前的第一个反应就是自保,这是本能。狄仁杰不愿意遭受酷刑的折磨,更不愿意毫无意义的含冤而死。换位思考一下,他这种自保其实是无可非议的。可是仔细想想,事情可能没有这么简单。狄仁杰这么做,也许有他更深的用意,承认谋反,是不是一定能够活下去?武则天确实下过这样的指令,可是圣意难料,不好说,谋反是第一等的罪名,一旦承认了,那刀就算是架在脖子上了。可狄仁杰为什么还是说出了反是实三个字呢?他在冒险赌一把,他要保全性命,要为自己争取到哪怕是细微如线的一点生机。

无辜被逮捕,狄仁杰一开始一定也是着急抓狂厢喊冤的,可这样的时候不会太久,他会迅速地平静下来,会尽量去分析整个整个事件各种可能存在的前因后果,然后果断地作出决定,走一步险棋,跟酷吏做斗争,绝地反击。如果这步棋走对了,那将不仅解救自己和一起蒙冤的几位同僚,更将给予酷利集团狠狠的一记。所以灾祸从天而降,狄仁杰见招拆招,他绝地反击的第一步,不是怒发冲冠地为自己做无罪辩护,而是痛快的认罪。因为只有认了罪,才能稳住来俊臣。这不是贪生怕死的表现,而是高明的权宜之计。

狄仁杰心里很明白,武则天虽然提拔自己做了宰相,在任职的这几个月里,君臣之间相处的挺好,不错。可是以武则天对酷吏一向无条件的信任,和他对李唐旧臣宁可错杀也不放过的警惕心理。这一次自己被扣上谋反罪名,指望他念及往日情分而下旨恩赦自己,怕是没那么容易。可是背上谋反这样的罪名,除了武则天,谁还能救自己呢?识时务者为俊杰,通机变者是英豪。眼下狄仁杰唯一能做的就是尽量跟酷吏周旋,等待一切,可能跟武则天直接对话的机会,让他知道自己的冤屈。

不妨做个对比,御史中丞魏元忠跟狄仁杰同时接受审判,审他的酷吏名字叫做侯思止。魏元忠性格刚烈,不论侯思止对他施加怎样的酷刑,他都牙关紧咬,绝不承认谋反。侯思止叫人把魏元忠倒过来,在地上拖,拖的他是皮开肉绽,地上留下一道道的血痕。可是魏元忠还是不屈服,他大骂,你们这样待我,我就当是骑驴时摔下来,脚还挂在登上被驴拖着。侯思止听了这话,下手更狠,魏元忠怒吼道,侯思止你不就是要我这颗脑袋直接拿锯子割下来就行了。说我谋反,你们是血口喷人,别指望我承认。那场面十分惨烈,可这样的刚强倔强,在遭受酷刑的折磨之后,魏元忠最后还是无可奈何地承认自己有罪。对比狄仁杰和魏元忠两人在狱中的表现,面对例竟门里杀人不眨眼的酷吏和那些惨无人道的刑具,很明显,狄仁杰的斗争方式明智的多。

狄仁杰在面对复杂的政治形势时有他的冷静和清明,清醒明察。他在狱中跟酷吏的斗争就体现了一点,跟酷吏斗勇,一身硬气,确实可敬可佩。可是在当时的情形下,成非智者所为。当然这里还有个值得讨论的问题,什么问题呢?狄仁杰违心认罪,给自己抹黑,不担心他的清官美誉因此受到影响吗?我想他是不担心的,因为狄仁杰不是一个把名和利看得非常重的人,他在乎的是结果。举个例子,垂拱四年,狄仁杰在豫州得罪了官军统帅张光辅,被武则天贬为复州刺史。狄仁杰当上宰相之后,有一天武则天问他说,当年你在豫州做得不错,可还是有人在我面前告了你的状。你想知道这个人是谁吗?狄仁杰想都没想就回答到,圣上,如果您认为成有错臣一定改,如果您认为臣没错,那是臣的荣幸。至于当年在您面前进谗言的是谁,已经完全不重要了。回答的是云淡风轻。武则天听了非常佩服,从后来狄仁杰可以花很长的时间,为恢复李唐政权做准备来看,他是一个能够为了实现理想沉潜下来,耐心等待时机的人。所以在酷吏面前自诬他不会过多的考虑自己的名誉问题,因为在他心里有比清明更加值得追求的东西。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民国时期的头号神棍是谁?结局是怎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华夏历史

    我国近代历史上的民国时期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年代,这是一个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新思想激烈碰撞的一个年代。传统的东西与现代的东西快速融合,使得这个时期出现了许多极端或是光怪陆离的事情。就比如说一代大师胡适,曾大力推崇西医,并且主张废除中医,结果却被中医治好了病根。还有许多名家,甚至提倡废除汉字。而在鲜为人知

