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吕不韦为什么用千金换一个字?他的目的究竟是怎样的?

吕不韦为什么用千金换一个字?他的目的究竟是怎样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654 更新时间:2024/1/16 17:51:45

我们知道有《吕氏春秋》这部书,也知道有一个成语叫做一字千金,说的就是吕不韦在这本书完成之后,告诉天下人,谁能够改动一个字,就送给他千金。虽然说对于大商人吕不韦来说,千金算不得太大的一笔钱,但是还是吸引了不少人,结果没有一个人能改动,这千金当然也就没有花出去。不过,吕不韦这样做的目的到底是什么呢?真的是想要完善《吕氏春秋》吗?商人无利不起早,吕不韦的目的没那么简单。

公元前3世纪后期秦的统一,是中国古代历史进程中划时代的大事。吕不韦作为秦国上层执政核心中的重要人物,在这一历史演进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是不可以忽视的。

吕不韦出身阳翟富商,经常往来于各地做买卖。一次到赵国的都城邯郸去做买卖,遇到在赵做人质的秦国公子异人。异人是秦国太子安国君的儿子,但是因为讨厌异人的母亲夏姬,因此异人被送到赵国当人质。赵国由于与秦国交战因此十分轻视异人。为此其处境有些困窘。吕不韦却从商人角度看到了他身上的价值。认为奇货可居,是值得投资的稀有“货物”,获取以便有朝一日赚取名利,也就是一个政治交易。于是决心进行政治投机,出谋出资支持异人取得王位继承权。异人自然非常高兴,并表示有朝一日成为国君,必将与吕不韦共享天下。

于是,吕不韦立即带了大量财宝去到秦国求见太子安国君十分宠爱的华阳夫人。吕不韦竭尽全能说服没有儿子的她(生过一个,死掉了)认异人为自己亲生儿子,并通过她要求安国君派人将异人接回秦国,改名子楚。此后,安国君答应华阳夫人要求立子楚为太子。几年后,秦昭王去世,安国君做了国君,即秦孝文王。孝文王即位一年后死去,子楚如愿以偿,继任国君,称为秦庄襄王。

异人当了秦庄襄王之后,为报答吕不韦的恩德,封吕不韦为丞相,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显赫人物。庄襄王在位仅三年便病死了,由他十三岁的儿子政(赵姬所生)继承王位,便是历史上有名的秦始皇,尊吕不韦为仲父,行政大权全操在吕不韦的手中。

在那个年代,商人的地位是很低的,通常都被人们瞧不起。吕不韦虽然做了宰相,但文武百官都清楚他的过去,既看不起他,也不服他。吕不韦也十分清楚自己的处境,知道必须想办法来提高自己的声望。

当时养士之风甚盛,魏国的信陵君、楚国的春申君、赵国的平原君以及齐国的孟尝君,这四君子礼贤下士、广纳贤才,并以此互相夸耀、竞争而闻名于各诸侯国。当时,各诸侯国中秦国实力最为雄厚,吕不韦心想:自己身为强大秦国的相国,但门下的宾客反而不如四君子多,委实令人羞愧。于是他派人四处招纳士人,并给予他们优厚的待遇,后来他门下的宾客多达三千人。

有一天,吕不韦召集门客进行商议,看看如何能提高他的威望。有的门客建议吕不韦统兵出征,灭掉几个国家,立下赫赫战功,以此来树立威信。有人立即反对说:“这办法有百害无一利,即使把仗打胜了,回来也升不了官,因为没有比丞相还高的职务了。重要的是战争风险大大,谁也没有必胜的把握,万一战争失利,结果会适得其反。”他接着问其它:“还有其它的好办法吗?”

过了一会儿,有一位门客说:“我们大家都清楚,孔子是个大学问家,他著有《春秋》;孙子很会打仗,他写了《孙子兵法》。我想,如果我们也效仿前人,著书一部,既可以提高自己的地位,又可以为后人做些贡献。”

吕不韦听了很高兴,就立即组织他的门客开始这项工作。他再分门别类,编成“八览”、“六论”、“十二纪”三个部分,共计20多万字。吕不韦自以为这部书包罗天地万物古今之事,故得意地取名为《吕氏春秋》。

后来,吕不韦将《吕氏春秋》公布于咸阳的城门旁,并将千金悬挂于书的上面,广邀各诸侯国的游士宾客前来评阅。吕不韦许诺:如果有人能在书中增加一个字或减去一个字,就奖赏给他一千金。“一字千金”由此而来。

“一字千金”后来形容诗文的价值极高,以表示对文辞的赞美。

在当时,有四个口碑不错的达人——魏国有公子无忌,也就是信陵君。他本是魏昭王的小儿子,为人厚道仁慈,礼贤下士,方圆千里之内的有识之士都愿意投在他的门下。所以,他家仅食客就有三千人。而楚国呢,有春申君,此人平原君赵胜,这位公子呢,也以贤能闻名遐迩,其宾客数千。齐国的孟尝君田文,素有孟尝君子店,千里客来投的美誉。这四大公子,都平易近人,喜欢广交朋友,尊重人才。有他们在,吕不韦心里很不舒服,那才叫真正的羡慕嫉妒恨呢。他想,怎么说,秦国也是个强大的国家,如果被他等盖了帽,太伤自尊了。可事儿到这份儿上,又不是某一个人能左右的。怎么办好呢?诶,他终于有了个良策——从各诸侯国中招聘人才。