  • 左光斗是一个怎样的人?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华夏历史

    左光斗,是明朝末期东林党的一位重要成员,也是明朝的内阁大臣。我们知道,东林党经常被提起的就是与阉党之间的争斗了,不过,有人支持东林党,也有人认为东林党误国,各执一词。不过我们今天不讨论两党之间的斗争,来说说左光斗这个人。左光斗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为何会成为东林党重要成员呢?东林党的生平事迹简介。左

  • 卫长公主真的是被腰斩了吗?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华夏历史

    一般而言,“公主”指的是皇帝的女儿,而“长公主”指的是皇帝的姐妹,姑母一类的长辈就是大长公主,所以单单从称呼来看,似乎卫长公主应该是汉武帝的姐妹。其实不然,卫长公主是汉武帝的女儿,她这样的称呼属于越级行为,可是为何汉武帝并没有阻止她呢?卫长公主最后到底

  • 汉景帝时为何十多位高官同一天被杀?到底是谁杀的为什么这样做?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华夏历史

    有人刺杀朝廷官员,这其实在古代并不少见,但是汉景帝时期,居然有一天,朝中十多位高官都在同一天被刺杀,这就非常少见了,如果不是发生了诸如皇城被攻破这种相当于灭国的事情,是很少会有这样的情况发生的。到底是谁刺杀了这些官员,又为什么要这样做?难道是想要夺取皇帝的皇位吗?我们一起来看看背后到底有什么原因。汉

  • 鲁元公主活了多少岁?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华夏历史

    鲁元公主,是刘邦和吕雉的女儿,也是刘邦唯一一个女儿,汉惠帝刘盈的亲姐姐。鲁元公主和刘盈出生的时候,刘邦还只是一个很普通的小人物,但是后来都因为刘邦成了皇帝,而当上了太子和公主。然而刘盈很年轻就因为吕雉的所作所为被吓死了,那么鲁元公主呢?鲁元公主活了多少岁,她最终又是怎么死的?她的死因又是什么呢?鲁元

  • 夏朝之前还有华朝吗?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华夏历史

    华夏这个词我们说了很多年,我们自己是华夏民族,是华夏子孙,但是你知道华夏这个词是怎么来的,又是什么意思吗?夏这个词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夏朝,难道华指的也是古时候的一个朝代吗?夏朝之前会不会还有一个华朝,所以后世才流传有“华夏”这个词?今天我们就来揭秘看看,到底有没有华朝这个朝代呢

  • 春秋郑国是如何崛起的?郑庄公带领郑国率先称霸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华夏历史

    把郑国放在整个春秋战国时期来看,它并非一个强国,但郑国却是春秋最先强势崛起并且称霸的诸侯国。郑庄公是周代郑国的第三位国君,他在位期间平定了叔段叛乱,并且对宋国、卫国等国进行讨伐。后来周王难以忍受郑国,便派兵攻打郑国,结果郑庄公亲自领兵打赢了这场战事,让周天子颜面扫地。此后郑国崛起的态势已经难以阻挡,

  • 明朝官员毛纪是个怎样的人?毛纪生平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华夏历史

    毛纪是明朝重臣,他为官清廉,并且颇有政绩,深受明宪宗和明武宗的信任。毛纪从小苦读四书五经,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后来参加乡试取得第一名的成绩,入仕以后便一直在皇帝身边,以训导皇帝为己任。毛纪还参与了所有新政的制定和执行,作为朝中颇具分量的人物,毛纪的一言一行都值得大家学习。后人对于毛纪也有着很高的评价,

  • 郭子仪如何消除皇帝的疑心?他曾想出一个绝招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华夏历史

    郭子仪是平定安史之乱,收复两京的大功臣,是他解救了唐朝的重大危机。此后郭子仪迁司徒,封代国公,一时功高盖主。不过郭子仪也明白,作为大臣如果让皇帝感到有一丝威胁或者怀疑,对自己是非常不利的,所以郭子仪也是想了一个办法让皇帝打消了这份猜忌。郭子仪享年85岁,在唐朝来说已经算是最长寿的一批人了,如果不是郭

  • 合纵连横竟然是一场骗局?张仪苏秦为何这样做?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华夏历史

    合纵连横作为战国末期一个非常著名的国与国之间的联合策略,对于当时秦国的崛起以及后来与山东六国对抗,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然而却有人认为,合纵连横其实只是它们的执行者自导自演的一场戏,说白了就是一场骗局,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张仪和苏秦为什么要用这样的手段?究竟是不是真的是一场大骗局呢?鬼谷子王诩,一作王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