这些人当中,不乏善于辞令、著书立说者。吕不韦要求他们每个人将自己的所见所闻都一一记录下来,然后加工整理,再汇编成册。这就是史上著名的洋洋二十多万字的《吕氏春秋》。这本书的出炉,使得吕不韦很有成就感。他想把此书公之于众,就放在咸阳都市的城门上,还别出心裁地在上面挂着千金,以邀请各诸侯国的游士宾客指正。并宣称,倘若有人能从书中删掉一个多余的字,或是增加一个字,立刻就奖励他千金。按道理说,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可到最后那一千金还在那晒着无增无减,这使得吕不韦极为得意。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秦始皇是如何处理六国国君的?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华夏历史

    秦灭六国的历史相信大家都不会陌生了,那么大家有没有相关,亲王灭了六国之后是如何处置这六国的国君的呢?公元前230年到221年,秦国用了十年的时间相继灭了六国,彻底结束了从春秋战国以来长达500多年的诸侯割据纷争的战乱局面,并建立起中国历史以来第一个大一统的君主制王朝,秦王嬴政改称皇帝,即赫赫有名的秦

  • 郭女王是怎样的人,为何大美女甄宓也斗不过她?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华夏历史

    甄宓可以说是三国时期的大美女了,也是曹丕的妻子,曹叡的生母,但是在历史上最终的结果却不是很好,而在甄宓之后,曹丕的皇后是郭女王,这不是什么称号,而是她的名字就叫做郭女王,相比甄宓,她年纪大一些,也没有她那么美,但是为什么却能够打败甄宓?郭女王有什么特点是甄宓比不了的吗?曹丕和甄宓是姐弟恋,曹丕和郭女

  • 狄仁杰被诬陷谋反为什么马上就认罪了?他是真的谋反了吗?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华夏历史

    如果你是古代的一位大臣,被人诬陷谋反,你会怎么做?很多人第一个想到的肯定是反驳,明明自己没有做过的事情,为什么会承认呢?但是狄仁杰就不是这样,他曾经也被人诬陷,但是还没等用刑,一下狱就认罪了,这是什么操作?狄仁杰难道就不怕被判刑吗,谋反可不是小事,他这样轻易就招供,难道说他是真的谋反了吗?明明是忠心

  • 民国时期的头号神棍是谁?结局是怎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华夏历史

    我国近代历史上的民国时期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年代,这是一个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新思想激烈碰撞的一个年代。传统的东西与现代的东西快速融合,使得这个时期出现了许多极端或是光怪陆离的事情。就比如说一代大师胡适,曾大力推崇西医,并且主张废除中医,结果却被中医治好了病根。还有许多名家,甚至提倡废除汉字。而在鲜为人知

  • 左光斗是一个怎样的人?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华夏历史

    左光斗,是明朝末期东林党的一位重要成员,也是明朝的内阁大臣。我们知道,东林党经常被提起的就是与阉党之间的争斗了,不过,有人支持东林党,也有人认为东林党误国,各执一词。不过我们今天不讨论两党之间的斗争,来说说左光斗这个人。左光斗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为何会成为东林党重要成员呢?东林党的生平事迹简介。左

  • 卫长公主真的是被腰斩了吗?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华夏历史

    一般而言,“公主”指的是皇帝的女儿,而“长公主”指的是皇帝的姐妹,姑母一类的长辈就是大长公主,所以单单从称呼来看,似乎卫长公主应该是汉武帝的姐妹。其实不然,卫长公主是汉武帝的女儿,她这样的称呼属于越级行为,可是为何汉武帝并没有阻止她呢?卫长公主最后到底

  • 汉景帝时为何十多位高官同一天被杀?到底是谁杀的为什么这样做?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华夏历史

    有人刺杀朝廷官员,这其实在古代并不少见,但是汉景帝时期,居然有一天,朝中十多位高官都在同一天被刺杀,这就非常少见了,如果不是发生了诸如皇城被攻破这种相当于灭国的事情,是很少会有这样的情况发生的。到底是谁刺杀了这些官员,又为什么要这样做?难道是想要夺取皇帝的皇位吗?我们一起来看看背后到底有什么原因。汉

  • 鲁元公主活了多少岁?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华夏历史

    鲁元公主,是刘邦和吕雉的女儿,也是刘邦唯一一个女儿,汉惠帝刘盈的亲姐姐。鲁元公主和刘盈出生的时候,刘邦还只是一个很普通的小人物,但是后来都因为刘邦成了皇帝,而当上了太子和公主。然而刘盈很年轻就因为吕雉的所作所为被吓死了,那么鲁元公主呢?鲁元公主活了多少岁,她最终又是怎么死的?她的死因又是什么呢?鲁元

  • 夏朝之前还有华朝吗?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华夏历史

    华夏这个词我们说了很多年,我们自己是华夏民族,是华夏子孙,但是你知道华夏这个词是怎么来的,又是什么意思吗?夏这个词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夏朝,难道华指的也是古时候的一个朝代吗?夏朝之前会不会还有一个华朝,所以后世才流传有“华夏”这个词?今天我们就来揭秘看看,到底有没有华朝这个朝代呢

  • 春秋郑国是如何崛起的?郑庄公带领郑国率先称霸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华夏历史

    把郑国放在整个春秋战国时期来看,它并非一个强国,但郑国却是春秋最先强势崛起并且称霸的诸侯国。郑庄公是周代郑国的第三位国君,他在位期间平定了叔段叛乱,并且对宋国、卫国等国进行讨伐。后来周王难以忍受郑国,便派兵攻打郑国,结果郑庄公亲自领兵打赢了这场战事,让周天子颜面扫地。此后郑国崛起的态势已经难以阻挡,